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作品赏析】万年乡土气息

编辑推荐 【作品赏析】万年乡土气息 ————评《万年烛光》的艺术价值


作者:欣雨文萃 进士,10295.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356发表时间:2012-08-22 00:28:26

之所以把这个文章取名为《万年乡土气息》,正是因了“万年”这个词既代表了作品的名称地点,更是欣喜地又见文学艺术、影视艺术创作中的乡土气息,预示着深入生活的文学艺术作品一定具有万年的生命力。乡土气息是文学艺术创作的灵魂。没有乡土气息,作品必然是苍白无力的。当然,这种乡土气息不单单指《万年烛光》中地地道道的老表习俗和生活环境。这种乡土气息广而论之,就是呼唤我国的文学艺术创作,应该立足于自己的“老表”乡土气息,也就是立足于自己深深爱着和生活在其中的大众社会,创作出更多活生生的、有血肉的、符合审美趣味的、描写和送给民众的、带有时代特性而能传承下去的好的文学艺术作品。从这个角度出发来审视《万年烛光》,无疑作品是对我国文学艺术、影视创作一次尝试。
   当下,真正描写生活的影视作品不多,大多是杜撰、脱离生活或是那些圈子里一小部分人的生活写照。进一步说,从皇帝到格格,宫廷争斗;从谍战到孤军,歪曲历史;从婆婆到丈人,大吵大闹;从姐夫到小姨子,江湖乱道。说不客气的话,被低俗、裸露、色情、滥情玩弄的文化现象,仿佛都是那一小部分人坐在咖啡厅里,根据自己及其一小部分人的生活,加上在设计情节上找刺激和眼球吸引而“闲侃”出来的题材。至于出现了一些描写乡土文化的作品,也大都是在写乡村的时候,靠记忆、凭良知、用想象和创作的才华“写出”的作品。或者只是早年文化原型的乡村,而对现实的乡村问题,持相对回避的态度。更有甚者,写农村,是为了写自己的那点乡愁,把农村当成与城市相对立的一种文化范畴来写。他们对农民的心理不了解,对农村人文理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了解,对农村伦理关系在外部社会影响下出现的变化不了解。所以说,用简单化的历史观,用杜撰化的创作观,用小资的浪漫主义世界观去看待和描写乡村,不能提供给读者新的历史视野和观察,没有有效地揭示乡土真谛,所以读者会觉得这类所谓乡土题材的写作乏善可陈,没有生命力,充其量是一种无聊时候解闷的咖啡。
  
   《万年烛光》恰恰是在历史转型时期,在文化创作和理论大震荡、大对决、大转型和大作为的背景下,从一位常年艰苦、艰难、锲而不舍的“中国好人”何子策的普通又是极为感动人们那不普通的教师生活中,汲取了他生命最后闪光的事迹为原型,用那乡土般的烛光,点燃了百名孩子的希望,点燃了人们心目中荒废和隐藏多年的良知,点燃了中华文化和教育最基本的伦理道德的万年不灭的烛光!
   饶红雨在《解读电影<万年烛光>》一文介绍说:“电影《万年烛光》讲述的是一个充满父爱的乡村教师何子策与他收养的95个家庭困难却又天真可爱的孩子们的真实感人故事。”“故事从何老师接回的第九十五个孩子开始,选取其退休前抚养培养这五个贫寒学子成才的精彩故事”中,使“我们在被快乐童趣逗笑的同时,更被何子策老师劝学助学教学精神所感动。”“收入微薄的乡村教师何子策,一生最热爱劝学助学教学。他先后把上百名贫困生接到自已家中包吃包住,孩子们都称呼他爸爸。他不是95个孩子的亲生父亲却承担着孩子们父亲的职责和关爱,他自己省吃俭用,却用微薄的工资资助孩子们完成学业,最终使他们一个个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完成了一个教师父亲和神圣的使命。”“他是生活的耕耘者、智慧的播种者,他演绎着一段段充满人性关爱、情节跌荡起伏、感人肺腑的师表力量。”
   影片中充分运用个人形象、环境景象和人物事迹的生动的生活情节,为我们推出了这样一个万年烛光一样的人物。
   从影片的编剧和制作可以看出,影片力图通过人物所处的环境和历史道德沉淀,塑造了“有教无类”这样一个教师形象。何子策听到一位教师对于一个“无可救药”的孩子,要调入她的那个班级,提出了对“差生”刘飞如何对待和教育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看起来是对待一个孩子,更重要的是显示了在几十年大量存在的对于学生形而上学的观念看法。社会上、学校中,对于孩子好就永远的好,好学生犯了错误也不会相信,而且,就是所谓的“差生”有进步或者做了好事也不去承认,这就把“差生”一棒子打死。这和社会上对待成年人,尤其是对待犯过错误或者犯过罪的青年人永远地打入了另册,这种形而上学的世界观或隐或现地出现在学校里、社会上,不利于“有教无类”这个中华民族古老的教育思想的传承。何子策通过把刘飞接到自己家中生活,通过言传身教,将刘飞培养成了有用人才,真实地秉承“有教无类”这个中华民族传统教育思想,艺术地搬上银幕,给人许多启发。
   电影还大量地描写了何子策用自己微薄的工资,收养百十个孩子的动人事迹。影片真实地再现了那个山区贫困教师家庭,那座并不宽敞房子、老旧破落的家具、尽力为孩子们做出的每一顿并不华美的饭菜,生活的真实体现了影片的艺术真实,把那个偏僻小城这样一位教师、这样一个学校、这样一个家庭、这样一群无依无靠的孩子,把这些在自然形态的、粗造的、分散的原始材料中,体现本质的东西提炼出来,从而产生了这样一个以生活的真实为基础,去伪存真、由表及里,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现象,把生活向艺术转化,从而准确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可贵形象和深刻的生活本质,使得乡土气息充满了影片的全部。当然艺术的真实来源于生活的真实,影片在提炼和更集中、更典型、更带普遍性,运用艺术手段进行加工和集中概括方面还略显单薄,比如人物对话略显生硬,这大概和电影的主人公保留了真实人物姓名不变,进行的提炼和概括有关系吧。但是仍不乏是一部真正的乡土影视作品。
   不难看出《万年烛光》是属于这样一个乡土艺术作品的流派的,这也就是它的价值所在。
   一定的历史时期,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大变革和大转型的年代,出现一些低俗、衰败的作品可以理解。但是,作为文化创作中的有信仰和有责任的作者,由于思想倾向、创作方法、审美趣味、艺术风格等的左右,自觉地用描写生活来振奋生活中的人们,需要培养和鼓励一大批富于独创性和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手法的大军。通过创造根源于现实又赋予符合当代先进思想的典型形象,深刻揭示新旧事物的矛盾及其变化过程,表现旧事物的必然灭亡,新事物必将取得支配地位的客观规律,教育和影响广大人民实现新的历史时期伟大任务,从而在教育战线出现一批能万年闪灼烛光的人物,无疑是这个影片倡导的真谛。
  
  
  

共 253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电影《万年烛光》小编没看过,从文中的介绍可以得知,是关于乡土题材的影视作品。看得出,这个影片震撼了作者,而引出作者对理想中的视听和现实中的视听的强烈反差感到不满。作者是对的,当下的现实,一切只为迎合世俗,好的视听已经不多了。这是影视的悲哀。就象这个快餐时代,经典已经濒危。从赏析角度看,本篇的解读很客观很理性,在肯定的同时也看到了这个影片的不足。文风严谨,具有影评的专业风采。推荐!【编辑:铁禾】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铁禾        2012-08-22 00:51:46
  而文学作品中,还是当年的《平凡的世界》最经典。
铁禾
2 楼        文友:铁禾        2012-08-22 00:59:53
  为作品献分,感谢欣雨编辑为栏目奉献精彩的稿件.
铁禾
3 楼        文友:沣河石子        2012-08-26 10:30:51
  喜欢,乡土气息!
大长安文化艺术沙龙会长、长安作家协会副主席
4 楼        文友:姜光丽        2012-08-27 22:45:59
  文章对电影《万年烛光》的现实意义和精神净化作用,给予了比较中肯的艺术评价。感谢欣雨文萃,辛苦!
5 楼        文友:赵淑敏        2015-11-17 00:34:31
  贴近生活的作品是有生命力的,粗制滥造的东西是会被淘汰的。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