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时事聚焦】徐州敢在网上公开晒官员家底实现质的飞跃

精品 【时事聚焦】徐州敢在网上公开晒官员家底实现质的飞跃


作者:空中飞 榜眼,24615.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74发表时间:2012-09-06 17:51:21

【江山·时事聚焦】报道:日前,江苏徐州600名科级干部在网上公布个人资产,作出廉政承诺,随时随地接受网民和公众监督,进而实现电子监察与预防腐败的有效对接。由申报到公开,由监督到监察,实践层面的跨越,让我们看到了反腐倡廉的决心和勇气。近年来,新疆阿勒泰、浙江慈溪、江苏淮安等地,都做了这方面积极稳妥的尝试。尽管这些探索还不够完善,却传递着打造阳光政府、廉洁政府的坚定信念(9月1日人民网)。徐州贾汪区,全部科级干部家底在网上公开,将官员财产向公众亮家底,这无疑是干部财产公示制度的一大突破,具有巨大的正面价值,值得鼓掌。
   推行财产申报并非要整治干部,而在于培养干部习惯在监督的环境下工作、习惯在法制的轨道上用权,最终让勤廉成为贾汪的一种执政形象。这是区委书记吴新福同志,对记者采访说的第一句话。针对徐州的干部财产公示轰动全国,网民纷纷热议。记者专程采访了他:“您为什么要将干部财产公示呢?这可是全国地方基层干部首次如实的申报行为”。他说:“此项改革举措得到了市委的大力支持与指导,要公示就一视同仁,要上网就上外网,要公开就彻底公开。或许还能为全国官员家庭财产公示制度探条路”。这可不是内部申报仅供几个官员自己掌握情况,当干部财产向社会公示后,就会有人质疑,举报,不知这里的查处反馈机制建立了没有?吴新福说道:“我们要求全区600名科级干部,全部用真名实姓申报个人家庭财产情况,并作出廉政承诺,随时接受公众监督,来实现预防腐败的目的。如果有群众反映干部登记信息不实,区纪委将对干部进行诫勉谈话、批评教育、督促整改一查到底。虽然有些人可能不是百分之百的申报,存在隐瞒、偷工减料的现象存在,我们将逐步来完善”。是呀,只要公开这一步迈开了,就是一个进步,需要一步一步的来,哪能苛求一下子都准确无误呢,这是不现实的。
   正如北京大学廉洁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梁根林教授所说:“徐州600名科级干部,先公开、再规范,思路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公开是最好的防腐剂,当务之急是早公开、多公开,不能坐而论道,这正是贾汪的可贵之处,得到了专家的肯定。曾经连续七年提议官员财产公示的全国人大代表韩德云也认为:“徐州的试水具有标杆意义,刚开始操作,尺度可以宽松,先宽后严。先让制度站稳脚跟,才会有理想的结果照进现实”。是呀,要允许在起步阶段因利益博弈和调整而显得慢一些,总比试水一个质疑掉一个、最终都畏惧不前要强得多。现在普通网民只需打开“徐州贾汪区勤廉评价系统”网站,就能查询到该区任一科级官员的相关情况。他们敢将家底悉数在外网公示,目前在全国还是独家,这已经突破了官员财产公示的瓶颈,是一个好的开端,一个可喜的探索。
   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有官员财产公布的话题,无疑会触动全社会的神经。这次也不例外。对贾汪区的干部财产公示褒贬皆有。贬的认为这是走过场,公示不彻底,不如不公示。有的认是作秀,想出风头。还有的认为只让科级公示,更高级别的为何不公示?这不是柿子专拣软的捏吗?褒的称,对反腐倡廉有意义,这是正式拉开了阳光法案的序幕,具有积极的意义。我是赞成徐州的破冰之举,不能说暂时不彻底就不去进行改革,不能一有改革动作就是在作秀,更不能说改革是在捏软柿子。改革本来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先易后难。只要科级干部个人资产公示能够顺利展开,成功是可以复制的,你还怕徐州市科级以上的官员不公开吗?
   官员财产公开,民众一直翘首以待,但是现实的推进显然不尽如人意。我国在官员财产申报方面,早在1994年,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将《财产申报法》正式列入立法规划。1995年4月20日,中办与国办联合印发的《关于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收入申报的规定》第一次明确提出对中国官员的收入实行申报。2010年6月,两办又印发《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要求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向人事部门报告本人婚姻变化和配偶、子女移居国(境)外、从业等事项。但受到金融实名制、税制不完善、私有财产保护不足、以及各级领导执行不力等多种原因,这项制度实际上效果并不理想。
   为何官员财产申报工作至今没有什么动静,即使个别地方政府公开了,也都只限定在内部公开?主要是统计官员的收入分配存在很大困难。因为通常官员的收入分成工资收入、相关福利与灰色收入两大块,工资收入与相关福利一般受到单位规定约束,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者上级人事主管部门都能够掌握;但是灰色收入这一块就很难统计出来,而灰色收入恰恰又是工资收入的很多倍。刚开始官员受贿的赃物有文物古董、玉器金银、名烟名表数量多金额大,发展到现在行贿者送轿车、送商品房,甚至直接送上百万、上千万的大额金卡等。而很多灰色收入并不进入贪官们合法拥有的银行账户,即使进入也不是以自己的名字立账。再加上官员自己也不想公开,不想断自己的财路。因为一公开,总会露出马脚,如果有一天网民知道官员的消费与公示的实际不符,就会举报,那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吗?所以十七年过去了,官员们都不想革自己的命,这也是中国从高官到小吏都不想让人知道自己有多少财产的真正原因。
   谁都知道,加强公职人员财产监督对于预防腐败、推进廉政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反腐败的力度,多项反腐败措施均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回应,特别是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已经不是没有立法的问题,而是到了如何具体操作实施的阶段。目前,没有哪一项制度创新能像公职人员财产监督那样,受到公众的高度关注。对公职人员的财产进行公示,可以提高公职人员经济状况和财产变动状况的透明度,有利于进一步监督公职人员的行为,极大地限制公职人员滥用公权力,或者利用所处的特殊地位谋取非法利益的空间,督促其自觉约束自身行为。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公众对官员的信任度,消除公众对官员廉洁情况的怀疑和猜测,保护官员正当的合法财产,维护廉洁官员的声誉。
   从过去只给主管部门报告,到现在向全国网民公开,徐州贾汪区政府带头改革吃螃蟹,公开晒出官员财产实现了质的飞跃。从“半成品”公开,到准确地掌握有关公职人员的实际财产状况,再到能有效地发现报告财产状况不实甚至隐匿财产的公职人员,进而为实施严厉的制裁提供依据,这样循序推进是科学合理的。为有效实施这些制度,他们加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税务部门、房地产管理部门等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做到各种相关部门都可以对公职人员的主要财产状况互通有无、密切配合。而信息共享则是使制度真正发挥作用的保障,是实施好财产公示监督的关键。
   徐州市政府摸索对干部财产公示改革,是非常理性的。他们知道想一步到位,将全市所有部门、所有地方、所有级别的公职人员的财产不加区分地纳入被监督的范围,必然会遇到巨大的阻力。选择贾汪区一个点来试运行,相对阻力就小很多,也就容易实施。他们一方面要求科级干部如实地报告个人乃至家庭的财产状况等;另一方面则通过实施监督,令主管部门和公众可以发现其与自身经历、职务、任职时间等不符的财产状况,进而查处其腐败行为。从干部财产公示中,发现申报有一套住房的有184人,占58.6%;有两套住房的61人,占19.4%;三套住房的2人,无房的5人(其中一人明确表示租房居住)。在财产数据中未填房产的有16人,没有填写任何财产和家人情况的有43人,还有3人资料是空白,半数人工资5000元。不足的是没有配偶的收入,个人存款、干部私家车也没有列入,说明当地的科级干部要求公开的财产项目,明显涵盖范围不足,需要继续补充改进。
   事实证明,贾汪区公开范围,较之于有些省市地方的捂盖子或“挤牙膏”式公示,它尺度更大,覆盖面更广,虽有不足,但这种大胆的举动让我们为之钦佩。能够触及配偶子女上学、从业情况,这在国内是首次,也是全国范围内“最全面”的干部财产情况公开,他们一抓到底的决心值得我们给予喝彩,此举获得了大多数民众的认可,说明试点改革是成功的。他们的指导方针是采取由点到面的方式,不断总结经验,最后条件成熟,将向全市推广。这也说明只要政府有决心,成功指日可待。如果政府没有决心,哪怕还等十年,也没有希望实施的可能,这就是中国其它省市的现状。近年来湖南浏阳、宁夏银川、浙江慈溪等地先后试点官员财产申报公示,但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最后不了了之。说明当地政府决心不够,没有能坚持下来。有的能坚持,也只限制在内网公开,并不让老百姓知情,其监督效果可想而知,都是聋子的耳朵做摆设。希望各级政府学习徐州这种透明阳光的公示作法,让干部财产公开成为常态,让阳光直接照进每个人的心间。
   现实生活中,有的官员不是用手中的权力为人民服务,而是乐于用权力为自己寻租。山西蒲县一煤炭局长经营煤矿获利逾3亿,名下房产35处。中山市市长李启红家族资产20亿,还有姜人杰、许迈永,张敬礼、许宗衡、李堂堂、张春江都是官员财产信息不透明的腐败典型。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反腐措施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只有信息透明才有利于监督,这是公众行使监督权的重要保证。徐州在网上公开晒出科级官员个人家底,不仅晒出的是政府的公信力,更晒出了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推动力。我相信徐州今天敢公开科级干部财产信息,伴随着社会诚信体系的逐步健全,或许很快就轮到处级干部公示了,那厅级干部公示还会远吗?先试点后推广,由浅入深,这符合新生事物的规律。晒出家底只是第一步,让权力受到制约才是关键,只有将财产公示与监督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期盼着这一制度能日臻完善,再向全国推广。当官员的财产有了公众的眼睛监督后,贪官再想肆无忌惮伸手,一贪就是上千万上亿元,就没那么容易了,这是事前监督、预防腐败的制度保障。官员财产公示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但愿徐州的一小步,能引来全国的一大步。
   (2012-09-0223:45:38)

共 396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徐州贾汪区要求全体科级干部在网上公开个人资产,这种尝试无疑是一大进步,无论效果如何、能走多远,我们都应该为之鼓掌。因为,只有地方政府不断尝试,才能最终实现完全有效的官员财产公示。作者根据此点,大力支持贾汪区科级干部“晒家产”的做法,并客观理性地给予解述和分析,因事及理,面面俱到,令人信服!【编辑:冰煌雪舞】【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0907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冰煌雪舞        2012-09-06 17:52:18
  官员网上“晒”家底,是个非常敏感的问题,要把家底“晒”出来,好像“隠私”要公开,会有不少官员想不通,也肯定有不少的阻力。可见,贾汪区迈出“网上晒”家底这一步非常不容易,实现了“零”突破,已经为我国领导干部的财产申报开了先河,带了好头,值得鼓励。
作品见于《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小小说选刊》《短篇小说》《青年教师》《椰城》《青少年与法》《深圳警察》《燕赵都市报》《北方作家》《做人与处世》《考试与招生》等全国各级报刊!
2 楼        文友:铁禾        2012-09-08 00:31:36
  官员晒家底,我总是邪恶地不相信是真的,如果我是官员,我在这个城市有房有车,在另外一个城市也有房有车,我晒我的家底是一房一车.你信么.
铁禾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