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华文部落 >> 短篇 >> 作品赏析 >> 【华语争锋】漫谈《长恨歌》

编辑推荐 【华语争锋】漫谈《长恨歌》


作者:Eileen 秀才,1063.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342发表时间:2012-10-05 23:03:04

《长恨歌》是自居易创作的优秀的叙事诗之一。元和元年(公元8O6年)白居易三十五岁,这一年十二月,白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偶然谈起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王质夫劝自居易把它写成诗。《长恨歌》乃成。由于其思想艺术性的高度成就,千百年来得到广泛的流传。获得了人民的热爱和赞赏。
   谈到《长恨歌》,必须首先分析作品所塑造的两个艺术形象。
   诗人所塑造的杨贵妃是聪明美丽的,她一出现在宫苑中就以她的美貌压倒了所有的宫妃,一下就把唐明皇吸引住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这是多么娇媚!
   杨贵妃不仅聪明美丽,而且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诗人在诗的前半篇所展示给我们的贵妃,就是这样一个才貌双绝的形象。但涛人并不以此为满足,在涛的后半部,又倾心地写出了贵妃灵魂的美丽和纯洁,写出了她对爱情的忠贞,对爱情热烈的追求和想往。
   “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种爱是多么真挚和坚贞,对他们的相会是怀着多么强烈的信心和希望。
   诗人所塑造的杨贵妃就是这样一个聪明娇美,多才多艺,对爱情忠贞的优美的女性形象。
   唐明皇重色,这是无疑的,诗的开始就说:“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字多年求不得",因而在一旦获得杨贵妃那样聪明美丽的美人时,他完全倾到了沉醉在爱的海洋中了。因而“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因而“承欢待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为了表达这种爱多甚至杨贵妃的“姊妹皆列士”,以致“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唐明皇对贵妃美丽的宠爱之深跃然纸上。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无疑是因为“无奈何”是因为“救不得"在死之时不愿见其死而掩面,即死之后,见其遗容而“血泪相和流”。这不正是一个热爱贵妃的唐明皇的真实情景吗?不正是一个纯真爱情的表现吗?
   正因为这样,贵妃刚刚死去,在幸蜀的路上,他就感到“黄埃散漫风萧索,旌旗无光日色薄”,“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这是多么凄惨的景色,多么悲痛的情感!
   而当“天旋地转回龙驭”,再经马嵬坡时,而是感旧伤怀,痛哭不止:“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重回宫苑之后,看到旧时与贵妃共同游赏的景物,更加滋长了弧寂的情感,更加深化了对贵妃的思念:“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夕殿萤飞思悄然,弧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锺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连梦中也不能见到,这是如何的思念,又是何等的冷寂呢!因此“连临邛道士”,也“为感君王辗转思,逐教方士殷勤觅”了。
   作为封建帝王社会最高统治者的帝王不仅有三千宫妃,而且天下的美女都控制在他的魔掌之手。一个荒淫无情的君王,丧失一个宠妃,他是随时可以再摄取一个美色来满足他那兽欲要求的,来安慰他那孤寂空虚的生活,无须乎对扬贵妃如此思念的。
   正是在这个比较中,可以看出唐明皇的爱情是热烈的、深刻的真诚的、专一的,是具有激动人的感染力量的。
   唐明皇和杨贵妃是诗中贯彻始终的两个艺术形象。他们爱情的欢乐,动乱中的死别,沉痛的悲伤和怀念,对重圆的憧憬是诗中所描写的唯一的事件。
   在唐明皇、杨贵妃这两个艺术形象身上,无疑体现了人们纯真的爱情,表达了对美满幸福的爱情生活的向往。
   但是,对于这种封建帝王的爱情,对李、杨的宫廷生活,诗人也是有所讽刺的。在“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中,揭示了君王沉缅女色、国政荒废在“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中针砭罪恶的宫妃制度。在“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中也可说反映了裙带关系的政治制度。但正是这些反映了封建帝王爱情生活的真实面貌。没有“从此君王不早朝”,“三千宠爱在一身"的生活,就不会有唐明皇“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的深刻思念。就不会有杨贵妃的“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的忠贞誓言。
   当然,由于历史局限性和作者世界观的局限,诗人在作品中,是既有讽刺,又有同情的。诗人在讽刺中同情,在同情中批判。这说明了诗人思想感情本身便是矛盾的。
   诗人批判的是那种一人得宠,三千人失去青春的宫妃制度,诗人批判的是那种用“姊妹弟兄皆列士”来表达爱情的裙带关系的官僚制度。而他们的歌颂也不仅仅为了爱情,而是歌颂了人类生活中那些美好的品德,歌颂了人们对幸福多团聚的爱情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共 194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一篇诗作,大多数人应该都在学生时代接触并学习过,没有陌生感。作者虽是漫谈,却很好地从诗作本身延续到写作背景当中,不仅写出了当时社会历史的现实,更写出了自己思想的表达。作者头头是道的分析,从诗句本身再到体现的环境,写得很是从容,还从艺术形象上进行了论述,对诗歌的解读比较丰满,对人物的客观评述非常完整。感谢投稿,问好。【编辑:李锦恒】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李锦恒        2012-10-05 23:03:45
  这一篇诗作,大多数人应该都在学生时代接触并学习过,没有陌生感。作者虽是漫谈,却很好地从诗作本身延续到写作背景当中,不仅写出了当时社会历史的现实,更写出了自己思想的表达。作者头头是道的分析,从诗句本身再到体现的环境,写得很是从容,还从艺术形象上进行了论述,对诗歌的解读比较丰满,对人物的客观评述非常完整。感谢投稿,问好
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滨海新区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微信公众号:锦书恒言。
2 楼        文友:杏叶儿        2012-10-07 09:10:17
  这篇漫谈比较细致和全面,我也读过长恨歌,没有作者理解的到位和精确。欣赏!问好!
只顾低头耕耘,不问花开几何
3 楼        文友:铁禾        2012-12-13 23:35:05
  不简单的品读,读出了意味,喜欢如此书写,欣赏拜读。
铁禾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