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旋转木马 >> 短篇 >> 杂文随笔 >> 驳斥“今人用今韵写词”的错误观点

编辑推荐 驳斥“今人用今韵写词”的错误观点


作者:周佳磊 进士,10081.7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699发表时间:2012-08-31 16:53:29
摘要:前言:诗词不懂,因为见了韵律头晕。一直不敢涉及,就是因为认为诗词还是要有古风古韵,灵活可以,但灵活到失了韵味,不如给文体另起个名字。

近体诗的名称是唐宋时人的叫法。因为这种诗体主要兴起于南北朝而盛行于唐代。宋元以后至今也一直流传甚广。它讲究严格的格律,在句式、押韵、平仄、对仗、篇章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这些规定的总和就形成了近体诗的格律,所以也称为格律诗。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讲究平仄,注意粘对,须用对仗。格律诗用七个字一句的,叫七律,五个字一句的叫五律,各八句。绝句是截取了律诗的一半,所以叫截句,俗称绝句。
   无论七律五律绝句等,近体诗歌的押韵都以唐时的声调来押韵。这声调就是平水韵。平水韵是山西平水书籍王文郁据宋代《礼部韵略》进一步增补而成的韵书,一直绵延流传至今。一首诗(七、五律绝)的押韵只能用一个声韵来作韵脚(排律除外),这是千年以来的共识。不但唐朝人写诗是按照唐时的声调押,宋、明、元、清以降,没有不是严格按照此声韵来押的。翻开宋元明清所有的近体诗,可曾发现一首是不按照唐音押韵的?或许有,都是打油吧。
   宋时的人觉得这声调不太合适,格式也嫌太少,增加了形式,加进了宋当时的字音,乃形成了词。词流行于宋,是至今也为人喜爱的韵文体裁。词的用韵比诗宽广,诗只能是一个韵押在一首上,词却变通可以形成通押,使得语言更加丰富,句式也更加多样化了。
   到了元朝,字音又有了变化,于是开创了元曲,这和我们现代人读音非常相近。可也是略有差别的,所以有《曲韵》。
   现代的诗歌多种多样,为了方便学习者参照,编了《中华新韵》。只是该书显然漏写了一句:此为写二十一世纪自由体诗歌之宝典。
   不是在漫骂《新韵》,实在是作者漏写了上句罢了,补上去一切都好。君可曾见宋朝人写律诗绝句用通押?君可曾见元朝人写宋词用曲韵?君可曾见清大家纳兰等人写词用清朝的韵?许许多多用唐格律或宋词格式元曲格式写诗歌的人,却用现代的《中华新韵》来押韵,怎么看都是四不象!
   欣赏诗歌尤其是词,感受诗歌词的声韵的美,不懂得声韵当然是笑话。如果按照“新韵”填写古词,那么名篇岳飞的《满江红》、柳永的《雨霖铃》、李白的《忆秦娥》、李清照的《声声慢》等等的用韵都是一塌糊涂!因为这些名篇都是用“入声”押韵的。“新韵”里把入声按照平仄归入了各韵,也就是消除了入声了。可人家元曲也没有入声的区别,元人写宋词却依然严格按照唐宋的声韵。不按照的,那是自己的东西,叫“元曲”。没敢说这是“律诗”、“绝句”。
   常见许多朋友写的“律诗”、“绝句”和古词,用的现代韵母,字里也有许多舶来。可格式却用古的,谱用古的,词牌名也是用了古的,试问一句,您怎么按照《满江红》、《声声慢》等词谱来填?没招了吧?只好专找些用平声韵的词来填个四不相。其实,您老写诗填词,还不如学习徐自摩: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作别西天的云彩。
   本来我是即将离开网校的人,根本不想说这些话,看来网校有人不懂装懂,执迷不悟,自己既根本不研究词的基本知识,又至今引导不懂者随声附和,这是网校的悲哀,这是我们教师的不幸。
   附:网校某老师以《中华新韵》押韵的词
   如梦令七夕
   鹊舞银河济济,
   凌步霓裳翩至。
   我我又卿卿,
   好个郎情妾意。
   “织女,织女。
   情满人间何日?”
   此人观点为:第一、南朝齐梁以来的韵书,分四声的都称为今韵。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有今韵,有古韵。如韩退之《此日足可惜》诗,用古韵也。”郭绍虞校释:“所谓‘今韵’,即指备礼部科试用之《礼部韵略》。”清胡鸣玉《订讹杂录》卷七:“今韵非沉(沉约)韵不待言。”参见“今音”。今韵中,现在成系统的有多种,推荐大家用《中华新韵》的新诗韵,这是根据普通话的语音规定的,用它押韵,自然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另外,戏曲中惯用的十三辙也是不错的。熟悉今韵,活用格律,用今音作新体韵文,是一定会出佳作的。有些诗友认为写古体诗(1)特别是填词不用古韵(2)就不是“词”,个人认为是不妥的,而且颇有做秀之嫌。
   第二、我认为如果使用古韵写诗,但是读的时候却是用今韵,那不是很好笑吗。平仄是应当遵守,但我觉得还是可以灵活的,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读起来琅琅上口。毛泽东的词有的平仄不合,有的甚至还没有押韵,如沁园春,不照样成为千古绝唱吗。
   在这里我也提醒那位网校老师,毛主席同样也说过,不讲平仄的是不算做格律诗。不按照格律要求随意出律出韵,却冠以格律诗或者附上词牌名其实是对格律诗和词的一种亵渎和侮辱,是对真正按照格律要求写作人的一种蔑视和无知的对抗。不懂装懂,夜郎自大,刚愎自用的人的所谓作品最终是得不到真正的肯定,因为它混淆了界限,模糊了概念,搅乱了规则,大家都乱写了,那是怎样的一种结局。
   附:毛主席的《沁园春:雪》
   ------------ (蓝字应平,红字应仄) ---------------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飘:第八部】 押韵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滔:第八部】 押韵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高:第八部】 押韵
   须晴日
   看红妆素裹
   分外妖娆【娆:第八部】 押韵
   江山如此多娇【娇:第八部】 押韵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腰:第八部】 押韵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骚:第八部】 押韵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雕:第八部】 押韵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朝:第八部】 押韵
   -----------------检测结果 (词林正韵)-------------------
   平仄存在1个问题。
   第93字 吉 应平
   输入要检测的作品(正文部分,114字)
   从这里看出毛主席是很注意词作的平仄问题,因为意思的需要而仅仅一字出律,但这不失为一部伟大诗篇。但是按照中华新韵来检验毛主席这首词则平仄存在3个问题。
   第27字 失 应仄
   第69字 折 应仄
   第71字 惜 应仄
   所以,我个人认为,主席他老人家绝对不步会照着所谓《中华新韵》来填写而实际上出现了平仄上三处错误的词作品问世,倒是那位根本不知道《平水韵》《|词林正韵》等诗词韵部的老师,仅仅抱住个《中华新韵》就到处评判过去各朝代诗人们的诗词格律,哪有千古年来各朝代的诗人们的诗词作品不出律的结果呢?
  
  
  

共 252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很认真,除了提出自己的观点,还寻找了很多铁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论点建议正确,确实不容易。不过,编辑在这里说一下自己的想法。至于文学,本来是无聊的物质生活外的补充和点缀,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良莠不齐,水平高低不一样,只要自己开心,说是诗就是诗,说是词就是词,只要活得开心,生活的充实,目的就达到了,至于规定作诗写词必须如何,大可不必。蝶恋花,清平乐等这些词牌不错,也没必要一定按照他们的词牌去做。你也可以创造出喜鹊飞,杨柳飘。。等等词牌,遂你心愿,开心就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呵呵呵,欣赏作者的劳动,很不容易,为了写这篇文章费了很多心思,甚至是违心的。推荐,大家一起品评。【编辑:浪漫诗剑侠】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