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旋转木马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戏迷(外一篇)

精品 戏迷(外一篇)


作者:朱鸿 秀才,1871.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41发表时间:2012-10-08 14:19:26

西安地方戏有秦腔和眉户二种,以秦腔为重。慈禧在西安那年,西安府官员总是上贡这个女人所好的秦腔段子以讨其高兴。鲁迅的西安之行,考察要点,除了大学教育之外,便是易俗社,而易俗社则是西安权威的秦腔剧团。到了一九四九年,共产党执政,西安人携什么到中南海去献礼呢?想来想去,秦腔。秦腔显然是西安文化的品牌,甚至是西安艺术的精华了。
   秦腔这个地方戏是古老的,它曾经影响了周边的晋剧和豫剧,也影响了谓之国粹的京剧。然而这并不足以使之长盛,该走的还得走,到了走的时候不走也不行。事实是,秦腔像汉赋与唐诗一样,凡是在历史上出现并辉煌过的,它都将在历史上黯淡以至消亡。在西安,秦腔便处于年年败落和月月败落的走向之中,似乎谁也拦挡不住。然而船破了板在,锅打了铁在。我的意思是,虽然秦腔已经呈衰势,但它却并没有死,没有死就标志着它还有余绪,还有余香。
   在秦腔的热火岁月,西安的秦腔剧团有三十六家,全是官方的。当时的秦腔既在剧院演,又在工厂和街道演,锣鼓一响,戏迷便汹涌而来。然而仅仅二十年,十年,甚至五年,三年一年,三十六家剧团便所剩无几,甚至能够开张的只有一家易俗社,也是偶尔开张。实际上易俗社只不过是一种象征,因为一年之中,它的开张寥寥一次两次,而且皆是招待任务型或政府资助型的。戏迷是由唱者和听者构成的,不过听者是受众,没有听者,唱者便失去了意义。问题就出在这里:由于秦腔的受众一代一代流失,以致像易俗社这样的剧团已经售票艰难,而售票不足则不能生存,所以易俗社的红门便常常紧锁着,因为豪华的大厅只坐一排白头是尴尬的局面。
   然而唱者和听者一旦入迷,这些人便离不开戏,恰恰是这些人化为秦腔的余绪和余香了。他们延续着秦腔艺术并幻想着有朝一日使这种艺术起死回生。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受众的审美需要和审美趣味已经改变,所以迷于秦腔只不过是他们的一种习惯而已。
   方圆馨二十岁成为旦角,一直希望自己唱红唱紫,希望受众对她的所唱所念所做所舞能以掌声和喊声作出反应。遗憾的是,她在台上发现台下的人越来越少,越来越老,喊声是没有的,而掌声则又弱又稀,真是让她沮丧。剧团解散以后,有的演员选择经商,但她却还要唱戏,遂办了一个秦腔茶苑。丈夫知道这未必行,劝她改行当老师,或搞财务,说:“唱戏不能当饭吃!”她说:“活着不是光为了吃饭!”她借钱租了房,购了音响,并招徕飘零各处的演员和乐手,锣一敲,鼓一打,鞭炮一放,听者竟来了。这些听者,多是退休的人,不过偶尔也有年轻人,甚至还常常出现生意人。方圆馨俨然一个老板,她免费提供水,提供啤酒,还提供瓜子和果脯。听者怎么会一直免费在茶苑享用呢?当然不会!演员是会一个接一个唱下去的,听者觉得谁唱得好,便会举起指头。这是搭红的暗号。所谓搭红,是把已经预备的红绸搭在一个栏杆上,一个指头代表一条红绸,一条红绸代表十元人民币。听者一般会举起两三个指头,不过偶尔会有听者举起二三十个指头,这其中必有文章。搭红由茶苑侍应生做,其训练有素,一招一式都循着章法。演员的收入不等,不过皆以五折留给茶苑,而乐手则领取工资。方圆馨也唱戏,但她追求的却是喝采。喝采是有的,然而一个茶苑的喝采会怎样呢?安慰而已!尽管她不在乎搭红,不过在她唱戏的时候,指头出现的频率还很高,这也是一种承认吧!
   西安的秦腔茶苑发展颇快,资料显示,有近乎百家,其主要集中在文艺路一带,木头市一带和端履门一带。老板多是过去的秦腔剧团的演员和乐手,因为这些人都是内行。现在茶苑的女性演员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俏,她们往往从西安周边各县而来。有消息认为,在茶苑出现的生意人,会以搭红的渠道结识这些女性,并会邀请她们作陪。举起二三十个指头的,便是此类人。这显然是需要继续观察的。
   我十分推崇的是西安的秦腔自乐班。这种自乐班往往是如斯形成的:黄昏之际,有一个戏迷,属于乐手,已经很焦虑,很郁闷,或是很轻松,很快活,遂拿着他的板胡到一个偏静的地方去独奏。丝弦一响,便又有一个戏迷过来,属于演员,说:“那我唱一个段子吧!”乐手说:“好!你唱我奏!”于是演员就唱周仁哭妻,或唱滴血断案,或唱白素贞怨老和尚,或唱秦香莲责陈世美,它们都是西安人耳熟能详的传统剧目。这一唱一奏便辟了场,并把一些赶路的散步的吸引过来。能中断自己的事情而为秦腔所吸引的,当然都是戏迷。唱者声情并茂,痛快淋漓,听者心脑并用,身在物外。几个段子下来,夜风吹拂,疏星闪耀,应该回家了,然而听者依依难舍,问:“明天还来么?”演员与乐手会意,说:“还来!”从而一一相传,便产生了一个自乐班。乐器凡板胡,二胡,梆子,锣,鼓,他们都有,当然都自备,而且自备水,自备凳,自报幕,自喝采。特别重要的是,这些人谁想唱谁便出来唱,不唱了便坐下听,反正大家都是戏迷。
   我不知道西安的秦腔自乐班到底有多少,因为它不是社会团体,不用民政局审批,遂无记录。我只知道几乎所有的社区都有,社区之外,著名的在南门,柏树林,下马陵,竹笆市,小雁塔,西后地。它不像秦腔剧团是有组织的,也不像秦腔茶苑是要盈利的。秦腔自乐班完全是一个自主自愿的处于自然状态的审美联合体,西安的少者难免会出于好奇过去探头探脑见闻一下,然而发现是秦腔,便会背身而去。不过戏迷依然在!
   古玩(外一篇)
   居于西安,古玩便不陌生。这很正常,因为西安时时处处有文物面世,粗人也罢,细人也罢,其朝闻而夕见,耳濡而目染,遂使深奥变为浅白,神秘变为谙熟。
   当然对古玩好之者并乐之者的,主要还是西安的文化人。所谓文化人,主要指作家,画家,书家,史家,以及致力于民俗或文字的学者。这些人购得宅第,一定先是挑选一间大的屋子作书斋,并以一面两面墙壁立书柜,而书柜的某几层则一定要置古玩,或是秦砖,或是汉瓦,或是蓝田玉,或是耀州瓷,目的在乎营造一种悠远和厚重的气氛。实际上收藏几件古玩,并不仅仅是为了气氛,它也显示一种品味,甚至还隐喻一种精神。这不是臆测,然而只有你了解了古玩的好之者并乐之者,你才明白确实如斯。
   在西安,有的文化人对古玩的收藏已经业绩斐然,形成风格。赵慧和沈根务瓦,斯敬之务瓷,陈绪万务玉,曹伯庸和钟镝务印,骞国政务石,鲍大年务权,马福务烟壶,王勇务马桩,宗鸣安务碑帖,贾平凹务汉陶。有同道从远方到西安来,这些文化人不但高兴,而且乐于切磋,甚至冲动之际,会把平常捂得严严实实的极品向同仁宣示。远方之客,真是不但大开眼界,而且往往大喜于碰到了大巫。古玩在西安文化人不仅仅是收而藏之,而且是藏而研究。沈根由瓦当而研究文字,钟镝由印章而研究文字,鲍大年由权衡而研究量器,马福由烟壶而研究感通。他们几乎都有著作出版。这在异地是罕见的。它是西安文化人收藏的一大特点。
   我有来有往的是三位先生:陈绪万,宗鸣安,贾平凹。陈氏嗜玉,五十八岁才发生兴趣,是十足的半路出家。不过他是有国学的,遂上路便出类拔萃。他一向钟情的是周玉,非常之难得,然而他竟有了独山的青玉,又有了和田的白玉,有了民间的祭器,又有了王室的璧琮。周玉的基本刀法是斜坡刀法,他极为欣赏。他有过一次忍痛割爱。那是三年之前,他要装修房子,钱不够,遂不得不出卖一件魏晋玉,为之久久长叹。宗氏之于碑帖的收藏共二十年,积累甚丰,品种全,独门多,权威在望。他已经举办两次碑帖展,其间门庭若市,有轰动效应。贾氏的收藏以汉陶为主,凡瓮罐瓶仓鼎炉俑兽兼具。他的收藏时间不长,成长颇速,几近于暴发。他收藏的基本原则是去伪存真,去粗求精。在开始,他觉得一切皆好,什么都要,不过眼力渐渐提高,现在完全是唯珍品而索。他的收藏有三个办法,一是买,付人民币,二是换,用他的字或画,三是赖,向朋友若我硬要。他的汉陶林林总总,不可以数示之,然而我知道进了他的家,过道,客厅,厨房,卧室,皆有他的收藏,当然精华集中于他的书斋。他的宅第并不小,但古玩却拥挤了空间,地上蹲着,架上置着,案上和几上放着,从而使大的宅第变小了,甚至朋客举手投足背身转体皆要小心。贾氏完全是在古玩的包围之中写作和书画,他自谓周围阴气浓郁,但他却不怕阴气。
   西安的古玩市场有四个或五个,不过文化人一般喜欢到八仙庵古玩市场去。八仙庵是道教圣地,其供奉汉钟离、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曹国舅、吕洞宾、蓝采和、何仙姑八神。建于宋,盛于清,是由于慈禧曾经避难而住在这里,那女人有巨款拨之,遂士来远近,名闻遐迩。八仙庵古玩市场随祭祀活动和庙会而形成,其年岁远,规模大,信誉高,历久不衰,即使文化大革命期间它也有交易。它现在仍是西安最好的和最旺的古玩市场。然而这个时代除了欲望是真的,其它多是假的。如斯世代,古玩当然也是真中掺假,假的像真,真假难分,于是文化人就在这里常常上当,反复缴学费。不过古玩的好之者并乐之者,是不怕上当的。
   星期天是交易之日,曙光初露,生客即临。所谓生客,指农民,他们的东西多是新的,遂有行家匆匆过去,悄声问:“有货么?”生客便从蛇皮袋抓出瓦器或瓷器说:“有!”若是瓦器,行家便贴上鼻子,长吸三气,嗅到新土之息盈面,又唾水一滴,看到涎沫尽吸,于是他就要了。若是瓷器,行家便会辨底土,辨开片,辨冲缝,辨爪纹,特别是辨包浆,甚至他会掏出一个小小的放大镜,以分析汗渍,泥污,垢痂,所导致的一种模糊状和摩沙状---这便是包浆。确认包浆,行家就要了。渐渐地,天透亮,古玩摊贩进入市场,他们端一个矮凳,铺一张报纸,宣告开张。五花八门,应有尽有,而且远远望之,竟是花花一片。对古玩的好之者并乐之者,便穿梭于熙熙攘攘的市场,并根据自己的所爱,千寻万找,大浪淘沙,难得自己的所求。他们每每空手而来,空手而归。他们偶尔会奔瓷而来,取石而归。他们总是为玉而来,获瓦而归。不仅仅是能否可遇的问题,而且是能否识破以假充真的问题。科学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古玩,假唐三彩完全可以乱真唐三彩,假青铜器完全可以乱真青铜器,尤其那些摊贩,甚至憨态可掬的农民,他们都会底气十足地撒谎:“我这上林瓦绝对是真的!我这翁仲玉绝对是真的!”实际上它们绝对是假的,只要购之,便是上当。文化人一再上当,然而上当也好之并乐之。他们相信持之以恒,必有大得。他们相信,吃一堑而长一智,长一智便能提高眼力。
  
  
  
  

共 413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秦腔是流传在西北地区古老的戏剧之一,在西北地区他的传播范围最广,喜爱的人很广泛,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因为其节奏慢,已经不能适应年轻人的口味,但是在中老年人中却具有广阔的市场,尤其一些戏迷,一旦听到锣鼓家伙响就迈不开脚步了。作者详细地描写了这种古老剧种当下的市场和表现,分析的很到位,也表现了那些爱好者发展秦腔的决心和勇气。文笔熟练,思路清晰,写的趣味横生。古玩一篇,则分析西安的古玩市场及其爱好者的收藏,西安作为历史名城,有古董自然就少不了玩他的人们,于是古玩市场应运而生,交易、收藏等靠的是眼力和财力,但毕竟上当的时候居多,可是这样的追求是对古文化的挖掘爱好,我们却无可厚非。欣赏美文。期待您更多精彩。【编辑:阿秀 699】【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10092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阿秀 699        2012-10-08 14:20:20
  秦腔是流传在西北地区古老的戏剧之一,在西北地区他的传播范围最广,喜爱的人很广泛,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因为其节奏慢,已经不能适应年轻人的口味,但是在中老年人中却具有广阔的市场,尤其一些戏迷,一旦听到锣鼓家伙响就迈不开脚步了。作者详细地描写了这种古老剧种当下的市场和表现,分析的很到位,也表现了那些爱好者发展秦腔的决心和勇气。文笔熟练,思路清晰,写的趣味横生。古玩一篇,则分析西安的古玩市场及其爱好者的收藏,西安作为历史名城,有古董自然就少不了玩他的人们,于是古玩市场应运而生,交易、收藏等靠的是眼力和财力,但毕竟上当的时候居多,可是这样的追求是对古文化的挖掘爱好,我们却无可厚非。欣赏美文。
多年从事文秘工作,爱好旅游、音乐,喜欢读书,随心而作,不拘一格,愿与各位文友一起挥洒文字,潇洒走人生。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