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军警文学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文苑★散文】君子间的别离

精品 【文苑★散文】君子间的别离 ——读古诗《黄鹄一远别》有感


作者:施云南 状元,52152.6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081发表时间:2012-10-10 11:32:09
摘要:相比小儿女之间凄凄的离别,君子间的别离,却显得更为豁达,也更为深情。

【文苑★散文】君子间的别离 天下间的别离,不管是哪一种,给人的感觉,都应该是带着淡淡哀伤的吧,所以世间才会有唱不完的《阳关三叠》,诉不完的灞桥离愁啊。对于离别,自然是有很多种类的,各种不同人群,他们离别之时的情景,也是不尽相同的。小儿女的离别,“凄凄惨惨戚戚”,泪湿春衫袖;而豪杰士的离别,却又是长虹贯日,“风萧萧兮易水寒”。对于这各种离别之间的不同之处,才子江淹已经在《别赋》中,说了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不过,这些离别虽然有差异,但是,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不管对谁而言,离别都总是会令人伤心惆怅的,那么,对于君子呢,他们之间的离别,又与一般人,有哪些不同呢?
   朋友,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就连至圣先师孔子,当他看到有朋友前来的时候,也会非常高兴的,所以才会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不过,朋友和朋友还是不一样的,庄子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由此可见,虽然说这君子之间的交情是“淡如水”的,却并不表示君子们的内心世界都是冷冰冰的,正相反,“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正是因为君子都将深情藏在了内心深处,所以,他们的情感才格外真挚,格外深厚。这一点,我们读古诗《黄鹄一远别》,就能够从中看出来了。
   “黄鹄一远别,千里顾徘徊。胡马失其群,思心常依依。何况双飞龙,羽翼临当乖。幸有弦歌曲,可以喻中怀。请为游子吟,泠泠一何悲。丝竹厉清声,慷慨有余哀。长歌正激烈,中心怆以摧。欲展清商曲,念子不能归。俯仰内伤心,泪下不可挥。愿为双黄鹄,送子俱远飞。”
   据说,这首诗歌在旧时,曾被人认为是苏武写给李陵的临别之诗,因此,此诗在萧统的《昭明文选》中被题名为苏武的《与李陵诗》。但是,苏轼却对其首先提出了疑问,而清代的沈德潜也在《古诗源》中提出,这只是一首苏武送别朋友的诗歌,和李陵没有关系,“非别李陵也”。后世的绝大多数专家,在经过再三考虑后,都认为此诗其实和苏武与李陵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很有可能是东汉时期之人所做,假托苏武和李陵的名字。所以,后来人们提起这诗的时候,都只称其为古诗,而不提苏武之名。不过,不管这首诗歌和苏武之间有没有关系,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这是一首讲述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诗歌。
  
   这首诗的前四句,描写了诗人和朋友,两人即将分别之时的依依惜别之感,“黄鹄一远别,千里顾徘徊。胡马失其群,思心常依依”,这其中的感情是极其深厚而真挚的。
   纵使长亭接短亭,两人一起走了一程又一程,但是,却还是依依不舍,但是,这毕竟是朋友之间的离别,和小儿女之间的离别究竟还是不同的。小儿女之间,尽可以卿卿我我,耳鬓厮磨,说那些说不尽的悄悄话,“花似伊,柳似伊,花柳青春人别离,低头双泪垂”。可是,君子之间的别离,却不能够这样,纵使不舍,也不能哭出声响来,还要装作潇洒,还要相互劝慰,互相祝福前程。所以,相比小儿女之间的离别,君子之间的离别,更为安静,就好像后世的一位诗人说的那样,“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如果他们够洒脱的话,尽可以挥手而别,扭转头去,各自奔向未知的前方,正所谓“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只可惜,这两位离别之人,他们之间的友谊实在是太深厚了,的确是做不到如此决绝地分开,所以,诗人才会用“黄鹄”和“胡马”来做比喻。
   “黄鹄”和“胡马”,都是恋旧之物,诗人用它们来比喻自己和友人,显然是充满深意的。正所谓“黄鹄一举千里”,所以,使用“黄鹄”,既表现了其飞越千里,依然回顾徘徊的思乡之情,又赞誉了即将离开的友人,那胸中所怀有的豪情。而“胡马”呢,“胡马依北风”,当马离开了自己的同伴的时候,也会恋恋不舍,这是诗人用来比喻自己的。所以说,不管是“黄鹄”还是“胡马”,都是有感情的动物,而人呢,人作为万物的灵长,自然也是有感情的了,所以,当人们离群索居的时候,便会格外伤心。因此,这样的比喻是极为恰当的,既符合依依惜别之意,又没有小儿女哭哭啼啼的情态,显得既豁达,又深情。
   “何况双飞龙,羽翼临当乖。”一个“何况”,使得语义又更深了一步,两个人即将各奔前程,两人心中的烦闷,便越来越甚了。
   从“黄鹄”到“胡马”,再到现在的“飞龙”,这一系列的比喻,引起了人们的无穷想象。这样的手法,在《诗经》中,被称为“比兴”,是被广泛运用的一种艺术手法,而在这里,诗人更是恰到好处地使用了这样的手法,起到了烘托和渲染的作用。在这逐渐递进的比兴中,读者也渐渐体会到了,那种离别之时两人恋恋不舍的心情。
   在这种情况下,要如何排解心中的苦闷呢?“幸有弦歌曲,可以喻中怀。”幸好还有音乐,从古到今,音乐总是被人们认为是具有神奇力量的,所以,在这样的时候,如果能够有那绕梁三日,不绝于耳的音乐声的话,或许也还能帮助两人暂时消除心中的苦闷。于是,他们便弹奏起了《游子吟》,谁料,这曲子不弹则还罢了,一弹奏起来的话,反而惹得两人更加伤心了。
   接下来,诗人就花了大量的笔墨,来描述了两人听见琴曲之后的感觉。“请为游子吟,泠泠一何悲。丝竹厉清声,慷慨有余哀。长歌正激烈,中心怆以摧。欲展清商曲,念子不能归。俯仰内伤心,泪下不可挥。”如此看来,他们刚刚还庆幸,以为“幸有弦歌曲”,可是,这曲子非但不能遣怀,反而还将他们的情感整个儿都给激发出来了。
   据说,《游子吟》是一首名为《楚引》的琴曲,它所表现的内容,正是游子对家乡的思念。想当年,楚国的游子龙丘高出游三年,他非常思念故乡,可是,却欲归不能,于是,就只能遥望着楚国的方向,长叹感怀,然后,就作了这首名为《楚引》的曲子,由于这首曲子是反映游子思乡之情,所以,也被称为是《游子吟》。这样的曲子,自然是会给人一种悲怆的感觉了,原本以为找到了可以排遣忧愁的良方,却不想,完全错了,一曲《游子吟》非但没有让两人的心情好起来,反而还更加悲恸。
   当幽幽丝竹之声响起的时候,那种如泣如诉的声音,足以让人心痛,正所谓“树边风色寒,愁里清音现”,越是清亮的声音,就越是让人有一种撕心裂肺的感觉,所以,在诗人听来,这样的曲子,真的是“慷慨有余哀”啊。“慷慨”这个词语,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用的,只有那些有远大志向之人,才能称得上是慷慨之士,“慷慨,壮士不得志于心也”。看到这里,不得不让人猜想,这两位好朋友,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要在此离别,分别踏上自己的征途,或许,就是因为郁郁不得志吧。长歌当哭,除了离愁以外,或许,这里头还包含着诗人和朋友的失意吧,越是君子之人,越是会将国家大事担在自己的肩头,正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或许,在这两位看来,独善其身的时间已经够长了,该到了兼济天下的时候了,所以,他们再不舍,也只能挥手作别。
   可能是诗人觉得,这样悲伤的曲子会影响了朋友的情绪吧,于是,他想换一首曲子,换一首欢快的《清商曲》,可是,却手不从心,一旦想起两人从此可能再也见不了面了,他就再也无法弹出那欢乐的曲调来,情不自禁而失声痛哭了。是啊,谁规定了只有儿女情长之时,才能够挥泪呢,“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如今,诗人想起了即将离别,自然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一任涕泗横流,“泪下不可挥”了。
   可是,离别虽然不舍,却终究还是要分离,“愿为双黄鹄,送子俱远飞”,一个“双”字,一个“俱”字,道出了两人即将分别,踏上属于自己的征途。和诗歌开首部分的“黄鹄一远别”相呼应,点出了两个人可能都将要踏上离乡背井之路。世人形容夫妻间的别离的时候,通常都会用“劳燕分飞”这样的词语,但是,诗人却用了“黄鹄”,用这象征着远大志向的鸟儿,来比喻两人。说实话,诗人很想化成一只黄鹄,陪伴在朋友的身边,然而,现实是残酷的,这样的想法,也只能是想想而已,最终,两人还是不得不星离雨散的啊。
   不过,虽然整首诗歌充满了悲情,可是,结局依然是以祝福为主,诗人用“黄鹄”来祝福朋友,希望他那远大的志向,能够实现。在《古诗十九首》里,也有类似的句子,诗人用“鹤”来比喻即将远行的朋友,“愿为双鸣鹤,奋翅起高飞”,说的也是这样的意思。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朋友之间的离别,还有离别之后的相思,那都是重要的主题,千百年来,曾经被无数人传诵。
   从《诗经》开始,就有描写离别的诗歌,《燕燕》里有“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竹竿》里有“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陟岵》里有“陟彼岵兮,瞻望父兮。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上慎旃哉,犹来!无止!”
   不过,以上的这些,都算不得是君子之间的别离,而都属于亲人之间的离愁别绪,真正开始描写朋友之间离别的诗歌,其实是在汉魏之时才有的,尤其是魏晋以后,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金谷二十四友……文人之间的雅集酬唱逐渐增多,相应地,在诗歌中抒发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也就成了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有便佞,损矣。”所以说,那些谄媚逢迎,花言巧语之人,都算不上是真正的朋友,只有正直的君子,才算得上是朋友。所以,也只有君子之间的离别,才是能够投入真感情的离别。
   古人曾经认为,《黄鹄一远别》这首诗歌,是苏武赠给李陵的,仔细想想,还真是颇为不妥。想苏武和李陵这两个人,都是命运多舛之人。根据班固的《汉书》记载,苏武曾经受汉武帝的派遣,出使西域,但不巧的是,西域正好发生内乱,苏武被牵连其中,匈奴单于认为他乃是斗南人杰,便想劝他投降,但是,苏武却至死不渝。匈奴无奈,将其流放北海,他虽历经千辛万苦,却依然手持代表汉朝的节杖。后来,汉朝得知苏武不死,向匈奴要人,并称收到了苏武系在雁足之上的书信,匈奴无奈,只好让苏武回归汉朝。可以说,苏武是一个全节之人。
   可是,李陵就不一样了,他兵败被俘,却投降了匈奴,匈奴还曾经派其劝降苏武,但是,也被苏武拒绝了。
   如此看来,这苏武和李陵之间,即使是朋友,到了此时,却也已经是“道不同,不相为谋”了,所以,很难想象,苏武会写一首送别诗,赠送给李陵,因为,或许在苏武这样的坚贞不屈之人看来,李陵这个人,不管他是因为什么原因而投降的,他都已经是贪生怕死,投降外国的叛徒了,这样的一个人,已经算不上是君子了,所以,苏武恐怕是不可能赠诗给李陵送别的。
   更何况,如果这首诗歌真是写于苏武在被困匈奴十九年后,即将回到汉朝的时候,那就应该是李陵送苏武才对,而不应该是苏武送李陵。所以说,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黄鹄一远别》都应该和苏武与李陵无关吧。
   或许,这样一首送别之诗,只是出于一个普通的士人之手,他用这首诗歌,来赠送给即将踏上仕途的朋友,作为两人共勉、留念之用,这样想的话,或许还更为妥帖一些。
   其实,描写君子临行赠别之诗,并不是只有《黄鹄一远别》这一首,还有很多诗歌,都反映了这个题材,而且,其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
   君子间的离别,总是少不了举杯消愁的,所以,一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吟得多少人断了肠,更有那“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远望悲风至,对酒不能酬”;“斗酒勿为薄,寸心贵不忘”……这些都证明了,诗人将满腔愁绪,都倾注进了酒杯里。
   更多的,则是临别之时的祝愿,或是离别之后的深深怀念,比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甚至还有很多,是梦中的思念,如“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这是多么深沉的情感啊,真是至诚至真啊。
   此外,还有一些描写角度比较特殊的,比如阴铿的《江津送刘光禄不及》就是其中比较特别的一首。李白也曾经描写过在渡口送别,他在《渡荆门送别》中写道“仍连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自是情深无比,可是,相比阴铿的作品,却又差了点,阴铿从一个常人不太容易接触到的角度,描写了离别。看题目,《江津送刘光禄不及》,既然是“不及”,那就表示这已经是一个迟来的送别了,当阴铿匆匆赶到的时候,刘光禄已经早就踏上了行程,所以,和其他唱酬之作相比,这首诗歌主要描写的是诗人自己单方面的情感,突出描写了一个伫立凝望的送行之人的形象。“如何相背远,江汉与城闉”,相比描写那依依惜别的场景,这首诗歌显然更有特色,诗人刻画了一个曲终人散的场景,望着“孤帆远影碧空尽”,朋友的身影渐渐远去,只剩下了他一个人,那种内心的悲凉,便被突显了出来。
   由此可见,君子之人的送别,自然是小儿女之间的惜别,英雄之间的离别,有不同之处了,“黄鹄一远别”,当那只黄鹄逐渐进入云端,消失在了诗人视线里的时候,诗人却在心里,种上了对于朋友的思念,以后的每个日日夜夜,诗人都将默默地在默默地弹奏一曲《游子吟》,祝福远在天涯海角的朋友。这就是君子间的别离,世上最深情的别离。

共 5191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世界上最珍贵的情意除亲情、爱情外,也就是友情。古今中外,天水回转,大地丰满,人间自有真情在。那些兄弟情、战友情,文友情,浓浓烈烈,深情似海。作者采撷古诗词韵的风采,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细数了友情的凄美与别离的故事。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朋友之间的离别,还有离别之后的相思,那都是重要的主题,千百年来,曾经被无数人传诵。感天动地,催人泪下。描写离别的诗歌,不仅体现了诗歌本身的精华,更能体现了那个朝代人与之间那种纯美的真诚和睿智。作者文中引用了经典古诗词,洞察秋毫,博学多才乃是作者文墨的丰盈。由此可见,君子之人的送别,自然是小儿女之间的惜别,英雄之间的离别,有不同之处了,“黄鹄一远别”,当那只黄鹄逐渐进入云端,消失在了诗人视线里的时候,诗人却在心里,种上了对于朋友的思念,以后的每个日日夜夜,诗人都将默默地在默默地弹奏一曲《游子吟》,祝福远在天涯海角的朋友。这就是君子间的别离,世上最深情的别离。愿世间友情长久,真情常在。欣赏美文!问好!倾情推荐!【军警社团编辑:林雨荷】【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10102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