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旋转木马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书事

精品 书事


作者:理洵 秀才,1586.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44发表时间:2012-09-29 09:45:42

五月中旬,山东祁白水来西安,行前发纸条说希望能引领他购置书籍、剪纸等。我与他,并没有见过面,只是经常到他的博客上看看,也觉得像是熟人了一样。他下榻南郊西安市委党校,第二天接到他的短信就与他见了面,先去万邦书城,购书若干,中午在南院门春发生就餐,随后去对面的古旧书店淘书,后去书院门,在海霞天地流连,想着这碑林附近,也足够一个下午的消遣了,因为要上班,就很快告别。
   端午节放假期间,把旧书稍为打理,心情是复杂的。我的书,都放在原来住的地方,平时不太过去,新书买回来,积累了一段时日,床头茶几放不下了,才想着要清理,因而加上单位,书籍就有三处存放的地方。这样自己看书倒不是太麻烦,只是偶尔有朋友借书,就会想不起来书到底在哪里放着。也许是实在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或者迫切的任务,书籍于我似乎只是消遣,有哪一本没有哪一本也变得无所谓,看着书架,我只是觉得,是它们陪我度过了以往的时光,给了我充实的自信的力量。
   偶然看到百花文艺出版社一九八七年四月出版的宗璞的散文集子《丁香结》,小开本,薄薄的一册,就翻开看了几篇,很喜欢这些朴实的句子。这套丛书共十册,称“百花袖珍散文丛书”,有季羡林的《天竺心影》,黄永玉的《太阳下的风景》,贾平凹的《月迹》,还有冯牧、罗大冈、黄秋耘等人的作品。这些集子,我都没有,就只有宗璞的这本《丁香结》,但还是让我心生感慨,叹服那时编辑的眼光和态度,以及作家清澈的情思和扎实的文字功底。宗璞在后记中引用了苏辙的一句话,我抄录了下来,“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有奇气。”觉得还是能给人些启发。
   这段时间,也还买了些书,有一个周末受文川先生邀请在万邦书城参加了一个新书发布会,顺便购书数册,张冠生著《远古的纸草》,花城出版社二〇一一年一月出版;王子今著《秦汉闻人肖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二〇一一年一月出版;《学林漫录》第十六集,中华书局二〇〇七年四月出版;孟晖著《贵妃的红汗》,南京大学出版社二〇一一年一月出版。这几本书,除了第一本之外,都不太好读,所谓不太好读,大致是学术性略强一些,引经据典,不厌其烦,现在我读它们,也竟有些吃力,可见我也浮躁起来了。
   上海书店今年出版,由陈子善选编的两本书,一本记黄裳,一本记施蛰存,名字都起得妩媚,《爱黄裳》,《夏日最后一朵玫瑰---记忆施蛰存》,让我折腾了好长一段时间,到今天总算凑齐了。昨晚天下着小雨,正是下班的时间,我赶到南郊,在关中大书房翻检《夏日最后一朵玫瑰---记忆施蛰存》,没有找到,前几天打电话询问还说是有的,找服务员帮忙,说电脑正在升级,找不到了;接着又给附近的汉唐打电话,说找到了在柜台放着,才急急忙忙地过去取了。
   十月底在新华文轩买《爱黄裳》的那天,看到了以前见过的两本书,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叶兆言《南京人》,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的陈丹燕《永不拓宽的街道》,原来并没有想着要买的,一时却来了兴趣,忽然就觉得是不一般的好。大致在古城里呆的久了,看着她一天天的发生着大的变化,想抓住逝去的历史的尾巴,又感到无能为力,才有了想了解其它城市变迁的境况,就有了浓厚的兴趣。写西安城的书,大致都写的正经而死板,一脸的学究气,没有味道,前些年贾平凹出了本《废都斜阳》,倒是有些看头,但颓废气太过于浓,那时他心情似乎并不十分的好,影响了文气;也和西安城现在的发展势头有不谐和的地方,要放在现在来写,一定能写得更好。他刚刚获得茅奖,看着到处都是春天了。
   余嘉锡《目录学发微》是一本有名的书,看了一段时间余先生的《世说新语笺疏》,这本书就特别地想看。一本写得好,他的另外一本,就十分地想翻翻了。周末到城里办事,顺便到古旧书店里溜达了一回,突然在折扣架中遇见了,就顺手购回,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零五年的本子。还有一本浦江清的散文集子《无涯集》,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是先生的公子选编的,文字正有别于学术文章,浅而短,短章亦能反映一时之社会形态也。学人的文字都有严谨的风气,但偶有放浪之处,却还是能让人耳目一新的。
   常要说“读日无多慎购书”的老话,但往往也管不住自己,因为除了读书,其他的又实在的不太会,只好随它去了。新地方的书半年下来也有了很大的一堆,书柜还没有购置,心底里实在不想让书和人争地盘。过一天是一天吧,只是忙于工作,仅太少的时间能用于读书,是实在不能解决的问题。我常常要提了几本书到单位,过几天又一字未看地提回家,就这样反反复复,乐此不疲,实在抽不出时间来看书,但又不忍心拉下它,就这样瞎折腾。也许,慢慢地一天天过去,到死的一天,才会对周围的人说,你看,还有那么多书,都从来没有翻过呵。
   前几天才收到南京《开卷》今年一、二期,它大致来得早了,只是学校放假,因而开学才取了回来,牵挂总还是有的。看到了鲲西先生的照相,还有封底上他的题字,就想起年前在一篇文字中说他的话:“还有鲲西《作家的隐私》,以前买过他的一本《听音小札》,先生也是垂垂老矣。”算是看到了垂垂老矣的先生了。看到和他一样的“老先生”们,总能给人些文化的自信。
   上班后还到西安书林去过一回,买了三本书,袁行霈《学问的气象》,新世界出版社二零零九年一月出版,书封已有些旧,想换一本新的,服务生说就剩一本了,只好拿回。此书收录作者三十年间短文约一百一十篇,按内容分为论学、演讲、祝贺与悼念、序跋、散记五部分,附录仅是一篇答记者问,题目是《人文无用之大用》。这些文章,绝大多数都是以前在报刊上发表过的。《时为公务员的鲁迅》出版得较早,吴海勇著,广西师大二零零五年八月出版,以前见过,没有买,大致心里上怕自己在这方面因为兴趣会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太多,而自己目下还没有这样的计划,因而就刻意地放弃了。最近倒是在下工夫读第三本书,沈启无的文字。北京鲁迅博物馆新近编了一套苦雨斋文丛,凡五卷,即周作人、废名、俞平伯、江绍原、沈启无人各一卷,由辽宁人民出版社今年一月出版。我仅购《沈启无卷》,其它除江绍原而外,集子好象都有过不同的本子。《沈启无卷》是目下有关作者文字最全的一本,其中对于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校注部分占了八十三面,全书不到三百面。散文论文、诗歌部分也是作者的文字;附录部分有一部分是别人的文字,他的文字主要是他在文革时期所写的交代材料。我读这些交代材料时心情很复杂,这些材料给作者本人曾经带来过很大的痛苦,但它却给后人交代了很多的历史的真实史料,尤其是有关苦雨斋的研究。
   其实有关沈氏的话题太多,苦雨斋破门事件,苦雨斋枪击事件,选编《近代散文钞》等,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很有分量的事件,目前有很多的细节还没有明确的定论,能有当事人的文字出来说些话,总还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孙郁所作这套书的序以及冯英、赵丽霞所写这本书的编后记,都是很好的文字,都能触动人的魂灵,我的魂灵就被触动了,我以前,于苦雨斋众人的一些的不理解,在这两篇文字中豁然开朗的最多,可见他们是真正地下了些工夫。我想,读完之后,总还会有些要说的话罢。
   想不到苦雨斋数人的文字目下这样讨人喜欢,我很欣赏的一位很有才华的女士一直要看废名的本子,我就推介先前止庵所编《废名文集》给她,大致已是脱销,她肯定是没有找到,待我看到了新近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苦雨斋文丛时,她似乎也才知道消息,我便帮她购得一本废名邮寄了去,倘她收到书,欣喜的状况,是能想象到的。其实我此前购过其中的一本沈启无的,帮她买废名时,又刻意地把各本都翻了翻,倒很是喜欢江绍原了,顺便就给自己买了一本。江绍原还就是好读,大多是关于民俗风物的,有趣,他把有趣的民俗风物当学问来做,把正经和不正经圆满地和谐了,还能让人感到不是有意的,这就是他的高明之处。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他的文字第一次结集出版,家人是出了力的。没办法,苦雨斋数人,真是各有各的好。据说,几大本的废名全集也出版了,其它各位的全集,相信也有人在做着这方面的工作,包括修订,出版之期,也会为时不远的。
   很希望能得到一本叶圣陶与俞平伯的书信集《暮年上娱》,青帮我在网上搜了搜,竟然有,不能用支付宝,就到邮局汇了一回款,许有半月的时间,就到货了,我在扉页写了几句话,“己丑初春青女士网邮于安徽淮南,品相完好,殊可喜也。”算是纪念。聂绀弩的诗集网上也有,只是现在很有竞拍之势,价格不菲,还是冷处理,不做冤大头,过一段时间再说罢。
   前天购得傅璇琮《书林漫笔》,北方文艺出版社二零零八年九月出版,此老一直在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任职,文笔也很是了得,关键是他经历的事多,所以“漫笔”就“漫”得很有味道,有很多的宿儒的逸事,如钱锺书辈,都出现在他的笔端。看到了黄仁宇《万历十五年》在大陆的出版过程,竟用了三年时间,原作是英文,有个翻译的问题,但那时的政治氛围、编辑家翻译家的积极负责的态度,都能让人想着过去的做事的难,也生些五味的感慨。来燕榭新近有新书出版,如《来燕榭少作五种》、《来燕榭文存》,也很是叫卖。我特别喜欢来燕榭黄裳老人近年写人的作品,真是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寥寥数笔,入木三分,月旦之评,客观公允。尤其是,他能于细微处说出不同于他人的话,让人对写作对象有惊心的认识,而耳目一新,就不得不重新打量他笔下的那个人,从而觉得其他的人于这个人的文字,终究还是欠火,终究还是不如他把握得好。昨晚翻看今年第三期《读书》上他写汪曾祺的文字,《也说汪曾祺》,就让人丢不下,还有前几期写吴晗的文章,都是让人忘不掉的。来燕榭的作品,近几年的出版态势,很有些像当年的张公中行,很少有这样的人物了。赵俪生在启功老人送他的画后题跋说,“启元白,现已是大名人。余少时,北京时兴山东莱阳人王垿所书匾额,唱戏又时兴谭鑫培之‘卖马’,故有‘有匾皆垿,无腔不谭’之谚。时下,则‘无题不启’矣。”于来燕榭,也能说时下“无书不黄”么。也就是说,有书的地方,就有来燕榭了。
   说好了星期六要去八仙庵的,周五晚上却接到单位电话,要第二天中午去火车站接人,就赶快回话老高,去不成了。八仙庵是有名的道观,庚子年八国联军攻破北京城,慈禧太后携光绪帝西逃,到了西安,就在这里下榻的,不仅仅这一件事,它历史久远,现在香火依然兴旺,周边的古玩市场也很有名气,不时有古籍善本现身。星期天再约老高,却说自各儿去过了,我忽然没有了独自去的兴趣,就和老高在西安城里胡乱转了一回。
   在解放路西安书林,购广西师范玄奘述《大唐西域记》,山东画报邓伟著《学画记》,还以四折价购得东南大学出版社零二年版六朝松随笔文库其中十册,文库总十二册,作者有陈子善、徐雁、薛原、薛冰、白化文、龚明德等人。这套折价书,都非常喜欢,但要成套地买,总还是有些贵。左大曾对我说,咱们看的书都比较偏,一般人不会象咱们这样喜欢,等一等就有降价的机会。果然让他说对了。《大唐西域记》有地理志的性质,我站着粗略地翻翻,忽然觉得它的文字很好,很清简,装桢也不错,就买回来了;《学画记》,邓伟著,邓是清华的教授,从大师李可染学画,心有所得,手即录之,就有了学画记,它不同于谈艺录,主要记事,相对肤浅了些,要用心读,许能发现一些闪光点,书里插页李氏的字画较多,且多为随意之作,有些味道。还折价购得东南大学出版社零四年版松叶文丛之顾农《听萧楼五记》,曾经买过一本该文丛之躲斋《乱花漫拈》,躲斋常在《文汇读书周报》上发文章,因而就相对熟些。
   又去了书院门,在海霞天地购得朱颖人编《名家讲学笔记》,广西美术出版社零六年版,所谓名家,为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讲笔墨、笔法、墨法、构图、书诗画之关系等等,有端的之论,实践性很强。此书初印时就想买一册,后来耽误了,拖至现在才买。书院门是长安城有名的古文化一条街,碑林就在她的东侧,店铺以经营笔墨纸砚、书画艺术品为主,金银、玉、石等店铺亦杂陈其间,这几年规模渐扩,至南城墙跟,且新开地下商城,经营古玩。书院门是西安城的标志性街巷之一,无处不显露出古文化的气息,文化人的根就在这里,据说目下西安城里仅操弄书法的人数就在三万朝上,难怪书院门老街上每天都有游走的魂灵,外地来参观游历的人更是络绎不绝,文化的传播四散而去。
   市中心钟楼书店搬家了,它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它在西安人的心目中是任何东西都不能取代的。这个书店原本只叫新华书店,但因为它就在钟楼下,因而人们习惯上就称它为钟楼书店了。钟楼是西安人的图腾,不能想象,没有了钟楼的西安人将会是一个怎么丧气的模样。钟楼书店也有一些文化图腾的因素在里边,前些天市民讨论该不该搬迁的问题,是能看出来这种情结的。原来的钟楼附近,有四、五家书店,新华之外,万邦、汉唐、外文、美术都做得相当不错,后来大都南迁了,因为南郊高校多,情况也都非常好,汉唐尤其出色。
   古旧以及南郊的万邦、汉唐等书店,一天是走不完的,它们都是上当次、有规模的大书店,用上一整天的时间走走看看,应该是幸福而快乐的事情了。
  

共 523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文章对很多名作如数家珍,可见作者学识广博。阅读之广泛。尤其是对每一本书的内容文笔,都记得清清楚楚,真是难得的记忆里,作者的脑子好像一个巨大的读书馆,装满了各种读书的信息和来历。令人惊叹。对西安什么地方有书店,那个书店卖的是什么书,更是历历在目,看来要是谁想买书,最后就请作者做导游,肯定能选得自己的如意读书。欣赏美文。【编辑:兰陵美酒】【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09291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兰陵美酒        2012-09-29 09:46:12
  文章对很多名作如数家珍,可见作者学识广博。阅读之广泛。尤其是对每一本书的内容文笔,都记得清清楚楚,真是难得的记忆里,作者的脑子好像一个巨大的读书馆,装满了各种读书的信息和来历。令人惊叹。对西安什么地方有书店,那个书店卖的是什么书,更是历历在目,看来要是谁想买书,最后就请作者做导游,肯定能选得自己的如意读书。
陕西作协会员,生于六八年,左腿因骨髓炎致残,双耳失聪,已经发表作品一百多篇,代表作为长篇小说《生命的微笑》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