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逝水流年*散文』多余的话

精品 『逝水流年*散文』多余的话 ——《小城故事》的画里话外


作者:雨亭 举人,3448.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131发表时间:2012-09-11 22:36:28

『逝水流年*散文』多余的话 用了将近两个星期的时间,我把《小城故事》写完了。虽然写完了这个故事,但我还是有一些多余的话想说。
   这是我第二次写中篇小说,之前的一篇是大一时候写的,现在回头去看,自己看了都觉得脸红,更别说读者了。在这之前我一直都在写长篇小说《流浪的牛虻》,写得我心力交瘁。这应了陆游的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写到一半,我就开始崇拜起那些写长篇小说的大师们。于是我就把自己的长篇姑且放一放,因此也就有了这个《小城故事》。我写小说,大都有散文的影子,而我一直都在努力去学习如何掌握小说的写作技巧,所以我需要的是多练笔,至少写出来后人家还认为这是小说而非散文,那这就够了。年轻的时候多尝试各种体裁的创作,到了晚年可以研究一下古典诗词,这是我个人的想法,但愿我有幸能活到那个年月。
   对于写作和选择网站,我也有一些话想说。之前我有把自己的长篇发布在别的文学网站上,结果是泥牛入海无消息。而我是一个善待自己文字的人,不管我是写散文还是写小说,我都会努力做到更好。有朋友希望我能把自己的小说发布在一些盈利性的网站上,至少签约后能拿到一些钱,可是我从来都没有签约的想法,我不想把自己的作品绑在别人的摇钱树上,文学、文字该与利益无关。哪怕写得再烂,只要有欣赏自己的读者那便足矣。在此我要感谢一个人,是纷飞的雪把我指引到了江山,然后我们一起共驻流年,这是我此生的荣幸。把文字放在江山放在流年,我心里安然。
   言归正传,《小城故事》里的故事是虚构的,但里面场景我却是熟悉的,也就是说胡城有它的原型。胡城是我高中时期生活过的县城——浦北县城。它因盛产香蕉已被誉为“中国香蕉之乡”,其坐落在广西的南部,在开放城市钦州市东部,属钦州市管辖。我在这样一座县城里生活了四年。四年时间,对于一个二十二岁的人来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
   浦北县城很小,可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就如我在小说里面写的那样,“胡城不是一座不食人间烟火的城,它虽然落后,但各种设施应有尽有。超市、书店、学校、车站、电话亭、旅馆、体育馆、商店等,都可以一一在胡城里找到。在胡城大街小巷里出入的是摩托车、三轮车和自行车,汽车只会偶尔地路过那里,胡城的三辆公交车每一辆都可以绕完全城。胡城里没有红绿灯,胡城的人们从没体会过塞车的滋味。胡城的通讯方式单一,手机和网络还没在胡城兴起,公共电话亭和家庭座机还是联系的主流方式。”这段描写是很贴切于这座小县城的。那时候浦北县城还没有公交车,直到今年年初才结束了小城没有公交车的历史。
   唯一不同的是小说里面的胡城是下雪的,而浦北县城至今都没有雪花光临过。即使是前几年冰雪灾害,浦北县城也只是比往年更为冷一些,最多也就是下点霜罢了。春花酒坊是不存在的,这间酒坊的出现只是一个偶然:是我跟我一个朋友去买酒,路过了一间卖烧酒的地方,也是在浦北县城里的,那里卖的酒都是主人家自己酿制的。我只是把它搬到了小说里面而已。电影院是有的,高中的时候我还去过电影院里看电影,是学校组织学生去看的,至今我都还记得当时那部电影的名字——《任长霞》,我相信很多人也都看过。电影院如今没有拆,而是沦落成了一栋老房子,房子外围长满了苔衣,绿色的青砖还依稀可辨。
   我对于电影院有着特殊的感情,特别是小学和初中的时候,那时候学校还经常组织我们看电影,小时候跟伙伴们一起去看电影,大人们骑着一辆二十八寸的凤凰牌自行车,前面搭一个,后面载两个,浩浩荡荡地向学校的方向出发,看电影的时候还可以从大人们的手中接过零花钱,买上一小包瓜子或者是一根冰棍来享受,那都是再惬意不过的事情,而电影里的武打片更是我们那时候的热爱。那时候我们看的都是露天电影,看的过程还可以恶作剧,后面的人抓起地上的一把沙子往前面仍,前面的人也拿起一把沙子往中间的方向仍,有的人还把泡泡糖往人家的头发上贴,更有甚者是偷偷去弹人家的耳朵,而至场面混乱时,校长就拿着喇叭在现场维持着秩序,他拿着高音喇叭冲着人群喊,再没人赶胡乱非为,校长是个严肃的人,没人敢在他面前撒野。而到如今,这种露天电影是越来越少了。
   胡城里的汽车站搬迁了,人民医院也搬迁了,跟浦北县城的发展形势一样,而江滨西路和东风桥,还有流经胡城的河流以及西山(公猪脊景区)也都是浦北县城里的场景。小说里面的花山书店留给我的记忆是深刻的,我高中看过的课外书也都得益于这家书店。这是一家小书店,里面陈列的大都是报纸和杂志,还有各种儿童书籍和一些科普读物,我记得每当周末来临,我出去逛街都是去花山书店里看书,那里没有座椅,我就站着看。在这间书店里,我接触了《青年文摘》、《故事会》、《读者》、《辽宁青年》等杂志,这些杂志对我的影响是深远的。这间书店里的哑巴姑娘是真确地存在的,只是我不知道她的名字,在小说里我给她取了一个名字——香帘,也许是有那么些怜香惜玉的意思。花山书店如今还在,只是我好久都没去过了,不知道是否还如当初那样。
   我让我小说里的人物在一个我熟悉的场景上演,我自己感觉就像是重游了一遍小城一样。现在每到年关放假,约上几个好友或者同学,也会常常回到这座县城里游玩。这座县城里有过太多我们的记忆了。小说里的人物大都是虚构的,除了香帘有她的原型。人物虽是虚构,可是很多人物的性格跟我的几个朋友和长辈是相似的。春花、树生、楠木、苏音和秃三,是我要着力描写的几个人物。刚开始写这个小说的时候,我是打算循着开篇的叙述方式进行的,可是后面慢慢地感觉到力不从心,这有些像散文的写法了,于是转而侧重于语言描写,而情节的设定也都是波澜不惊,只注意了一下铺垫。就像风逝写下的按语一样,“小说人物众多,关系错综复杂,但作者有条不紊一一道来,很注意铺垫和伏笔,来表现人物不同的个性。小说不刻意追求大潮汹涌般的情节起伏,一直在不疾不徐的节奏中推进的故事,在娓娓的叙述中、在贴近生活的对话里,人物的性格一一毕现。小说注重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即使是见证了几个年轻人情感历程的次要人物麻子李也性格鲜明。”看到风逝的按语我是惭愧的,毕竟小说没有她说的那么出色。接近五万字的稿件,风逝那么耐心看完并写下按语,雨亭实在是感激不尽。
   《小城故事》里的树生、楠木和秃三,代表了小城里三类年轻人的命运走向。树生是向外发展型的,楠木是在外学了技术后回到小城里发展的,而秃三是无奈出走后不知所踪的,属于漂泊流浪的那一类。这三类人对于我来说是不陌生的。我们那里的地方小,很多年轻人都选择了树生这一条道路,他们像候鸟一样迁徙于城乡之间,很多人的境遇都没有树生那么好,他们为了能改善贫穷的面貌而不惜抛下家中的老人与儿女,致使很多的社会问题也就涌现。而像楠木这种类型的人很少,很多年轻人出去之后就不想再回到自己的家乡发展,一来是家乡提供不了好的就业机会,二来是习惯了外面热闹的生活,年轻人整天游手好闲地待在家里,在我们那里是会被人看不起的。至于秃三这种人是不少见的,我们那里因为赌博欠债或者为了避难而亡命天涯的人不少,也有一些人出去之后实在是不想再回到自己的家乡来,所以他们的命运也就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苏音是一个从城市里来的女孩子,连她的名字也跟小城里的人都不同。这么些年,像苏音这种类型的女孩子在县城里也多了起来。很多外出的年轻人有能耐的也都能带回城市里的女孩子,从城市来的女孩子来到一座小县城,她的眼里也都是充满着新鲜感和好奇感的,这有些像汪国真说的那样吧,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所以很多很多的年轻人都选择了远走,于是小城也可谓是实至名归。
   我是爱雪的,虽然至今我没有真正看过一场雪花。烟花也是我喜欢的,所以在小说的后面我写了好几次烟花,而在结尾之处,楠木背着春花走在雪地里,留下的那一串脚印,我更倾向于把它理解成为一种心路的成长,就像我写这个小说,让我学到了许多东西。《小城故事》,它是我对于一座小城的记忆。是为后记。

共 319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读作者近五万字的小说《小城故事》的确花费了很长时间,在慢慢的品读中十分感慨作者描写胡城这个故事发生背景所下的功夫,使得小城胡城那么真实,让人觉得这就是身边小城的模样。作者的确是一个善于观察生活的人,用自己的经历精心勾画出小说真实的社会环境,然后将一系列年轻人的故事放置于这个真实的环境中,他们的言谈举止便变得亲切自然起来。记得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这样说过:“一个作品的布局的巧妙不在于有激动力或者令人可爱,决不在于引人入胜的开端或者惊心动魄的收煞,而在于那些表现作品的明确意义的可信的小事的巧妙组合。”作者就做到了这一点,文中的主要人物春花、树生、楠木、苏音和秃三,就是在一件件真实的小事上展示各自不同的角色特征,然后成就了一个个鲜活的形象。这篇《小城故事》的后记让笔者读出了作者创作历程的艰辛以及对文字认真执着追求的精神,作者淡泊名利的态度令人称道。作者以自己的经历再次告诉人们:文学创作实在是一件寂寞的事业,它需要安静,甚至需要巨大的孤独。浮躁而想凑热闹的人,最好还是远离文学。创作的源泉就是身边熟悉的生活。这也是作者小说《小城故事》成功耐读的原因。此篇题为《多余的话》的创作后记实则很有价值,是创作的经验之谈,推荐赏阅,共同受益。【编辑:风逝】【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209121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风逝        2012-09-11 22:39:02
  这篇《小城故事》的后记让笔者读出了作者创作历程的艰辛以及对文字认真执着追求的精神,作者淡泊名利的态度令人称道。作者以自己的经历再次告诉人们:文学创作实在是一件寂寞的事业,它需要安静,甚至需要巨大的孤独。浮躁而想凑热闹的人,最好还是远离文学。创作的源泉就是熟悉的生活。这也是作者小说《小城故事》成功耐读的原因。此篇题为《多余的话》的创作后记实则很有价值,是创作的经验之谈,推荐赏阅,共同受益。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2 楼        文友:风逝        2012-09-11 22:39:33
  读作者近五万字的小说《小城故事》的确花费了很长时间,在慢慢的品读中十分感慨作者描写胡城这个故事发生背景所下的功夫,使得小城胡城那么真实,让人觉得这就是身边小城的模样。作者的确是一个善于观察生活的人,用自己的经历精心勾画出小说真实的社会环境,然后将一系列年轻人的故事放置于这个真实的环境中,他们的言谈举止便变得亲切自然起来。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3 楼        文友:风逝        2012-09-11 22:40:18
  记得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这样说过:“一个作品的布局的巧妙不在于有激动力或者令人可爱,决不在于引人入胜的开端或者惊心动魄的收煞,而在于那些表现作品的明确意义的可信的小事的巧妙组合。”作者就做到了这一点,文中的主要人物春花、树生、楠木、苏音和秃三,就是在一件件真实的小事上展示各自不同的角色特征,然后成就了一个个鲜活的形象。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回复3 楼        文友:雨亭        2012-09-12 09:29:49
  谢谢风逝的耐心点评,问好
4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2-09-13 13:16:47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