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旋转木马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书法与音乐

编辑推荐 书法与音乐


作者:张勇涛 秀才,1484.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113发表时间:2012-09-21 15:19:28

西汉最著名的辞赋家杨雄言:“言者,心之声;书者,心之画。”语言是人的意识由心发出的,书面语言的“玄妙”既则有理,而在宗白华的《美学散步》中有“中国乐教失传,诗人不能弦歌,乃将心灵的情韵表现于书法、画法。书法尤为代替音乐的抽象艺术。”音乐,人心之声;书法,人心之画。已有书为心画则矣?正所谓在三国魏末大诗人、音乐家嵇康有,“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当然也有杨雄言,“玄者,幽搞万类而不见形者也。”更有“夫玄也者,天道也,地道也,人道也”。在于欣赏自然,观宇宙万象之物化。杨雄主张人要行事,必要遵循正道,而体现自然的规律;并且指出,这两方面缺一不可,不遵循正道,当然作不出好事;而不体现自然,就象“拖车入渊,负舟上山”,也会劳而无功的。而书法的学习必须要提升到书法理论的思想,没有高深书法抽象的思维形态,是难以达到古人之书法的极高境界。《庄子·人世间》:“法言曰:传其常情,无传其溢言,则几乎全。”世皆万物之纯化,季节循序而自然之变,一切归于自然也。
  
   《礼记·乐记》云:“乐者,德之华也。”都是在高度地对音乐的“时间艺术”的研究。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人对音乐的心声是有心中发出,瞬间产生的美感。《礼记·乐记》认为,“音乐达天地之和而与人之气相接”,“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动,故形於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因为音乐是特殊性的进行时艺术,在于传递的是听觉艺术。与书法的“空间艺术”,也是有时间产生,一首乐曲,有高低、快慢、激情、奔放、欢乐等,都是不能中断的,中断了是不能修改,只有重复地再来,书法中有“断气”笔断意连,其轻重、提按、节奏、韵律,正倚形成自然的流水动势,断气则不通、无节奏,一件好的书法作品亦是一曲完整的音乐作品。把那种无声的书法艺术与音乐艺术融合,音乐是有心声表达出感情,而书法也是表达感情。即是相通则矣?
   书法即多变的线条,无穷的遐想、也如数学中的一位无穷大的符号一样,音乐是瞬间传递在听觉反应中的声调。基本上都知道音乐就是七个音符,千变万化地走合成不同形式的乐曲,书法就是八种基本笔画的组合成有规律的汉字,随人即写都会有不同的艺术形式。很多学科的深意都相近之理,汉语拼音二十六个字母就是英语中的较大的一种语系,都有着自然地规律,是不断地演变而来的。书法的的书体也是有规律的变化,随着历史的沉定和发展逐步地流传于世,也经过漫长时间的验证而来。一个怎样的人就会写怎演的搞书法,是随着人的性情产生书法中的庄重、粗狂、野逸、流畅等不同的的艺术形态。
   书法的它的本质就是在反映人们对它的审美作用、教育作用。也是人在富有生命情理所传授的美感。原本于一张洁白的纸,艺术是通过不断地复杂化解除矛盾,社会在发展离不开矛盾,有矛盾才有发展,书法就是在提升人的品质和修养,也是对于做人上有极大的启示作用。一首乐曲或者是一幅书法同样都是在开阔思维、智力、对整个社会都有教育的实用性功能。
   书法和音乐对每个人有不同的理解,时空合一的本性,是都有心灵的情感表现出来,自然的音乐,个人的情调,“一切艺术都是趋向音乐的状态。”是英国文艺批评家沃尔特?佩特的名言。音乐的音调、节奏、速度、韵律都有规律,在超越这个音声的范围就不是音乐变成了噪音,一个人的声音给予本身的声音,超出了人就不能唱出来,违背的自然地规律。书法探究的美以表达人类不可言,不可状之心灵姿势与生命的律动。这点在深入研究学习中要能体会到的,在中青年中习书者对此甚解有着自己的认识。难于是书法写到炉火纯青的水平,让自己的生命能自由和心灵的释放。
   自己常练习书法时,倾听一首古乐,让心灵的律动与书法中,唯于书法的阐释悟道乐曲中的心与人合一之境也?心境于笔端之下,由如在潺潺的线条中波动起伏,在米芾的《敬闻帖》和《窦先生帖》终究是有画意、诗意的广大境界。中国艺术达到最高天人合一之境,书法的精神在于乐,这就有着哲学的思想深意,这就是外国人不能理解的中国最高的艺术形式。也巧妙地表达了内在的生气、灵魂。张怀瓘对于书法有”无声之音、无形之相“极为在理。含蕴着万物的音声,自然的重生。
   书法以一种“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的阴、阳、虚、实的学说,也构成天为阳,地为阴之相。是人生的本质于静、虚、远、和为之。诗人韦庄有“去雁数行天际没,孤云一点静中生”在于浑厚、大度、气融。在《荀子?乐论》:“夫声乐入人心也深,其化人也速。故先王谨为之文。”也有“故乐行而志清,礼修而行成。”这就说在荀子的思想中已是达到高妙、志清、礼修。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岂不是吗?
   这是古代思想家奉行的思想影响文化的变局,积淀着传统思想有足于远矣?这也就是书法与音乐的宏观之照于人世,与天人一体、阴阳対化、虚实相生,才是艺术的至高力量。
  
  
  
  
  
  

共 204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言者,心之声;书者,心之画。法言曰:传其常情,无传其溢言,则几乎全。书法即多变的线条,无穷的遐想、也如数学中的一位无穷大的符号一样,音乐是瞬间传递在听觉反应中的声调。法与音乐的宏观之照于人世,与天人一体、阴阳対化、虚实相生,才是艺术的至高力量。作者写这篇文章,着重于书法和音乐的统一,是一篇自己摸索认可的理论,其实世间万事万物都可以对立统一,不光是音乐和书法,听着音乐跳舞,音乐就和跳舞统一起来了,听说音乐舞剑,也可以舞出剑术的真谛,世间的一切,都有联系,只要你认真的去摸索,探索,研究,你就会觉得世界真奇妙。欣赏。【编辑:浪漫诗剑侠】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