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旋转木马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旋转木马散文】二郎山拾零

  【旋转木马散文】二郎山拾零


作者:980539319 秀才,1269.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161发表时间:2009-01-13 14:52:57
摘要:写二郎山景观

二郎山拾零
  
   出大宁县城往西南行,60华里处,有一脉山,名曰二郎山。山上林木葱茏,四季皆景。更因人名山,即知有着一段神秘故事。我曾几次走访此山,总觉总体难于掌握,甚难读透;只拾得几枚零碎“部件”,写将出来,也算行而不虚。
  
   罗汉洞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到此便想起这首诗。
   白云是有的,罗汉却是一尊也没有了。
   山民说:“一堆破砖烂瓦,没甚看头。”
   可我还是踏着蚰蜒般的山径小路,拨开拂面的树枝,访罗汉来了。
   有这样一则故事:
   远古时候,天有九日,炎炎如火,庄稼烤死,生灵涂炭。玉帝怜悯下界,便派二郎神担起这座大山压住八个太阳,又派来十八罗汉镇守此山,方保得一方平安。
   玉帝想让平安,可人间能够平安吗?
   洞前一片荒芜的草坪上残砖烂瓦狼籍,石柱石礅横陈,一片废墟。这是“文革”中红卫兵在历史上留下的“丰功伟绩”。
   罗汉洞依然如故。在一面硕大的石壁上,拱型的洞窟并不深,仅可容四、五人身的转动,想高大的罗汉当年也确实受委屈了。洞壁斑驳,苔藓丛丛,岁月风雨的剥蚀,留下了历史的印记。
   踏着历史的伤残走过去,我陷入沉思:这毁坏的是迷信?还是群众的智慧?抑或是历史的文化、文明?我不得释然。
   忽又想:残缺也是美。如果处处都完美无损,又怎能是历史的真实呢?
   如是想来,心释然了。
  
   捎石
  
   一块高4米、宽3米见方的巨石突兀地站立在二郎山北部的一个峰头上,铁青色,像是经数千年风雨沧桑的历史老人;可站远了去看,又像是一位十分漂亮的妙龄女郎。
   据说,盘古开天以后,天塌下一个大窟窿,浊水横流,恶兽肆虐,民不聊生。女娲炼五彩石补天,共炼出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其他石头都派上了用场,惟剩它无用。此石原在北边的孔山上,二郎担山压太阳时,觉着南边这座山轻,走起来别扭,就顺手将它拈了过来。当地人叫它“捎石”。
   可这“捎石”也不寻常。曹雪芹在《石头记》里就写到它,说“此石经锻炼以后,灵性已通,自去自来,可大可小;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才,不得入选,遂自怨自愧,日夜悲哀。”忽一日,有一跛足和尚路过,携了它在尘世上走了一遭,儿女情长,红尘扰攘一番之后,觉着这人世甚是无趣,于是便又回归到这清静境界来。
   真奇!
   我凑近就读,壁面上仿佛洋洋洒洒书写着一部奇书。读罢,心生怅惘。正低头去沉思,猛然发现“捎石”底部的一条细细的缝隙间,有一棵小小的松树长了出来。石缝无土,无水,这棵树却长得苍劲挺勃。
   我忽有所悟:生命总是不会甘于寂寞,哪怕在挣扎中,也要生存、生长!这是生活的逻辑。
  
   天井
  
   二郎山的最高峰是桦木山。
   桦木山以桦木树高大、挺拔、丛密为最。我曾上黄山,看到的是云海;登泰山,看到了日出;攀华山,颤惊惊走过通往西峰的“鱼脊”,去体验惊险过后的愉悦。可攀上二郎山,我却领略了巨浪翻滚般的林涛。站在峰顶,一览绿涛滚滚,波涌浪卷,一如身在大海中。
   沿一条或隐或现的林隙小路艰难地攀登,想找一棵在岁月风雨中“出人头地”的巨树,却没有能够找到。在峰顶的平台上却看到了小神龙庙的旧址,原是周代建筑,后又经明、清两次修缮,现终成一片废墟。有石碑数通,字迹漶漫,不可辨认。庙侧有一井,凿在一面石盘上,井口尺余,深三、五尺,有水,名曰“天井”。
   “天井”却神秘。传说,二郎担山压住八个太阳以后,太阳的热量仍在发散,山上草树不长。玉帝用手一指,便有了这井,又派神龙从井中汲水浇树浇花,二郎山很快便葱茏起来,有了这一片一片的林涛、林海。
   更奇的是正有着一条绿身红头的蛇盘绕井壁,仰着头看着游人。人们说蛇即小龙。
   传说归传说。不过,传说毕竟体现着人们的智慧,是在征服大自然过程中释放出的智慧。
  
   小神龙庙
  
   看到的只是一片废墟,碑无字,本无处可写。
   从山顶上下来,却听得说小神龙庙原是周代的建筑,又觉自已忽略了一处古迹。本想再攀上去细细察看一番,几位同伴又觉无趣,只得作罢。
   小神龙者,我疑就是玉帝派下界的那汲水浇花浇树的龙。人们祭祀它是祈求天降甘霖。据说当年香火旺盛,百求百应。后来庙宇年久失修,直至塌毁。天也一年一年的干旱。明二十五年乙巳岁五月,天大旱,数月无雨,禾苗枯死,人们想到了坍毁的小神龙庙,于是,杀猪宰羊,跪拜祈求。是夜,小神龙托梦一户姓何的人家,如不重修庙宇,再镀金身,天就持续大旱三年。姓何的一梦醒来,立即告知众人,于是,众人推举由他牵头筹资重修庙宇,再塑金身,小神龙庙便又有了一段辉煌。
   读省委书记田成平《游五台山有感》诗,诗中有这样几句:“可叹名山怎清凉,哪堪世人热如狂。五爷果真能赐福,三晋何至仍多荒。”一语道出神不是“救世主”。大宁县委书记杨玉龙为街头播绿使者雕塑撰写的《播绿使者铭》中写道:“风云变幻,历遭战乱。黎庶动徙,丁册渐添。过度垦荒,植被缺盖。超载放牧,生态短链。悠悠山川,由此多旱。莽莽林草,从而不蕃。”明确指出生态失衡是造成灾害的根由。
   可是,历代愚昧的人们总是把解决一切苦难的希望寄托于由他们自己塑造起来的所谓的“神”。
   啊,人啊人!
  
   红叶
  
   小的时候,脑海里就钳进了对红叶的印象。不过,那时候总认为红叶就是枫叶,因为老师讲过“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霜叶自然就是枫叶了。
   曾去香山看过红叶。可正如散文大家杨朔在《香山红叶》中说的,去的不是正时候,叶子刚刚有了点红意,又无缘遇到那样热情练达的老向导,心中有点失意。后来去太行参观,在老革命根据地的山山岭岭上,我看到了红叶。当时直觉得那红叶如火般的燃烧,真美,一片片,一簇簇,像仙女织就的彩虹,是烈士燃烧的血!
   真正领略红叶的壮美还是在二郎山上。那是刚入秋的时候,我们进山。车子刚进山门,转过一个钝角形的大弯,便看到那山是燃烧起来了,不是一片,不是一坡,是整座山在燃烧呀!我们再也不愿乘车,便徒步上山,一边就去路边攀住那一枝枝燃烧的叶片去看。叶并不大,蛋圆形,山民说是黄栌,一种普通的山柴。可这普通造就了伟大啊!
   沿着山径走,文友仍记着我在《情满太行》一文中对红叶的描写,面对着熊熊如火的红叶,他高声朗诵:“在这太行深处的偏僻去处,我却把日夜不熄的火焰储藏在心底。一片红灿灿的大自然的彩图,像熊熊的火,犹腾腾的霞,如诗的深沉,似画的优美,多么艳丽,多么潇洒……”
   他确实朗诵得很有激情,有声有色。他以为这定会引发我更大的激情,谁知我兀自无言,便急不可耐地问:“你在那篇文章中把红叶写得那么好,面对眼前这么美的红叶,为什么却一言不发呢?”
   我一愣,立即回过神来,说:“这红叶的确美,太美了,十里长廊红似火,哪里能比得?这是一种大美!可岂不闻大美者不能言也!”
   我确实不知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形容、来描绘这么美妙、这么壮丽的二郎山红叶了!
   ——大美者不能言啊!

共 278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引经据典,细笔描述,几个景点,几个意向,把壮丽的二郎山风貌展现在读者面前。----平原之子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