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南散文】我的散文创作管见(外四篇)

精品 【江南散文】我的散文创作管见(外四篇) ————散文写作乱弹


作者:鄱阳湖文学明然 举人,3855.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10发表时间:2012-09-22 09:05:48
摘要:于散文创作来说,我抱定的一个信念就是:率真、随性、淡然、精准。以我手写我心。以平淡、朴素的文字诉说灵魂最深处的话语,以轻盈灵动的笔触展示生活的酸涩和甜蜜,以精准独到的语言挖掘生活的精义,以淡然平和的心态看待身边的一切,勿以己喜而喜,勿以己忧而忧,这样作出来的文章才堪称得上是好文章。

我的散文创作管见
   前段时间应朋友邀约,要我就这些年来的散文创作谈点个人的创作体悟并与其交流所得,今天,我在这里拿出来向在座的前辈、老师们讨教,与朋友们交流。说老实话,我知道我并非专业的创作人员,更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专业学习、教育,我只能是就我近年来在散文创作实践过程中所感受到的肤浅认知来谈点个人的体会。
   关于散文创作,真可谓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各有千秋,不尽相同。虽然在当前大散文的构架下,但我仍然认为其中有一条是大家要基本认同的,那就是说对于散文的总体要求还应有“形散而神不散”的灵魂。这样的散文才会有质感。文章本身要蕴有一种精神,立起一个支柱,挺起一付脊梁。我的散文创作体念是:“率真,随性,淡然,精准。”下面我就这么几个方面来进行粗略的浅述。
   作为散文的主体,个人认为应该是闲、散、淡。用平淡的文字表露真挚的情感,用淡然的笔触准确、独到地唱出生活中的感受,并从中提炼出一些精确的观点和独到的识见供人们来借鉴、参考才行。而这些观点的获取便是作者自己要善于在生活当中去细心地观察、积极地发现,然后加以沉淀和累积的结果。所以,我们常说一个好的散文作者必须是一个优秀的旅行者,勇敢的探索者,精明的发现者。
   好的散文作者是旅行者,他能如实记录下自己人生境遇中的状况和点滴感触。这境遇也许很轰烈,也许很普通。这感触也许很深刻,也许很浅显。然而,这终究是他亲历的结果,他可舍不得不记取。于是,他便要想方设法从中去找出一些有用的东西,让它来丰富自已。这也就是散文创作中求真的一个方面。
   好的散文作者是勇敢的探索者。要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即便是前人走过的路也要从重走的过程中去探究前人所没有探究过的领域,其至去探索前人成果后面的东西,透过表象去揭示更深层次的问题以及去挖掘其内涵。例如在关于人文,历史文化的散文创作当中,作者就要花大力气去了解人文、历史背后的东西。这样的一个过程,它不仅仅是一个创作的过程,更是作者自身学习积累的过程。只有勇敢地去探索,才能在散文的创作中给它灌注一种精神,培育它的灵魂。
   好的散文作者是精明的发现者。散文作者要善于从生活中去捕捉题材,发现主题并加以记叙。有时朋友间的一段对话,某次闲聊下来的内容,甚或是一次偶然的经历,其实都是一篇篇好的散文。散文的定义很宽泛,只要你不是在写诗、写论文,写小说,你写出来的东西就是叫散文。你只要精准地抓住其中的某一点加以提炼、升华,就可以说是成功的了。
   当然,还有一点值得我们指出的是在散文的写作过程中不要刻意的去追求什么。有的人为了文章的华美不惜去堆砌词藻,生搬硬套一些题外的元素来装饰它,孰不知这种故意却恰恰破坏了文章的原意,让文章失去了生命力。外表虽然华丽了好看了,而内涵却被冲淡了。做文章不但讲究如行云流水,畅快淋漓,朴素自然,更要象一弘涓涓细流沁人心脾,浸透人的心底,还要让人读后有一种平静而畅快、通体舒泰的感觉。
   再一个就是为文者的心态很要紧。俗话说文学即是人学。为文者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是做不出好文章来的。我曾经写过一个短文叫做《文章与心态》,说的就是这么一个问题,以后有机会再与朋友们在一起交流。
   总之,于散文创作来说,我抱定的一个信念就是:以我手写我心。以平淡、朴素的文字诉说灵魂最深处的话语,以轻盈灵动的笔触展示生活的酸涩和甜蜜,以精准独到的语言挖掘生活的精义,以淡然平和的心态看待身边的一切,勿以己喜而喜,勿以己忧而忧,这样作出来的文章才堪称得上是好文章。
   我这个人很平凡,因此生活得很平淡,所以便似乎觉得生活太无味了。但是,我偏偏想着要从这无味的生活中去找出它的味道来,故而我爱上了读书和写作。今天能站在台上与大家交流观点,是我莫大的荣幸。以上的寥寥数语是鄙人近年来在散文创作中的丝缕感悟,在这里拿出来与朋友们分享,不当之处务请朋友们不吝赐教,幸甚!谢谢各位老师,谢谢大家!
  
   率真、随性、淡然、精准
  
   在《我的散文创作管见》一文中,我曾经就散文写作提出了这么一种观点,那就是在写作散文时,应该倡导“率真、随性、淡然、精准”这八个字。那么,有人会这样来问,你说的这八个字到底是有何所指呢?今天,我不妨就以上说到的这八个字,在这里再来谈谈我对散文创作的肤浅认识。
   先说“率真”这两个字吧,我在这里所说的“率真”而绝非是“晒真”,朋友们当弄清楚这两个词语之间存在的必然差异。所谓的“率真”,就是希望作者在散文写作过程中保持一颗纯正的童心,因为童心是无邪的,是最能代表人性的“真”的。用人性中的“真”来进行文学的再创作,让心不为外面的世界所累。这样,你的笔锋所到之处,无不透出一种纯净,恬美。而不是让你去记流水帐似的将人、事、物全面,真实,一字不落地记录下来,毫无选择性地晾晒在世人的面前。我们要用人性中的“真”来打动人,感动人,感悟人,感化人,以期收到良好的效果。
   其次说到“随性”。我在这里所说的是“随性”而决不是指“随意性”。“随性”为文是指作者在散文写作的过程中,不要刻意地去追求什么这样那样的效果来确定文章所站的高度,而是要在“性之所至”当中,让文字跟着“人性”的脚步前行,使文章的意韵很自然地,悠悠然地于不经意间流露出来,让人不着痕迹,亦如山间清泉沁人心脾;而不是不着边际的,漫无目的,东拉西扯式的随意涂抹,让人读后一头雾水,如坠云里雾里。
   第三说到“淡然”。这里所说的“淡然”指的是为文者的心态,心态决定文章的成败。在这里我决不是危言耸听的!我一贯主张为文者要以“淡定”的心态看待世界上的人、事、物;用“恬淡”“清澈”的眼神观察世间人、事、物的万千变化;用淡然的文字与静谧的笔触去对人、事、物进行准确的铺排与陈述。这样作出来的文章虽然没有排山倒海般的气势,摄人心魄,但却亦如一缕心泉,让人遍体生凉,通体舒泰。潘显春老师曾经在与我讨论散文写作的体会时说:“杂文用险,散文宜淡。淡是江上清风,林间明月,随手拈来成雅趣,从容漫笔著文章。我心目中的好散文,应是七分意气,二分天真,外加半点严谨,半点散淡。散淡断不可少,是情趣所在,是情性使然。一本正经,是学术论文,亦庄亦谐,才是散文格调”。我很是赞同他的观点,觉得在散文的写作中能保持一份“淡然”,这是很高的境界。记得程爱鸿老师也曾经告诉过我:“把话语写到近俗,把文章写到似平,让意韵悠悠的、淡淡的放,这是《人民日报、大地》副刊的要求。”由此可见,保持一份“淡然”的心态是多么紧要的一件事啊!
   最后谈到“精准”。这里提到的“精准”是指在散文的遣词造句,文字语言的表述上要用词自然、生动、准确、精炼,而非是拚了命的去雕刻打磨,人为地套件漂亮的外衣来装饰它。散文的语言使用十分重要,首先要清新自然,优美洗练。尔后,再讲究一些语言的技法来使它更适合于让人阅读,例如:句式的长短之间要错落有致,随物赋形之中隐含人生的妙悟;再譬如巧妙地使用修辞手法,特别是比喻,隐喻,拟人等手法,它能轻松地把读者带入到一种妙趣横生的意境中去;另外还要注意到在语气、音调、节奏、韵律等方面的美感,认真地把握,让它们能有机地融合到一起。总之,我们不能用一些模糊的、概念式的、笼统的、含糊的语句来进行描写和阐述文章的观点,给读者留下一份清新、素洁、纯净、唯美的质感。
   以上的这些文字,是我近几年以来潜心于散文写作当中时的随思、随想,考量、感悟得来的点滴体会,与朋友们在这里共勉。
  
  
   散文写作乱弹
  
   近来,经常在《中国散文家网》的论坛上读到一些网友,以及作家老师们谈及关于散文创作的理论性文章,自觉受益匪浅,茅塞顿开。看过之后,我虽然很少在文章后面跟帖,那是因为鄙人才疏学浅,真的是不敢去妄加评述,怕怡笑方家耳。于是,我只好默默地读,静静地思考,于从中汲取自身所需的养料来充实自己。
   通过这一阵的学习与思考,我逐渐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似乎是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今天,冒昧地拿出来与好朋友们在这里交流、探讨,恳请方家不吝指导。
   首先,我觉得一篇好的散文,它应该是集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于一身,与此同时,文章还要富于一定的趣味性,这样的文章就会耐读耐寻味,也更加能够让读者在不经意中去记住。想来,这样的文章自然算是好文章了,不知我的这个说法是否恰当?有待朋友们指正。
   首先说到散文的思想性。一篇散文有没有思想性,就是这个散文有没有灵魂的问题。如果一篇文章不能给读者一个启迪、一种反思、一份感悟,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个败笔之作。就说明作者的识见浅薄,阅历不够。一个好的散文作者应该具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具备能够穿越历史空间的超凡想象;有一双锐利,穿透力极强的眼睛,能够精准独到地捕捉到大千世界中每一个激动人心的瞬间画面,无论是美与丑、好与坏,都能用心灵的文字把它组合排列成某个篇章记录下来,告诉人们一个“真实”的生活道理。这个生活的道理就是文章的思想性。
   例如韩愈的《师说》一文,作者主要是说明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问题。他义正词严地抨击当时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错误观念,倡导从师而学的良好风气。他诚恳地向世人表明任何人都可以作自己的老师,不能因为地位的贵与贱或者是年龄上大小的差异,就不肯虚心地向别人学习。在文末他并以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样的言行来作证,申明求师重道是自古已然的作法,时人实在是不应该有所背弃的。在这里,文章论述了从师表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性,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不良陋习,表现出了作者非凡的勇气和敢于斗争的精神。这就是文章的思想性的具体体现。
   其次说到散文的知识性。文章不能没有知识性,但如果一篇文章仅仅是让读者在阅读中去认知某一个事物,去认识某一个人,那这样的散文就成了说明文,成了所叙述事物的简单介绍了。我们不能去追求单纯的知识性,还要去挖掘知识性后面的东西,让读者能透过表象,探究事物深层次的内涵,以期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例如柳宗元的《捕蛇者说》,表面上他似乎是在向人们讲述永州野外生长着一种遍体通黑、浑身缠绕着白色花纹的奇异的蛇,这种蛇碰到草木,草木全都会干枯而死,如果咬了人,就没有能够抵御蛇毒的办法了。然而,如果人们捕捉到了它以后,把它晾干用来做为药饵,可以治愈麻风病、手脚弯曲不能伸展的病、肿脖子的病和恶疮,还可以去除坏死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这么一件事。
   其实,事实上作者是借这件事在阐述其内心某种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愤慨:那就是“苛政猛于虎”。本文以写毒蛇之害来衬托重赋苛政之害。写捕蛇以抵赋税,借蒋氏之祖、父均死在这件事情上说明环境的险恶,可蒋氏为什么又偏偏甘愿于做此苦差险事呢?这就令人心悸地看到“比赋税之毒有甚者是蛇也”这么一个惊心的社会问题。
   文章叙述到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已巧妙地把文章的思想性与知识性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让读者在认识了异蛇之后,透过异蛇这一个体揭示社会的黑暗,现实的残酷。
   我们接着说散文的艺术性。何为文章的艺术性?简单说来就是文章的形体美。文章的形体就是指文章的身体。这就像一个人美不美全在他的外在形体上,比如高、矮、胖、瘦、臃肿、苗条、曲线等等的要素来构成。如果各项要素搭配均匀、和谐、适当,那么这个人的形体就协调就很美。文章其实也一样,该繁则繁,当简则简。同时于行文中借用各种技巧与手法使文章变得灵动、丰满、谐和,便就是构建了文章的形体。
   我仍拿《捕蛇者说》来佐证吧。这篇文章在写作手法上,作者大量地使用了对比、衬托的技巧来点明主题。对蒋氏这一人物的描绘也是极富特色的。特别是对他宁肯冒着死亡的威胁也不愿意丢掉捕蛇这一差使的大段申述,讲得是既有具体事实,又有确切数字;既有所闻所见,又有个人切身感受;既有祖祖辈辈的经历,又有此时此刻的想法;既讲述了自家人的不幸,又诉说了众乡邻的苦难:不仅使人看到了一幅统治者横征暴敛下的社会生活画面,也让人感到此人的音容体貌宛在眼前,有血有肉,生动传神。文章紧紧扣住一个“毒”字,衬出了一个“猛”字。可谓是神来之笔,动人心魄。
   但是,我们要注意写作技巧的掌握非一朝一夕可就,这是在长期的写作过程当中逐步积累和掌握的,是在写作过程当中潜移默化的结果。如果你在写作之初就去人为地设计,那是很难取得什么好的效果的。即使做出来了文章,也是刀斧之痕太重,有损它的形态美。

共 864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具有学术价值的散文,我阅读几遍才敢编辑。作者从浅谈怎样写好散文,写出好散文需要怎样的文化积累。这样的文章值得爱好文学的人、热爱散文的人去品读,相信读后一定受益匪浅。作者现身说法,讲述自己走过的文学路,畅谈自己写作的体会。作者首先向我们推介了自己写作方法就是抱定的一个信念:率真、随性、淡然、精准。这八个字看似平常,要想做到也非容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文学的积淀也不是一朝一夕。作者将自己四年来走过文学路,一些经验之谈透过文字传递给我们,给我们以启迪。作者以他的三个散文集为例,说明写作的过程是积累的过程,亦是提高的过程。如果喜欢文学的人,只读不写,那么他的写作水平不会提高,只有在不断写的过程,才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这些对于年轻人应该有很大的启示,鼓舞年轻人在文学路上不断艰难地跋涉,美好的前景等待你们欣赏,未来的坦途迎接你们。:“把话语写到近俗,把文章写到似平,让意韵悠悠的、淡淡的放,这是《人民日报、大地》副刊的要求。”这句要求适合任何热爱写作的人们,作者提倡散文主题鲜明,不要读后一头雾水,如坠在云里雾里。主题不鲜明逻辑混乱的文在编辑的过程遇到不少,让人家看不清的文,难道是好文?很欣赏作者的写作方法,不做作,随心所欲,将喜怒哀乐融入到文字里,不为写小桥流水而写小桥流水。好文。推荐欣赏。【编辑:木子花飘香】【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09223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木子花飘香        2012-09-22 09:06:42
  这是一篇具有学术价值的散文,我阅读几遍才敢编辑。作者从浅谈怎样写好散文,写出好散文需要怎样的文化积累。这样的文章值得爱好文学的人、热爱散文的人去品读,相信读后一定受益匪浅。作者现身说法,讲述自己走过的文学路,畅谈自己写作的体会。作者首先向我们推介了自己写作方法就是抱定的一个信念:率真、随性、淡然、精准。
书写朴素淡雅的文字,飘香在心灵的沃土上。
2 楼        文友:木子花飘香        2012-09-22 09:07:12
  这八个字看似平常,要想做到也非容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文学的积淀也不是一朝一夕。作者将自己四年来走过文学路,一些经验之谈透过文字传递给我们,给我们以启迪。作者以他的三个散文集为例,说明写作的过程是积累的过程,亦是提高的过程。
书写朴素淡雅的文字,飘香在心灵的沃土上。
3 楼        文友:木子花飘香        2012-09-22 09:07:40
  如果喜欢文学的人,只读不写,那么他的写作水平不会提高,只有在不断写的过程,才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这些对于年轻人应该有很大的启示,鼓舞年轻人在文学路上不断艰难地跋涉,美好的前景等待你们欣赏,未来的坦途迎接你们。:“把话语写到近俗,把文章写到似平,让意韵悠悠的、淡淡的放,这是《人民日报、大地》副刊的要求。”
书写朴素淡雅的文字,飘香在心灵的沃土上。
4 楼        文友:木子花飘香        2012-09-22 09:08:01
  这句要求适合任何热爱写作的人们,作者提倡散文主题鲜明,不要读后一头雾水,如坠在云里雾里。主题不鲜明逻辑混乱的文在编辑的过程遇到不少,让人家看不清的文,难道是好文?很欣赏作者的写作方法,不做作,随心所欲,将喜怒哀乐融入到文字里,不为写小桥流水而写小桥流水。
书写朴素淡雅的文字,飘香在心灵的沃土上。
5 楼        文友:木子花飘香        2012-09-22 09:08:21
  问候作者,欢迎赐稿!
书写朴素淡雅的文字,飘香在心灵的沃土上。
6 楼        文友:笔耕潇湘        2012-09-23 05:12:04
  作者见解深切,可见是悟到散文精髓的高人。以愚之见,散文并非为了写人而写人,写事而写事,而是要借一定的人事抒发作者“我”的一种情绪,一种对生活的识见。散文作品务必精致,既要语言优美,描述准确生动,且节奏抑扬,琅琅上口,读来颇具美感,又要切忌词藻堆砌,炒人剩饭,言之无物,看似华丽,却令读者不知所云。我以为,这暗合了作者强调的“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的道理,但作者表达得更明晰更祥细。这样厚重的理论文章,真知灼见的写作探讨是我们江南所缺乏的。希望文友们在认真学习的同时积极参与进来,掀起一股互动学习的热潮,这样才能更快地提升写作水平,激发潜能,繁荣园地。这样的氛围比谀言饰美的相互吹捧有意义得多。
正如哈代只写苇塞克斯,我的笔尖专耕潇湘大地。
回复6 楼        文友:鄱阳湖文学明然        2012-09-23 06:34:42
  谢谢潇湘老师的赏读,我们如果都能从相互的阿谀中走出来,那是真的好了。谢谢!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