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旋转木马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入冬储藏

编辑推荐 入冬储藏


作者:杨祥君 布衣,220.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79发表时间:2012-09-14 13:05:47

储冬菜,是北方寒冷地区百姓的习俗,是特殊年代、特殊环境形成的一种独特生活方式。
   在过去的记忆里,我们这座塞外移民小城,每到秋末冬初,无论你是来自沿海的苏浙闽粤,还是来自江南的赣湘云贵,千家万户都在忙碌着同一件事。那就是,抗寒备荒储冬菜。借用一句时下的东北话:那是必须的。
   尤其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平时都物产匮乏,供应不足。冬季更是天寒地冻,青黄不接。过冬的蔬菜若不提前储备,无法想象漫漫隆冬该怎样煎熬。
   饭菜饭菜,紧密相连,缺一不可。那时,粮油肉鱼凭票限量供应,家家口多粮欠,户户缺油少肉。要想不挨饿,唯有菜来补。因此,平时做饭,想方设法少用粮多用菜,所谓的主食常常是面和菜结合的产物。许多人家用大量的土豆丝拌上少量的玉米面,蒸上吃称为“土豆丸子”;烙着吃叫做“土豆饼子”。记得母亲蒸包子,也是用薄薄的面皮,包上满满的菜馅儿,蔬菜发挥着主食的作用。当年,很多人骨瘦如柴,面黄如菜。如果再缺少了菜的补充,肚里翻江倒海闹革命自不必说,日久天长还真不知人会变成啥模样呢!
   储冬菜,可谓重中之重的头等大事。每到储菜季节,家家户户几乎全员出动,身背肩扛筐抬车推,就像蚂蚁搬家,一派繁忙景象,各种蔬菜拼命往家里倒腾。所谓的“各种”,无非也就是土豆白菜青麻叶、萝卜芥菜雪里蕻之类。仅此粗菜,动手晚了,买不上或买不足是常有的事。商场每来一批菜,便招来一阵抢购,很快就一扫而空。人们哪顾得上菜好菜赖、秤满秤亏呢?能买上就算一大幸事了!这个季节,在街头巷尾甚至厂矿院校,人们议论的主题离不开冬菜。买上的人扬眉吐气,没买上的人垂头丧气,上班都无精打采。也难怪,肚子的问题解决不了,怎能安心工作呢!于是,有点条件的单位,为解除职工及家属的后顾之忧,专门组织人马到各个产地蹲点调菜。父亲的铁路系统就陆续用火车皮调回:山东的大葱,河北的白菜,陕西的土豆……
   且不谈调菜人的千辛万苦,仅各家老少为等候分菜挨饿受冻,熬至深更半夜就苦不堪言。冬菜到家,总算松了口气,但并非万事大吉高枕无忧了。家家户户在房顶上、院子里摆开晾晒,形成一道道百姓生活的独特风景。同时还要进行筛选、分检和各种加工处理,然后再入窖储藏、入缸腌制。虽然家家生活清贫,但菜窖和菜缸却是必不可少的设备。过冬的菜,既怕冻了又怕捂了烂了,既要防寒又要透气通风。父亲经常认真翻检精心管理。仅仅一个菜窖口,就根据每天的气温,不厌其烦地调整,是盖严还是留缝,甚至精细到缝隙留大留小。对冬菜的呵护,可谓一丝不苟,乐此不疲。他说,这不仅仅是过冬的菜,更是全家人一个冬天的踏实和充盈啊!
   一切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变革,社会的进步就像本地穿城而过的黄河水,奔流不息。过去那种兴师动众的储菜大战,已成为一段历史,一个酒足饭饱之后讲给晚辈的童话故事。
   时至今天,虽然仍有少数人储菜腌菜,但与过去已是大相径庭。只是一种对艰苦岁月的感怀,对现代生活的调味。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储菜已是没有必要,也是得不偿失的行为。不如让商家呵护管理,自己鲜吃鲜买。现在的市场四季常青,应有尽有。各种时蔬,鲜灵水透,满目琳琅;茄子辣椒西红柿、豆角蒜苔西洋芹,皆为餐桌上的家常菜。无数风味各异的腌制小菜,让人品味不尽;许多闻所未闻的时尚新品,也是层出不穷。从精米细面到特色杂粮,从走兽飞禽到海味山珍。只有不愿吃的,没有买不到的。
   如果说,回味是昨天的酸枣;那么,品味是今天的蜜桃。百姓生活的四季,少了冰雪冬寒,多了艳阳春色。
  
  
  

共 142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储冬菜,是北方寒冷地区百姓的习俗,回味是昨天的酸枣;那么,品味是今天的蜜桃。百姓生活的四季,少了冰雪冬寒,多了艳阳春色。作者回忆从前。看现在,感慨万千,所以写下这一篇文章,很感动人,欣赏赞叹不已。【编辑:浪漫诗剑侠】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