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传奇小说 >> 陈松的旅行

  陈松的旅行


作者:lp78114 布衣,452.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533发表时间:2009-01-16 21:15:07
摘要:……他二十多岁,瘦高,面目白净、清秀,一身旧却干净、笔直的西服,不紧,也不松,像为他量身而制……

朋友敲开我的门,指着身后一个人,他交给你了,说完,就走了。
   这个人我是相识的,他是朋友的一个远房亲戚,叫陈松,川南那一带的人。几年前我帮他买过两次火车票,一次去广州,一次去上海。
   “真不好意思,但……实在没办法,田哥,每次都来麻烦您。”一副夹杂着川南乡音的普通话。陈松不停地搓着手说,有点紧张的样子。他二十多岁,瘦高,面目白净、清秀,一身旧却干净、笔直的西服,不紧,也不松,像为他量身而制。几年过去,好象他除了口音,并没太大的变化,还是显得那么拘谨和不安,那时候,他川南口音很浓,几年的外出务工,口音也变化了不少。我请他坐下,给他倒了杯水,他双手捧着水杯,低垂着头。
   我问他:“还要去外地挣钱?”
   陈松冲我腼腆地笑了笑:“恩,田哥,我现在在青岛一家外企工厂当计件工。”他捧着水杯,偎到嘴边,喝了一大口,说:“我大前天就去了车站买票,排了好久的队,人家说十五号以前的票全部卖完了……可我初九以前必须要赶回去……田哥……不知道……您能不能……买得到初六的车票?”
   我心里暗暗叫苦,叹了口气,说:“虽然我也在铁路单位上班,但是那种跟火车票八杆子打不着的部门,买票全都是朋友托朋友。”陈松无奈地看着我,喃喃地说:“唉,我也知道挺麻烦田哥您的,但……现在,实在没办法啊!”我只得说,“好吧,我试试,买不到莫怪哈。”陈松连声道谢。我给车站的一个朋友打电话,车站的朋友说,今年的票管理特别严,车站每名职工最多只能买两张票,他的两张都帮亲戚买了,现在只能看其他人还有没有剩的,叫我们等他的消息。
   他一边喝水,一边给我说他一些经历。他说他在广州、上海打工的时候,挣了一些钱,用了些,存了些。他说他很喜欢广州、上海这些大城市,凡是免费的地方,他都要抽时间去逛逛。他能如数家珍地说出,广州、上海有哪些风景区、旅游景点,他说虽然好多地方他只在门口晃过,但他绝对能给外地人当导游。他的面色比开始进屋时,红润了许多,可能是屋里温度要高些,也可能是回忆使他激动。
   他停住话头,满怀歉意地对我说:“我怎么说起这些就没完没了的。”我笑着说:“没关系,你说吧,我没去过那些地方,听你说说,也长见识。
   从上海回来后,他就去了青岛。那里企业多,工资高,更有许多内地没有的风景,风景中,一种无法掩饰的骄傲,赋予了每一个踏上这块土地的人,包括,像他们一样的民工。他喜欢那的海洋公园,喜欢那的阳光沙滩,更喜欢那汇融百川的大海。那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带给了他无限的遐想。
   他说,在青岛的时候,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去浮山湾外的五片水域划一次帆船,因为那里是2008年奥运帆船比赛的地方。奥运帆船比赛的时候,他去了,看见那飞驰而过的帆船,兴奋得大叫,他形容那“是一条条银色的海鱼。”他说没能登上观众船,目睹全程的比赛,有点遗憾,但他满足了,因为,他是一位奥运参与者。他说,那种感觉就像在旅游。尽管那个时候,他已经两个月没开工了。
   陈松给我说这些时,他一直在微笑,是那种特别诚恳的笑。
   然而,08年下半年开始,他们公司却出现了危机,好长一段时间没工可做,像他们这种计件工,没工做就意味着没收入,下半年,他才挣到上半年三分之一的钱。挣不到钱,就失去了遐想的动力,就失去呆在城市的理由,没等到年底,便回了家。
   他说要是在以前,过年时如果不回家,在公司加班的话,那加班费都是可观的。
   他说:“初九是公司报道的最后一天,否则就自动除名了。”
   他笑着对我说,“明年我回来时,一定给您多带些海鲜。”
   陈松抬手看看表,说,等不了了,干脆就去买张“黄牛票”。我说陪他一起去,他说一个人去就可以了。我拍拍他的肩,说,帮人帮到底,你的口音不像本地人,黄牛党专宰外地人。
   严冬虽然很冷,但还是阻挡不了人们前行的步伐。火车站挤满了人,售票大厅处已经排起了长队,十几条“长龙”弯弯曲曲地延伸到公路边,一会儿,又有人加入成为“龙尾”,一些人为打发无聊的等待,在地上摆一张报纸,掏出扑克玩了起来,随着人流的移动而移动。寒冷的天气,却无法冰冻那笑声里的快乐。
   陆续有几个“黄牛党”凑过来,低声问我们,要不要票,广州、上海的都有。他们这些人正像马克思所说的,一有适当的利润,一些人就会非常壮胆起来。
   我问其中一个年轻人:“初六到青岛的,有吗?“完了又补充一句,如果没有,初七的也行。
   年轻人说:“有,一张加八十元,量大从优。”
   陈松对买票的人说,少点吧,都是出来挣钱的,不容易。
   这时,车站的朋友打来电话,问,你还要票吗?刚好我有个同事的亲戚,买了两张去青岛的,又突然不去了,初七的,要吗?
   我连忙点头,要,要,感谢啊!
   拿到票,我把它交给陈松,心里像放下个大石头似的。
   几天后,朋友到我家玩,聊起陈松,朋友说,那天回去后,陈松就接到青岛那边的电话,叫他不用去了,他们所在的那家工厂关闭了,韩国老板丢下那个烂摊子跑了,金融危机吓跑了许多老外。
   又过了几天,我意外地接了一个电话,电话那头,是那夹杂着川南乡音的普通话,声音十分兴奋,他说他是陈松,现在,他正站在青岛五片水域上的一艘快船上,给我打电话。
   我问:“你在青岛上班?”
   他大声说:“不,我在旅游。我专门到青岛来旅游的。”电话中,那呜呜的风声,像号角的呼啸。
   他呵呵笑着说:“金融危机嘛,现在这里玩的、吃的都比以前便宜了,机会难得啊!对了,我给您带了海鲜,是那种银色的海鱼。”
   第二天,我把接到陈松电话的事告诉朋友,朋友狠狠地说,臭小子,这趟下来,他这几年算白干了。

共 224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我的一个朋友还真是陈松这样的人,特别爱旅游,哪怕积攒的不多,也要出去逛一逛心里才舒服。有时候挺羡慕这样的人的,能放得下包袱轻装出行。或者正应那句话“体会生活,快乐就好”。小说重在刻画人物,但烘托的素材不是很突出,情节上也单薄了些。【实习编辑:寒鸦】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菖兰        2009-01-16 21:44:03
  打工者的甘苦啊,有谁知道呢
  
   陈松的形象有典型意义。痛苦并快乐着。
繁华的尽头,菖兰微笑
2 楼        文友:谁言寸草        2009-01-16 22:52:22
  金融危机真的害了一些人,但不妨学学陈松,机会难得啊的自我宽慰,除此还能做些什么?
喜欢空想、幻想、梦想,就是不用实际行动去为理想而努力。
3 楼        文友:张贤春        2009-01-19 11:01:14
  金融危机苦了许多底层人。
真诚待人,勤奋做事!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