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迈步人生路

  迈步人生路


作者:浩瀚522 探花,20781.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636发表时间:2012-08-21 22:10:35

将捷《听海》词云:“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又陈与义《临江仙》词云:“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身到天明。二十年余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那年的秋天,王鸣飞凭着一纸入学通知书,千里迢迢来到了岳州,在岳州师院入学深造。他学的是中文专业,可是师院培养的对象是中学教师。这一期,岳州师院共招了大专文、理三个班,凡120人,其余都是英语(中师)、普师等等属于中师性质的几个班。王鸣飞入学以来,勤奋治学,专攻文学,时时刻刻准备着为祖国做贡献。几年来,在学校那些资深教师的培育之下,博览古今中外书籍,不断汲取丰富知识营养。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泳,在知识的殿堂里迈步。不断地充盈了学以致用的科学文化知识,用知识熏陶人生,启迪人生,时刻准备着走向人生之路。
   八十年代初期,在一个夏秋之交的日子里,岳州师院闹了一场文凭风波。因为岳州是属于中师性质的学校,其学生是不能作为大学毕业生的。当初省里要求温师院培育一批骨干精英教师,于是拨款九十万给温师院。温师院嫌少,盖不了房子,办不了三个班,有意推辞,希望省里加拨款项。可是,半路里杀出了个程咬金,岳州师院向省里接手办这三个民师大专班。对岳州师院而言,这九十万的基建款,简直是个天文数字。在他们学校可以盖一幢很具规模的教学楼,一幢新颖别致的宿舍楼,还可以建造一个标准的体育运动操场。所以,岳州师院就向省里接手办这三个民师大专班了,动作很快,基建项目落实得快,建成使用也很快。王鸣飞他们三个班的同学一入学,只住了一个月的老校舍,过后尽搬进了新的教学楼、宿舍楼。学校把鸣飞他们当成是手中的宝,基建中资金短缺,省里还拨了几回款项呢?这就活活地气死了温师院。
   现在好了,岳州师院终于遇到难题了:给鸣飞他们发不了大专毕业证书。给一个中师的毕业证书,鸣飞他们不干。学期临近结束之时,鸣飞他们一百二十位学生,还为文凭之事向院方闹了起来。他们全体集中在校长室门前,拉着红布横额,上书“打回老家去”(要回温师院去)闹着要回温师院去。岳州师院也无计可施,最后向省里请示,省里做温师院的思想工作,让温师院给鸣飞他们发毕业证书。温师院在省领导的督促下,终于答应给发毕业证书,而不答应一百二十位学生来温师院上课。直到毕业前夕,学生们才拿到了温师院的毕业证书,属大专性质的,可是上面还多了一行字:“岳州师院教学点。”几载师生同甘共苦,岳州师院的师生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最终岳州师院辛苦培育了几年,只留下了“岳州师院教学点”几个字,鸣飞他们也感到太可怜了,也就不再继续闹腾下去了。于是,三个毕业班在盛夏之夜,举起了手中的酒杯,师生领导共同祝贺鸣飞他们一百二十位学子学业圆满成功。资深教师频频把盏,频频为学生们签字留言。教古典文学的易明震老师,在给王鸣飞的留言中写道:“胆欲大,心欲细,行欲方,智欲圆。”这就成了王鸣飞走出师院,走向人生之路的座右铭。鸣飞时时铭记着恩师的教诲,并且努力地照恩师的留言修炼人生。
   就要离开母校了,王鸣飞百感交集、浮想联翩。即给朝夕相处的同学,情深义重的“战友”留下了一首七绝和一曲南歌子:
   今宵聚别
   今宵相聚殝心颜,对月当歌劝尽欢。
   莫负人生红日志,青云路上勇行前。
   南歌子.豪情
   仗剑关山路,无功不罢休。燕然未勒怨春秋,铁马冰河豪梦醒兰舟。
   壮志依三岳,雄心付五洲。中原逐鹿斩敌酋,笑问男儿哪个畏蚩尤。
   吟罢,痛饮三盅,与学友一一执手泣别。然后,鸣飞回到宿舍,整理好书笼铺盖。从高楼俯瞰整个岳州师院,那熟稔的教学楼就矗立在北边山脚下;那别致的宿舍楼,就耸立在南首山脚下;那古色古香的图书楼,座落在整个师院的中心;还有东山脚下的广袤的运动场,传来了同学们操练的呐喊声;还有西首临城的大餐厅,飘来了鱼肉的香味;还有中间的仙坛寺里袅袅的香烟与寺前高大的玉兰树正在飘来醉人的馨香。
   别了,亲爱的母校,我们就此迈步人生。从你的怀抱出来,投向广阔的天地,投向祖国的怀抱。我们就将成为时代的宠儿,去建设祖国母亲的新貌,去医治祖国母亲饱经沧桑的创伤。祖国母亲需要我们奔向最艰难最困苦的地方,我们将义不容辞地奔向祖国母亲所指引的最需要我们去建设的地方。我们将用自己的青春和理想,构筑起祖国繁荣昌盛的盛世殿堂。王鸣飞思绪万千,浮想联翩,沉浸在欢乐之中。
   却说王鸣飞从岳州师院毕业归来,怀揣一张红猎猎的毕业证书——上书“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毕业证书”字样,手握岳州师院个人档案,健步走向山城文教局。此为何来,毕业报到,分配工作而来。负责人事的股长与鸣飞父亲相识,她丈夫便是王清(鸣飞之父)往日师院的同学。鸣飞也了解这一层关系,一到人事股办公室,见到她便向她打招呼:“徐阿姨,您好。”徐琳一见是鸣飞,知道是为分配工作之事而来。于是,她客气地请座,倒茶。然后谈起今年分配工作的事情来,她非常强调此番分配工作之事很有难度,是县城及沿江一带工作岗位少,要求分配这些地方的大学毕业生多。人事股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可行,只能是按户口及相关具体情况而定。
   “你年纪轻轻,可以到山区基层去锻炼锻炼;再说,你是夫妻俩同时分配工作的,你未婚妻已分配在县城工作,总不能让你也留在县城吧?听我的,年轻人,到山区好好干几年,肯定是很出息的!”
   当初从岳州师院刚毕业出来之时,鸣飞是一颗红心两种打算。立志要到这个社会大熔炉里彻底地锻炼一番,一心要报效祖国,为党与人民干一番事业。如今踏步人生之路,总认为自己有一颗红心,有远大的报效祖国的宏志,还有美丽的青春,都可以献给祖国和人民。鸣飞听到了徐股长的一席满载鼓舞力量的谈话之后,深受感动。他想,一个党与祖国精心培育的大学生,就应该毫无条件地到最艰苦的地方去,为人民做奉献,更何况至少可以分配在条件还不错的区级中学呢?于是,他就听从了这位徐阿姨徐琳股长的安排,接受了到溪山中学任教的调令。
   第二天,整个教育局到处都在宣传:岳州师院刚毕业的王鸣飞,主动请缨到偏远山区溪山中学任教。文教局人事股就把鸣飞的事迹当成典型,在分配工作的大学生面前大力宣传。其实,这是徐琳的工作本领,鸣飞是同意到山区工作的,这跟主动要求到山区工作差不离,于是,徐股长为了搞好分配工作及人事安排工作,就给划上了等号,树立了典型,对鸣飞有好处,对人事股今后的工作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于是,鸣飞在第二天下午,就去文教局人事股开了一纸调令:
   山城县文教局人事调令
   溪山中学校长室:
   根据工作需要,兹调岳州师院毕业生王鸣飞同志等一人,到贵校工作。请接函后,与其接洽,十五天内办理好一切手续。
   此令!
   山城县文教局(公章)
   1981年8月20日
   调令到手,鸣飞是兴高采烈。父亲王清也有意让孩子去山区锻炼,总认为到山区艰苦奋斗几年,往往可以造就人才。鸣飞妈妈徐臻却是担心,孩子虽然大学毕业,可涉世未深,又远离父母家人,怕吃亏,也怕鸣飞生活不能自理。作为未婚妻的梅西子,虽然同意鸣飞赴山区任教,但心里总觉得很不踏实。自己在县城,他去山区,怕日后婚姻有变,心里总是闷闷不乐。
   因为还有半个月的时间,鸣飞也就滞留在山城。一方面多了解一些同学分配工作的情况;另一方面也好与父母及西子多多相处一段时间。八月的山城非常闷热,天上好像都在往下倒火,地上更是如蒸笼蒸腾着。毒辣的太阳底下活动,鸣飞往往是大汗淋漓,憋闷不已。于是,他步行去了城郊老同学周林家,向他打听老同学分配的情况。这一期分配工作比较差:周林分在乡中学;吴来、金仲也分配在沿江的乡中;管芳分配在山城小学与鸣飞的未婚妻梅西子同校。鸣飞虽然也在山区,但却是区级中学,还算比较理想的。别班同期毕业的同学有几位分得比较理想,有三位分配在县中:文科一名,理科一名,英语一名。
   鸣飞还去了一趟故乡,自从考入大学入学以后,只有暑期、寒假两次可以到故乡。有时父母都去工作了,故乡家里没有人,鸣飞只能自己烧饭过日子。鸣飞也想过到自己故乡工作,以便可以报答家乡父老乡亲对自己的厚望,可是,故乡中学不缺老师。在故乡云岭盘桓了数日,即便收拾行李准备去溪山赴任了。

共 337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自传体性质的散文,写了一位高校学子为一张大专文凭所走过的曲折求学之路,以及毕业后分配过程中的一些事情和想法。文章看似行云流水,闲思散淡,却从某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教育现状以及人才去向的社会现实。对了解当时的社会和历史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问好,祝福!【编辑:姜光丽】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姜光丽        2012-08-21 22:12:43
  人生之路,重要处只有几步!祝福一帆风顺,心想事成!
2 楼        文友:浩瀚522        2012-08-22 08:16:08
  致谢姜光丽 编辑老师的评点!
游戏人生,快乐人生,美丽人生!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