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少年时喜欢“中中等等”

精品 少年时喜欢“中中等等” ——《带雨的云七十年感怀短文700篇》


作者:带雨的云 探花,13249.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27发表时间:2012-09-13 13:04:03

少儿时我就喜欢不偏不倚,孩子爱叫“中中等等”,包括待人接物、为人处事,包括生活态度、期望要求等许多许多方面。比如排队不乐意打头,也不喜欢落尾,爱插在队伍的中间。
   我不像有些孩子喜欢显示、出风头、出人头地,在人前露脸、得到夸耀。当然不是真的不喜欢被夸耀,如果被夸,心里也乐滋滋的,只是会脸红,会“无地自容”而躲起来,所以宁愿不被夸。
   当然,更怕的是丢脸出丑,比如小学五年级时留了级就怕见人,上学早早的去,放学离开教室特晚。幸好儿时的眼睛好,老远就躲开,如果像现在这般近视到面前才看得见,都不知该咋办。
   年纪渐长大也依然故我,仍喜欢“中中等等”,即便成年,工作后,也一如既往不爱受表扬,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爱风风光光。当然咯,更怕的是被批评,怕犯错误,怕丢脸出丑,如果挨了批评出了丑,简直巴不得有一条地缝往里钻。
   年轻时曾被批评是折中主义、中庸之道。那个年代呵,折中主义、中庸之道可是贬义,与“墙头草两边倒”联系在一起,意味着动摇、立场不稳,可是要受批评、批判,令人胆颤心惊的呵。
   那时我还不知道“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即便知道也不能理直气壮,一定要承认折中主义、中庸之道是不对的,应当好好改造。领导人下了结论,政府有方针的哦,不改造怎么能紧跟,怎么能为党为政府服务——叫做为人民服务。
   现在好了,能争鸣,允许说,允许不同意见的探讨,允许议论,可以说“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甚至能大说特说,大书特书,大声疾呼的宣传。好啊,拨乱反正得好!
   “中庸”,其实是意味着协调,包括平衡、适度、适当、适中,不偏激,这有什么不好的。
   大自然、社会体制,包括人的机体、心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等等,一切的一切都需要协调。人的心理不协调,就会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会得神经性肠胃病,会拉肚子,会躺在床上转辗反侧不能入眠,人的机体不协调就还生病,各种各样的病,甚至半身不遂,躺在病榻上半死不活。
   当然,按阶级斗争理论“中庸”是要不得的,抹杀阶级斗争罪该万死的,是嘞,如果不念念不忘阶级斗争,不斗也其乐无穷,反对自己的人就要其乐无穷了,怎么能够放得下心的。
   当然也有人认为中庸之道才是“真理之道,中正之道”,不左不右、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不极端、不是不及也不过头。
   中庸之道提倡以诚、以宽、以礼待人,意味着不偏听偏信,意味着以社会利益为重,意味着不以我划线,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意味着不是动不动就警告“帮谁说话”,动不动就敲警钟“屁股坐在哪里”,动不动就疾言厉色“站在什么立场”,意味着对人对事能够全面的历史的评价,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实事求是。
   所谓“庸”就是平平常常,还是和和气气,就是安定团结,就是社会稳定,有什么不好的,何苦年年月月的打打斗斗呢。
   平平常常和和气气最符合我的性格,我怕一起的同学同事忽然之间变成了“敌人”,甚至一家人也得站稳立场、划清界限,也得今天批斗你明天批斗他,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甚至扭送有关部门。
   政治运动中常是今天这伙整那伙,明天又是那伙整这伙,何苦呢。这样的事我常常私下里同情,当着别人不说话,没有人看见的时候悄悄的点头打招呼,所以有人批评我轻敌、右倾麻痹、和稀泥、一团和气、旗帜不鲜明。嘿嘿,斗什么嘛!
   “庸”与“中”对于自己也是好事,要求无需太高,吃饱穿暖足矣,这样就少了失落感,不会因为得不到而耿耿于怀。保持了一颗平常之心,不纵欲也不禁欲,不轻生厌世也不贪生失节,岂不就安安稳稳。日子太满足了还常常会害自己,变得洋洋得意、目中无人,讨人嫌,或者又是遭人妒忌,遭人暗算。
   “中”就是当了官不专横跋扈,眼睛不长在脑门子上,丢了职不也低三下四、垂头丧气,就是没有官当不眼红,不妒忌,这样不又是得个安安稳稳、不亦乐乎。
   “中”者不为富不仁,不人穷志短,不让人负我我也不负人,当然也就不会有人背地里对着脊梁骨指指点点。求“中”的人不会好高骛远、穷凶极恶,也不至于自暴自弃,不会得意的时候趾高气扬,失意了便像狗一样低声下气,就敢于不亢不卑。“中”是没有过高的期望值,没有过高的梦想,也就不会太多的失望……
   能够“庸”“中”“和”,就能缩小与周围环境的距离,就能够比较接近事物,就能够减少失误的机率,就能够给自己留有余地,就能够与周围比较协调。
   从纯粹数的概念,“中”的保险系数最大。比如比赛的评判为什么常常是“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呢,就是为了保险系数,比较接近准确。
   不是有个说法,叫做“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吗?充满了哲学意味哦。
   “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就包含保险系数的概念。想想,把所有“鸡蛋”全堆在一个篮子里多危险呵,万一老鼠把悬挂的绳子咬断,或其它的什么意外,岂不磬尽无余,岂不没得吃了。如果分成两个几个篮子,摔了一半还保住了另一半。
   “庸”“中”“和”都表达了不矫枉过正,不过激,不极端的哲理,讲庸、中、和的人在思维上不极端,不偏听偏信,处理解决矛盾和问题能够比较能冷静,肯听各方面意见,能避免一些极端而遭受损失。“庸”“中”“和”了能维持协调、统一、均衡,留给社会繁荣、天下太平。
   庸、中、和也是一种民主的体现,不当偏执狂,不唯我独尊、目空一切,不以我划线。
   便是绘画作品也是如此,大红大绿之间不容易协调,使互相渗透、彼此包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能成为一幅美丽协调的图画。
   孔子把“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是“庸”“中”“和”的范例,被称作“五美”。
   从前年代被批评是折中主义、中庸之道,好没脸面呵,当时叫做落后。
   同学同事朋友之间何必“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呢,何必没完没了的争争斗斗呢,不许调和、和稀泥,不让一团和气,一定要一方压倒一方你死我活,做什么哦。
   曾经有个说法叫做“在斗争中发展”“通过斗争达到团结”“斗争才是发展的动力”“有斗争才能发展”……我也曾经相信,现在看来完全是鬼话连篇。
   把人打倒了、歼灭了、压垮了还说更团结了,可能吗,打得人家鼻青眼肿,甚至呜呼哀哉,还怎么团结,人家会和你团结吗?服从而已,在人屋檐下不能不低头,装一副笑脸罢了。
   一曾经被逼得跳楼,回过头又动员他参加自己的组织,人家会干吗?当然不干,不过不直言不讳,口口声声不够水平,还需要好好改造罢了。这样不就少了朋友多了敌人,或者仅仅是旁观者,如果哪天有个意外,肯定见死不救,甚至会反戈一击墙倒众人推哦。
   还有,通过斗争自己就“进步”了,这倒是真的,政治运动中把别人批倒批臭了,踩着他们往上爬了,入团入党了,提级加薪了,当官当领导了,可这样的人中难免有投机分子,今天看见你巍巍然便投靠,明天你忽然夕阳西下了呢?突再说这样的人自己,哪天去阎王那里报到时候怎么办。
   回头想想,看来少年时喜欢“中中等等”还是没错,排队不打头,也不落尾,插在队伍中间好,别什么“不流芳百世便遗臭万年”不要“成不了英雄便宁愿当狗熊”,还是成个平平常常之人,还是“中中等等”好。

共 289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中的“中中等等”,是一种理性的处世态度,不张扬,不做作,不苟求,尽人事而随自然,也免去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和操劳,淡泊随性。作者再以中庸之道等来加以论述,或因事及理,引用自然,意蕴深刻,读来颇受启迪! 【编辑:冰煌雪舞】【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209140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冰煌雪舞        2012-09-13 13:17:04
  文字具有丰富的人生道理,语言干练流畅,读来给人启示,欣赏,问候先生,祝福写文愉快,创作丰收!
作品见于《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小小说选刊》《短篇小说》《青年教师》《椰城》《青少年与法》《深圳警察》《燕赵都市报》《北方作家》《做人与处世》《考试与招生》等全国各级报刊!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