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在现实中获得审美的意识和灵魂的追寻

精品 在现实中获得审美的意识和灵魂的追寻 ——读刘一的诗歌《深圳,关于你给我的疑惑》及其他


作者:觅雪嫦晴 进士,9941.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389发表时间:2009-01-12 12:57:08

写了一些评论文章之后,朋友们都说我的评比诗好,可是我自己并不这么认为,即使真的是这样我也不想以写评论为主,因为写评论实在是一件呕心沥血的事情。
   但是,有一个人的评论我是一定要写的,那就是原创力量诗歌编辑刘一。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我曾说过要为她写个评,我说过的事情就一定要兑现。
   于是,在午夜十分,我打开刘一在原创力量的文集:当我的目光同她那些诗歌接触的时候,我纤细的情感触角被刘一的诗歌深深地吸引,我在她的文集里停留了很长时间,东方的第一颗启明星已经亮起来了,我仍对许多诗歌无法去做真正的解读,索性任我的目光在诗集里穿梭,按着顺序走下去。
   《幽默的呓语》是刘一诗集的名字,开篇她是这样写的“永远不要打探我的去向。我行走在南方或是北方/也游离在时光的梦境里,不可自拔/如果你偶遇我,如果恰巧发现我失去记忆/请直接呼喊我的名字,说出关于我的故事。”这里似乎诗者的思绪还停留在呓语之中,似乎有一层薄雾淡淡地笼罩在她的所有诗歌里,用沉重、坚韧、悲悯,来概括她的诗歌是最恰当不过的了,她的诗充满了一种人文关怀,这些来自于她目睹的现实和她自身,使得她的诗充满沧桑和成熟,她的诗性是现实的。她老道而成熟的笔法,让你很难把诗与一个年轻的女孩联系在一起,可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刘一她只有二十岁。
   当我将自己的目光锁定那首《深圳,关于你给我的疑惑》诗的时候,我看到的是真实的现实,一些感慨、一些震撼、或者是一些共鸣,掀起了读诗人情感的波澜,“我从来不敢提及罗湖桥的长度/手中握着一把尺子/却不知从桥的哪一头去测量/我始终不能准确地说出环市地铁的站点/即使计算,记忆/也在繁多的名词中不愿声张。”没有华丽的辞藻,开头的独白,便引领读者去感受一个飘在深圳的打工者,面对这个年轻城市的无奈心情。多么的残酷啊!竟然在繁多的地铁中说不出站点的名字,这里,是回味过后,人的情绪同状态的真实写照;面对现实,我总是不由自主地“去仰望帝王大厦的高度/也去观赏世界之窗的风景/却总是被倾泻或迎面而来的阳光/刺伤了眼睛。”在她的诗中,你读不出那些女性诗歌的小资情调,读她的诗,让我感到震撼,为她的诗中所呈现出的真实程度。这首诗没有中国文人式的做作技巧,我一直认为诗歌最高的境界便是无技巧的技巧。刘一的诗便是这种。诗者在此的表现力,同语言的准确到位,很值得称道。
   也许是女性特有的感触同思维的方式的一致吧!一些诗歌的共鸣和一些感触注定让我久久地挥之不去;而诗者在诗歌中所展现的自己独特的一面,也令我刮目相看,面对尘世纷扰,努力呈现出一种沉静,一种释然。
   可是现实毕竟是现实,就让我在子夜,在刘一的诗歌里作一次沉静的触摸,然后从容地看看我们的诗人是如何描述现实生活的。“深南大道。长了,宽了,十字路口多了/我辨别不出要去的地方应该往东,还是西/建筑物高了,民工的身高矮了/我常常看不出他们的肤色是黑,还是黄。”这是对现实的真实写照,并且真真切切地告诉了世人,诗里几乎没有打磨的痕迹,而是棱角分明的呈现出一个打工者对现实的关注。读刘一的诗,你便觉得自己置身于打工的现场,感受到打工人的痛苦,体味到城市的高楼在崛起,而民工的身影却显得那样的渺小和无助。
   “一张张幸福或麻木的脸,都不是我所熟悉的/开宝马的老板面无表情/挎包的白领漂亮冷艳/无牌车司机瞻前顾后/扛货物的大叔汗流浃背/服装店的店主对我的光顾会心微笑/负责办公室清洁的阿姨/开心地告诉我她那上大学的儿子新的恋情/之后。叹气,告诉我关于生活的艰辛。”这是一张用诗意的语言编制的“世相图”,诗作者有意把激情和灵感压制下来,使文字竭力平静如水,而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却生发了情感的波澜和深深的共鸣。
   这里例举的都是我们耳闻目睹的现实,你能轻易读出诗中对现实的感悟,触摸到的确是对生活的写真。诗歌中质朴的语言,以及沉浸在语言之中那种无奈的氛围,这是她诗歌最基本的色调。她的抒情节制、隐忍,叙述从容,她投注在事物上的目光充满悲悯的情怀。
   语言充满了张力。从现实的描述写到内心的感受、从对生活的观察写到对现实存在的思考。这是一首思想内涵丰富的诗歌,读她的时候,我们处处都能感觉到作者在字里行间跳动的、敏捷的思维,能让我们在阅读中走向思考,从诗中我们读到的不仅仅是触目惊心的种种人生况味,重要的是那种对人生的悲悯的情怀和责任感,这些都随着极具魅力的文字沁人心脾,语言后面的情感的暗流——如沉在水底部分的冰山。诗人用一双冷静旁观的眼睛体察着周身的一切。
   在这样一个弥漫着精神虚无的时代,她的诗中有些直指心灵的东西令人无法释怀。她入木三分地描摹着现实生活,同时又进行着清澈、深入的思考,使思绪沉到很深的水底都能清晰可见。这首《深圳,关于你给我的疑惑》记录了一种独属于城市的辛酸,而且属于深圳——这座年轻的移民城市所独有。
   读诗,仿佛有一只手拨动我们心底的弦,唤醒各种人生体验,我们和诗共鸣。情感在弥漫着感性和悟性还有理性的诗句里穿行,技巧渐渐消失,你感受到了语言自己在做深呼吸,所以读者也不得不屏住呼吸细细地品味此诗的魅力所在。正如诗歌的结尾所描绘的那样:“我在你的怀抱里呼吸/却无法听清你心跳的声音。”
   总之,这首诗把由沉重到挣扎,由挣扎到痛苦,由痛苦到决绝的灵魂曲线波动图呈现在阅读者面前,并且写得节制而不动声色。这里,除了诗人高超的驾驭文字的能力外,起决定作用的当推那一个个颇富质感的细节以及构建这些细节的颇富质感的诗的语言。再就是作者的人生体验和细微的观察视角,作者将现实,蕴于心,露于笔,寓于诗,一首深入现实的诗歌,读来很容易令读者感慨万端!
   通篇来看,是在写诗人赖以生存的城市里产生的一系列疑惑,虽然诗者极力写实,并且表示“在繁多的名词中不愿声张。”想以一种平静、平淡的方式展开笔触,但实际上,在文字上同情感的舒张上,还是赋予了极为浓厚的感情色彩,也展示了在清醒和痛苦之间,我们仿佛感知作者敏感的神经,体现了一种至真至善的人文关怀,她把探索与焦虑的目光投向生活低处。她的诗风质朴,语言凌厉,情感饱满,读之则心灵震憾。
   刘一的诗歌直逼现实,具有明显的现实主义手法,她诗歌题材大多取自对现实世界的问题,很多是对现实的批判和揭示,如:“这个夏天,雨水多么泛滥/你站在城市的中央,站在一面雕像前掩饰你全身的颤抖/雨水漫过你的眼神,雨水看见你所熟悉的人逃荒的表情,以及你内心的疾苦。”(《角色或者燃烧》,)也有关注农民的诗歌,如:“在夏天。我们要平静地接受辽阔的七月/把农民隐藏一年的青筋暴露在阳光下/让田野里的浑水熬成蜜糖,稻谷晒出日子/并小心地燃烧着祖辈坟头的枯草,让我们记得还有这么一片土地。”(《我们在夏天琐碎起来》。)
   诗歌是个体写作。对于诗歌我们不要给它界定什么,只要读者从中体会到什么,有被触动的感觉,我想这就是成功的作品。刘一的诗歌,我想她也不是去想刻意表达自己对生活和人生的关注与理解,完全是服从她内心的感悟,并且随着感情的流动,转换的主客体空间,跟着自己的感觉走,所以她的诗歌才会如此深刻和洒脱。这份感觉是可以意会的,诗歌也因此变得灵动起来。从而诗歌的境界也极大的丰富起来了,让读者有如身临其境的感觉。作者没有浪费诗歌的激情停留在文字的表面,而是如掘土机一般掘开了诗歌深层的冻土。让馨香散发出来,长久地震撼着读者,让所有的人都来关注现实。
   读全诗感觉不足之处,是诗歌的叙述多了,可再收得紧些,这样诗歌读起来更为丰满和舒展,可以给读者留下足够回味空间。
   我想,诗歌写作关乎心灵,特别是刘一的诗歌,更多了一层生活的体验和沉淀,理应得到我们的认同和关注,在现实中获得审美的意识和灵魂的追寻。她在诗歌上的力量还远远没有爆发出来,我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在诗歌方面她的内心充满了力量,她的诗是我所见的印象最深的诗歌之一。在她的诗歌面前,我感到了自己诗歌的无力。祝刘一的诗歌再上新台阶,为喜欢她诗歌的读者奉献更多好诗!
   ??
   ??原诗:
   ??《深圳,关于你给我的疑惑》作者/刘一
   ??
   ??(1)
   ??我从来不敢提及罗湖桥的长度
   ??手中握着一把尺子
   ??却不知从桥的哪一头去测量
   ??我始终不能准确地说出环市地铁的站点
   ??即使计算,记忆
   ??也在繁多的名词中不愿声张
   ??
   ??我曾去仰望帝王大厦的高度
   ??也去观赏世界之窗的风景
   ??却总是被倾泻或迎面而来的阳光
   ??刺伤了眼睛
   ??
   ??(2)
   ??深南大道。长了,宽了,十字路口多了
   ??我辨别不出要去的地方应该往东,还是西
   ??建筑物高了,民工的身高矮了
   ??我常常看不出他们的肤色是黑,还是黄
   ??
   ??(3)
   ??阳光流窜风雨涌动的天空下
   ??一张张幸福或麻木的脸,都不是我所熟悉的
   ??开宝马的老板面无表情
   ??挎包的白领漂亮冷艳
   ??无牌车司机瞻前顾后
   ??扛货物的大叔汗流浃背
   ??服装店的店主对我的光顾会心微笑
   ??负责办公室清洁的阿姨
   ??开心地告诉我她那上大学的儿子新的恋情
   ??之后。叹气告诉我关于生活的艰辛
   ??
   ??(4)
   ??我在你的怀抱里呼吸
   ??却无法听清你心跳的声音与节奏

共 373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刘一的这首诗有钢铁般厚重冷酷的质地,嫦晴的评论直接透入诗歌的意旨核心。物质丰富的深处往往是人性的扭曲,在如林的高楼大厦的背面往往是人类最本质最宝贵性灵的缺失,面对茫茫如蚂蚁的人群,我们却失落了自我,陌生感也很强了。【编辑:邬海波】【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邬海波        2009-01-12 13:11:14
  刘一的这首诗有钢铁般厚重冷酷的质地,嫦晴的评论直接透入诗歌的意旨核心。物质丰富的深处往往是人性的扭曲,在如林的高楼大厦的背面往往是人类最本质最宝贵性灵的缺失,面对茫茫如蚂蚁的人群,我们却失落了自我,陌生感也很强了。
以真情打动读者,用灵魂感知世界。
2 楼        文友:觅雪嫦晴        2009-01-13 17:55:48
  刘一的这首诗有钢铁般厚重冷酷的质地,嫦晴的评论直接透入诗歌的意旨核心。物质丰富的深处往往是人性的扭曲,在如林的高楼大厦的背面往往是人类最本质最宝贵性灵的缺失,面对茫茫如蚂蚁的人群,我们却失落了自我,陌生感也很强了。【编辑:邬海波】【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
  
   谢谢点评和推荐!
天津市作协会员,中国诗人学会会员,中石化作协会员,中国大众文学会员,天津石化作协会员;天津诗网刊副总编,发表给类文章四百余篇,出版诗集《雪语晴歌》《觅雪嫦晴诗歌精选》合集《十面倾城》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