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潇潇暮雨潇潇风

编辑推荐 潇潇暮雨潇潇风


作者:飞雨点点 秀才,1352.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684发表时间:2012-09-28 14:37:29
摘要:潇潇暮雨潇潇风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至少张爱玲是有知音的,无论是四十年代风雨飘摇的上海文坛,还是今天湮没于滚滚红尘中的那些孤独而飘零的魂魄,他们懂了爱玲,知了爱玲,这个幽艳的,绝尘的女子,在文学史的丽装华服上蓦然打上一个别致的蝴蝶结便飘然远逝的弄文者。隔了历史的春天,隔了世俗的解读,纵然红衰翠减已成秋,张的千转百回的语言和幽冷的目光,还是给沧桑的人世留下了永远新奇的文本,如同江天上不绝的潇潇暮雨,洗濯了又一代人的记忆。
   捧读张爱玲。走进她精心编织的故事,走进她绝望的孤城。想认真地感受一下她的冷,她的孤高,然而满眼都是温吞吞的失落,夹着一点薄薄的,想要抓住而又不能够把握的颓丧。她注定是颓丧的,她注定是一座陷落之城的伤心的主人。她没有信心和能力坚持,她没有勇气抛弃人生的虚无和苍凉。她被它们侵略了,于是她完成了一种悲剧,接纳了一种寓言。在她一九三七年的小说《霸王别姬》中,她说:“我比较喜欢那样的收场。”那是她心中的虞姬,也只有她的虞姬才喜欢这样的收场。张爱玲是聪明的,她在十六岁的年纪就洞悉了人类不可救药的枯萎和凋零,为了阻止这种恒定的前途,她选择了悲怆的决绝。“一个美丽而苍凉的手势”,横断了二十四桥绵延不休的冷翠。
   她是一个宿命的女子,永远倦倦地斜靠在一把古老的藤椅上,在大上海的阴影里朝我们漠然地笑。迷茫的目光远远地望着,没有询问,没有解释,捧一分浅淡的赭黄和忧郁的靓蓝,漫不经心地涂抹着落日和黄昏。
   “从前的娇蕊,是太好的爱匠。”从前的张爱玲,是太冷静的观众。她一支笔,荡开舞台上层层的霓虹,直插到那些温情对白的深处去,恣意地触摸那层冰凉和粗粝的生命的底板,仿佛拨开荷叶荷花的嫩薄的清丽,探入碧水的深处去搅动那淤积的泥潭。张爱玲是绝望的。她太懂。
   我找不到张爱玲落足过的上海。“背后是空旷的蓝绿色的天,蓝得一点渣子也没有——有是有的,沉淀在底下,黑漆漆,亮闪闪,烟烘烘,闹嚷嚷的一片——那就是上海。”只看见一个玩世的女子坐在缭绕的香烟雾后,手指轻弹,敲出一个恍若烟云的主题。张爱玲是无理的,无理的创作,无理的语言,无理的思想,她永远是一种无法聚集的情思,一如散漫的烟雨浩浩地洒满江天,给人的只是一份模糊的,却又真切的意境,一种如丝如缕的感觉,在生命里随意牵扯。
   一个放荡的灵魂,大上海的惨淡年华中最后的反抗者和顺从者,着一袭华丽的旗袍,而她终未逃掉生命中那些虱子和咬噬性的烦恼。《有几句话同读者说》和《自己的文章》便是见证。奇才如她,不羁如她,也未能匆匆逃脱,尽管她无踪而来,无迹而去,生如飘萍,然而世间哪里都不是净土,她逃亦无处。
   张爱玲是即兴的,她似乎并没有打算真正地,郑重地写文章。是谁替她重复了那些个故事?一个一个的肥皂泡从她的问号中破灭。破灭成无。
   一种失语。
   一种情感的失语。
   无声地踱进张爱玲的世界。一个凭她自己的冷而让这个世界热起来的,才女的落寞的,华艳的世界,意欲触摸她那精致的孤独和华润的艰涩。然而我退缩了。这是一个太浅显又太深邃的女人,一个圈在唇边的浅笑便注释了对这个世界的无穷嘲讽,否定和拒绝。柔媚到辛辣,拘行迹到狂野,令人望而止步。远远观望她那失落时代的衣衫,不能赞美,不能亵渎,走近她有太远的距离,和永远打不破的隔膜。“葱绿配桃红”,参差的对照,大俗大雅,大起大落,中和了人生的两极,使人只剩下惊叹的力量,却找不到接近她的勇气。倾覆的大上海的上空不见铅色的落日,没有鲜明的轮廓和形体,只是以一个城市做概念,鲜活地,冷寂地成长在张爱玲的王国里,成为她的都城,她的嫁乡和墓茔。我遥望上海,便真切地读出了距离,不仅地域,不仅时代。那是超越心灵,超越生命,超越观点和生活方式本身的一种距离。她太自我了,又太不自我了,她的灵魂没有定性。当我费劲辛苦捕捉到她凄艳灵魂之时,而她却已经摆脱了这一自我,不知飘向何方去了。因而我所能捕捉到的只是一个躯壳,只是一些失血的文字,冰冷的,失语的,艰涩的,带着嘲讽意味的躯壳和文字。我想,就连她自己,也是无法捕捉自己灵魂的。为此她常常迷惑,闪动一双眼睛(不知是怎样一双眼睛),在偌大的上海的腐乳般的气味里寻找和验证。
   “蝴蝶是花的灵魂,飞回来寻找自己。”
   一个连自己都找不到的幽深的慵倦的,宿命的女子,我能找见她吗?我能把握她吗?徒劳而已。
   这就是距离。无论怎样的努力也丝毫无法靠近的距离。
   她拒绝别人的爱,拒绝别人的恨,拒绝别人的目光。她拒绝关注,也拒绝自己。
   我读张爱玲,读出一种模糊的,没有定界的人生,读出一种人生的无可依托的怅惘和找不清方向的寂寞。或许,这就是读张爱玲的应有的心情?惨白的,荒凉的。
   爱情作为对女性整体的一种倾斜诱惑,仿如槛外之人的张爱玲在劫难逃。扯开她生命上空冥冥笼罩的命运之网,我深切洞悉张作为一个个案生命的平凡与普通,她的无奈,她的逃避,翻来覆去,逃不出的仍旧是一声短促的叹息,一如她平生最爱的“红楼”,写照出她的渺小和薄弱,她的挣扎与倾覆。
   想知道她的绝尘之恋。
   想亲自触摸胡兰成给予她的粉碎性的创痛。然而这个狡黠的女子已经埋葬了她灵魂的伤口。淡漠地笑着,淡漠得令人绝望。让我们怀疑是否她真能够放弃什么,就像放弃人间和红尘之中的一切喧嚷那么轻松和简单。
   胡兰成去了。一个简单的悲剧爱情故事却被这个骄傲的女子搁置得那么清高,清高得近于空白。它已经神秘得不再神秘,凄凉得不再凄凉。
   这是一种出离,或者一种因极致而反。
   生命里一个永远画不圆的句号,一个似乎没有开头和结尾的情节。似乎,也没有中间。
   传说中,竹子不能开花,开一次花便预告着死亡。这是一种残忍的恩赐。一种断崖般的诱惑。张为她的青春绽放了一次,为一份平常人的情爱耗去了她最珍贵的灵性和力量。她轰轰烈烈地开放了,在爱的光芒的召唤下,于是四十年代的上海文坛上张爱玲横空出世,才情如喷,一时间在海内外文学界大红大紫,极尽招摇。
   不幸的是当爱情之光萎谢之时,亦是她创作巅峰的退潮之期。
   一个受了伤的张爱玲不再摇笔如醉。她躲在自己的伤口中,退回那抹清凄的潇潇暮雨,在一份淡定里静回人间的平缓和苍凉。
   只是我不明白,不明白她为何永远那么慵懒地斜倚在古旧的藤椅上,望着世界在笑。那笑并不清冷。
   而这是一个清冷的黄昏。
   清冷的黄昏。没有一只飞鸟,澄净得就像泰戈尔的诗,寂寥得就像泰戈尔的诗。
   澄净。寂寥。
   捧读张爱玲,深谙人生况味。
   恋恋风尘恋恋情,潇潇暮雨潇潇风。
  

共 267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说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当不为过。文字在她的笔下,才真正的有了生命,直钻进你的心里去。喜欢张爱玲的人对她的书真是喜欢,阅读的本身就能给读书的人莫大的快感,也因读书时的心绪和环境有不同的感受。爱玲是世俗的,但是世俗得如此精致却除此之外别无第二人可以相比。其小说拥有女性的细腻与古典的美感,对人物心理的把握令人惊异,而作者独特的人生态度在当时亦是极为罕见。文章从一个侧面,一种自己的感受,读着张爱玲,值得一读,也值得在思考。【编辑:欣雨文萃】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欣雨文萃        2012-09-28 14:43:04
  评论的很到位。推荐,
因眼睛问题已删除数百全部好友有事可飞笺
2 楼        文友:飞雨点点        2012-09-28 16:19:35
  多谢评审。
飞雨点点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