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军警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文苑★ 散文】茅台之旅

编辑推荐 【文苑★ 散文】茅台之旅


作者:幽香清远 秀才,2155.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482发表时间:2012-09-18 10:14:12


   先生的老家在国酒之乡——贵州省仁怀市,去年春节全家探亲至茅台,看到茅台镇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心中甚为感慨,写下此文。
   还没有踏进酒乡之门,远远地就看到青翠的崇山峻岭间矗立着一个巨大的酒瓶。茅台酒那特有的白瓷色泽,飞天团花和醒目的红色大字“贵州茅台酒”在阳光下闪耀。这一高31.25米,直径10.2米,体积达1469.33立方米的茅台酒瓶是目前国内的酒业实物广告之冠,被收入世界吉尼斯大全,成为“中华之最”。倘有一日,开启酒瓶,或许会应验石达开的那首诗:“赤虺托起擎天柱,饮尽长江水倒流。”
   要进茅台镇,必经国酒门。蜿蜒在崇山峻岭间的公路刚进仁怀地界便豁然开朗,只见一座恢宏的赤色门楼在青山的围衬下格外壮观。那肃穆的华表、高挑入天的飞檐气势不凡,国酒之都,茅台镇不远了。然而,五十多年前要经过此地绝非易事。1950年国庆节,周恩来总理选定茅台酒作为新中国第一个国庆节宴会用酒。但是,诺大的北京城没有茅台酒出售,需要从贵州紧急调运。当时,茅台镇所在的仁怀解放不足10个月,不仅没有公路,而且土匪猖獗。遵义军分区抽调当时的剿匪英雄朱恒金率部队护送运输,茅台酒才得以出黔进京。2005年,胡锦涛总书记到贵州省视察,在他的关怀下,一条由遵义至茅台的高速公路得以竣工,预计在2007开工建设。如今,国酒门连着天安门,国酒的命运与国运同兴。
   走进茅台镇,先闻茅酒香。茅台镇是一个大酒窖,千百年来一直沐浴在酒气的芬芳之中。单从地势而言,茅台镇的周围都是海拔1000多米的高原,到了此处陡落成海拔300多米的河谷,四面环山,几乎密不透风,是最难得的酿酒胜地。赤水河在这里拐一个大弯,水流湍急,活泼地带出了酒镇的灵气。整个镇子依山而建,层层叠叠在山坡上。街巷之间窄窄的石板路起伏不平,蜿蜒曲折,颇有古风。而茅台酒厂花园式的厂区、现代化的建筑就在赤水河畔,从河谷的最低处绵延而上,一排排酒库林立,一丛丛绿树掩映。
   就是这样得天独厚的茅台镇,在清朝就赢得“城西茅台村制酒,全黔第一”的盛誉。茅台镇的兴旺始于清朝。这与乾隆年间开修赤水河,茅台镇成为川盐运黔的集散地有很大的关系。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贵州总督张广泗向朝廷奏请开通赤水河道,茅台由此成为黔北重要的交通口岸。到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四川总督丁宝桢为开发利用赤水河,再次疏通河道,茅台成为清代川盐运黔的四大口岸之——仁岸。仁岸著名的四大盐号永隆裕、永发祥、协兴隆、义盛隆都在茅台大建盐仓。一时间,茅台地区商贾云集,民夫川流不息。“蜀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家唯储酒卖,船只载盐多。”是当时景况生动的写照。当时贵州三分之二的食盐由此启程转运全省各地,茅台酒也由此远销海内外。从此有了“酒冠黔人国,盐登赤虺河”的佳句。
   来到茅台镇,就可看见中国最壮观、最雄奇的酒文化博物馆。顺势而上的石子路雪松相伴,历史长卷徐徐展开——从“苍天无首尾、大地无上下,天君赏美酒,地王赐佳肴”的混沌之初,酒文化就贯穿中国文化的始终。投资两亿元、耗时三年建成的博物馆共有七个展馆,汉馆古朴巍峨,唐馆富丽堂皇,宋馆古典玲珑,元馆粗犷明快,明馆精巧别致,清馆华丽凝重,现代馆明晰流畅。馆内大量的群雕、浮雕、匾、屏、文物、图片,从不同角度介绍了中国历代酒业的发展过程及与酒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等。中国酒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这里凝固成史诗。
   集灵泉秀水于一身的赤水河,流淌的不是水,是酒。作为长江上游的一条重要支流,赤水河流经滇、川、黔,两岸峰峦嶂、溪流纵横。流经茅台地区的河段更是遍布奇水、奇泉和奇特的瀑布。间歇泉清澈可见,葡萄井丰裕甘甜……每到阳春三月,赤水河像醉酒一样,会逐渐变成棕红色,汹涌咆哮;到了九月重阳,正是茅台酒需要纯净水酿造投料时,赤水河便会一改往日颜色,清澈透明,极力去照应俗话:年年九月九,河水酿美酒。据科学检测,赤水河水质非常优良。尤其是在周总理的指示下,20世纪70年代以来,为保证酿酒用水不被污染,赤水河上游100公里内,不能建工矿、更不准建化工厂、让赤水河与茅台酒的天然之缘与世永存。因此,才生产出了唯一集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原产地保护为一身的中国食品。
   红军长征时四渡赤水是中国革命史的一个传奇,而茅台渡就是当时的主要渡口之一。1935年3月16日晨,红一军团教导营歼灭了国民党的地方武装力量,攻占茅台镇。茅台镇的群众举小旗、放鞭炮欢迎红军。茅台三家酒厂的工人端出了一坛坛的茅台酒,大红的标语贴满村巷。同一天,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的领导人在茅台渡通过浮桥,渡过赤水河,走向另一个胜利。如今,茅台镇的渡口仍在,当年栓浮桥的那棵大榕树犹发新枝,只是旁边多了个纪念碑,彪炳历史,告慰先贤。
   90多年前的一声清响回音缭绕,至今不绝。就是这一声,捧出了中国人的机智,也捧出了茅台酒的美名远扬。1915年,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茅台酒因为包装古朴粗犷,显得土气而受到冷落。目睹此情的一位中国官员颇不服气,心生妙计:提起一瓶茅台酒走到展厅最热闹处,佯装不慎,酒瓶掉地。顿时,四溢的酒香吸引了周围所有的人。醇香的茅台酒由此受到当时评委的一致举荐,荣获博览会金奖,与法国白兰地、英国苏格兰威士忌并称世界三大名酒。
   把茅台酒发展到一万吨是毛主席周总理的遗愿,也是茅台集团作为白酒行业唯一的国家一级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因为地域和特殊工艺的限制,茅台酒产量的提高一直是企业发展的瓶颈。“茅台是什么神水搞的哟,那么香、那么美!何不搞它个一万吨?”这是1958年,毛泽东主席提出的殷切希望。那时候,茅台酒的年产量才627吨,年产万吨茅台酒对于茅台人来说,只是一个美好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党和国家的老一辈领导人周恩来、邓小平等曾倾注过热切的关怀和支持。然而,立志“爱我茅台,为国争光”的国酒人,时刻不忘伟人遗愿。“十五”期间,公司新增4000吨茅台酒建设发展规模,项目总投资18.5亿元,2001年1月动工,2005年建成投产。国酒茅台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年产量从1952年的75吨到10000吨,增长了130多倍;总资产从建厂之初的1.2万元发展到60亿元,增加了49万倍;实现利税16亿元,是建厂之初的60万倍。
   如今,茅台镇正以崭新的面貌屹立在世人面前,茅台集团正以稳健的步伐向前迈进,目标是通过七至十年的努力,建成一个年销售收入100亿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大集团、大公司。如果有机会请你一定到国酒之乡茅台镇去走一走、看一看,感受一下酒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美酒的芬芳。
  
  

共 268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茅台之旅】中国酿酒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中国酒文化底蕴醇厚,芬芳四溢。文章详实讲述了国酒茅台的悠远的历史,厚重的历史背景,以及在历任国家领导人的关怀,与共和国共生共荣的历程,以及90多年前一声掷地有声的智慧回响,使茅台酒荣获博览会金奖,与法国白兰地、英国苏格兰威士忌并称世界三大名酒。幽幽飘香的茅台酒,浸染着厚重的历史和悠远的文化,与共和国一起成长,代代飘香!欣赏推荐好文!问好!【军警社区编辑:春华秋实】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华秋实        2012-09-18 10:16:40
  感受酒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美酒的芬芳!欣赏问好!祝写文快乐!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