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红颜知己

  红颜知己


作者:杨忆军 秀才,2639.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166发表时间:2009-01-16 13:09:05

红颜知己 “喂,胡艳,是我!…”
   “你这些天到那里去了,给你打了不少的电话,手机无人接听,宅电也无人接听,想往单位打,可又觉得不便,你病刚好,不要四处乱跑……”胡艳对着话筒把张新好一顿埋怨。但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紧绷的神经也一下子松弛了下来。
   胡艳不明白自己为何这般地紧张张新,他们不是亲人也不是情人,甚至连故交也谈不上。充其量只能算是红颜知己。
   胡艳与张新交往快两年了。
   他们是在张新个人画展上认识的。
   当时,还是张新主动打的招呼,那个情节,胡艳一辈子也忘不了。
   “你对这个画家好像格外关注。画展举办了两天,我看你来观展了两天。而且观展时对每一幅画品都不漏过,不留死角,观赏时也很投入,不像有些人走马观花地匆匆瞄上一眼。”
   “是的,我是他的忠实粉丝,他是我心中圣洁的画神,我对他的作品一直爱不释手。”胡艳发自肺腑地说道。
   “张新的作品,风景与人物,哪一部分最吸引你的眼球。”张新真诚地询问胡艳。
   “怎么你也是张新的粉丝?”说这话时,胡艳一脸的兴奋。
   “就算是吧!”张新含而不露地笑答道。
   “我对他的画作,每一幅都很喜欢。”
   “就没有侧重面?”
   “嗯。没有!”胡艳回答的很坚决。
   “站着说话太累了,我能请你去休息厅小坐片刻吗?”
   “行啊。”胡艳爽快地答道。
   遇到了知音,胡艳自然不会错过这个交谈的机会。
   坐在休息厅的靠椅上,张新与胡艳面对着面,开始了亲切的交谈。
   “张新的油画,算不上是最精致的作品,但肯定是最能打动人心的作品。那幅《街景》,你看了吗?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卖艺人辛酸与苍凉的生活境况。还有《民工》与《采煤工》,那两幅画瞟一眼就想落泪,透过画面能透视到小人物恶劣的生存环境。从张新的画作中能窥见他高洁的人格魅力。这是位既富有正义感,又颇有同情心的画家……”胡艳情绪亢奋地说。
   “看来他的画作已经让你的灵魂为之震动!”
   “是的!”胡艳不假思索地答道。
   ……
   俩人虽说只是一面之交,可彼此宛如老朋友似地谈笑风生。那热火朝天的聊天场面胡艳至今还历历在目。
   临别说再见时,俩人还互递了名片。
   胡艳在接过张新递过来的名片时,连瞄也没有瞄一眼就把它匆匆地放进了包中。她想回家后再仔细看那上面的介绍,当着别人的面瞧名片,总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坐在回家的公交车上,胡艳忍不住好奇地从包中取出了名片,仔细地瞧。瞅着名片上的介绍,胡艳心里“咯噔”了一下,自己是有眼不识泰山,原来和她话锋投机的那个人就是张新本人。难怪和他聊天时,胡艳觉得这张长满络腮胡子的四方脸有些面熟,但就是想不起来在哪见过。
   胡艳曾在望湖画社购买过张新的画册。那画册的扉页上还油印着张新的生活照。看了名片,胡艳猛然间想起了此事。
   她后悔张新递名片给她时,没有仔细瞧那上面的字。不然,她肯定会恭敬地叫他一声:张老师或张画家。
   然而世上是没有后悔药的。
   正当胡艳为此事心神不宁、茶饭不思的时候,她接到了张新的来电。在电话里张新热情地邀请胡艳周末去喝茶,地点定在四季乐茶楼。
   张新的来电,让胡艳喜出望外,这个电话犹如严冬里的暖阳,驱散了笼罩在胡艳心头的阵阵寒意。
   张新的这个来电,虽说离上一次分手只间隔了两天,然而在胡艳看来仿佛过了一年那般地漫长。
   那两天,胡艳甚至想过主动给张新去电,但又觉得那样做太冒失了,有失女性的矜持。
   周末,胡艳与张新在四季乐茶楼如约见面。四季乐茶楼的谈天氛围不错,每个隔间都幽雅、安静,适合恋人们谈情说爱。
   在隔间里俩人边喝茶边海阔天空地聊油画,从毕加索、梵高的家庭背景、各自的代表作一直聊到当代国内的一些油画家。聊天时,张新还眉飞色舞地向胡艳介绍了一些创作油画的基本功。
   张新手舞足蹈地讲,胡艳出神入化地听,偶尔恰到好处地插上一句。
   那谈话的氛围美妙极了。
   这样的谈话氛围,他们持续了近两年,期间,谁也没有过问各自的家庭,谁也不想先触及这个敏感的话题。尤其是张新,自从妻子车祸死后,他几乎断了和异性来往。
   胡艳是他丧妻后交往的第一个女友。
   他甚至想过娶胡艳为妻。他觉得胡艳是理想的妻子人选,无论是外表、性格还是内在的文化品味,都合他的胃口。只是隐隐约约中又觉得他俩不太可能,第六感觉告诉他,胡艳是有夫之妇。
   几次张嘴想问胡艳的婚姻,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他不知该如何张这个口。
   正当张新为此事犯愁的时候,机会喜从天降,张新生病了。生病本来是令人头皮发麻的事,然而这回却让张新心花怒放。因为这场病需要有人在身边照顾他,而这个人张新觉得非胡艳莫属。只要胡艳答应照顾他,胡艳的婚姻状况自然会水落石出。
   于是,他给胡艳打去了电话。在电话中求胡艳帮忙,他说他得了重感冒,一直低烧不退,每天要去社区诊所打点滴。料理家务与买菜之事想托胡艳帮忙。
   对张新病中的求助,胡艳自然不会置之不理、袖手旁观。
   为了让张新及早地康复,那几天胡艳每天下了班都跑去张新家帮着料理家务与买菜做饭。一来二去,俩人的话锋不由自主地转到了家庭的事上。
   张新试探着问胡艳:“你这些天跑来照顾我,你丈夫该有意见了吧?”
   胡艳答道:“没事,我丈夫远在外地呢!”
   “你们分居两地?”张新楞了楞问道。
   “是的,他在新疆某部任职。”胡艳不假思索地答道。
   “这么远的路,你们是怎么认识的?”
   “我和他是高中同学。”胡艳脱口而出。
   “原来如此!你爱他吗?”
   “很爱!我们俩虽说天各一方,但彼此的感情一直如胶似漆。”
   胡艳的这番话,对张新来说,无疑是五雷轰顶。但他又无可奈何。他心知肚明:他对胡艳的暗恋不会开花结果!今生他和胡艳注定只能成为无话不谈的红颜知己。
   尽管这个结局不是张新想要的,可是他扭转不了乾坤,因为胡艳已是他人之妻,他只能抑制住自己的情感。除非未来的日子里会有奇迹出现!然而这个希望如同大海捞针!
   张新的情绪糟透了,为了释放心中的阴霾,他决定等病痊愈后去乡下老家住几天。
  
   2009年1月

共 235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因为共同的艺术爱好,两个陌生的人能在人海中相知相识并成为知己,这很合理也普遍。但想走在一起过一生,往往就有许多无奈的隔栏了。这就是生活与精神的矛盾所在。或者正应了那句名言“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想来,则可以坦然而待了。【实习编辑:寒鸦】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菖兰        2009-01-16 15:32:23
  红颜知己真是太难得了。很流畅的文字,只是感觉情节设置平淡了一些,文章喜曲不喜平,散文尚且不要求平,何况小说。艺术高于生活,如果只是生活的照搬,呵呵,就会少了艺术的魅力,一孔之见,请不见怪。
繁华的尽头,菖兰微笑
回复1 楼        文友:杨忆军        2013-02-28 21:43:14
  谢谢你的点评和善意的建议。我会在以后的小说创作中注意起来的。这篇小说,已经在安徵文学杂志上发表过了。祝新年快乐。
2 楼        文友:古渡        2009-01-17 19:12:54
  有共同爱好必然有共同语言,从敬佩到爱慕也是情所必然,是的,得之我幸,不得我命,人还是随遇而安的好.小说的语言成熟,对人物心理把握也较好,是篇不错的小说.但故事情节似乎流于表面,有点简单.一管之见,勿怪!问好!
回复2 楼        文友:杨忆军        2013-02-28 21:45:44
  谢谢点评,到今天才来回复。见谅。过去我是在点评中回复的。那时候网站还没有回复功能。保重身体。
3 楼        文友:杨忆军        2009-01-18 11:15:15
  古渡好!远握!太高兴你能来看此作了,谢谢你的点评!
一个人静静地走进写作的氛围,这样的孤独不会寂寞。
4 楼        文友:林儿        2009-01-18 16:25:14
  知己者,亲密、诚挚、默契的能够相相互理解的朋友。说说容易,要想好却很难啊。问好问好老师!
回复4 楼        文友:杨忆军        2013-02-02 00:34:01
  谢谢灵儿跟评。红颜知己很难觅到的。如果一旦在生活中找到了,是很福气的一件事。
回复4 楼        文友:杨忆军        2013-02-02 00:34:44
  顺祝新春快乐。多保重。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