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旋转木马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苏秦剑

编辑推荐 苏秦剑


作者:商子雍 秀才,2548.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10发表时间:2012-09-20 09:04:51

苏秦剑这三个字,其实是由两个名词构成的一介词组。前两个字“苏秦”是一位历史人物,第三个字“剑”是一种冷兵器。
   先来说苏秦。
   以游说六国“合纵”对抗秦国成就了一番伟业的苏秦,自然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不可抹煞的人物,关于苏秦的业绩和故事,可以写成厚厚的一本书,但在这篇短文里,我却只想展示他生平中的一小段。
   事情要从苏秦不曾显赫时说起。那是这位年轻的政治家企图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尝试——投靠秦王鼓吹“连横”;但不料却碰了个大钉子,所以只好灰溜溜地回到家中。迎接这位不幸的失败者的是什么呢?史书载:“妻不下紝,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妻子继续织布不搭理他,嫂子不给他张罗饭食,连父母和他,也无话可说——这种境况,可真是有点儿凄惨啊!
   但也许正是由于这样,受到强烈刺激的苏秦才引锥刺股,发愤读书,终于本事见长,并再次离家从政,说服六国“合纵”抗秦,结果挂六国相印衣锦荣归。这一次,妻子、嫂子、父母,可就统统是另一副嘴脸了。特别是那位嫂子,竟然趴在地上磕头如捣蒜。苏秦问:“嫂何前倨而后恭也?”嫂子答:“以季子(按:苏秦字季子)位尊而多金。”
   看来,“成者王侯败者贼”,连在家里的至亲者心目中,好像也是如此;苏秦的这一番遭遇,是能够助人励志、抑或足以让人心寒呢?说不清。
   再来说剑。
   在中国文化里,剑是同时具备单手握持、尖头、直型、双刃、锋刃无锯齿等特征的刃具。冷兵器时代早期,剑是战场上风光无限的克敌制胜之物。据史料记载,殷商时期,中国就已经开始制剑,考古发现中,也不乏那个时期的青铜剑遗物。不过,当时的中国北方,车战是沙场拼杀的主要模式,剑只能作为辅助武器帮助长兵器厮杀;但在吴越一带则全然不同,河湖密布,水战甚多,短兵器的剑,使用起来特别得心应手,也因此,春秋时代的名剑,就理所当然地多出自这个地区。
   中国的铁剑,是在公元前3世纪的战国时代,随着冶铁技术的发达而出现。汉代,是铁剑叱咤风云的岁月,但很快,单刃的刀逐渐在战场上取代了双刃的剑。所幸的是,剑在它诞生以后,除过是搏杀中的利器以外,还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在中国古代,剑被尊为“百兵之君”,佩剑,被视为身份高贵的一种象征,所以非但武士,就连文人,也常常是剑不离身。据此推想,当年苏秦为说服六国联合抗击暴秦,风尘仆仆地四下奔走之时,背上那把代表着身份的剑,怕是不会没有吧!鉴于此,更由于人们对苏秦当年通过不懈努力凝聚六国力量,迫使虎狼之师的秦军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历史功绩的敬重,在后来的武术定式中,就有一招叫做苏秦背剑,具体的路数是,以器械(不一定非得是剑,传统武术项目双节棍、九节鞭,以及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群众健身项目太极扇等,其中都有苏秦背剑这样的动作)置于背部,格挡对手从身后发出的袭击;作为一个既实用,又好看,且包含纵横捭阖之意的武术定式,苏秦背剑深受习武者青睐。
   在现代中国,剑象征高贵身份的文化意义,好像已经不复存在。然而,从庙堂回归民间,转而成为百姓的健身工具,愚以为,这是草民的有幸,也是剑的有幸。在我参加的那个自发组织、自治管理的健身小团体里,这几年也跟着一位老师断断续续学习了三十二剑、四十二剑、武当太极剑……惭愧的是,由于习武时用心、用力都不是十分投入,至今我也只能较为顺畅地打完三十二剑。好在“身”还要一天、一天地“健”下去,剑术的小有进步乃至大获精进,有待来日了!
  
  
  
  

共 141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苏秦的剑是嘴,身上挂的剑不过是个摆设和装饰,身佩六国相印,说服六国“合纵”抗秦,就是凭他的嘴,他的嘴比剑更厉害。兵器谱上剑称为兵器之君,使用的诀窍是舞,很文雅的一种兵器,很多故事,很多传说,都会出现剑,剑也是荣誉和权利的象征,一般人是不能佩剑的,就跟现在,当兵的不能佩戴小手枪是一个道理,只有当官的才可以佩戴炫耀自己与众不同。欣赏。【编辑:浪漫诗剑侠】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