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旋转木马 >> 短篇 >> 作品赏析 >> 读《红楼四书》

编辑推荐 读《红楼四书》


作者:盐城嵇绍玉 童生,520.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215发表时间:2012-08-23 14:38:34

读《红楼四书》
   有时也暗恋自己的坚毅和韧性,在这个酷热的盛夏,我又攀越一座文学的巅峰,读完了刘再复先生的《红楼四书》。最喜欢里面的一个词:青春共和国。
   最喜欢里面的一句话:由于《红楼梦》的出现,中华民族抹掉了许多苍老的皱纹,对生命更有一番想象与设计。
   最喜欢里面的一个段落:佛即人格的高峰,精神的尖顶,生命的灵山,求佛就是在生命的深渊中发现那点不灭的光明,就是自明与自救,林黛玉的“无立足境,是方干净”,核心意思是拒绝求诸外境,打破一切外部归属。
   一块灼热的陨石从天而降,经过大气的摩擦,散发出耀眼的火花,在坠落过程中,天际划出一段绚烂的异彩。落地后又经过两百多年的滚动、沉寂、打磨、风刀霜剑,不但没有失去温度,反而越发升温加热,温热似红潮赤浪排山倒海,扩张着极大的冲击力。
   这块陨石就是《红楼梦》。
   《红楼梦》巨大的温热扩张中,又产生出无数鉴赏家、把玩家、收藏家、考古家。有胡适,有蔡元培,有王国维,有鲁迅,有俞平伯,有端木蕻良,有王若望,有聂绀弩,有冯其庸,有周汝昌,等等等等,如恒河之沙无法数尽。但如刘再复先生走出索隐体系,走出考证体系,走出作者体系,走出版本研究体系,走出区域研究体系,而让《红楼梦》回归文学体系,确又如清晨之星寥若无几。其为文解读,一是追求大和极,着力表现作品中的大善大恶,大爱大疏,极好极了,极情极欲。二是追求禅悟,红楼中的所有人几近都是真人,无世俗的角色,远远脱开宫廷草野的份争与荣耀,体验的都是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灵魂深处,看得明、想得开、悟得透。三是追求崇高与纯洁,所说所做所想所处,要么就是日月星辰山水花鸟的大自然,要么就是拥有天真天籁的少女自然生命,要么就是与生俱来,洁白无瑕的尊严、自由和人格。如果《红楼梦》有一天成为中国人的精神天空,那么,《红楼四书》或许有可能成为当代人精神天空中招展的一面旗帜。如果《红楼梦》有一天成为中国人寄托抚慰的灵魂,那么,《红楼四书》或许有可能成为当代人灵魂活色生香的那一缕芳香。
   面对案头堆可隐身的各种新旧解读《红楼梦》史料,我忽发奇想:不妨去问一问不谙红楼的87岁的奶奶,看看她如何解说?
   于是,我花了两天的功夫,把红楼故事、把刘再复先生讲给奶奶听,她断续说出了她的看法(下面的文字已经过我的逻辑整理和语言润色)。
   第一,《红楼梦》主旨不是“好了歌”,不是都为他人作嫁衣,只落得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只落得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主旨应该是“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的隐含之义,即“纵有一个土馒头,也要存有万世名”,不然就不好说曹雪芹在曹家宾客盈门,牙签玉轴,烟海缥缈转为大树飘零、残垣断瓦、衣食难继后的动心忍性,日望西山餐暮霞。他在“屡遭变故”后,并不以拂违之境,阻其志向,仍然胸贮奇才,生有傲骨,“今日之茆椽蓬牖,瓦灶绳床,其风晨月夕,阶柳庭花,终不伤笔墨襟怀”,他的向上的情操和不懈志向,才有作品里贾宝玉的出家与林黛玉的西归,出家与西归都是在与时事抗争,与命运抗衡。作品中的每个人,实际上都在做盛而防衰,泰不否来,或由衰转盛,送否迎泰的事情。
   第二,事理也好,心理也好,佛理也好,禅理也好,还有个基本条件,就是要看生理。王蒙在《红楼梦27讲》里说,贾宝玉解个小便,都有几个丫环用屏风围着,解得下来吗?贾宝玉每个少女都爱,都爱得精致,爱得入骨,那是否意味着每个少女都不爱?要看到他生理上的态变。“唯有艰难困苦,才能玉汝于成”,最普世最浅显的道理,最接近禅理。
   第三,《红楼梦》与《三国演义》并不是文学史上的双璧,应该是一个硬币的正反面。社会上的女人也不能全是王熙凤,正如男人也不能全是诸葛亮一样。对作品,对形象,也要兼收并蓄。因有血腥,因有至善,社会也才有进步。
   望着风烛残年的奶奶,只好按摩按摩她那冰凉的手指。我感到,有代沟在,终究与她已无法沟通交流。
  

共 157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红楼一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自其问世以来,多有争议,对其中的主人公也是各有褒贬,愚以为小说即是小说,作者写出了不同的性格的人物,便是精妙,曹先生自有他的高明之处,想他当初写作的时候,亦并未想到后世人对他的评价以及对主人公的褒贬,他只是着意写好当时的境遇以及人物形象罢了,至于后人如何议论,至于当今众多的红学派别,只不过妄猜罢了。作者推崇刘再复先生的红楼四书,刘先生自有他的一番见解,再加上末了作者奶奶的一番见解,更说明不同读者的心境。感谢作者的来稿,期待您更多精彩。【编辑:阿秀 69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阿秀 699        2012-08-23 14:38:52
  红楼一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自其问世以来,多有争议,对其中的主人公也是各有褒贬,愚以为小说即是小说,作者写出了不同的性格的人物,便是精妙,曹先生自有他的高明之处,想他当初写作的时候,亦并未想到后世人对他的评价以及对主人公的褒贬,他只是着意写好当时的境遇以及人物形象罢了,至于后人如何议论,至于当今众多的红学派别,只不过妄猜罢了。作者推崇刘再复先生的红楼四书,刘先生自有他的一番见解,再加上末了作者奶奶的一番见解,更说明不同读者的心境。
多年从事文秘工作,爱好旅游、音乐,喜欢读书,随心而作,不拘一格,愿与各位文友一起挥洒文字,潇洒走人生。
2 楼        文友:自在随缘人        2012-08-23 15:38:10
  你奶奶什么文化水准?有点近似佛
3 楼        文友:铁禾        2012-11-23 23:42:37
  流畅的手笔,解读出了一番味道,这就是做学问的意义吧。
铁禾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