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散文】天真豪放 翰墨新生

编辑推荐 【菊韵散文】天真豪放 翰墨新生 ————张新生老师书画欣赏


作者:一叶飘雪 秀才,1105.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56发表时间:2012-09-10 23:52:51


   二王书法流美俊逸的审美风格在中国书法史上拉下了一道长长的影子,帝王的热捧,文人墨客的竞相临摹,时至今日,他们依然是书坛上未曾动摇的圭臬。名士之风流,显宦之潇洒,才子之气象,仅仅从翰墨书章上来看,魏晋风度是后世永不可复制的神化之境。二王书法在形式和意蕴上的完美融合让人想起黑格尔对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激情定位,形而上的深层意蕴和最直观的赏心悦目一起吸引了中国一代又一代书家一千多年。
  
   我们在张老师的作品中也看到了传承二王衣钵的墨迹,飘逸飞动之姿,俯仰相生之势让观之者怡然悦目。但是也看到了一些对二王流美飘逸书风的反叛和解构,溯源碑风,开出了崭新的书法面目。
  
   一、翰墨狂舞飘逸不羁
  
   这是张老师的两幅草行书中堂,其一所书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其用笔之大胆,墨色变化之丰富,让人几欲拍案。有种似曾相识之感,仔细揣摩一番,其风神竟堪比张旭《肚痛帖》!同张颠草书一样,张老师这幅作品总体的形神也是滥觞于二王,然而在用笔和神采上又外拓出金石的雄浑质朴,如“坐、琴”等字巧妙融入了隶书结体。艺术家在对诗意有一定把握之后,自如的运转水墨,“独坐”以重墨开启了全篇的孤清氛围,“幽”字夸张的封闭结体使人如亲临深林,切身感受到超尘世外的静谧。至“不知”处,淡墨宛若游丝欲绝,深林中隐居的人的行踪不定,闲云野鹤的飘逸性情以书法这种极为抽象的艺术形式展示出来。
  
   其二节选自太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书家飘逸不羁的性情与诗人的自由潇洒心心相印,诗书相映。整篇书作仿佛在酒醉中挥毫而出,呈现出浓烈的音乐性、韵律感。墨色的变幻多端,与诗意浑然一体,堪称奇谲。尤其到“拔剑”处,线条极具力度,若金丝铁钩,诗人胸中抑郁之气喷薄而出,浓墨渲染出奔放气势。
  
   笔势转换,动中寓静,静中寓动,是所有书家和欣赏者的共同神往的境界,“飘如游云,矫若惊龙。”二王的书法在这一点上以最为超绝的艺术姿态展现了书法线条形态的魅力,魏晋所特有的清逸自由在他们的翰墨中成为永恒,这种境界是所有性情独立者所趋之若鹜的。就像我们所欣赏的张老师的作品,书法家潇洒不羁的性情借助书法这一载体自身的美学韵味得到酣畅淋漓的表达。
  
   但是,在我们对出自帖风的书法艺术大加赞赏的时候,真正的艺术家会忧心忡忡,我们是否能走出另一种风格?艺术有法而又无法,立法远比守法拥有更巨大的天资与功绩。从而,很不客气的说,如果始终笼罩在二王的风气之下,没有自己性格(即使是飘逸、流美,也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样的书者是不能称之为“家”的,老道熟稔的用笔,端庄典雅的结体,挥洒自如的章法,在今天,作为手上功夫积累是否到位的认证远比作为书法造诣是否高妙的彰显更具有现实意义。
  
   在翰墨鸿蒙之界如何打开新的审美风格,开出独具风骚的面目?当黑格尔满怀得意宣告艺术终结于哲学的时候,有些学者也不无感慨的说,所谓终结虽然不成立,但是代表古典风格的艺术确实宣告了一个艺术王朝的终结。我们自然不必哗众取宠,宣告谁的终结。因为早在清代初期,已经有相当一批墨客进行了大胆的突破,或许应该说,迟至清代,以二王为代表的经典书法艺术露出被解构的端倪,时代最桀骜不群者如傅山、郑燮等人引领了一次潮流。明代董其昌或许是帖风的最后辉煌,随后的馆阁体平庸的书法让人窒息到不得不打破桎梏的地步,以二王为代表的帖风已经无法提供崭新的灵感和审美震撼力,碑学的兴盛是时代所呼之欲出的,一种迥异于流美俊逸的书法美学方向已经慢慢成熟,以自然大气的面目彰显书法家天真而豪放的性情,自觉不自觉地,汉魏碑碣摩崖造像等成为越来越多的书家另一个激发翰墨情思的源头活水。
  
   二、翰墨自然反朴归真
  
   作品三是李商隐的《咏史》一首,“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同样是一副行书作品,而整体风貌已经迥异于二王引领下的流美飘逸,隶书与行书的巧妙结合,充斥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派天真和烂漫,这样的天真烂漫取法乎篆籀,以及分书,古拙的结体和笔法被巧妙的融入到行书之中,形成一种独特的审美风格。我们不妨看看张老师在落款处所抒发的一段见解:“中国书法以形寄情,以情赋形,寓规矩中穷极变化,乃曰笔墨当随时代耳。”
  
   以形寄情,此处尽是天真烂漫,机心尽洗的清澈还是老庄哲学对人生的遥遥指引,赤子情怀在看似稚拙的笔法与变化多端的结体中无所挂碍地呈现,而这些皆非妄自横生,熟悉汉魏碑刻者自然会发现,碑与帖的重新取舍与提炼,书法艺术走进了新的道路。“笔墨当随时代”这实在是智者之见,看厌了浮华,精致与巧妙已经越来越退却往昔的魅力,反倒是这种朴拙以最单纯的面目直面心灵,或许这就是自然吧,在古人评价书画的时候,“失于自然而后神”,失于天真而后精妙。德国哲学家本雅明站在哲思的高度,感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消失了灵韵,而没有先在程序与摹本的双手重新成为灵韵之源。对于我们,尤其在这个时代当任何一个书法家,或者一台计算机都可以精确书写出惟妙惟肖的《兰亭》时,这已经和机械复制没有太大区别了。道家在儒家提倡谦谦君子的时候,独求人性的天真,在谦谦走向矫饰与虚伪的极端时,我们的艺术很幸运的是还能选择返璞归真。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作品四是杨万里的诗《宿新市徐公店》,似乎对于天真朴拙的美不用过多的解读了,这样一首童趣的诗或许也是对张老师这种天真烂漫书风的最简洁的诠释。
  
   三、翰墨雄浑箫散高格
  
   “摩诘病谈洁,虞柳负着书。”在张老师的作品中读到古人这副对联,雄放浑厚的气势宛如纸上摩崖,有着吞云吐月、南翔缟素、凤翥灵仪的宏大气魄。对金石之气的深入阐释与自如表达,行草书法在此展开新的审美境界。章法布置上的大胆,似乎疏可走马,又密不可插针;穿插萦带有如神助,“摩”“洁”与“着”、“病”与“柳”的横向气息贯通,“谈”、“虞”、“负”与“书”的肆意穿插避让;疾与涩的相对相生,墨色上浓墨与枯墨,如“病”与“柳”字等,作者自由运转笔墨所形成的诸多变化,形成壮阔奔放的韵味,使人想象到这位艺术家的性情,实在回味无穷。
  
   “庭余草色绕文思,坐看兰言恰素心。”相比霸气外露的五,作品六呈现出大开大合、箫散从容的大气之美。如果上一幅作品是对惊涛骇浪,万里长空,这幅作品应该是高山远水,飘渺无垠,依然是大境界,但是内心的动荡已经化为一种拥有大智慧的宠辱不惊、任运自然。章法上清新流丽,墨色变化依然如其他作品,让人无可指摘,隶书的朴拙厚重与行书的流动飘逸融合的天衣无缝,咀嚼不尽。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王安石《孤桐》
  
   孤桐指代的是琴,很多人在解读此诗的时候会联系到诗人的仕宦生涯,这自然是不错的,张老师以书法的形式也做了一番对《孤桐》的解读。
  
   整幅作品充满音律感,从结体组合到墨色浓淡的处理都需要仔细揣摩。在淳朴的碑味里,至“阳骄叶更阴”句,一串画龙点睛般线条给整幅作品带来意蕴的飞动。“明时思解愠”鬼斧神工般的进行了节律的转换,“愿”句更是以大手笔留白,似欲说还休,又似因心中情绪满涨而欲语凝噎,随意踌躇,恰到自然。最后落款,又迅笔疾书,书者的激昂情绪与诗人的情怀孰彼孰此?
  
   这种节奏跳跃的章法暗示着书者内心的动荡,宛如人生,起起伏伏,跌跌撞撞,有风华荣耀,也有落魄流离,对于浮生的感受是一片难以言说的辛酸,张老师本人对人生的深切感悟,在我们面对这幅《孤桐》的时候,浑厚的翰墨气象中流露着人生几乎所有的消息。
  
   书画同源是从艺术本身来说,从艺术家的角度来看,同水墨亲近的久了,是书是画倒不必那么生分了。看到张老师的几幅四君子水墨画,在感叹“字如其人”的时候可以再加一句“画如其人”,读其翰墨,从流美飘逸到天真自然,再到雄浑奔放,艺术家的性情在整合中呈现出多面,有深入人生的深切感受,又有超脱人生的豪放不羁,得道逍遥。读其丹青,这种多面又得到进一步丰富。
  
   其画作笔法精妙,墨色丰富,从力度到韵味自然能够挥洒自如,呈现出恬淡清新之美。章法上疏落大方,用墨浓淡相生,花卉施以淡彩,或添加一两只禽雀,画面顿时生出勃勃生机,灵动自然。梅枝、菊叶骨气奇清,出尘不俗,其竹枝清韵超拔,如世外高人。以四君子所比德的文人墨客的高雅品性表现得诗意盎然,艺术家自身的性情或许也借助一笔幽兰,一杆修竹,一朵黄花,一枝寒梅,淡淡寄托。

共 362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很生动,仿佛让人身临其境,历代书法家如张旭,行草癫狂,豪放不羁,落笔有如千军横扫的气势。草圣怀素,行草如蛇,一气呵成,万马奔腾。书圣王羲之金钩捞月,线条完美飘逸等、、、他们的书法挥洒自如,豪情奔放,沉醉了多少文人墨客,流传至今,一点恒心昭日月。而中国书画的艺术魅力给人以超脱万物,置身于仙山灵水的感觉,醉在其中!也许这就是国学的魅力所在吧!【编辑:慧如风】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慧如风        2012-09-10 23:56:51
  文章很生动,仿佛让人身临其境,历代书法家如张旭,行草癫狂,豪放不羁,落笔有如千军横扫的气势。草圣怀素,行草如蛇,一气呵成,万马奔腾。书圣王羲之金钩捞月,线条完美飘逸等、、、他们的书法挥洒自如,豪情奔放,沉醉了多少文人墨客,流传至今,一点恒心昭日月。而中国书画的艺术魅力给人以超脱万物,置身于仙山灵水的感觉,醉在其中!也许这就是国学的魅力所在吧!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