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欢喜酒家 >> 短篇 >> 作品赏析 >> 【酒家*说文】月牙弯弯照九州

精品 【酒家*说文】月牙弯弯照九州 ——读老舍《月牙儿》有感


作者:施云南 状元,52152.6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265发表时间:2012-08-29 16:25:02

【酒家*说文】月牙弯弯照九州 老舍,是著名的京派作家代表人物,他笔下的世界,是北京小市民的世界,他所反映的,都是土生土长在皇城根儿底下的那些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众所周知,在北京城,有一种家喻户晓、人人喜爱的传统曲艺,叫做相声,相声诙谐幽默,用包袱来针砭时事,用欢笑来发人深省。
   同样,老舍的文风也是如此。他用平民化的语言,用带着老北平气息的语句,用大量歇后语、行话、俗语等当时被认为是不入流的大白话,来使得笔下的故事风趣幽默,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但是,看老舍的小说,又不能光光停留在文字表面。因为,在那些看似幽默的语句之下,反映的是生活的苦难,社会的不公,小人物生存的艰难,如果你越往深处想,就会越来越发现其悲剧内涵。老舍,正是用风趣幽默的笔法,来展现旧社会普通人那被压抑的人性,展现个人,社会,乃至是整个时代的悲剧,将美好的现实一点一点地撕裂在你的面前,从而实现自己的讽刺意味。“含泪的微笑”,这便是幽默的最高境界。
   老舍的小说,一般来说,都会先让你笑,然后慢慢回味之后,便会让你不禁悲从中来,《正红旗下》、《黑白李》、《我这一辈子》、《离婚》、《二马》等各种作品都是如此。但是,这其中却有一部作品,显示出了与其他作品截然不同的风格,这便是《月牙儿》,恐怕所有的读者在读完《月牙儿》之后都会有和我一样的感觉吧,那就是,这篇作品,只有“泪”,没有“笑”,只有痛苦与批判,故事中的女主人公“我”,所承担的完完全全就只有苦难的内涵。
   应当说,《月牙儿》中所涉及的题材,是一个很难写好的题材,那便是“暗娼”,对于这些生活在旧社会最底层的妇女,我们究竟是应该对她们表示同情呢,还是对她们嗤之以鼻呢?老舍在几个不同的作品中,都描写过这类人物,这反映了作者对这类人物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思考。比如《微神》,这是一部问题小说,所以,老舍更多的展现的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想法;而在《骆驼祥子》中,则更多地对她们赋予了人道主义的同情,思考的深度有进一步的加深。但是,这些小说,全部都没有《月牙儿》考虑得更深刻,更彻底。因为,老舍在《月牙儿》这部小说中,将自己代入到了主人公的身上,思考了这样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自己面临主人公这样的境遇,自己会怎么做。所以,在整个小说中,作者着重展现了一个女子的心路历程,展现了她在黑暗的旧社会中想要摆脱自己不幸的命运,但是却无能为力,最终越陷越深的过程。但是,为何这样一个想要抗争的女子,最终还是摆脱不了命运的枷锁呢,不是因为她个人的不努力,而是因为整个社会的黑暗,当读者读到最后的时候,便会发出这样的一声叹息。
   《月牙儿》是一部以女子为主要描述对象的作品,可以将主人公“我”,看成是三十年代下层妇女命运的缩影,小说用回忆性的笔调,倒序性的结构来讲述故事,而“月牙儿”,则是作者抒情的起点。
  
   在作品中,作者描写了形形色色的各种女性的形象,可以说,是将三十年代中下层的妇女形象展示了个遍。
   首先,自然就是女主人公“我”了。这是一个想要摆脱现状而又不能摆脱现状的女人。一开始,她希望通过读书来走上一条自新之路,希望能靠读书而不走母亲走过的老路,她想用学来的知识就业,改变命运,自食其力。但是很遗憾,学校里学的东西,在社会上根本就用不到,所以她无法靠知识来挽救自己。在这期间,她想到了给胖校长做文书,可是胖校长认为她的字还需要练习;她又想到了给同学们织东西,做手工活,可是这些工作就算不读书也能干;她还想到了当女招待,但是,她对于这个职业的想法过于理想化,而现实又是残酷的,所谓的女招待其实也只不过是“花瓶”而已。经过三番四次的挫折之后,她终于产生了这样的一种想法,那就是读书无用。
   在此期间,她还曾经想过要选择一条传统女性都会走的路,那就是结婚嫁人,相夫教子。一开始的时候,她遇见了一个自己以为能够托付终身的男子,这个男子,和那个好心的胖校长还是亲戚关系。可是,没有多久,她就发现,那个男人原来是有妻子的,所以,无论自己再如何痴情,也只不过是做了人家的情妇而已。于是,她一方面恨自己没看清那男人,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对那男人原配妻子“小磁人”的怜惜,所以,最后,她偷偷地离开了这个男人。
   到最后,百般无奈的“我”只能越陷越深,沦为娼妓。老舍在塑造这个人物的时候,并没有将全部的笔墨都放在反映“我”在沦为娼妓之后的遭遇,而是花费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我”的童年、少年时代,描写“我”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描写“我”在黑暗现实世界所做出的抗争。这样的写法,使得读者不由自主地,将极大的爱怜赋予了女主人公,这就使得他们在看见女主人公最后惨痛的结局后,对其产生了深挚的同情。因为,作者老舍所要批判的,不是这个女主人公,而是那个黑暗的社会。
   《月牙儿》既然是一幅女性的群图,那自然不能光光描写主人公一个女性,此外,老舍还描写了大量其他类型的女性形象。
   母亲是和“我”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个人,她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传统下层妇女,她的三次婚姻都不算成功。第一次她是作为一个善良而软弱的母亲形象,她所面临的打击是丈夫的死亡。第二次是作为一个弃妇的形象,母亲为了让女儿能够有一个好生活而被迫投入别人的怀抱,虽然现实很残忍,但是母女至少能够同病相怜,她还算是尽到了做母亲的基本责任。最后一次,她改嫁馒头铺的掌柜的,这依然是一段不成功的婚姻。
   从这一阶段开始,母亲的形象开始变异,母女的关系开始裂变,两人选择了各管各的,分道扬镳,但是,不管怎样,这是残酷的现实逼迫她们所做出的不得已的选择,看到这里的时候,读者恐怕还是会对这位无可奈何之下抛弃女儿的母亲,怀有一丝同情吧。
   但是,当母女最后一次见面之后,母亲的形象便进一步异化了,她已经不再是一个母亲了,因为,就算是受到了现实所迫,任何一个正常的母亲,都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女儿沦为娼妓的,而且,当她得知女儿已经染上疾病之后,非但没有叫女儿迷途知返,反而还帮着女儿向客人收帐。她心安理得地接受着女儿对她的非人道的赡养,从这时候开始,母亲已经不再是母亲了。
   除了“我”这个失败的新女性以外,老舍还描写了一些其他的新女性的形象。比如那个“小磁人”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人物,作为一个新女性,她和自己的丈夫,是因自由恋爱而结合的,应该说,他们之间是相爱的。但是,即使是这样,她还是未能摆脱传统女性的悲惨命运,所谓的新女性,依然非常软弱,处于依附地位,所以,老舍采用“小磁人”来形容她。“我”与小磁人之间的交往只有两次。第一次,小磁人知道了“我”是她丈夫的情妇之后,出于自己的软弱,她不敢去和丈夫正面争执,只敢来找“我”论理,而且,就算是面对“我”,她也没有任何理直气壮的样子,而是哀求“我”,求“我”离开她的丈夫。
   两人第二次的见面,是在大街上偶遇,这时候,小磁人竟然已经变得有些颠三倒四的样子,还对“我”说:“你是好人!你是好人!我后悔了”。原来,她的丈夫在离开了“我”之后,又找了别的女人,一去不回头了。她用了“后悔”这个词,也就是说,她宁愿选择让自己的丈夫有“外室”,她觉得这样好过让自己做“弃妇”,被丈夫彻底抛弃。这种爱情观,完全就不是一个新女性应该有的,也完全不是建立在一夫一妻和夫妻平等的新观念的基础上的。更可怜的是,她此时还是不敢寻求新的爱情,重新去找自己爱的人,因为,她有公婆,家里还有父母,她没有自由,她虽然从外表的穿着打扮看,是一个时尚的新青年,但是,骨子里头依然是传统的、愚昧的贤妻良母的观念。也就是说,实际上,对于小磁人来说,她过渡变成新女性的实践,已经完全失败了。
   其次便是“我”的那些同学们了,老舍在她们身上也看到了新女性的弱点,她们虽然接受了一些新思想,但是,她们无法自食其力,所以,她们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生活。老舍通过“我”的口,表现了对这些人的失望,“她们似乎还都作梦呢。她们都打扮得很好,像铺子里的货物。她们的眼溜着年轻的男人,心里好像作着爱情的诗。我笑她们……”
   在整个故事里,唯一有一些光明的,那便是一个四十多岁的妇人,“胖校长”,她对于“我”,有着极大的同情,她愿意帮助我自食其力,但是,她却有心无力,最多提供两顿饭和一个住处,而且,这也维持不了多长时间,长贫难顾,新校长来了之后,“我”的生活再次陷入了困境。可以说,胖校长象征着在旧社会那些为数不多的好人,他们虽有帮人之心,但是,其实他们却自顾不暇,无能为力,因为,造成“我”的悲剧的,是整个黑暗的社会。
  
   由此可见,整个一个《月牙儿》的故事,反映的是在旧社会底层妇女的群体形象,也是整个黑暗旧社会的缩影。除了这些刻画细致入微的人物形象以外,整篇小说最让人难以忘怀的,便是对主人公那细腻的心理描写和“月牙儿”的形象了。这篇小说的名字就叫做《月牙儿》,所以,“月牙儿”这个意象,便成了贯穿整个小说的纽带,同时,也和主人公的思想变化、心理历程,紧密地联系了起来。
   “月亮”,是艺术家们极其愿意描写的对象,月亮,象征着光明,象征着希望,尤其是圆月,总是给人圆圆满满、团团圆圆的象征。
   而老舍使用“月牙儿”这个形象,也是有其深刻内涵的。首先,自然是因为月亮象征着光明,月亮之光明,和太阳不一样。太阳是阳刚的象征,是力量的象征,而月亮,它的光亮虽然不足,但却是出现在黑暗的夜里的,所以,它象征着以微弱之力,来与黑暗的现实世界相对抗。而且,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女性,月亮也比较符合女性的阴柔之美,有女性特征。其次,圆月是完美的,而月牙却是微弱而有残缺的,象征着女主人公那有残缺而不完满的人生,因此,从题目开始,就界定了本篇小说的性质,是一部悲剧性的作品。第三,月牙儿的形状并不是始终不变的,而是会不停变化的,这象征着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的不断变化。
   小说中的月牙儿,并不全部与苦难相联系,而是随着主人公内心的变化而变化。比如,“它在夏天更可爱,它老有那么点凉气,像一条冰似的”,这一段描写是在小说开首的部分,在这一段中,母亲刚刚丧偶,她还想着靠自己的劳动来挣钱,养活女儿,于是,她选择替别人洗衣服来养家糊口,在这一阶段,母女之间还是有着深挚的感情的,所以,这时候的月牙儿在“我”看起来,也还是美好的。
   但是,现实却是残酷的,所以,月牙儿的美好形象,在“我”的眼里,也是那么的短暂,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那么美好。“我又非恨她不可。我的心像——还是像那个月牙儿,只能亮那么一会儿,而黑暗是无限的。”这一段描述,发生在“新爸”离开之后,这以后,母亲迫不得已,必须靠出卖肉体来养育女儿。“我”在此时还是怀着要自力更生的美好愿望的,所以,对于母亲,她是“我又非恨她不可”,而对于月牙儿呢,她终于已经体会到了现实的残忍和可怖了,因此,也体悟到了,“黑暗是无限的”。
   在这一阶段,“我”至少还是有月牙儿可看的,月牙儿象征着光明和希望,表示“我”的心中也还是存着希望的,但是,渐渐地,残酷的现实磨灭了“我”的最后一丝希望,月牙儿,也从“我”的生活中消失了。
   最初,“我”是想看而又不敢看,“我又老没看月牙了,不敢去看,虽然想看”。而到了最后,则是就算我想看,也看不到了,“我”的内心也跌到了谷底,“我早知道,我没希望;一点云便能把月牙遮住,我的将来是黑暗”,可能这就是“我”的人性的转折点,在这之后,“我”便每况愈下,最后沦为娼妓。
   在小说的最后,“我”的命运一落千丈,被巡警抓住,送进了感化院,在感化院中因为吐了大官一脸唾沫,结果被送入了监狱。这时候,“我”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狱里是个好地方,它使人坚信人类的没有起色;在我作梦的时候都见不到这样丑恶的玩艺”。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丑陋无比的地方,却被“我”认为是自己最好的归宿,所以“自从我一进来,我就不再想出去”。
   月牙儿是希望的象征,没有看见月牙儿,便表示没有希望,可是,谁能想到,在“我”经历了一长段黑暗的时期后,竟然在监狱里再次看见了月牙儿,“在这里,我又看见了我的好朋友,月牙儿!多久没见着它了!妈妈干什么呢?我想起来一切。”这是为什么呢?当“我”满怀希望的时候,当“我”痛苦挣扎的时候,月牙儿没有出现,反而是在监狱中,“我”看到了月牙儿,看到了希望。
   这是因为,在经历了一切物是人非之后,“我”终于领悟到,在吃人的旧社会里头,每个人都生活在“真的地狱”,社会之残酷、黑暗,远胜于监狱。当明白这一切之后,“我”的人格终于得到了升华,可以说,月牙儿在此时的出现,除了烘托女主人公那孤独和凄冷的内心以外,还象征着她心灵得到了净化,她重新找回了自己,纵使她已经失去了自由,但是,她不会再重新去过那种卖笑的生涯。虽然只是一点点的微光,但是,那月牙儿已经点亮了女主人公的前途。只是,我们不禁要问,这样一个黑暗的旧社会,会再给她一次机会吗?
   这个问题,老舍没有回答,留给读者自己去思索。
   “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妻同罗帐,几个飘零在外头。”明月苍茫,世道艰难,《月牙儿》所展现的,不是一个人的悲剧,也不是一批人的悲剧,而是整个旧社会的悲剧,整个时代的悲剧。

共 5299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直觉得,文学,文字,文字作品的生存空间,或者说流传的元素在于其自身,能贴切地展示生活,述说最真实的社会现实,反映一个时代里最真切的感受,这样的作品才有可能被世人接受,源远流长。远古的屈原、杜甫、辛弃疾等等,无不是忧国忧民,写出反映时代的文章,他们文章里的精神值得人们千古流传。老舍先生是近代中国文学史上出名的作家,他的文章风格贴近生活,朴实动人,书写着最底层人们的遭遇,用一种苦展示着时代的黑暗,展示着暴风雨前的黑暗,鼓动着人们内心的激情。这篇散文深入透彻地分析了老舍先生的《月牙儿》,展示着旧时代里妇女无法逃脱苦难命运的悲哀,散文从人物命运、文章内涵、反映的时代背景各种方面淋漓尽致地分析了文章,让读者更为详尽地了解那个时代,并为之思考。推荐阅读。【编辑:故事中人】【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08291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