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南散文】放飞

精品 【江南散文】放飞


作者:涧松 进士,7674.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349发表时间:2012-08-31 11:14:29

某著名高校在新生报到时规定家长不得进入校园,在我看来这只不过是一条再平常不过的校规,而此规一出,却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大众更是众说纷纭。究竟是母爱泛滥了还是孩子退化了呢?这事让我这个糊涂老汉百思不得其解。
   六十多年前,我第一次背起书包上学时倒是我哥哥陪我去的,他陪着我分“商量盏”和“红糖茶”,还请先生给我取了个书名,然后他就下田干活去了。从此以后,和别的小朋友一样都是自己走着上学、回家;即使刮风落雨,结冰降雪,也都是我自己戴着笠帽,穿着砖头鞋去学校上学的。
   读完四年级,那时就算初小毕业了,村里没有高小,必须到离家三四里的中心小学去读书。从家到学校先要走完二里左右叫做“长丘畈”的农田中央那高低不平的石板路,然后穿过一个小村庄,再沿着一条小河,经过一座名为“古高桥”的小桥,还得在农田之间弯来弯去地走好长一段路,才是热闹的下应街市,挤过熙熙嚷嚷的街市过了大桥,中心小学总算是到了。那时的四五年级学生可没有如今孩子长得那么高,我们一个村的同学差不多天天都是结伴同行,遇到风雨天,都必须互相搀扶着,拉着栏杆小心翼翼地过桥。学校离家远,中午不能回家吃饭,大家都自己带饭:一只有拎攀的饭盒,下格盈着冷饭;上格是“下饭”。冷饭放到厨房间由工友替我们烝热,“下饭”大都是一些咸菜、龙头烤、芋艿等等常备菜肴。
   就这样读完小学,和同学们一样我的母亲和哥哥从没有接送过一次。只是偶尔突然下雨,才有家长为孩子送雨伞过来。
   小学毕业,学校保送我去鄞县第一初级中学读书。一则家境贫寒,二则我从没离开过母亲,人又长得矮小,所以母亲决定不让我去上学,在家里为合作社放牛,我虽然很想读书,但是也不敢反对母亲的决定。然而我的小学班主任谢藏年老师却不辞辛劳一次又一次地来我家找母亲和哥哥谈话,几乎每天晚上都来动员他们一定不要错过这大好机会,务必让我去中学读书,而且承诺他会尽一切努力,去中学说明情况,为我争取“人民助学金”。被谢老师的诚心所感动,我终于有了继续升学的机会。
   鄞县第一初级中学在盛垫桥,离我们家很远很远,听说有二十里左右的路。我,一个小孩子,除了去下应中心小学读书,还没走出过柴、王二村(二村才一河之隔),幸亏我们村有四五个同学都被县中录取,有一个家长带我们一起去,我母亲总算放心了。
   第一次离开家要去过独立生活,不但我心中害怕,就是妈妈和哥哥也十分担心。开学前几天,他们就在商量着为我打点行装。那是一九五五年八月二十九日,一大早,哥哥就铺开妈妈早就准备好的被子,将我要带走的换洗衣服、裤子、袜子以及蚊帐等放在中间,然后一折一折地叠成一个正方形,用一条绳子来回捆扎出一个“井”字,在被子的上方插进卷起来的小席子,在背面塞进一双布鞋,在正面再扎上两条背带,让我伸出左右手臂套进背带,调节好背带的长度,这样铺盖就可以轻松地背着走了;另外是一只网线袋,底部先放进脸盆,脸盆里放着毛巾、牙刷、牙膏、碗筷等日用品和用一块蓝布包着的学习用品。
   出发的时候,我背上铺盖,用油布伞伞柄挑起网线袋扛在肩膀上,高兴地对母亲和哥哥说:“你们放心,我会好好读书的。”
   “我会好好读书的。”这话,是说出去了,可第一步就十分艰难,从家里到学校虽说只有几十里路,对当时的我来说竟是那么的漫长。
   我们几个人在一位同学家长的带领下,愉快地出发了。一开始大家有说有笑,高兴时还会唱上几声。踏着偶尔滴答作响的石板路穿过王家村、来到马家桥,只见我的姐姐站在村口向我招手,我挥挥手与她告别,顺着小河弯弯曲曲的岸边一路前行,经过团桥、又到了袁家……还没到杨树桥,我就感到两只肩膀在隐隐作痛,刚好这儿的大河边上寺庙旁有座凉亭,大家就要求在这儿放下包袱,休息一会。大人告诉我们:这条河是“中塘河”,向东就是莫枝堰,过了坝头就是东钱湖;向西那边是泗港(泗港我知道,我爸爸在世时就常常去那儿设摊卖鲜、咸货)、潘火,再往前就是宁波了。河里不时有大大小小的船摇来摇去,有的船前面还有人用绳子拉着。(后来才知道这就是拉纤)休息了一会儿,几个人继续赶路,突然隐约听到有“迪迪!迪迪”的响声,举目望去前面“飞沙走石”,有一辆汽车一晃而过,真的汽车哦!!大家高兴得又叫又跳:“汽车,汽车!”这可是我们第一次看到真正的汽车。肩上虽然觉得越背越重,然而看到了汽车,脚步就变得越来越轻了,简直是飞了起来。
   上了汽车路,大人要我们靠边走,不要走到路中央,不然是会被汽车撞到的!汽车路很宽,全是沙子和小石头,有车开过的时候,尘土飞扬,那飞驰而去的汽车真威风,但是有点吓人。
   “看!多高多大的房子啊。”一位同学指着前面的一幢幢洋房说。我们一起看了过去,不是吗?这房子真的太漂亮了,是我看到过的房子中最漂亮的,比我们“柴氏义庄”还高大。大人说这儿是“高廊头”,这房子是一个大老板出钱造的,又经过国营农场、邱隘,再走过长长的一座木桥,我们来到了汽车路的十字路口——盛垫车站,远远望去,绿树之中挺立着一排排崭新的楼房……
   这时这条路上背着铺盖或书包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他们正指指点点地说笑着通过一条小路涌向那一排排楼房。我们知道我们的中学——鄞县第一初级中学到啦!
   我们随着人流下了汽车路,又是一条狭窄而高低不平的石板路,过了一口没有栏杆的小石桥向前没多远就是学校的竹篱笆,折下小路沿着篱笆外的小道向西,到了学校的大门口,等在那儿的二、三年级同学看了我们的录取通知书,就热情地带着我们去寻找寝室,我们同村的几个人都被分在一年级一班,寝室也就在一起。
   暂时将行李放在寝室的床铺上,他们又陪着我们去办理注册报到手续,还到总务处交了菜金(菜是包菜制),买了饭票。
   手续办理完毕,我们被带进了自己的教室。
   班主任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女老师,她自我介绍姓吕,叫吕素瑞。齐耳的短发,双目炯炯有神,说话声音清脆响亮,面容和谐可亲,就像是我们的大姐姐。她向我们介绍了学校的大概情况和开学阶段应该注意的事项,还说等吃中饭的时候她会在教室里等我们,领我们一起去用膳。然后她就让我们回到自己的寝室去安顿床铺。
   那时的鄞县一中刚从松下漕搬过来不久,有一幢教学大楼,二幢宿舍以及一些辅助用房。说是大楼也不过是二层楼。我们的宿舍在一号楼,楼下住男生,楼上住女生。八个人一间房,四张高低床,我们叫它“白鸽笼”,两两一排靠墙而立,中间只剩下能走两个人的走道,其他什么也没有了。我们的生活日用品要么放在自己床头,要么就放到床底下,不过,我们也没有什么东西。安顿床铺,最难的是吊帐子(蚊帐),下铺还好,将帐子的四只角往床架子上一扎就可以了,而睡上铺的就困难多了,墙上是不准敲钉子的,只能用竹竿撑起来,这种事我们大家从来没有干过,没办法只得七手八脚地一起帮忙。
   吃中饭了,吕老师领我们去了餐厅。餐厅是用毛竹支起来的一间大房子,上面盖了很厚的稻草,四周壁上挂着一张张很大的油画,丄首舞台正中有一幅很大的毛泽东主席的画像,听老同学说这叫“茅棚”,一张张方桌子整齐地排列着,桌上放有一大盆菜,一大碗汤,老师领我们找到了写有我们名字的桌子,大家站在桌旁,有一位同学将菜分到各人的碗里,饭是盈在一只只大木桶里的,同学们排队凭饭票由工友打饭。这就是我第一次在学校吃饭。
   独立生活就这么简单地开始了。
  
   啰啰嗦嗦写了那么多,都是一些再平常不过的小事。有人说现在穿新鞋啦,不必再走田埂路了。这话我不反对,我更不提倡穿着新鞋走老路!但是,时代进步了,生活条件好了,年轻人的视野开阔了,为什么我们作为父母的反而放不开手脚了呢?!不用说幼儿园、小学上下学都得接送,甚至连上大学的人都还要父母去安排衣食住行,这算什么呢?!是父母之过还是孩子无能?
   那么多的“啃老族”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我并不责难如今的年轻人,只是提醒父母们应该好好反思反思啦!

共 318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运用对比,把今夕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进行对比,提出了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成长问题。文章开篇讲述大学限制家长入院的新闻,这新闻引起的社会反响,引出作者对他读书经历的回忆。文章回忆了上学的路,与今天孩子们的上学方式对比;写作者自己背着铺盖衣物等上学,作者和同学们上学赶车的见闻经历,自己整理床铺,学生自己处理生活事情,饮食情况……这些朴实的叙述里突出了两个内容,条件的苦,学生的一切都是自己处理。这刚好与我们今天的学生现实对比,今天的学生从出生到大学,都是父母大包大揽,好像不这样做不足以表现对孩子的爱,结果呢?把孩子的生存翅膀牢牢地捆在了一起。读完文章,看看作者的标题“放飞”,作者的思考,作者的忧虑,作者的提醒,都在作者的对比中表现得很真挚很深刻。另外,文章把过去记录下来,给我们保存了一种有借古讽今价值的生活史料,是这篇文章的又一价值所在。推荐!【编辑:春雨阳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0901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2-08-31 11:15:00
  文章运用对比,把今夕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进行对比,提出了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成长问题。
语文教师
2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2-08-31 11:15:24
  文章开篇讲述大学限制家长入院的新闻,这新闻引起的社会反响,引出作者对他读书经历的回忆。文章回忆了上学的路,与今天孩子们的上学方式对比;写作者自己背着铺盖衣物等上学,作者和同学们上学赶车的见闻经历,自己整理床铺,学生自己处理生活事情,饮食情况……这些朴实的叙述里突出了两个内容,条件的苦,学生的一切都是自己处理。这刚好与我们今天的学生现实对比,今天的学生从出生到大学,都是父母大包大揽,好像不这样做不足以表现对孩子的爱,结果呢?把孩子的生存翅膀牢牢地捆在了一起。读完文章,看看作者的标题“放飞”,作者的思考,作者的忧虑,作者的提醒,都在作者的对比中表现得很真挚很深刻。
语文教师
3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2-08-31 11:15:38
  另外,文章把过去记录下来,给我们保存了一种有借古讽今价值的生活史料,是这篇文章的又一价值所在。
语文教师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