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军警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文苑★散文】扶善安良树新风 舍已为人乐奉献

编辑推荐 【文苑★散文】扶善安良树新风 舍已为人乐奉献


作者:蔚风 探花,16788.4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10发表时间:2012-09-30 11:33:41


   每当听到著名歌唱家阎维文演唱的那首家喻户晓的歌曲《母亲》时,每当说起自己过去曾经走过的路时,每当提起自己勤劳善良的母亲时,甘肃创信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第四项目经理李润伍的内心总是不能平静,他表现得情绪激动,声音有些哽咽,两眼湿润,不时含着泪水,怀念着中年因病治疗无效已经去世四十多年的母亲,为了怀念自己的母亲而伤心流泪,体现了一个花甲男人内心的那份孝心。
   人生其实是个五味瓶,酸、甜、苦、辣、涩,浸透在生活中,有的人平庸颓废,有的人执着追求,大有作为。一个整天与砖瓦、水泥、砂石打交道的手艺人,在苦与乐的生活中,经过自己的不断奋斗与努力,终于成为享誉当地建筑界的优秀项目经理。人们往往只注意到他成功的一面,而忽略他在成功背后那段艰苦的奋斗历程,在每一个成功者的身后,都会有一段极不平凡的创业经历。在一个黄昏,在一个朋友的引导下,我们在镇原县孟坝镇街道,走进了李润伍那个使人感到温暖的家……
   1947年8月,李润伍出生在甘肃省镇原县新集乡牛心行政村靠近蒲河川底一个有着特殊背景的家庭,父亲在被国民党部队拉壮丁的途中,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曾长期在部队担任司务长,1955年从部队转业回到家乡后,被派到盐锅峡水利建设工地做工,这个工程结束以后,又被安排到新集乡的一个集体林场进行护林工作,由于父亲长年在外,家中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母亲一个人的身上,随着弟妹的相继出生,家庭的生活更加困难。土改运动以后,李润伍的家庭被划为地主成份,在当时那个特殊的年代,由于家庭成份的直接原因,地主家庭出生的孩子和其他成员,就是当时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这些人连起码的人格尊严和选举被选举的权利都没有,还要不定期地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残酷的现实,使李润伍渡过了灰色的童年,他和弟弟都被人们当成了狗崽子,母亲被人们当成了地主婆,为了让孩子将来能够少受生活的磨难,母亲顶着巨大的外界压力,将李润伍送到村子里的小学堂,天生聪明的他读完小学的课程后,母亲看到孩子学习用功,成绩也不错,就咬着牙把李润伍送进了离家几十里路的孟坝镇上学继续求学。1963年,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一个多灾又多难的年代,国内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使全国大部分地方的群众生活得不到基本保证,在国际上,前苏联与我国的关系恶化,停止了对新中国的各项经济援助,国内群众艰难的生活和不断高涨的政治斗争,地、富、反、坏、右“黑五类”成为这一时期人们批斗的主要对象,地主成份家庭出身的李润伍在读完初中课程以后,以优良的成绩报考镇原县第一中学,最终因为家庭成份的原因,李润伍在政治审查中没有通过,尽管他学习成绩十分的优秀,在那个唯成份论的环境下,他最终丧失了继续求学的最好机会,只好回到了家里,成为人民公社大集体中一名受人歧视的小社员,接受群众的监督。
   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至今还能够清楚的记得,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多灾多难的时期,一场又一场的政治运动成为这一时期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一切工作都要以阶级斗争为纲,发展经济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国内的生活用品十分的匮乏,使群众的基本生活得不到有效的保障。李润伍从小就是有远大抱负的人,失去继续求学的机会回到家乡以后,他在参加人民公社大集体生产劳动的同时,总想着为自己学一点手艺,将来可以有一碗饭吃,也不至于再饿肚子。继续上学、参加工作,这些令人眼热的事情,在当时来说,都是贫下中农子女“红五类”的专利,对于地主家庭出身的李润伍来说,是可想而不可求的一件难事,根本无法实现,在当地拜师学艺,有一技之长的师傅谁也不敢冒着和“黑五类”有联系而被批斗的人身危险,收留他这个学徒。在李润伍的面前,理想只能在自己的头脑里空想而异,简直就是黄粱一梦,天生不服输的个性,注定了李润伍必将为自己走出一条路。
   在集体劳动的过程中,李润伍注意观察,虚心学习,回到家以后,他反复着磨实践,从最简单的劳动工具开始做起,由易到难,一步一个脚印地学,掌握了最基本劳动工具的制作。他的灵性和悟性特别强,跟着别人盖过一次房,就学会了农村土木结构房屋的修建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不断学习和在劳动中的实践,李润伍基本上掌握了一套土建工程技术的原理,他开始组织起人独立承包农村的一些小型土木工程,他成为远近闻名的手艺人,这在当时那个年代,可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村里一些思想“激进”的群众纠集在一起,把他们兄弟几个和母亲从土地肥沃的川底老家,赶到一处荒凉的破庄院里生活,母亲还要无休止地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不断地被批斗,完成沉重的劳动任务,一家人的生活处在极度地艰难之中,三弟实在忍受不了这种非人般的生活,远走外县落户去谋生活。在这种恶劣的生活环境里,李润伍的母亲因过渡劳累患上了严重的疾病,当时没有条件治疗,使病情不断延误,五年后,仅管得到了从北京来支援西北建设医疗专家的诊治,李润伍为了让母亲的身体能够恢复到做手术的程度,他拖着自己瘦弱的身体,主动为母亲献出了800毫升的鲜血,但母亲的病情已经到了晚期,虽然采取了许多抢救措施,北京的名医也没有办法挽回这种局面。1970年,李润伍的母亲以四十五岁的年龄被病魔夺去了生命。
   屋漏偏逢连阴雨,在失去母亲那段时间里,李润伍的心情十分地悲痛,渡过了自己人生最难过的岁月。1973年,镇原县在蒲河川进行引水工程,李润伍被集体派往这个工程上做工,与一帮同命运的人跟着国家派来的技术人员在蒲河上架设渡槽。在那种艰苦的劳动环境里,许多人都抱着混日子的想法,希望能够早一天结束在这里的劳动,但李润伍却把这份劳动机会当成自己学习手艺的平台,但是地主家庭出身的他,没有人会教他的任何技术,从小悟性就很好的他,只能自己偷偷地学,他每天跟着国家派来的那几名技术人员在工地上早出晚归,从他们架设渡槽的一招一式学起,默默地把所有的要领全部牢记在心里。两年以后,李润伍已经在蒲河水利工地上前后架设了20多座引水渡槽,他跟着工程上的技术人员已经暗暗学会了水利工程中渡槽架设的基本原理,从设计到施工的每一个环节,他都掌握在自己的心里,他每月除了生产队按照标准给他记一定的工分外,还能从工地上拿到十二元的生活补助。
   1975年,李润伍因为一点生活小事,得罪了当时大队的一位掌权人物,受到他的诬陷,被强行送进了公社的劳动教养学习班去学习改造,与一帮有“问题”的学习班成员,在公社大院里义务搞礼堂建设,由于他心灵手巧,有一定的建筑技术,成为当时工地上建筑方面的行家,受到人们的注意。在时任乡党委书记郭林祥的亲自过问下,李润伍受到诬陷的冤情得到了彻底澄清,他从公社的劳动教养学习班回到了家里,家里的住处也由居住多年的破庄院迁回到原来蒲河川底的老院子。
   粉碎“四人帮”以后,国家的政治环境逐步开始好转,基础建设开始解冻,长庆油田在庆阳地区拉开了大会战的序幕,油田的基建工程不断增多。1977年,李润伍进入到社办企业,参加了集体在长庆油田石油总医院承揽的一处基建工程,负责这个工程的技术工作,他以自己的技术才能圆满完成了工程的技术工作。在马岭贺旗山上修建一处油田注水站的工程中,李润伍发挥自己的才能,第一次创造出了用土模加工工程大梁的新技术,成功加工出四品工程急需的大梁,为工程节省了大量制作做作木模具的木材,业主为了表彰他的新发明的这项技术,奖励给他本人600元奖金,并且提前完成了这项工程。李润伍发明的这项技术在长庆油田得到推广运用,为整个油田的工程建设节省了大量的木材,创造了新的奇迹。在年终油田的总结大会上,奖励给李润伍承建工程业主单位的四头大肥猪,李润伍一时间在长庆油田工程建设行业上成为最有名气的人,先后承建了石油总医院的许多工程和几处注水站工程。
   1982年,乡里的社办工厂解散,李润伍回到家里和弟弟一起串乡走村为群众盖房,还带着一帮人先后在县内的彭阳、孟坝、新集等乡镇的村庄盖戏楼,承揽小型工程,正式开始了建筑生涯。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一大批有眼光的人开始外出谋生,创办经济实体,市场经济已经取代了延续多年的计划经济。李润伍觉得自己在建筑市场上总是这样小打小闹地打游击,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经过认直的考虑,1985年,他率先向工商部门申请注册成立了镇原县新集工程队,工程队成立后,正式承担了四层总面积2000多平方米的镇原县孟坝农副站框架结构办公楼,当时工程队没有一件像样的施工设施,李润伍就自己亲自设计、亲手购置原料制作卷扬机和许多施工设施,按时保持保量完成了这项工程,赢得了同行的认可和有关部门的肯定。从此以后,李润伍带领新集工程队转战在县内的许多乡镇,先后承担了镇原县工商局在三岔、开边、新城、新集等乡镇的工商所办公楼工程;镇原县邮电局在新集、新城、开边、三岔、屯字、孟坝、平泉等乡镇的邮电所工程;镇原县财政局在三岔、平泉、屯字、孟坝、新集、太平等乡镇的基层财政所工程,每年安置社会闲散人员60多人到工程队就业。
   从1988年开始,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由于新集工程队的资质太低,已经不能满足建筑市场的需要,结束了短短几年的创业历程。李润伍率领工程队的原班人马,加盟到当时的镇原第二建筑安装公司,成为这个公司的第二项目部。他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承担起了县内的部分义务教育工程,先后承建起了县内造价70多万元,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的新集初级中学校舍工程;造价90多万元,建筑面积2400多平方米的太平初级中学校舍工程;造价50多万元,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的王寨初级中学校舍工程。当时由于这些义务教育工程的建设资金不能及时拨付到位,绝大部分资金要靠建筑企业自己去筹集。李润伍自己出面四处贷款,想办法筹集建设资金,总算按时完成了这几所学校的校舍工程,但他所垫付的资金一直到2007年通过有关渠道疏通,放弃了部分资金,将剩余的资金才勉强结算完毕。
   从1999年开始,李润伍带领自己的项目部在孟坝镇先后承建了镇原第二人民医院、孟坝中学的学生宿舍楼、教师办公楼、大门等总面积7000多平方米的多项校舍建设工程,广文中学总面积5000多平方米的校舍建设工程,世纪中学总面积5000多平方米的校舍建设工程。
   2007年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的不断升温,房地产市场出现了难得的商机,李润伍进入到房地产行业,根据建筑市场招标的需要,他又加盟到甘肃创信建筑安装公司,成为该公司第四项目部的经理,率领自己的施工技术人员在县内的新集、孟坝等乡镇开发商品房,仅在孟坝镇就开发了13200平方米120套商品房的住宅小区和7600平方米(除过门面房)60套商品房的住宅小区。他谢绝了有些投机商人整体购房炒作的“好意”,以低于同期房产市场价格,面向社会公开出售,现在已经全部交付住户使用,解决了许多无房户的实际困难。这两个小区他还自费投资180多万元硬化了两个小区内的道路,配置了水、电、暖等服务设施,为其他居民住宅提供了供热服务,使整个供热面积达到30000多平方米,完善配套的服务,为小区的住户提供了可靠的服务保障。
   李润伍在建筑行业拼搏几十年,承建过的工程大大小小也难以统计。他在人生的历程上也经历过许多艰难过的岁月,但他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在夹缝中求生存,使自己得到了发展,在辉煌中他没有被荣誉和金钱冲昏头脑,时刻保持着清醒的思维,没有忘记家乡人民对他事业的帮助和有关部门对他的大力支持。
   李润伍在自己创业的同时,尽自己的一份力量,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公益事业,关爱社会弱势群体,为政府分忧解难。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为了支持家乡的经济发展,李润伍曾经出资100000多元,为家乡群众建起了两座漫水桥,方便了当地群众的出行,在当时的环境中,这可是一笔不小数目的钱,他奉献出的爱心,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近年来,看到许多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优秀,可以顺利地考上各类高等院校,但被昂贵的学费拒在门外,李润伍先后出资40000多元,资助几名家庭特别困难的大学生完成了自己的学业,顺利地走上了工作岗位,使他们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为了方便农村群众就医的方便,李润伍又为镇原县新集乡卫生院投资50000多元,更新医疗设备,缓解了附近群众就医的难题,他的这一善举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表彰奖励,也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普遍好评。
   李润伍为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社会给予他许多荣誉,他曾经荣幸当选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镇原县委员会第五届委员、第六届委员、庆阳市光彩事业促进会会员等许多社会职务,但他仍然是一个普通的建筑开发商,虽然已经年过六旬,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安居乐业,他正在计划着下一个开发的宏伟目标。我们相信,李润伍一定会在有生之年不断创造出令人注目的新成绩,来回报社会对他的关爱。
  

共 5151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每一个成功者的身后,都会有一段极不平凡的经历,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也都会深藏着一抹深切的情怀,李润伍便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从乡野中走来,背负着那个年代成份论的监督与歧视,于艰难中顽强地求索着。在坚定的信念驱使下,这个有着远大抱负的人,在失去继续求学的机会回到家乡后,依然坚强不屈,继续求学工作,克服了方方面面的排斥与压力,经过几年的学习与实践,基本上掌握了一套土建工程技术的原理,成为远近闻名的手艺人。然而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下,常年劳累过度的母亲身染重病,不治身亡,在承受着亲人离去的悲痛与事业上的艰难困苦双重压力的同时,这个顽强的男人挺了过来!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李润伍的事业也逐渐走上了正轨,从此为自己的人生归划出一幅俊美的蓝图。而在辛苦创业的同时,他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公益事业,为家乡为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力,发一份光。欣赏作者流畅的文笔,真挚的情怀,叙述详尽,娓娓道来,将一位企业家一路走来的艰辛与困苦,以及在事业成功之后为民造福的光辉形象,生动鲜活地跃然于纸上。感谢作者赐稿!推荐阅读!同祝秋季安康!双节快乐!【军警社团编辑:彧儿】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彧儿        2012-09-30 11:34:17
  祝秋季安康!双节快乐!
精彩是寂寞开的花!
2 楼        文友:蔚风        2012-09-30 13:24:44
  谢谢编辑的编发和精彩点评,祝你双节快乐,远握。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善于积累素材,才能使作品更加完美。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