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海蓝云天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海蓝·散文】田野味道

精品 【海蓝·散文】田野味道


作者:王爽 举人,5643.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323发表时间:2012-09-27 16:55:03

【海蓝·散文】田野味道
   【小引】
   从前生活困难,乡下孩子吃不到什么好东西,有些食品都没见过,甚至叫不上名字。
   如今日子富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然而,来到菜市场,却不知道该买些什么;走进酒店,也不知道该点些什么……
   令我常常想起的,倒是记忆深处那田野里的味道……
  
   【1、春天的榆树钱儿】
   冰雪消融,万物复苏,春回大地,各种花草树木也开始伸展腰肢,自由地沐浴在暖暖的春风里。此时,榆树的枝条上会长出很多淡绿色的小花儿,随着天气的变暖,它们会密密麻麻越长越大。圆圆的,扁扁的,有指甲大小,中间厚,四周薄,形状很像古时候的铜钱,这便是榆树钱儿。
   刚上学时,有个同学从路边的榆树上折下一根枝条,津津有味地吃起榆钱儿。我很惊奇,那东西能吃吗?后来也摘下一小嘟噜榆树钱儿,小心翼翼地将两小片放在嘴里,嚼了嚼,便赶紧吐了出来。心里想,什么呀,涩涩的,顺手也把带榆钱儿的树枝扔掉了。
   过了一会儿,觉得嘴里好像有一股微甜的味道。于是我又折了一枝,细细地慢嚼,才发现确实有些甜甜的,而且还有些滑腻感。从此,我也开始常常折根榆树枝摘榆钱儿吃。
   在那个没有什么零食可吃的年代,榆钱儿便成了我们童年春季里最美的食物。
   听老辈人讲,有那么一年由于旱涝不均,闹起了饥荒,尤其是到了第二年春天,家家开始断粮,没有什么可吃的,人们饿得直迷糊,常有饿昏至死的。后来突然有一天早上,人们发现一夜之间榆树钱儿都长了出来,这下人们有救了,终于熬过了那个青黄不接的春天。
   据说,榆钱儿除了可以生吃,还可以蒸着吃,可以搅拌在发糕里,可以与面一起烙饼或用它摊鸡蛋。
   榆树属于落叶乔木,在春季的东北平原司空见惯,它没有艳丽的姿色,也没有婀娜的腰身,甚至被贬为榆木疙瘩,比喻人的脑袋不开窍。
   但榆树却不择水土与环境,路边、小巷、房前屋后随处都有其朴素无华的身影。榆钱儿的生命也很短,十几天工夫,就枯黄了,成熟了。在春风中,它沸沸扬扬地漫天飘舞,像是下了一场榆钱儿雨,随处可见那淡黄的身影。
   小小的榆钱儿,结着一颗颗籽实,在泥土中,石缝里,抑或田埂地头,寻找自己的归宿。待来年,说不定就在哪里,有一棵榆树的生命开始萌发。
   儿时的每一个春天,我总是爬上高高的榆树,摘下一串串的榆树钱儿,分享给同伴,寻找一种乐趣。尤其是那种苦涩之后方觉甜滋滋的味道,似乎还蕴藏着生活的哲理,给人以无穷的回味和启迪。
  
   【2、田间地埂的野菜】
   冰雪消融之后,春风把肥沃的大地吹得渐渐松软,泥土散发出清新的芳香,小河边的柳树萌出嫩嫩的绿芽……这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的小根蒜、取麻菜、婆婆丁什么的总是率先拱出地面,铺满田间地埂,像刚刚睡醒的孩子,同时也给人们传递着“春天来了”的信息。
   记得小时候,每到春季,乡下人就没有什么蔬菜可吃,放到这时的白菜拾掇得还剩个心儿了,留作栽子的土豆也开始发芽了,冬储的大萝卜也已经变糠了,如果存有去年秋天晾晒的干菜,诸如豆角干儿、土豆干儿、茄皮子干儿什么的,那就很不错了。人们常把这个青黄不接的时节叫做“苦春头子”。于是,无私奉献的大地,便给我们提供了绿色的美味——小根蒜、取麻菜、婆婆丁开始走进家家户户的饭桌上。
   小根蒜又名野蒜、大脑瓜,属多年生百合科植物,其气味接近葱。小根蒜的根和叶都可以食用,根部如一个微缩的独头蒜,生食、凉拌、腌菜、炖吃均可。通常的吃法就是小根蒜蘸酱,它还有健胃、怯痰等功效。
   取麻菜也叫苣荬菜,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将取麻菜摘去老根,用凉水清洗几遍,便鲜灵灵的,可做蘸酱菜,味道微苦,但吃起来很爽口,还有败火解毒的作用。
   婆婆丁学名蒲公英,属菊科植物。婆婆丁可生吃、炒食、熬汤、炝拌、也可以做饺子或包子的馅儿。入药的主要功能是清热解毒,消肿利尿等。
   相对来讲,我更喜欢婆婆丁,因为她开着鲜艳的花朵,我常常采摘一些,攥在手里玩耍。
   曾听奶奶说,很早以前的饥荒年景,青黄不接时,家家都断了炊烟,只有田间地埂的野菜依旧茂盛地生长着,仿佛是老天爷特意赐予穷人的果腹之食。那年月,普普通通的野菜不知道救了多少人的命。
   我问奶奶,婆婆丁怎么叫这么个土气的名字呢?奶奶说听她的奶奶讲过,婆婆丁不是很苦吗?就像老婆婆的嘴一样,对儿媳妇总是挑东拣西的,说一些难听是话。难听的话虽苦,可却是好心,不管老婆婆对儿媳妇骂得多难听,都是为了儿媳妇好,就像这野菜,又能当菜又可以治病一样啊!
   我不知道这个说法是不是“婆婆丁”名字的真实来历,却觉得很有道理,因此我至今不忘。
  
   【3、高粱地里的乌米】
   小时候的一天,父亲下地干活回来,给我带回一捆庄稼的尖子。我拿着去问奶奶这是什么,奶奶说,是高粱乌米,把它蒸熟了才更好吃。
   后来我在课本上得知,乌米是高粱孕穗时生的一种黑穗病,在本该结穗的地方生长出来的却是白色棒状物的乌米,幼嫩时的乌米可以食用。
   乌米很好吃,有着一种甜绵绵的味道。
   上学时,我家离学校比较远,总是要等到下午两三点钟放学回到家,才能吃上中午饭。有一次放学路上我饿得实在难受,就到路边的一大片高粱地里去找乌米。
   我当时还不会辨认乌米与高粱的区别,看着刚刚打苞的高粱,哪个都像乌米。曾听表哥说过,乌米比高粱要硬一些,长得结实一些,叶子裹得紧一些。于是我把一棵极像表哥说的高粱秆扶歪,捏捏却很软,那就肯定不是乌米了。但偶尔也有挺实成的,我想一定是乌米,然而把它掰开后,发现还是高粱,吓得我赶紧撒手。因为表哥说过,高粱包特娇贵,一旦被掰开了,这一棵高粱就废了,肯定不会再接出饱满的穗子了。
   后来,我终于学会了打乌米。
   乌米苞和高粱苞的区别是乌米苞那里既结实又突鼓。它的结实不是捏出来的,而是通过细心观察辨认出来的。尤其最上边那节高粱杆很细,而且还有点弯。会打乌米的人,基本不会弄错,保准就是乌米,完全用不着那种掰高粱苞的破坏性方法。记得有句打乌米的顺口溜:“顺沟走,抬头瞅,见到大肚就下手。”
   打乌米是个辛苦活儿。密不透风的高粱地里特别闷热,更讨厌的是高粱叶子会把胳膊、脖子和脸划出红道道,被汗水一浸那真是钻心地疼啊。
   等高粱抽穗后,乌米也就露头了,这时的乌米像老人的黑胡子,就不可以吃了。然而等到了秋季,还可以打二茬子小乌米,因为乌米秆比高粱秆更愿意长丫子,它的每棵丫子上长的必定也是一个乌米。
   嫩乌米裹在叶子里时全身呈灰白色,它也和粮食一样,弄熟了才好吃。如果打的不多,可以连叶一起烧,烧过的乌米吃着特香。如果打到很多乌米,就把叶子扒净,放锅里蒸着吃,若拌上农家的大酱,就是乌米酱了,那可真是别有一番风味呢。
   如今已很少见到大片的高粱地,而且种地前都讲究用农药拌种,因此很难见到乌米了。
  
   【4、玉米地里的甜秆】
   现在的孩子天天都要花钱买上不少的零食,超市里仅各种各样的饮料就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而在我小的时候,家家的条件都不好,基本没有卖零嘴这么一说,想吃到一块糖都很难。我们这些在乡下长大的孩子,当然也有自己的办法,那就是到田野里寻找可以吃的东西。入秋之后,最方便的就是玉米地里的甜秆,折一根就可以当做甘蔗嚼了。
   儿时最初嗑到的甜秆,是父亲在生产队割地收工时带家来的。那年月根本就看不到甘蔗,甜秆在孩子眼里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甜的东西。
   上学后,曾偷偷地进地里一棵一棵地尝,那时我还不会辨认,很难遇到一棵甜的。更担心被护青员发现,因为庄稼还没有长成,这属于祸害庄稼,糟蹋粮食。
   后来才逐渐地有了经验,那些不结棒的玉米秸秆比结棒的秸秆要甜得多。这其中的道理其实很简单:叶子光合作用所生产的糖分要输送到玉米棒的籽粒上,在那里转化成淀粉,但是不结棒的玉米它所生产的糖分只能贮存在秸秆里了,因此便形成了我们所说的甜秆。也就是说甜秆是因为其不结棒子造成的。玉米秆不结棒,这是庄稼人最为厌恶的事,但它甜,却是孩子们的最爱。
   我小时候最能嗑甜秆,尤其是在甸子上放猪时,常常到周围的玉米地里找甜秆。我先把猪赶到野草茂盛的地方,有青草吃,它一时半会就不会乱跑。然后我就钻进玉米地,发现了合适的就从根部把它折断,去掉上半截水分不足的梢子。弄到七八根后抱出来,坐在一个不易被人发现的土坑里,一根一根地嗑起来,嗑法和现在嗑甘蔗没什么两样,只是遇到节时,用力两三口就把它通过,直到吃得满嘴生津,甜秆变成一堆堆咀嚼过的渣子。
   有一次,我们屯子的老小子在后队的玉米地里折甜秆,被护青员发现后,挨了一顿踢。我吸取他的教训,就是把折到的甜秆抱到地最中间去嗑,十分隐蔽,护青员不可能到那么深的地里去查看,再说那么多的地,他也鞭长莫及。等我从地里边出来,就是怀疑我,他找不到证据也是没辙。说心里话,刚才在哪里嗑的甜秆,就是让我自己回去找,恐怕都找不到那个地方了。
   那时因为嗑甜秆,常常被甜秆的表皮划破了嘴丫子。就连我的两颗大门牙也早早地退休了,我想这极有可能与小时候喜欢嗑甜秆有关。
  
   【5、甜润可口的菇娘】
   菇娘为草本植物,野生性极强。无论是田间还是地头,只要撒下种子它就能生长出来,在荒草地里,也常常会遇到金灿灿的野生菇娘。那时几乎家家都在自留地里种几棵黄菇娘秧。夏秋之节,那黄黄的果子,脆甜脆甜的,没有人不喜欢吃的。可以说,多数乡下孩子都有一个和菇娘相伴的童年。
   那时候,城市商店里的水果是买不起的。但在农家菜园子里,摘下来就能够吃的除了西红柿、黄瓜、葱叶子、嫩茄子什么的,最好吃的就应该是黄菇娘了。
   我们放学回家吃完饭后,总会到园子里光顾一下,摘几个成熟的菇娘,也不用洗,扒了皮就可以吃。女孩子们还把菇娘做成了玩具,就是把菇娘轻轻地揉啊揉,揉得软软的之后,在菇娘的根部扎一个小眼儿,把里边的籽和肉小心地挤出来,只剩一个菇娘的皮。然后,在嘴里吸气把菇娘皮充满了气,再用牙齿轻轻的咬,菇娘就发出“咯咯”的响声。有时,女孩子们还互相的比赛,看谁咬的声音更响。一个小小的菇娘皮就给孩子们带来无限的欢乐。
   除了这种最常见的黄菇娘外,还有两种菇娘。
   一种是紫色的菇娘,也叫大鼻子菇娘。这种菇娘一般很少见到,果实个头比较大,直径大概是小黄菇娘的两倍,就好像没有成熟的绿色略小的番茄,成熟后的果皮是紫色的,甘甜中还有些怪异的味道。
   另一种是红菇娘,也叫灯笼草。红菇娘有些苦,未成熟的就更苦了。在找不到什么零食的年代里,明知道红菇娘苦也引不住尝一尝,结果苦得直吧嗒嘴,尽管很苦,但用不到秋天也会把它提前吃没。这种菇娘成熟后连皮带肉都是红色的,有清热解毒之功效,还能治疗糖尿病。果实中含人体必须的的十几种氨基酸、矿物质,因此可以药食两用。
   那年秋天,我去山坡散步,发现草丛中有一株野生的红菇娘,而且已经熟透了,我终于品尝到了成熟后微苦中带甜的红菇娘。
   如果说菇娘是水果,可水果店里并没有卖的,如果说它是蔬菜,蔬菜店里更也没有它的踪影。不过现在每到秋季,在菜市场旁或居民区里,常常会有老农赶着毛驴车或小贩推着板车上堆放着黄灿灿的菇娘在叫卖。看到这些菇娘,总是忍不住买些尝尝,也自然会回忆起那已遥远的童年。
  
   【6、二舅家的黄瓜地】
   那个年代,除了各家院子前后是种菜的自留地,屯子周围的农田均归生产队集体所有。与现在的区别是,农田的垄头地边都留有过大马车的地方,土地远不像现在这么紧张和金贵。大甸子边或壕沟旁闲置废弃的小块荒地就更多了,有些勤快人家便开起了小片儿荒。由于开荒地大都离家远一些,也就种一些家家园子里都有的极普通的时令蔬菜,也不指望能有多大的收成。
   初夏时节看到园子里的黄瓜秧,便盼着快些长出黄瓜。等开始坐胎的黄瓜刚刚可以吃了,却被母亲给扎上红绳,那意思是留作明年的黄瓜种,不可以摘吃的。
   也是没有什么可以吃的,我特别喜欢生吃黄瓜。我家园子里的黄瓜秧很茂盛,可惜看不到黄瓜,原因是我每天要“扫荡”好几次。自家的黄瓜地没有黄瓜了,就开始琢磨别人家的。可是别人家的黄瓜地都在院子里,偷起来很容易被人发现,我又很要脸面,实在是没有办法下手。后来发现只有二舅家的黄瓜地在屯子边儿的开荒地,而且园子门又没有上锁。
   农村有句俗话,“歪瓜裂枣,谁见谁咬。”这便成了我偷二舅家黄瓜吃的充分理由。如果扒障豁子就明显是不文明了,我就趁四外没有人的时候从园子门进去,大大方方地摘两根黄瓜。即使被人发现也没什么,只摘两根黄瓜,没有踩到别的菜,也没有破坏障子。

共 10484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日子富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然而,来到菜市场,却不知道该买些什么;走进酒店,也不知道该点些什么…… 这是作者发出的感叹,也是很多现代人困惑之一,在物质极大的丰富之后,为什么我们反而变得无所事从?为什么原来心之念念不忘的美味,如今也失去了吸引力?难怪很多人都和作者有同样的感触,就是在记忆的最深处去寻找曾经的田野里的味道……春天的榆树钱儿,让我们再一次领儿时的快乐时光,这种甜甜的、涩涩的榆树叶,只有细品才能咂出滋味;而野菜则是很多人小时候记忆中的食物,它们不仅口感尚可,更有很多药用价值,比如婆婆丁学名蒲公英,属菊科植物。婆婆丁可生吃、炒食、熬汤、炝拌、也可以做饺子或包子的馅儿。入药的主要功能是清热解毒,消肿利尿等。高粱地里的乌米,是一个比较陌生的食物了,如今也只有通过作者的描述才能略知一、二;还有香甜的玉米秸秆甜润可口的菇娘……作者通过自己熟悉的乡村生活,使我们通晓了很多陌生的事物,文章最大的亮点在于它既有鲜明的形象性,又有生动的趣味性,虽然在文章中传播了很多知识,却不是感性的灌输,而是把它变为富有趣味的“软性”之物,犹如甘美柔软的食物,叫你喜欢吃,又容易消化吸收。增强了美感也增加了艺术效果,这可能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主题和作者的艺术境界吧。问好作者,推荐阅读。编辑:锦妤【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09281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锦妤        2012-09-27 16:55:27
  日子富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然而,来到菜市场,却不知道该买些什么;走进酒店,也不知道该点些什么…… 这是作者发出的感叹,也是很多现代人困惑之一,在物质极大的丰富之后,为什么我们反而变得无所事从?为什么原来心之念念不忘的美味,如今也失去了吸引力?难怪很多人都和作者有同样的感触,就是在记忆的最深处去寻找曾经的田野里的味道……春天的榆树钱儿,让我们再一次领儿时的快乐时光,这种甜甜的、涩涩的榆树叶,只有细品才能咂出滋味;而野菜则是很多人小时候记忆中的食物,它们不仅口感尚可,更有很多药用价值,比如婆婆丁学名蒲公英,属菊科植物。婆婆丁可生吃、炒食、熬汤、炝拌、也可以做饺子或包子的馅儿。入药的主要功能是清热解毒,消肿利尿等。高粱地里的乌米,是一个比较陌生的食物了,如今也只有通过作者的描述才能略知一、二;还有香甜的玉米秸秆甜润可口的菇娘……作者通过自己熟悉的乡村生活,使我们通晓了很多陌生的事物,文章最大的亮点在于它既有鲜明的形象性,又有生动的趣味性,虽然在文章中传播了很多知识,却不是感性的灌输,而是把它变为富有趣味的“软性”之物,犹如甘美柔软的食物,叫你喜欢吃,又容易消化吸收。增强了美感也增加了艺术效果,这可能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主题和作者的艺术境界吧。问好作者,推荐阅读。编辑:锦妤
我的江山,我的梦想。
回复1 楼        文友:王爽        2012-09-27 17:41:51
  对社长亲自细心的编辑,真诚地致谢啦!并祝节日快乐!!!
2 楼        文友:锦妤        2012-09-27 16:56:47
  很多东西我都不熟悉,而作者的津津乐道让我真是羡慕呀。
我的江山,我的梦想。
回复2 楼        文友:王爽        2012-09-27 17:43:28
  陪你一起看草原,不对,看乡下。呵呵
3 楼        文友:沃土老农        2012-09-27 17:28:05
  田野的味道,其实就是生活本真的味道。赞!
回复3 楼        文友:王爽        2012-09-27 17:44:26
  老弟的话句句是真理!呵呵
4 楼        文友:清泉之韵        2012-09-27 20:38:12
  欣赏王爽朋友的大作,提前祝你“双节”快乐!
回复4 楼        文友:王爽        2012-09-27 22:49:03
  问候清泉,节日快乐!
5 楼        文友:韵思红        2012-09-28 09:53:54
  作者生活中很注意观察细节,文章写的很明了,简单的生活可以写出丰富多彩的小故事。
回复5 楼        文友:王爽        2012-09-28 11:34:42
  过奖了过奖了,如实记录一下往事而已。呵呵
6 楼        文友:王桂荣        2012-11-29 19:59:36
  再现乡土风情,挖野菜,蹶苞米杆,磕苞米杆,那时候苞米杆可甜了,遗憾的是,再也吃不着那纯天然的甜滋滋的苞米杆了。
回复6 楼        文友:王爽        2012-11-30 16:59:52
  谢谢点评!问好!!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