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浅谈格律诗词的音韵内涵

编辑推荐 浅谈格律诗词的音韵内涵


作者:霞叶有彩 秀才,1820.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97发表时间:2012-08-29 17:50:55
摘要:古诗词的格律单元只有从其所表现的美的气质(包括音韵所生动体现的生动内涵)上 进行渲染和排列组合,才能获得进一步发展的生命力。单调地谈论其格律形式,对诗词创作表现力的提高,只是表面的渲染,意义可能不大

古典诗词的韵律,如何反应时代的节拍与曲折、迂回与深厚、宽广的音域可能是一个需要解决的时代性问题。平仄、对仗、押韵等型式是格律诗词的基本艺术特征,由此产生的回环往复与涤荡起伏的音韵之美更是其独具的魅力,是把唐宋诗词文学推向高峰的一个标志性节点。失去这些形式便失去了中华民族的一优良传统与精粹,但古典诗词格律的终极审美理想是在温柔敦厚思想下的天人合一理念与音韵,因而,与现社会生活更加宽广、激烈、多元化、现代化、信息化的进程,以及天人合一更加广泛的内涵和声韵有所变化的社会生活节奏就不能完全合拍。进一步说,古诗词韵律的清越、优雅、质朴以及粗旷、豪放的乐调应该继承与发扬,但其节拍与音调的阴阳顿挫以及宽旷性时代性不强。因而,对古诗词格律单元排列组合与一个时代的合拍问题,应有非线性的科学思维与系统认识,否则只能是一个模糊的单个议题。
   这样,龙榆生的《词学十讲》中对宋词韵律,不拘于唐诗的格律形式,根据当时社会生活与感情的起伏变化为推移,进行平仄韵的递换就是很中肯的分析。他指出:其在一曲之中,有上下阕四换韵,两句一换,平仄递转的,就是在“辘轳交往”的调声原则上发展而来。因为,格律诗词语言的当代化,从宋代以后就开始了。词体就比诗体更能容纳当代语言,因而其平仄声韵的新组合形式就可能是多样与活跃的。
   例如《菩萨蛮》曲调的韵位安排,在整体上,相当匀称,但两句一转,句句押韵,便表现为繁音促节,先短叹而后长吁的音韵美感。因而,也可用它来表达沉雄豪迈的壮音,但疾徐缓急间所表达的波澜起伏,基调上还是一致的。上下阕平仄韵互换,前紧促而后转舒徐的,当以《清平乐》为最好的范例。其上半阕全用仄韵,句句协韵,显示情调紧张;下半阕转平,第三句并改仄收,隔句一协,就显得音节和缓,转作曼声,又缠绵不尽之致,是短调中最为美听的。还有全阕句句押韵,例用平韵,而于换头处插入两个仄声短韵,借以加强激越凄怨气氛的,例如《乌夜啼》,都在换头处添上两个仄韵,把语气一振,增强激动的心情,最末以“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九言长句长引一声,也使读者为之凄婉欲绝。
  
   这样的解析能使我们对古诗词格律的理解,就能从整体所表的声韵内涵进一步理解其美学意蕴的高度。
   例如:毛主席《长征》诗的第五、六两句: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两句诗的平仄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就本句来说,每两个字一个节奏。平起句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急切而高降),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中升调),最后一个又是仄,是低升调。仄起句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中升调),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中升调),最后一个又是平(高平)。这平仄格律的交替就能从音韵上表示了长征途上,红军无所畏惧的宽广胸怀,和行进紧迫而有序的壮景。这首激荡起伏、不懈拼搏的高歌,永远是我国人民奋进的心声。
   因而,古诗词的格律单元只有从其所表现的美的气质(包括音韵所生动体现的生动内涵)上进行渲染和排列组合,才能获得进一步发展的生命力。单调地谈论其格律形式,对诗词创作表现力的提高,只是表面的渲染,意义可能不大
  

共 129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今人学习古典格律诗创作,难度很大,体现在艰涩的一些仄声字,尤其是现在读平声字,而在古代读入声字的一些字,难以区分和掌握。当然还有很多难关,平仄格式的变幻和创作中的因平仄错位而须运用的拗救手段也都很麻烦。但古典还是要读,还是要去欣赏。好的格律诗词都有着丰富的音韵内涵,值得好好去分析和学习。只是要注意到,应该结合诗或词去具体分析理解,而不要单独去谈论格律形式。这是一个方法问题,不论不重视。本文术语体现了较强的专业性,整体看则有较强的理论色彩,虽然只是“浅论”。【编辑:红尘无泥】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尘无泥        2012-08-29 18:01:15
  我学习古典也记不住入声字,如果用新韵,可能要轻松多了。作者的论述水平很高,一定深有研究。学习学习
2 楼        文友:霞叶有彩        2012-08-29 18:18:40
  谢红尘无泥 编辑的按语,本文终于有了知音,何其欣喜,祝好!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