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争鸣文学 >> 短篇 >> 作品赏析 >> 【争鸣】蔷薇色的句子(书评)

精品 【争鸣】蔷薇色的句子(书评) ——读张燕卿诗集《一个人的童话》有感


作者:杨钟雄 进士,7548.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993发表时间:2012-09-06 12:57:03

【争鸣】蔷薇色的句子(书评) (一)
   偶尔读诗,我喜欢倒着读,就是从最后一句往回看。这次同样如此,所以我先打开了全书的最后一首诗歌《冬日恋歌》,它的最后一句是这样的:
   “来!握住我的手,但不要说出你的名字,不要说出那个蔷薇色的句子。”
   是的,一句“蔷薇色的句子”打动了我。在我正不知如何给燕卿诗歌作品一个具体的描述时,它适时出现,正吻合我之本意。蔷薇的花语是热恋或爱之誓言。而燕卿老师在新浪的博客名是“蔷薇纸鸢”,“蔷薇”这个意象应该是作者的偏爱之一。这可不是随便臆想,纵览燕卿的诗歌作品,以下几个意象是较为频繁出现的:蔷薇、飞蛾、樱桃,以及一个很特殊的名字——小若。
   虽是同乡,但与燕卿本人也仅仅见过三次面,彼此交谈并不算多,在我印象中,她是一位干练、和善、真诚、热情的人,她爱读书,爱看电影,爱旅游,将生活当做享受而非纯粹的负担,但写诗的人,本质上仍然是有忧伤的因子的。因此,诗人通常是个情绪的矛盾体。这些因素,也在她的诗歌作品中有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体现。由于之前常有关注燕卿老师博客,所以部分诗歌是见过面的了,如今再读,犹如故人重逢,没有隔阂,反倒有几分亲切。
   书名《一个人的童话》让人觉得,这应该是一部较为自我的诗集,诚然,书中不少作品都是自我抒发,由个人情绪去展开,但由于手法上的张弛有度,视野上也颇为开阔,所以整体上并不拘谨,虽是“一个人”的言语,然而笔触涉及面很大,由此读者可感知一片广阔的天地。
  
   (二)
   诗人与诗人之间总是有着特殊的情感,且不会被时间或地域左右。相反,相隔更久、更远,有些东西历久弥新。燕卿同样也有自己喜欢的诗人,《诗人之死》之于屈原、《你在》、《骗局》之于海子、《写给顾城的十四行》、《重读顾城》之于顾城等等。
   《诗人之死》中用冷静的笔触抒发着悲愤,诗人是“冤魂”,他依旧“忧愤”,诗歌既是“安魂曲”,表达对屈原的一种怀念,也是一个警钟,呼唤着属于万千诗人心底的黎明。
   《你在》的节奏是紧凑,甚至有点激烈的,排比的句式形成了一种“势”,全诗呈现出一种追问的姿态,然而答案并不重要,意义仅在于叙述,海子应该是无处不在的,当然,只是对于诗歌来说。《骗局》的开头是很具冲击力的,“海子的第一百次卧轨”一句颇为震撼,何谓“骗局”,在我看来,见仁见智,第一百次卧轨的人早已不是海子,对于天真而怀揣美好的人,这个尘世始终是一个最大的骗局。
   《写给顾城的十四行》是十首十四行组成的,其中引用了顾城的大部分作品题目,可见作者对顾城诗歌也是阅读了不少,第二人称的角度,像正与诗人对话,所有的言辞都是直接而真切的。顾城诗歌的童话色彩正如“年轻得什么也不知道”,这是一种难得的纯真,他渴望属于自己的城堡,也正是这点与现实形成了冲突,最后酿成了悲剧。作品于此并非解读,只是一种类似于朋友间的理解,是的,对于往事,我们只需要宽容,而非指责。《重读顾城》所谓的“读”,同样是因为喜欢而产生了属于自己的想象与表达。作品的句子更鲜明了,善意审视的眼光里应该蕴含着一丝遗憾,尔后又是坦然般的理解。“你却用一个苍白的微笑,结束了自己”、“却带着一颗玻璃心,坚持死亡未完成的游戏。边走边唱--”中的两个“却”,略显意外,然而这就是顾城,他本身就是一句带着谜语的诗歌,供后人揣摩。
   从这一系列有关“诗人”的作品中,可以感知燕卿的笔触同样“设身处地”,面对那些诗人,她的诗句并不是冷漠的旁观者或盲目的跟随者,而是小心翼翼地站到了他们的位置,让一些感觉通过想象力,达到一种感同身受。一位优秀的诗人,他不应该只是会认认真真的写诗,更应该会认认真真地读诗,读别人的诗。诗人也不应该将自己拘禁于某一块小区域,闭门造车,“走出去”的方法与方式有许多,进入其他优秀诗人的作品,汲取营养是一方面,领会、感悟、消化、转换成属于自己的东西才是真谛。这一方面,燕卿做得颇为不错。
  
   (三)
   青春与爱情,在燕卿的作品里,同样是一个不可忽略的主题。个人觉得,她于这个范畴内的许多作品,时常让我感到惊喜。
   《献给我的2009年》中一句“整个冬天都是情节人”,让我驻留许久,本是萧条的季节,却因此充满了光明与温度。《乱》中的“在纸上构筑一个春天,用来催促容颜老去”让人唏嘘,纸上的春天不过是一种自欺欺人,岁月向来不会因谁而放慢脚步,我们也无法避开紧跟于后的夏天,这也是我们对于青春匆匆消逝的无奈。《收回》中她写道:“我们犹如风中草芥”,这并非忘记菲薄,而是一种成熟的自我丈量。对于这莫大的世界,我们岂止草芥?甚至可以是尘埃了。果不其然,她又在《尘埃》中写道:“我一向信任尘埃。”信任的对面一般不是亲人,便是朋友,而今,却是尘埃而已。有时候,我们的诗歌就需要这种低姿态,用流行语说,叫“接地气”,没有土地,没有根,没有谦卑或自省,诗歌往往如同无线风筝。《幻听》的精彩在于一种故意为之的偏离,将真实的感觉刻意放松,制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之所以将过往当幻听,无非心中仍有渴望,仍有希冀。《她们》这一首短诗是相当精妙的,特别是处理“红手套”、“白手套”这两个意象的时候,作者很巧妙地利用了“冷”、“暖”两个色调,直接转换成温度上的冷暖,形成一种很好的融合,手法独特,又恰到好处。
   诸如此类亮眼的句子,在燕卿的作品中还是比较多的,不再赘述。于此,只想说,诗人“创”的意识非常重要,特别是这些有关爱情,有关时光感悟的这些老主题,我们不能满足于一些耳闻能详的旧词汇、旧意象,而应该有属于自己的一些东西。燕卿老师写的短诗比较多,短诗犹如短兵相接,三两句间诗意必须立显,由此更需功底。个人觉得这一点,她还是颇有自己的一番心得的。她的短诗总在开头或结尾暗藏闪光点,要么使人不禁眼前一亮,要么使人不住点头称是,而诗意的传递与认同也已在此过程中悄然完成,这便是功力与魅力之所在。
  
   (四)
   除却上面讲的一些略显深沉、厚重的笔触外,我发现燕卿的若干作品,还是十分灵动自然的,大有“四两而拨千斤”的意味,例如《虫子》、《蜗牛》、《六月的露水》、《小若是我的姐妹》。
   《虫子》仍是将虫子放在对面,将此种微不足道的偶遇看成人间的相逢,并引申出了颇具哲思的主旨。
  
   一个人整理书籍
   看见仓惶的虫子混迹在
   潦草的青春中
   与书页一起变黄变老
   变脆弱变狷介
   它们明知下场不妙
   却迷恋弱者的姿态
   不肯离去
  
   好一句“明知下场不妙”,似乎让人看到了虫子的赴死之心,与书页相守成了一种信念。它哪里是虫子,分明是一位令人肃然的执着者与信仰者。
   而《蜗牛》的巧妙在于作品的笔调犹如触角在延伸,作者如同在讲述一位朋友的悲喜。
  
   我明白自己的天真
   正如明白蜗牛的后知后觉
   我也明白爱和所谓距离
   正如明白光阴的虚妄
   蜗牛却假装不懂
  
   一个“正如”完成了从“蜗牛”到“我”的过渡与融合,蜗牛与我的共同点,造就了此诗最大的意义所在,它或许还是一份独白,真实的,而蜗牛是一面小镜子,于它身上作者找到一份另一角度下的“自我”,虽有差感,但质地相似,“假装不懂”并非本意,在此接近于郑板桥的“难得糊涂”。
   《六月的露水》则更加妙笔生花了,“露水”在燕卿老师的笔下突然有了生命,清澈而真挚。
  
   六月,露水安睡
   它向来不懂失眠
   它公平。对待所有草叶的邀约
   扭扭身子就算答应了。
   而我,是只心慌的蚱蜢
   在这种不同语系的尴尬中
   徒有几根花花肠子。却
   不懂示爱
  
   继续是在差感中找到共鸣点,“而我”的前后对比,与读者肝胆相照,这是最无私的自我解剖。我的“心慌”,我的“不懂示爱”,在露水身上,只不过是一些最基本,最简单的事情。究其原因,不是我们真的心慌,真的不懂示爱,只是现在的人,大多已被尘世磨平棱角,渐渐丢失了最单纯、最本真的天性。假若我们低下身段,丢弃那些“花花肠子”,何尝不可以接近露水,接近自然,做回自我呢?
   笔法相似的还有“小若”系列诗歌,《小若是我的姐妹》尤为突出。
  
   我没有柔顺的长发,
   小若有。
   我没有桀骜的眼神,
   小若有。
   小若有动人的爱情故事,
   可是,我没有。
   小若是我的姐妹,
   当我在房间里摸黑行走,
   在纸张上涂鸦青春时,
   小若在烈酒中摇晃身体,
   在诗歌里轰炸灵魂。
  
   在我读来,“小若”并不一定非得当做一个真实的具象来看待,每个人都有第二个自己。“小若”极可能就是燕卿从诗歌里提炼出来的另一个自我,于诗意的落差间,一些感悟与呈现更具冲击力。
   诸如此类的短诗,读来真的是一种收获,三言两语之间,方寸已经万里,这不仅需要作者具备一定的词汇量、对生活的感悟力,最重要的是转化的过程。将感悟尽数搬到纸面,写的人累,读的人也累。诗歌需要的是“提炼”,是的,能用一个字的地方,坚决不用两个字,这就是好诗歌的容量。
  
   (五)
   前面说到,燕卿爱读书,爱看电影,爱旅游,所以她的诗歌作品自然少不了相关作品,诸如《但是》、《波斯风·在中国》、《点一盏酥油灯》、《古琴》、《孤独的反义词》、《八月交响之梦》等作品,都是作者读到一本好书后的真实感触,付诸诗歌后别有一番滋味。另外,可以展现燕卿老师诗歌大视野的还有《短笺》,提及了伊拉克战争,另外,《问梅》提及了红场革命烈士纪念碑,《雪奠》以及《尖叫》则是由感悟画家、画作而来等等,篇幅所限,不做详说。
   当然,白玉仍有微瑕。第一、个人感觉燕卿的一些作品情绪化比重稍大,没有做到很好的展开,而一些即兴的诗歌也过于单薄,较难让人留下印象。第二、有关我们自己故乡“潮汕”的诗歌作品太少,也许尝试尝试,会是另一种收获。毕竟熟悉的东西写起来更能得心应手,家乡的读者读罢也会有更多共鸣。当然,这仅为一孔之见,若有不当,还请见谅。然而瑕不掩瑜,整体上看,燕卿诗歌方面的潜力仍然很大,而其本身功底深厚,且怀揣一颗真切的诗心,孜孜不倦、笔耕不辍,相信她的诗歌道路定会越走越宽,越走越亮。
   诚如作品《场景》,燕卿写道:“青春只是一片深邃的蓝,或遥远的唏嘘”。时光如水,我们的青春也是奔流向前,这本《一个人的童话》对于燕卿老师来讲,或许只是她给自己青春的一个承诺或交代,又或许只是给之前这段与诗歌有关的岁月打一个用心的蝴蝶结。但对读者来讲,它应该是另一种美好,正如“想用一朵蔷薇,交换露水的心事”,与其说交换,不如说是交流,是无声的相识、相知。
   行文至此,燕卿博客的《Unbreak my heart》已不知播了多少遍,就像她的诗歌也化成旋律,在我心间环绕不散。那么,祝福这个童话,祝福这些蔷薇,祝福燕卿,感恩我们的相遇,感恩与其诗歌的相遇。
  
   2012年8月31日下午于家中

共 438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争鸣文学稿签:非常精彩的一篇赏析书评,从各个方面解析诗人及其诗作,无论从着眼到收尾都有其独到之处。首先标题就让人眼前一亮,“蔷薇色的句子”作者用这样一句来形容诗人,鲜亮又柔美的诗意之感油然而生。诗,这种特殊的文字体裁。更多给人以朦胧与意境之美。一首诗千人千解,要想清晰的理解本就不是件易事,更何况这么完整细致的赏析。作者无疑与诗人相熟,对其有很深的了解。所以下笔行云流水,侃侃而谈。作者此文共分五节,从诗人为人,到诗作分类理解,又到逐句解析,最后提出一些适度的建议。给人以阐述清晰,完整全面之感。文中多次提到蔷薇,如末尾引用一句“想用一朵蔷薇,交换露水的心事”有种女性特有的细腻及意境与灵动交融之美,非常特别。不禁想象那画面,是如何给诗人创作的灵感,写出这么美丽的句子。文字真是奇妙,不同人组合便会有不同的意境与美感。此篇赏析,结构合理,文笔稳重又不失温润,解析精准毫无浮夸,情感真挚细腻。几千字的评论,详尽、全面、到位。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与丰富内涵。也为广大读者对诗人及其书作的理解做了很好的铺垫与引导。深为其用心所感动。也为这难得的知音之遇而送上最美的祝福。佳作,荐精。【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09062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争鸣文学        2012-09-06 13:01:01
  非常精彩的一篇赏析书评,从各个方面解析诗人及其诗作,无论从着眼到收尾都有其独到之处。首先标题就让人眼前一亮,“蔷薇色的句子”作者用这样一句来形容诗人,鲜亮又柔美的诗意之感油然而生。诗,这种特殊的文字体裁。更多给人以朦胧与意境之美。一首诗千人千解,要想清晰的理解本就不是件易事,更何况这么完整细致的赏析。作者无疑与诗人相熟,对其有很深的了解。所以下笔行云流水,侃侃而谈。作者此文共分五节,从诗人为人,到诗作分类理解,又到逐句解析,最后提出一些适度的建议。给人以阐述清晰,完整全面之感。文中多次提到蔷薇,如末尾引用一句“想用一朵蔷薇,交换露水的心事”有种女性特有的细腻及意境与灵动交融之美,非常特别。不禁想象那画面,是如何给诗人创作的灵感,写出这么美丽的句子。文字真是奇妙,不同人组合便会有不同的意境与美感。
民间立场、唯文是举、探索创新、百家争鸣。
2 楼        文友:争鸣文学        2012-09-06 13:01:17
  此篇赏析,结构合理,文笔稳重又不失温润,解析精准毫无浮夸,情感真挚细腻。几千字的评论,详尽、全面、到位。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与丰富内涵。也为广大读者对诗人及其书作的理解做了很好的铺垫与引导。深为其用心所感动。也为这难得的知音之遇而送上最美的祝福。佳作,
民间立场、唯文是举、探索创新、百家争鸣。
回复2 楼        文友:杨钟雄        2012-09-08 16:47:35
  如此费时费心的按语,只有感谢的份了。^_^
3 楼        文友:求鱼大师        2012-09-06 19:05:16
  用心之评,用心之人,令人钦敬。值得一读。
缘木求鱼。
回复3 楼        文友:杨钟雄        2012-09-08 16:52:18
  问候大师,阿弥陀佛。
4 楼        文友:星期八        2012-09-06 20:11:36
  细细读罢杨社的诗评,才深深地体会到,要想真正的读一个人的文字,除了自身需要具备一定的修养外,关键还要用心。
   用心,才能够听见花开的声音,感悟文字的魅力。
回复4 楼        文友:杨钟雄        2012-09-08 16:48:28
  问候八哥,谢谢你的鼓励与理解。
   是的,“花开的声音”,需要我们的每一份真心。
5 楼        文友:夜雨寂北        2012-09-06 20:49:48
  作者以一种呓语哼鸣,就着细微的诗歌之光,采集所有的风声,黎明,生长,燕语,记录阅读之中的震撼、温软以及感动。作者的解读方式或是抒情,或是议论,或是借此言彼,或是暗拟另种心境,都一直在孜孜啜饮来自于文字里的喜怒哀乐,与此同时也可以感受到作者在读诗的过程中也在学习所读诗文的行文技巧。我似乎看到作者通过阅读诗人作品,另立角度与视野,探知所读文字与自己契合的原点,这样无疑会更近一步让作者开掘出属于自己的独有的文字风格与气场。作者对于诗人文字里的赞美,是那样的心悦诚服,这赞美澄澈洁净,言及的无论是优点还是不足都来自于真诚,无论是何种题材与风格。这样的解析,有着欣雅与心的安静从容以及坚定客观。能从对方的诗歌以及文字里阅读到的另一种人生的境界,无疑是一种成长与完善。如此种种都只不过是为过渡一种来自于真实内心的美好与良善。
共文字与心杳杳,享悠远而旷达
回复5 楼        文友:杨钟雄        2012-09-08 16:50:28
  暖暖好啊,不容易啊,能得到你的评论,我偷着乐去。
6 楼        文友:夜雨寂北        2012-09-06 20:50:02
  
共文字与心杳杳,享悠远而旷达
7 楼        文友:瑜儿        2012-09-06 21:20:01
  只有仰望学习的份哈,
   寂北的留评非常专业,真不愧金牌编辑……
   O(∩_∩)O~
懂你的人不用说,不懂你的人不必说。
回复7 楼        文友:杨钟雄        2012-09-08 16:51:25
  小心脖子哈。恩,日子不错,那小子居然露面了。咔咔。
8 楼        文友:瑜儿        2012-09-08 17:14:03
  呵,我也有任务了,所以要好好学习。
   哈。自己撞枪口去了,没辙。
懂你的人不用说,不懂你的人不必说。
9 楼        文友:铁禾        2012-12-02 23:42:03
  一篇有理解的好篇章,阐述流畅,思维清晰,读来受益不浅,顶一下。
铁禾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