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军警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军警★纪实文学】陇原杏林一奇葩

编辑推荐 【军警★纪实文学】陇原杏林一奇葩 ——----来自甘肃省宁县第二人民医院的调查报告


作者:蔚风 探花,16788.4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27发表时间:2012-10-05 06:37:01


   医院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神圣场所,是党和政府关心群众健康的一个重要“窗口”,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之一,“人们医院为人民”是宁县第二人民医院的服务宗旨,遵照这一宗旨,该院切实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改变服务态度,加强硬件建设,提高医疗水平,医院的各项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位于宁县和盛镇中街甘肃省宁县第二人民医院,是始建于1956年的宁县和盛中心卫生院,2008年经过省卫生厅审批,加挂“宁县第二人民医院”牌子,是一所集医疗急救、预防保健、教学科研、社区卫生服务为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目前,医院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5万平方米。现有职工216名,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84人,副高职称3人、中级职称20人,长期聘任教授4名,内设15个临床科室、11个医技科室,核定床位150张,实际开放床位220张。拥有10万元以上的大型医疗设备40多台件,主要有MRI、螺旋CT、CR、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核辐刀等,具备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和急诊急救能力,并可开展颅脑、脊柱、关节、胸腹外科、介入治疗、肿瘤、微创外科、腹腔镜、前列腺汽化电切、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鼻内窥镜、逆行胆总管取石、心脏内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等30多项高、精、尖业务,特色专科有骨外科、脊柱外科、胸腹外科、普外科、妇科、心脏内科、眼科、神经外科等。核磁共振仪、激光体外碎石机、电子腹腔镜、大型手术显微镜等先进的医疗设备支撑起开展高难度病症诊治的技术平台,原来只能在省级以上大医院开展的心脏手术、关节置换手术、断指再植手术、脊柱手术、肝胆胰脾腹腔镜微创手术、颅脑手术等成为医院的正常业务,远程医疗专家会诊成像系统使患者无障碍地享受北京天坛医院组织的全国权威专家诊断服务,使“人在和盛,北京治病”变成现实。同时,医院的发展还带动了和盛镇的小城镇建设,餐饮业、旅馆业、交通运输业、商品零售业均不同程度地从中受益,从而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医院连续6年在全县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中名列第一,连续5年获和盛镇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护理知识竞赛、病历展评分获全县二等奖、三等奖,全市护理知识竞赛一等奖。获全市十佳医院、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市级文明单位和全省先进乡镇卫生院、卫生支农先进受援单位、工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并被卫生部、省卫生厅命名为“文明单位”,被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命名为“爱婴医院”。陕西电视台、庆阳电视台、《人民之声报》、《经济日报》、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杂志社、《陇东报》、庆阳电视台等10多家省内外新闻媒体进行了报道,宁夏第二人民医院、固原康泰康复医院,平凉市中医院等省内外上百家医院曾组团参观学习。
   2000年前的和盛中心卫生院,占地面积只有6000平方米,业务用房700平方米,职工56名,中级以上职称5人,设床位30张,主要医疗设备共6台件,总价值10多万元,大型医疗设备仅有1台200毫安的x光机,只能开展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等常规业务。年门诊病人1万多人(次)、住院800人(次),开展手术200多例,年各项业务总收入80多万元。经过短短的10年时间,医院由一所乡镇中心卫生院发展成为在省内外都享有盛誉的县级综合性医院,发展之迅速、成绩之突出在全省首屈一指,为乡镇卫生院的改革和发展创出了一条新路子。
   当初担任和盛中心卫生院院长的张晓库在深入了解医院现状的基础上,多次外出西安、兰州学习取经,提出了“两高一特”(购进高科技医疗设备、引进高层次人才、形成特色鲜明的医疗专科)的大胆构想,研究制定了坚持依靠“项目带动、人才强医、科技兴院、内引外联”的办院方针,走专病专科的路子,创办高科技、微创型、花园式、综合型、特色专科医院。在这种发展思路的指引下,积极采取院院联合、院校联合、院企联合、院民联合等方式,引资金、引设备、引人才、引技术,同时不断强化内部管理,强素质,树形象,创建特色科室,打造品牌效应,促使两个效益同步增长,从而使卫生院逐步摆脱困境,不断发展壮大,走出了一条超常规、跨跃式发展的路子。2002年经县委、县政府批准,由宁县和盛中心卫生院更名为宁县和盛医院,为正科级事业单位;2003年经庆阳市卫生局批准同意加挂宁县和盛康复医院牌子,作为第二名称对外使用;2008年经省卫生厅审批加挂“宁县第二人民医院”牌子。利用10年左右的时间,将一所始建于上世纪5、60年代的仅有60多间砖木结构平房、设施薄弱、设备落后、医术低下、人员短缺的一般乡镇卫生院发展到今天这样规模的综合性医院,无容置疑张晓库院长功不可没,同时也证明了选好一个院长就可以发展好一所医院这一简单明了的道理。“一个好的医院,关键要有一个好的院长,一个好的院长首先必须是一个好的医生”,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医院发展的成果验证了这一切。先后被评为省市县“优秀共产党员”和市县“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被国家体改委树立为“走向新世纪百佳新闻模范人物”,并获得人民文学杂志社“三个代表”忠实的实践者优秀主人公奖,庆阳地区“科技进步”三等奖,被《当代中国人才库》评为“跨世纪优秀人才”,并获得“甘肃省健康卫士”、“甘肃省劳动模范”、“全市思想道德建设先进个人”、“感动庆阳十佳人物”、“全市宣教系统拔尖创新人才”等荣誉称号,现为政协宁县第六届政协常委。他看问题、干事业具有超前意识,善于寻求新思路、探索新方法,并且勇于实践,雷厉风行。为此才确立了名医方能兴名科、兴名院,名医院的理念,从而为医院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医院发展缺乏资本,就借药、借钱、借设备,甚至“借脑”、借技术,“玩空手道”是医院发展的最主要特点。这其中有个人诚实守信人格魅力的作用,更主要的是“你发财、我发展”双赢互惠思想的指导,创造和优化投资环境、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让投资者敢于投资、放心投资,使医院发展拥有了强大的资金后盾和智力支持。
   近年来,医院的投资总量超过了3000万元,先后购置大型医疗设备40多台(件),建成8000平方米业务用房、6000平方米职工宿舍楼和专家公寓楼,没花地方财政一分钱,均是“借鸡下蛋”、“借水养鱼”策略的成功范例。
   2003年,医院首次引资500万元与陕西咸阳企业家联合,建成了庆阳市康盛医疗器械厂,生产由骨科专家王剑鸣教授自主研制并已获得国家专利的锁动式骨折外固定器;2005年,引资830万元,由解放军四五一医院肝胆外科主任、主任医师王克成投资建成面积5000平方米、可设300张床位的五层现代化住院大楼;同时积极吸引民资1346万元,购置高科技医疗设备5台件,分别为:2004年引资500万元购置了磁共振成像系统、引资240万元购置了彩超;2006年引资230万元购置了螺旋CT;2005年引资96万元购置了CR;2008年引资280万元购置了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核辐刀。(现门诊综合楼为2005年乡镇卫生院建设整县推进建设项目,建筑面积1441平方米,总投资161.29万元,其中国投45万元、医院自筹116.29万元;目前在建的医技楼为2009年审批项目,建筑面积2890.35平方米、总投资610万元,其中国投500万元)。
   在引进资金、引进高科技设备的同时,医院积极引进高智力人才。2001年,在购进电子腹腔镜时,几经周折引进了被国外同行称为“亚洲神一刀”的腹腔镜专家王克成,在其牵线搭桥下,先后引进了胸外科专家王田中、骨科专家王剑鸣、神经外科专家王安生、眼科专家高丹玉等全国、甚至全世界著名的专家教授,都是各专科的领军人物和拔尖人才。同时积极开展院院联合,2003年与北京天坛医院联合,实现了网上远程会诊,与西安交大附属医院联合,被确定为协作医院。这些举措所产生的积极效应是:医院首次开展了腹腔镜胆囊切除、自凝刀微创治疗子宫肌瘤等高难度手术,专家手到病除被传为“神话”,吸引了省内外众多的病员,诊疗范围辐射陕、甘、宁等周边地区,北京、天津、新疆、四川等省区患者慕名前来求医;专家与院内技术人员紧密协作,亲传亲带,培养了一大批中层骨干力量,成为医院发展的生力军,使医疗队伍技术水平整体得到了提高,可开展30多项新技术、新业务;专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敬业精神,使医院成为县内外卫技人员进修的基地和提供高技术服务的中枢平台,也进一步提高了医院的管理层次。近年来施行的各类肝胆、腹腔、骨科、颅脑等高难度手术3000多例,最多的1天就做了18例,最快的一台手术用时仅3分钟。参与重特大事故抢救150多起,成功挽救了无数鲜活的生命,不仅极大地方便了患者就近享受高技术的医疗服务,而且有效降低了医药费用,花小钱治大病。同时对贫困患者开展救助,先后救助120人,累计资助资金8.7万元,减免医疗费用20多万元,真正做到了为患者提供便捷、优质、价廉的医疗服务。一件酒醉持刀意外伤害他人心脏差点致死两条人命的事件,经及时进行手术修补,避免了一场灾难的发生;一项在兰州、西安等地需要3万元医疗费用的肺叶切除手术在和盛医院只花了5000元。诸如此类的实例,不胜枚举,充分说明了医院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的大幅提升。
   人才是兴医强院的关键所在,也是医院业务发展的根本。医院对此高度重视,多措并举,积极采取了引、带、训、聘的人才培训培养方法。先后引进全国、甚至全世界著名的专家教授和学科领军人物14名;在专家手把手、面对面的传授带教下,一批青年医生迅速成长,大多成了各科室的中坚力量,有些还担任了科主任等领导职务;通过院校联合,2005年与北京网络教育学院联合,建立了网络培训站,与甘肃中医学院联合,建立了教学站,建成了多媒体教室,开展人才培训。并且研究制定了人才培养优惠政策,先后出资50多万元用于人才培养,每年选配省内外进修的人员达20多名,通过自学考试、在职函授、离岗求学等获得本科以上学历的19人,获得专科学历的6人,使医院各学科建设均得到了持续的发展。同时加大了院内业务培训力度,积极开展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促使在职成才,切实提高了整体业务素质和技术服务水平。针对卫技人才严重不足,缺科断档较为突出的现状,积极通过院内公开招考,择优聘用了126名近年来医学院校毕业的大中专学生,保证了各项业务的正常开展。以名医兴名科,以名科建名院,以特色科室促进医院质量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共建成独具特色的专科11个。
   高智力人才的引进,促进了医院的提速发展,医院的发展给人才提供了成长平台和广阔的天地,人才的成长又为医院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人才培养的良好机制有力地推动了医院的健康快速发展,这是医院发展的一条主要经验。
   在医院经营管理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一切为了病人、为了一切病人”为宗旨,提出“设备是基础、技术是关键、服务是保障”的服务理念,在全市首家推出了无假日门诊、首家全程陪诊服务项目,实行“患者自选满意医生”,把对医生的选择权利真正交给患者,并对患者关心的收费问题和治疗护理服务实行患者参与监督的全透明的措施。以提高服务窗口的满意率和放心度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建立起一条龙服务的导诊服务体系,在医院门口及门诊、住院楼前均设有导医台,全程引导患者就医、检查、缴费及办理入院手续等,开展便民承诺服务,为各科病室配备了彩电、院内安装了磁卡电话、设置了候诊服务大厅等,使患者感受到人文关怀,体会到家庭式的温馨舒适,从而树立了医院的良好形象,深受患者及其家属的欢迎和好评。累计收到群众赠送的锦旗、匾牌560多面,感谢信件1000多封。
   医院发展了,但公益性的性质没有变、以预防保健为主、以社会效益为重的职责职能没有变,在推动快速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农村卫生工作。设立了公共卫生科,增加了人员力量,并积极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四苗报告接种率平均为100%,孕产妇建卡率、系统管理率、住院分娩率均为100%。辖区内无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连续多年受到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表彰奖励。辖区内共有19个行政村,每个村都建有村卫生所,其中标准化村所有18个,占94.7%。在新农合工作中,切实加大宣传力度,坚决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和相关工作制度,参合率稳步提高,2010年辖区内参合群众35019人,参合率为98%,门诊补偿3162人次,补助金额45万元,住院补偿5850人次,补助金额548万元。共建立居民健康档案11230,建档率为30%,并对279名高血压患者、26名糖尿病患者、16名重症精神病患者落实了规范化管理,使辖区内农村卫生工作同步得到发展,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按照全县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结合医院发展实际,着眼长远、超前规划、科学管理、稳步实施,积极实施住宿、餐饮、康复、疗养等建设项目,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力争形成一条龙服务体系,积极创办“医院园林化、病房家庭化、诊疗人性化、服务一体化”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宁县第二人民医院的不断崛起,使庆阳市医疗卫生系统又多了一颗亮丽的“明珠”。
  
  
  
  

共 5345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陇原杏林一奇葩】医院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神圣场所,是和百姓息息相关的地方,也是一个社会精神文明的窗口单位。作者以一个作家的强烈的责任感和严谨扎实的文风,用详实的事实和具体的数据,带头人独具慧眼的经营理念和魅力人格,真实的笔墨再一次泼洒了“宁县第二人民医院”十年变迁的历史和如今的辉煌成就。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让读者领略了曾经名不经传的医院蜕变成了“医院园林化、病房家庭化、诊疗人性化、服务一体化”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陇原杏林一奇葩的风采。欣赏推荐共赏!问好作者假日愉快!【军警社区编辑:春华秋实】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华秋实        2012-10-05 06:42:20
  欣赏作者俯身现实,尊重事实,严谨的文风,笔触所到之处包含着为文的责任感!问好节日愉快、写文愉快!
2 楼        文友:蔚风        2012-10-05 15:19:34
  谢谢春华秋实的编辑和精美点评,祝你假日愉快,问好,远握。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善于积累素材,才能使作品更加完美。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