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老师是一盏不灭的灯(二)

精品 老师是一盏不灭的灯(二) ——缅怀老师刘业农


作者:自在随缘人 秀才,2691.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69发表时间:2012-09-13 10:55:01
摘要:每个人的一生都像在黑暗中走路,都需要一盏灯,我的这盏灯就是我的老师,而且是一盏不灭的灯。

令人惊奇的是,这位让我一句话也没听懂的老师,下了课竟然直接走向了我的课桌。他站在我的面前看着我,我也不知所措的看着他,我不敢确定他是不是就要跟我讲话,因为从他的脸上你看不出是怒还是喜,没有传统意义上的那种老师的和蔼慈祥,也没有老师常有的严厉面孔。一张消瘦的脸上是一对格外有神的眼睛,就是这双眼睛让人过目不忘。他的眼神不是我们平常看到的那种从黑幽幽的大眼睛闪出来的光,而是像一把利剑瞬间刺向你的神经,让你不敢正面对视,心神不宁。随着阅历的增加,对人生的更加了解,我才慢慢明白,那不是一般人所能练就的一双眼,那眼神里流露出的东西是积累了多少生活的精华,才迸射出的一种光芒,没有深厚的生活底蕴,没有对人生超俗的理解是不会有那种眼神的。那是一种智慧的自然流露,一种已经融进血液的人格力量的有力展现。我简直不知该干什么,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正当我忐忑不安时,老师开口了,这次我听明白了他说的第一句话:你是新来的吗?语音很平和,态度很友好,我诚惶诚恐地赶紧回答他。当他了解到我是从农场来的便说,农场的学生都很刻苦,就是没有好的教育,在这里要稍微好一点,你们继续努力考个大学不是什么难的。几句简短的话我一直记忆幽深,一辈子不会忘记。人在最失意的时候什么都不如三句好话给人的帮助。古人云,三句好话暖人心,一声恶语冷十冬。老师就是这样开门见山的没有半句不着边际的话,瞬时温暖了一个总觉周围充满了寒意的我,这恐怕就是教育的力量,这种力量让我从老师的言语中真正感受到了它的强大。
   老师的授课也是令人信服的。他上课几乎不用书本,手里拿来的那本历史教科书也是一进门早早地就摔在了课桌上,再别无他物。老师讲课是纵横捭阖式的那种,上下五千年,中外古今,出来进去,上下翻飞。他的记忆是惊人的。随便说起什么历史事件,那时间地点人物准确无误。尤其是在同一个时间段,他能将历史上发生的有记录可查的时间几乎都能罗列到,这一点最令我信服。这样的能力那一定是将历史记得如同在脑际放电影,什么东西都是活脱脱的展示在眼前,任你看需要那一点随时展示给你看。知识往往都不是割裂分开的,而是互相联系的,相互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这一点也在老师那里得到了很好的印证。一般的老师上课的时候,什么科目的课堂就讲什么内容,比如数学课,通常老师只会禁锢于书本知识,佷少会涉猎到有关社会的方方面面。我认为这就是一般老师水平与不一般老师水平的区别。数学也是社会科学的一种,数学并不是单纯只研究数的,它可以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关系。毕达哥拉斯两千多年前就宣布,世界是由数字组成的,可能当时包括现在都有很多人不能理解它的内涵和意义,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今天的我们还能离开数字吗,离开了数字在实际生活中能走多远?相信很多人都有切身体验吧。因此,一个知识丰富的数学老师,完全可以将数学讲得生动活泼,耐人寻味,而不是死气沉沉枯燥无味。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就说,其实数学的领域是相当丰富多彩的,大多数人把它认为是只有书呆子或者专业领域的人才有兴趣搞它,那是对数学的一个误解,证明你还是不了解它,并没有进入到它的那个世界里去。如果你用心进去了,你就会发现它和你的日常生活都是紧密相连的,非常有意思。我相信大师的话,万物皆一理,到一定的境界,相互之间都是相同的。数学完全可以用语文的形式来讲解,让他更容易使人接受。但多数人却不能领会贯通。我的老师就有这方面的才能,虽说是个历史老师,历史、地理方面的就不用说了,语文、哲学,甚至理科方面的知识也是随时引用。听他的课,真使你思维活跃,能把所学的知识都学活了,让人觉得知识并不是只是写在书本上的事,而是活灵活现地在你的生活中起作用,这不正是教育要达到的目的吗?就他教的历史课本身而言,那可真是让你提高一个层次的科目。一般的老师都是背字当先,大多数的说法都是只要你背好了,历史就算学得差不多了,这真是对历史浅薄的认识,也是应试教育的弊端之一。你也许记住了所有应该记的事情,但这些事情的前因后果,必然偶然的因素,对历史的进程影响,最重要的是,历史都是给活人看的,学的,我们真正懂得了多少?会用多少?与现实社会有多少联系?这些单靠记忆和背诵是不能得到结果的。我们现在强调的能力就是这个意思,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就必须是一位知识面广而且阅历丰富的老师才能做到。我的老师就属于这种有能力的,能真正把你导向一种境界的人。
   老师的教学更是有特色的。你说也怪了,第一节课我一句话也没听懂,经他的摄人心魄之眼好像一下把我的这个语言听力障碍击得粉碎,再次听课时我怎么一下子就听进去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居然慢慢地喜欢上了他的这种徽腔,以为就这种江淮口音才能最好的展示历史的魅力。如同我们听惯了伟人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的那种湖南音,就觉得那是最好的表达方式,换了别的声音你试试,绝对没那个效果,没那种气势。不管后来电视电影里的特型演员怎样努力学着用伟人们的乡音在讲话,给人感觉绝对不是那个味。首先历史的空间感就没有了,接着学伟人的话也没有那种神韵,显得苍白无力了。老师讲课我感觉应属于激情派,讲到动情处,尤其是悲愤时,他的那个著名的招牌式的动作就不由自主的开始了,先是用手揪住了帽舌,这时嘴里还在演讲着,当他确定要在这里发“脾气”了,于是迅速将手往上一抬把帽子高高的扬起然后啪的一声摔在课桌上,此时老师便一句话不说了,时空就这样静寂至少五秒钟……真的,那个效果太好了,常常给人以震撼。教室里鸦雀无声,哪还有什么交头接耳的、瞌睡打盹的、漫不经心的?先不说你到底是不是喜欢历史,但这样的讲课方式可不是随意都能碰到的。我想有些人一辈子也未必能遇到如此精彩的讲课了。通过凝听老师的讲课,喜欢学习的同学,更加如饥似渴的感受知识的力量;不喜欢读书的同学,也能亲身感受到它的魅力,那是再好不过的评书也难以比拟的艺术魅力。我这样说可能有些读者不认同了,有那么神吗?确实如此,您是没有碰到这样的人。有些人就是“说的比唱的还好听”,说出来的话虽然都是平常之理,每个人都会讲的,但就是听起来那么的让人舒服中听。我看过一则介绍梁启超在清华讲课的趣闻,这是当年清华学子的亲身见闻,他回忆道,梁启超在课堂上是激情四射式的,在讲一首古诗时,前面还在开心大笑,星唾四溅,讲着讲着进入悲情阶段,声音已经哽咽,到最后竟然嚎啕大哭,全然忘记是在课堂上,下面还有几十名听课的学生,学生们也是静静的让老师哭,也有流泪的,也有早已不能自已的,那是一种什么情景?什么样的境界?真的,我内心一直向往之,向往老师们都能像梁启超先生那样尽情展现鲜明的个性,把自己真实情感和知识水平融入书本中,如醉如痴的讲解开来,那是侵入心脾的教导,那是直击灵魂的点拨。尽管梁启超先生离我们远去了,一切美好的传说都只有印在纸上。我荣幸在一个小地方,小学校居然碰到了这样一位类似的老师。我的老师虽然身份不能与梁启超先生相比,不是大学教授,没有人称谓他是大师,但他的行为却是大师的表现。我觉得我的比喻一点都不过分,用词一点都不夸张,相反,现在一些人头上顶着高级教师名教授大师的帽子,做的却是极为矮化的事情,他们头上那些光环只是制度下的职称而已,根本就和那些荣誉不相称。老师是一个中学教师,而我认为却是大学级的教育。
   老师的“摔帽”动作我以为只是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哪想到它的用途是广泛的,也说明他的招牌动作并不是刻意在课堂上练就的,更不是为了引起学生们的注意而故作表情的。那是老师人品及个性的真情流露,那是一种气节的象征。有一次我到办公室跟老师说一件事,敲门以后,老师叫我进去,发现教育局长正跟老师讲话,我想走,但老师示意我坐着等一会,教育局长也觉得我是一个学生不碍事,因此也就没有停下来他的讲话,继续跟老师说,大致的意思我听明白了,学校要提拔一名副校长,经过全校师生的民意测验,我的老师众望所归,教育局长是来跟老师通气的,为什么不直接按民意任命呢?原是觉得老师在某些地方性格太强硬,太固执太倔犟,这不正是一个副校长需要具备的素质吗?我记得很清楚,说这个话的时候教育局长的口气是很随便的,就像弟兄一样骂骂咧咧地给你提意见,说你老刘大家都觉得可以,民意测验也都是希望你当选,我们也研究了准备就让你干,你他妈以后少发点脾气,对学校有什么不满的以后也不要在大会上就直接提,弄得领导下不了台。搁着一般人这时还能不识趣吗,那可是副校长的职位,多少人争破头都得不到的,现在就在眼前,领导说两句算啥,就是带两个脏字又能干啥,相反还觉得亲近呢。哪想到局长刚说到这里,老师一拍桌子站了起来,手往帽舌上一揪,那个招牌动作又出来了,往上一抬,往下狠狠一摔,大声说:屁的话,老子可贵的就是这个脾气,一个副校长就让我住口吗?不平的事老子还是要说......你可以想象当时的情景,那真是一幕独幕话剧给人带来的震撼,那个动作真可以定格在那间办公室里当做后来学生学习的样本,什么叫气节?这就是。这一幕是定在我的脑海里了,也是我不断给孩子讲的话题,一个人要成为一个真正顶天立地的丈夫,请从老师始。
   教育局长涨红了脸,你,你咋这样?怎么会这样?再说不出第二句有效的话。可笑的是,老师的帽子摔在桌子上时,桌子有点滑,一下从这边桌子滑到对面桌子下面,老师可爱又可笑地从桌子这边绕过局长跑到对面把帽子拾起来,回到原位,局长还要说什么时,老师又是一下把帽子直接摔到桌子上,我就当个老师挺好,他大声地说。教育局长是怎么出去的我忘了,忘不了的是这一幕堪称经典的人生教育课,我也说不出什么了,只是感动,只是震撼,多少年了,大片看了不少,惊心动魄的画面也见过,都不如这一幕给我的印象深,我可敬的老师你可曾知道你曾经怎样震动了一个人的心灵,又有多少人还记得他们曾经在这个学校拥有这样一个可敬的老师。
   高考结束后我离开了学校到远方去上学,几年都没有老师的音讯。直到我分配工作再次回到玉门,才见到老师。人更瘦了,也老了一些,但那个眼神依旧如鹰鹫一般摄人心魄。教师节的时候,当地的一家报纸登出了一篇我写的关于老师的文章。那是我从一些了解老师的经历的同学那里听到一些介绍后写的,原则上属于道听途说,因为,我和老师认识的晚,呆的时间也短,老师过去的事还从未听老师自己讲过。那天老师把我叫到他的家里,笑着对我说,你听谁说的给我平反了补发了好多工资?你师娘可是问我要呢。我不好意思地说是别的同学讲的。那天晚上,老师才把他的过去大致向我介绍了一下,我才了解到老师的经历是如此的坎坷,命运是如此的多蹇,平时怎么一点都看不出来呢,总是给人一种充满勃勃生机的感觉。痛苦的经历也许很多人都有过,但很多人都在这种经历中沉沦,总沉浸在过去的岁月中不能自拔,老师却是那种超脱的人,在苦难中升华,这是最让人敬佩的一点。不把自己的苦到处播散,让大家都跟着难过,这也是一种修养,一种优秀的品质。同样,有点成绩更不四处张扬到处卖弄,也是难得的人品。
   我前面提到过老师发表的那篇文章是在山东出的《史地哲》上,这本杂志好像建国后就不出了,老师跟前也没有这本杂志,一切都只是记忆中的事了。忽然有一天,一个从外地分来的大学生到学校任教,这个学生是个历史爱好者,他不知从那个旧货摊前淘来了几本五十年代出版的《史地哲》,看到上面一篇作品的作者就叫刘业农,我开玩笑地对老师说,这个作者也叫刘业农,你们俩的名字一模一样。老师笑着说那个人就是我,这个年轻老师根本不相信,您开玩笑吧,作者写这篇文章时起码也五六十岁了,恐怕早就离开人世。老师对他讲了文章的大体论点和一些关键词语,这个大学生才瞪大了眼睛好像不认识一样看着眼前的老师,您怎么从来没说过这事,大学生惊讶地说。最后,大学生双手奉上这本书给老师,说您才是这本书的主人您留着吧。这样,我才得以拜读这本发黄的杂志上老师的那篇文章,两个字:佩服。从里到外的。
   日子就这么淡淡的过着。我经常去老师家,从师母的唠叨埋怨中我又断断续续的了解到,老师把工资的很大一部分都捐助给了老家的两个穷孩子。老师自己也讲,少吃点少喝点少不了啥,有点钱资助那些上不起学的孩子才是读书人应该做的。我们都是儒家弟子,这点品质是要有的。我还能说什么呢?能有的就只有惭愧,跟老师相比,我还能算是个读书人嘛。问这世上的人,有几个知道读书的作用?除了知道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可以致仕,再可以陶冶点情调,还知道读书可以救人吗?读书能使我们做一个好人吗?
   很快,老师就退休了,六十多岁的人了从不休息,星期天还在图书馆看书。身上总带着个小本子,随时记,随时看,还不停的背英语单词,要一般人能理解吗?恐怕就要问你这图什么?我从不问,我了解老师,如果我提出这样的疑问,我会转过头找个地缝立马钻进去。老师一直在做资料的准备,为今后写书打基础,可惜,天妒英才,老天一辈子也没给老师太多的好机会。刚有时间了,病魔又找上门来,等到检查出问题了,也到晚期。到医院前后二十多天,开了三次刀,用了一辈子都没用过的那么多纸,汗和血不停地流,不停的擦。我是在老师第二次做完手术后才知道的,我去酒泉看他,人已经瘦的脱形了,脸色煞白,最有神的一双眼睛第一次在我面前黯淡下来,看得出来,老师极度的疼痛,但谁也不会相信,老师见到我说他编了一个对联选集,有一个对子时间长了,怎么也想不起上联了,只记得下联是“最难风雨故人来”,让我帮他查查。我才疏学浅,当时根本不知这一句的出处。等我回来漫不经心的查出,是清代孙星衍的一句诗,上句是“莫放春秋佳日过”,下句就是“最难风雨故人来”,这两句诗被挂在北京著名的“来今雨轩”上作对联,让多少人念念不忘。可惜,我的老师居然没等到什么“佳日”就带着丝丝遗憾驾鹤西游了,走的是那么急,根本没想到,这句诗的下半句竟成了老师对我的绝唱。我说过我的老师刘业农先生不是大师,更不是什么名人,但绝对有大师的风骨,绝对有让了解他的人铭记一生的事迹,这不正是名人才具备的要素吗?
   老师已经走了,可他的音容笑貌依然时时闪现在我的眼前,他的精神幻化成一盏灯常常悬挂在我的头顶上,照着我前行。我时常在心里不平衡的时候就拿老师来对比,我自问自己,我的那点难有没有老师难,我的那点痛有没有老师痛,我的挫折跟老师经历的磨难比有多大,三遍问过之后我心已释然,我还有什么跟自己过不去的道理?!那盏灯照着我让我无地自容,让我身边容不得半点黑暗。
   人生一世说长也短,说短也长,怎样过好一生那真是大学问,没有那个人的一生可以复制,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一生,但前人的历史我们是可以读的,前人的经验我们是可以借鉴的,正是前人留下的东西才使我们有所判断,有所选择,是是非非,恩恩怨怨,我们才有一个标准,就像黑暗中我们都是向着光亮的方向前进,有一盏灯你就少走弯路少走错路,每个人都需要这么一盏灯,你才能在光明中生活,而我的这盏灯就是我的老师,我觉得我没有错,它确实是一盏明亮的灯。

共 6019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本篇“老师是一盏不灭的灯(二)”的散文,是先前发表的“老师是一盏不灭的灯(一)”的续篇。朴实的文字记叙着作者与刘业农老师相处的日子里点点滴滴经历和感受,生动地刻画了刘业农老师刚直不阿、无私无畏的秉性和丰富的知识水平与教学经验,读来令人肃然起敬!正如作者所言,老师就是一盏不灭的灯,光照后人。欣赏拜读,问好作者。推荐阅读。【编辑:随心飞翔】【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2091401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随心飞翔        2012-09-13 10:57:57
  朴实的文字生动再现了老师的光辉形象,读来感动!感谢赐稿!祝好!
公务员,至今从事业余创作20余年,发表诗歌、小说近200篇,原省级散文诗协会会员
回复1 楼        文友:自在随缘人        2012-09-13 20:16:08
  编辑真是细心备至,感动。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