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旋转木马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与苏东坡有关

  与苏东坡有关


作者:清欢有味 秀才,2767.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42发表时间:2012-09-25 07:35:49

苏东坡是笔者最为欣赏的古人。他把兼济型与独善型两种人格,合为一体却不简单相加,这种兼容协调型人格堪称传世典范。在古典气质失落、尘世生命无根的现代社会,有必要反复感受他的人格魅力,以借鉴于自己的人生。
  
   追根溯源,苏东坡所景仰师法的人格标本,主要有三个:庄周、陶渊明和白居易。
  
   “我不如陶生,世事缠绵之”。在人生境界方面,苏东坡自认为“甚愧渊明”,他渴望自由,一直希望自己可以像陶渊明那样回归自然,却终究没有选择做一名彻底的隐士。这是为什么呢?
  
   实际上,苏东坡仰慕陶渊明,只是欣赏他不在世俗中委曲求全的那份执著。纵观陶渊明一生,尽管他是因为“有志不获骋”而“归去来兮”,“兼济”不得才去“独善”,并且是在入世和出世的反复选择后才弃官归隐的,但是,那不是官场中讨价还价的筹码,不是被逼无奈的逃遁,而是发自内心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
  
   不可否认,陶渊明还是将入世的“兼济”和出世的“独善”割裂对立来看待了。他把官场比作“尘网”、“樊笼”,把自己比作“恋旧林”的“羁鸟”、“思故渊”的“池鱼”。生平喜欢观“榆柳”、“桃李”,听“狗吠”、“鸡鸣”的他,觉得官场繁缛和喧嚣,缺少自然界的生机与宁静。既然入世就是“误入尘网中”,出世就会“心远地自偏”,那么,弃官归隐的就是所谓“非此即彼”的必然选择了。
  
   就人格精神的主导方面来说,苏东坡与陶渊明确实多有相似乃至叠合之处,只是苏东坡的人格内涵更加丰富。
  
   苏东坡是将入世的“兼济”和出世的“独善”协调统一来看待的。在他的人生观里,做官与归隐,实际上都不过是一种自然的状态。做官与归隐都并非是唯一的出路,是可以灵活掌控的,“无此无彼”的虽官犹隐之道,乃是进退自如的明智之举。因此,他无论做官还是做人,身居庙堂还是远处江湖,都能够坚定、乐观地直面现实,不避世、不避人。在接受现实的过程中,他始终可以保留一定的独立性,坚持自我,至情至性。
  
   苏东坡曾经在《灵璧张氏园记》中这样评论,“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在他看来,仕与不仕,并非是绝对的,不能把二者完全割裂开来。只要能够保持自己的独立和自由,仕与不仕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他不愿在宦海浮沉中失去自我本性,然而又受儒家济世思想的影响极深,不像陶渊明那样“性本爱丘山”。在“仕”与“不仕”之间,他是偏向于“仕”的。在致仕为济世主要途径的古代,或许是不得已的必然选择吧!
  
   陶渊明是一个逃离者,在世事的混浊与纷乱面前,选择了转身而去。执意逃避现实去寻求解脱,心灵却始终不能得到真正解脱,“人生实难,死如之何?”(《自祭文》)是他最后的悲叹。
  
   在命运的颠沛流离中,苏东坡同样是一个失意者,比起陶渊明来不知要艰辛、坎坷多少。然而,他却可以放下内心的不甘与悲哀,退而求其次,改变自己、适应环境。无论生活有多苦,都能够安之若素。无论贬至何方或者数度冷落,总会结交到许多挚友,共享天地万物间无穷的乐趣,以一种艺术的精神、潇洒的情怀来对待整个世界。这种生存智慧和生活能力,就是他比陶渊明更加高明之处。
  
   苏东坡放弃刻意追寻,让一切苦与乐都顺其自然,终于,他的灵魂在“吾生本无待,俯仰了此世”(《迁居》)的领悟中获得了永恒的超脱。陶渊明当为之欣慰。
  
  

共 137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东晋桃花源,北宋苏东坡。文人多向往,古今咏唱多。桃源何处找?闭眼雾朦胧。菊花落地黄,诗人叹息中。陶谦归太虚,苏轼为虚名。境界天地差,思维不相同。编辑随口吟,漫谈喜相逢。文章没有新意,缺少中心思想。欣赏了。【编辑:浪漫诗剑侠】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