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凤鸣梁溪』今夕江南月儿圆

精品 『流年*凤鸣梁溪』今夕江南月儿圆


作者:江凤鸣 探花,16368.2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783发表时间:2012-10-04 22:41:33

【一】
   中秋的黄昏很短,没等你看清夕阳如何落进西山,月亮就已经升上了柳梢头。微微地晚风吹起,湖岸上的人,感到一阵阵的凉爽。我们静静地坐在圆台前,太湖水在脚下默默地流淌。一片流云飞过,忽然间眼前变得明亮,清凉的月辉从天空中撒下,湖面上浮起一轮圆圆的月亮。月亮在涟漪中起伏,月光似千万条银鱼跳荡,照亮了万顷碧波。
   天上的月亮,要比水中的月亮文静得多,她圆润,安详,柔柔地放射着清丽的光芒,用清澈绮丽的清辉,照亮湖岸上的树丛、竹林、菊花和幽幽飘香的金桂。
   又是一年中秋夜,今夕江南中秋节。
   江南中秋节与中原赏月、吃月饼、合家吃团圆饭的习俗相同外,还别有一层意义:今夜是月亮菩萨的生日。乡间人家要在这一日,在天井中铺台,供奉斗香和灯景,拜月神,祭祀月亮菩萨。这习俗来自古时,古人看月,圆了又缺,缺了又圆,认为月亮是不死神,拜月神可以长寿;由不死又想到了生育,月亮的圆缺正是象征了人世的代代相传,于是吴越百姓,尊月亮为生育之神;由生育又联想到了婚姻,于是江南百姓又以月亮为媒神,呼为:月老。月亮菩萨一身几任,中秋生日,岂能不拜?不过月亮菩萨多少岁了,没人知道。
   中秋拜月的习俗,据说源自嫦娥奔月。北方民间神话说,嫦娥厌倦了人间的生活,背着丈夫偷吃了不死药,飞上月宫,不辞而别。因此,被称为诗鬼的大唐诗人李贺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苍天夜夜心”的诗句。而江南民间传说,嫦娥是因为夫君外出打猎,一个叫做蓬蒙的坏人起了歹心,嫦娥无奈吞下灵药,飞上了月宫。嫦娥的丈夫后羿,思念奔月的妻子,便在自家庭院里,摆上香案,放上嫦娥最爱吃的新鲜瓜果,对着月亮遥拜。附近的百姓们晓得嫦娥奔月的消息后,也都纷纷跟着祭拜,祈求善良坚贞的嫦娥保佑安康。时间久了,便在江南形成拜月习俗。
   旧时拜月,以女子为主。一家人吃过月饼,喝过桂花酒。夜深人静时,姑娘、媳妇拈香拜月,祈表心愿。祈求月亮菩萨撒下的甘露,能让自己早日嫁个好郎君,早生贵子。现如今,女子为婚姻、生育拜月的习俗渐渐淡去了,改为夜半“走月亮”,她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穿了漂亮衣裙,到月色融融的村外郊野去玩耍嬉闹。在我的外婆家古都南京,女子中秋夜“走月亮”最喜欢的去处是望月楼和莫愁湖畔的抱月楼,据说婚后未育的新媳妇,如果在中秋月夜游夫子庙,只要跨过秦淮河上的一座桥,就会有“梦熊之喜”,回家就能怀上大胖小子。对于这个传说,我一直有些狐疑,难不成孔夫子也在为人解惑、授业、传道之余,兼职做起了月老?
   乡下的女子,到不得抱月楼、夫子庙。她们自有自己的乐趣,她们要去“摸秋”。这天晚上,任何人都可以无偿地去别人的地里采摘一些瓜果、蔬菜,通宵不禁,称作“摸秋”。摸秋的女子把自己偷得的瓜果上画成婴儿模样,送给婚后不孕的夫妇,叫做“偷瓜送子”。送给人家的瓜果,以冬瓜和南瓜为好,因为它们厚重个大,隐喻大胖小子。
   中秋夜,姑娘、媳妇走月亮,小孩子也不闲着。在皖南他们一大早就爬起来,在父辈们的帮助下,用稻草扎成草龙,到夜间就在草龙身上插上蜡烛点燃,由十来个孩子举着,在街巷里舞动,一路上敲锣打鼓、燃放爆竹。孩子们在街上疯跑,跳着、叫着,引动无数的小男孩纷纷加入,无子的人家,要将舞到自家门前的草龙身上的蜡烛换下,俗谓可以得子。儿童们将龙舞到未婚的大哥哥家门前时,会奶声奶气地齐声唱:“火龙到你家舞一舞,来年讨个好媳妇。”唱罢了就会有人开了门,给孩子们捧上瓜果糖块。孩子们跑累了,疯够了,会在大人的引导下,烧纸箔、放鞭炮,将燃烧着的草龙送到村外的河里边,祈求来年的丰收。
  
   【二】
   江南习俗,将中秋夜叫做“八月半”。八月半,苏州人吃“桂花聚”,即用桂花做成的各式精致小点心。有桂花猪油年糕、桂花酿酒汤圆、桂花栗子糖藕、桂花糖芋艿等等,这些桂花点心,芬芳馥郁,沁人肺腑。无锡人家则在中午摆“欢喜酒”祭祖。祭奠时桌上放一个“九拼盘,里边是五样素菜、四样果品,清酒数盅,表示在团圆佳节思念祖宗。常州人则在月夜游舣舟亭、吃熟藕、赏桂花。杭州人,八月半过的最豪迈,他们招呼了五湖四海的人们一起到钱塘江观潮。宋朝诗人潘阆《酒泉子长忆观潮》词曰:“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如今,为了安全,八月观潮,已经不允许有人在钱塘江里弄潮了。
   江南各地,虽然中秋节的习俗各有不同,但中秋节的清晨,却都是照例吃桂花糖芋头和月饼。吃桂花芋头的习俗,据说源自传说中的月宫桂花树或许还有吴刚砍桂的故事。而吃月饼的习俗,却来自一则历史故事。元朝末年,吏治腐败,民不聊生,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在江南吴地的朱元璋,想联系各地义军一起起事,但由于官兵搜查严密,消息难以传递。这时,有小诸葛之称的军师刘伯温,想出一条妙计,在江南民众常食的麦饼中夹带纸条,纸条上写着一行字:“八月十五杀鞑子”。由于麦饼是江南百姓的常食,所以没有引起官府的注意。麦饼被迅速的传到各地的起义军手中,大家见了,一传百,百传十,八月十五那天,起义一举成功。为纪念此事,朱元璋打下南京,当皇帝后,便将这立下大功的麦饼定为节令糕点,在每年在八月十五中秋节食用。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由此在民间传开。麦饼也就更名为月饼。
   其实,月饼的历史要比这则传说早得多,《洛中见闻》说:唐朝僖宗听说新科进士在曲江开宴,便命宫中御膳房用绫包裹月饼赏赐他们。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诗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赞美月饼,元明之交的陶宗仪《元氏掖庭记》记载元武宗“酌元霜之饼,啖华月之糕”。月饼形如满月,象征亲人团聚,深受民众喜爱。江南中秋月饼,以苏州所产为佳。它与广式月饼,号称中国月饼两大流派。苏州月饼,有荤、素、五仁、椒盐等多种,内馅油润,外皮酥薄、清淡不腻、香甜可口,向为中秋应时佳品。
   现如今,月饼在商家的逐利炒作下,越做越考究,天价月饼层出不穷,成了商家赚钱的工具,渐渐丧失了以往的文化价值。不过在无锡民间,古老的麦饼手艺尚未失传,梅村、鸿山镇等地,还有农家在中秋节吃自制的麦饼。
   除了吃月饼,江南习俗,夜里要“斋月宫”、“守月华”。居住江南小镇,我们家也不能免俗。苏南人家,这一夜要吃团圆饭,回娘家省亲的媳妇这夜也都要回家与丈夫团圆。家家户户在月亮初上时,置供桌于月下,供莲藕、菱角、石榴、柿子、栗子、白果等时令瓜果和糖烧芋头、月饼等。然后,焚香点烛,祭祀嫦娥,妇女儿童,对月礼拜,祈求家丁兴旺、五谷丰登;青年男女借此祈祷婚事顺利,永远恩爱,称为“斋月宫”。
   “斋月宫”的习俗,其实源自江南古老的对月亮神的崇拜。古人视太阳和月亮都是光明神,太阳神主宰东方、白天、光明、春天、生长,而月亮神则主宰西方、夜晚、黑暗、秋天、生育和死亡。《山海经》说月亮女神常羲是帝俊的妻子,生有十二个月亮(这让我们想到一年有十二个月)。她是丰产、丰收和生育的女神。
   古人之所以把生育和丰收与月亮神联系在一起,并赋予她女性的身份,是因为他们认为女人与月亮有太多的相同点:都有怀孕与月盈时的“膨胀趋向”,而且女人有月亮由盈到亏一样长的月经期。在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人类初年,女人认为她的怀孕与男人无关,是月亮女神的赐予;女性分工种植,她们同样认为与石头一样硬的植物种子,也是因为月辉撒下的甘露,让它们发芽。古人后来,还把对月亮女神的神秘,推而广之。《岁时广记》说:“中秋无月则兔不孕,蚌不胎,乔麦不实,盖缘兔蚌望月而孕胎,乔麦得月而实。”她们进而发现了潮汐、洪水、死亡与月亮周期的关系,畏惧于月亮女神的威力,从而逐渐发展为对月亮女神的崇拜。
   “守月华”是观赏月周光环。明代江苏人冯应京所撰《月令广义》上说:“月之有华,常出于中秋,或十三至十八夜。月华之状如锦云捧株,五色鲜莹,磊落迎月,如刺锦,华盛之时,其月如金盆枯赤,而光彩不朗,移时始散”。江南民间传说,月华出现在中秋之月。有福气的人,可以看见在五彩祥云的簇拥下,从月亮中会划出龙船、画舫,阴影约约地可见八洞神仙,有仙女轻歌曼舞。
   今年中秋夜,澄空一碧,月光如水,江南难得一个晴朗朗的天。我们在月华里,没有听见天籁、没有看到仙女。而在清波荡漾的太湖里,自有锦帆渔火与水中的月亮同辉,自有人间的管弦与天籁媲美。三十年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更美,生活在和平的年代里,我们都是幸福的人。
  
   【三】
   中秋赏月的习俗,到底源于何时,现在已经难以确切考证。《周礼》上说:“中春,昼击打土鼓,吹豳诗,以迎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之。”由此看来,中秋节最早的源头,来自古人对太阳和月亮的祭祀。早在周代,人们就已经有了八月中秋的概念,以后慢慢形成了中秋赏月的习俗。常羲浴月、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月亮神话的传说,更为这种习俗的传承,增加了浪漫色彩。
   中国诗人,对月亮的崇拜和喜爱,更是给中秋节涂抹上越来越厚重的文化色彩。据学者统计,仅唐诗中就有九十多首专门歌吟中秋的诗篇。由此说明,从南朝到唐代,中秋节已固定在八月十五日。《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八月十五日,唐玄宗和杨贵妃曾在太液池上,豋百尺高台,凭栏望月。民间的节日,得到了皇家的认可。宋代出版的《东京梦华录》上说,首都开封“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中秋节已经深入人心。经过元明清的传承,中秋节加入越来越多的文化元素,在江南各地除本文写到的风俗外,还有打中秋跑、敬塔神、夫人会、典月饼、吃耽心酒、摸秋等活动。走过三千多年的阴晴圆缺,2006年5月20日,中秋节被国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中秋节,团圆节。今夜秋高气爽,今夜太湖月朗。中秋夜的月亮最圆最亮,中秋日的中华大地,千家万户共赏明月,宁静而祥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在这月辉融融的江南太湖岸边,借用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的诗句,祝愿你和我“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共 402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这个象征团圆的节日蕴含着丰厚的月文化。江南才子的一篇《今夕江南月儿圆》,就是在千家万户共赏明月之际,深入探究了江南中秋节的各种习俗及其渊源。如中秋拜月,走月亮,摸秋,舞草龙……“斋月宫”、“守月华”等,还有和月饼有关的历史故事,人们拜月神的希冀……作者引经据典,娓娓道来,将丰富的月文化元素渗透到了文章的字里行间,使得文章不仅文笔优美,而且意蕴深厚,既彰显着作者丰富渊博的学识,更抒发了华夏子孙对我们民族节日的热爱之情。精彩力作,推荐共赏,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笔下江南的中秋节,追随着作者美丽诗意内涵丰厚的文字去了解欣赏江南的月文化。【编辑:风逝】【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1005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风逝        2012-10-04 22:42:17
  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这个象征团圆的节日蕴含着丰厚的月文化。江南才子的一篇《今夕江南月儿圆》,就是在千家万户共赏明月之际,深入探究了江南中秋节的各种习俗及其渊源。如中秋拜月,走月亮,摸秋,舞草龙……“斋月宫”、“守月华”等,还有和月饼有关的历史故事,人们拜月神的希冀……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回复1 楼        文友:江凤鸣        2012-10-05 15:22:35
  居住江南小镇,留心民间习俗。中秋夜小镇上和城里不一样,乡亲们搭起戏台唱起了锡剧。太湖之滨,乃是吴越故地,民间仍旧保留了许多旧时风俗。不过,年轻一代不在有兴趣了,他们吃口月饼都嫌甜腻。我想,趁着还有记忆的时候,把他们写出来吧,不然,后来的人们只会看着月亮发呆。风逝,谢谢你的美按,我想,江南中秋习俗也应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2 楼        文友:风逝        2012-10-04 22:42:44
  作者引经据典,娓娓道来,将丰富的月文化元素渗透到了文章的字里行间,使得文章不仅文笔优美,而且意蕴深厚,既彰显着作者丰富渊博的学识,更抒发了华夏子孙对我们民族节日的热爱之情。精彩力作,推荐共赏,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笔下江南的中秋节,追随着作者美丽诗意内涵丰厚的文字去了解欣赏江南的月文化。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回复2 楼        文友:江凤鸣        2012-10-05 15:28:11
  江南吴越族的文化图腾是凤,在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中,更多的是月亮崇拜。石器时代的人们按照月亮的盈亏,在玉石上刻画有不同的月亮形态。那时他们刻画的月亮就是个美人儿,月亮乃是江南先祖崇拜的女神。这篇散文中有些地方,是我的想象,因为不是科学论证,我可以展开思想的翅膀。
3 楼        文友:风逝        2012-10-04 22:45:36
  尊敬的才子二哥,风逝头疼得很,胡言乱语按之,愧对您的美文。只是求得早日放出您的大作,好让众人欣赏而已,不当之处,请见谅。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回复3 楼        文友:江凤鸣        2012-10-05 15:33:36
  风逝编辑,非常感谢你的劳动。带病审文,让我感动,你辛苦了。我久居江南,有江南的血统,我热爱这片土地,热爱她的山水、习俗、热爱她的花草植物,热爱这里的人民,我愿意用自己手中的笔,为你呈现一个我眼中的江南,一个过去的江南,一个传统渐渐失去的江南,把她的好,她的美,留在你的记忆里。
4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2-10-05 09:32:39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5 楼        文友:燕剪春光        2012-10-06 10:28:25
  月亮是中国文化的原始意象,是中国艺术精神的体现。中国的月文化源远流长,从远古神话到民间习俗,从历史故事到到诗词歌赋,无不体现出月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奇幻美妙。这篇文章让读者品尝了一场江南月文化的大餐,醇厚蕴藉,回味悠长。问好二哥!假日愉快!
有花皆吐雪,无韵不含风
回复5 楼        文友:江凤鸣        2012-10-06 15:35:41
  是的,春光。对太阳和月亮的崇拜,不仅中国,古代个个名族都是一样的。希腊神话里有太阳神和月亮女神。美洲印第安人也崇拜月亮女神。从神话到习俗,构成了历史悠久的月文化。解读历史,结构习俗,也是对文化的传播吧。江南月文化只是世界历史文化中的一朵奇吧,我把她捧出来,请大家鉴赏。谢谢,你的鼓励。中秋愉快!
6 楼        文友:温柔小娴        2012-10-06 14:52:35
  中秋节,月圆之时,总让人禁不住的感叹。江老师的这篇文,把江南中秋节的各种习俗和有关月饼的故事一一呈现。这让生在北方的我对江南的习俗在老师的文作中一览无余。这篇文字,引用古典精细,读来更是喜爱。具有诗意且意蕴深厚的文字,可见江老师的文字功底,拜读了,小娴问江老师节日好。
一个热爱文字而不靠文字过活又不甘平凡的伪小资,一个不断在文字中寻找自我完善自我的80后母亲。喜清宁,崇尚简单。
回复6 楼        文友:江凤鸣        2012-10-06 15:39:12
  江南中秋习俗,只是中华月文化中的一部分。很多有关月亮的传说,其实南北方都大致相同。只是因为古代山河阻隔,地域不同,形成了地域亚文化。江南文化的根应该还是来自中原吧。谢谢你的美评。恭祝秋安。
7 楼        文友:草根        2012-10-07 15:19:56
  凤鸣兄的文字不管是写物还是抒情,都是严谨而又活泼的,其中不乏令人陶醉的诗意。“今夕江南月儿圆”,缱绻的意蕴足够让读者品味不尽而流连忘返,唯有欣赏学习,问好老兄!
至少,无愧于文字。
回复7 楼        文友:江凤鸣        2012-10-08 16:34:54
  草根兄弟谢谢夸奖哈。我的文字,怎么也追不上你的歌吟的韵律。佳节已过,恭祝秋安!
8 楼        文友:一盏茶心        2012-10-15 21:08:12
  什么时候过中秋,到你们江南去,亲自看看那里的民风民俗。凤鸣老师写得太有趣了,无比欣赏!问好老师!
回复8 楼        文友:江凤鸣        2012-10-16 08:38:53
  欢迎茶心到江南来。江南的城市是高度的现代化了,但乡镇却还保留着古老的习俗。不过随着现代化的步伐加快,城乡一体化的演进,我想用不了多少年城乡的差别就会消失,很多的民俗也会进博物馆成为历史。这就是我写江南习俗的最初动机。
9 楼        文友:独步全球        2013-02-07 10:59:51
  江老师你好,我与你一样是地地道道的江南人,我在太湖西岸的宜兴扶风,记得我投稿《好心情原创文学》的第一篇散文《细柳扶风》就是你给我审核点评的,我至今历历在目!感谢你!祝你身体健康!独步全球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