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杂谈牛、犬、猴、鹅与人的故事

精品 杂谈牛、犬、猴、鹅与人的故事


作者:王老大 举人,5444.8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672发表时间:2012-10-12 21:30:09

(一)牛孝
   宿洲西北九顶山下,龙寺山门前的一块石碑上纪录着这样一个故事:
   列山集有个叫张六子的,是个屠户,他以杀牛为生,一生杀了多少牛,他也记不清。
   他46岁那年,从外村买回一头母牛,还带着一头吃奶的小牛犊。小牛犊肉嫩,精养几月,也不少赚钱。先杀老牛吧。他盘算好,磨好宰牛刀,放到一旁。抽袋烟,歇会儿。把老牛栓好,可怎么也不见了那把锋利的宰牛刀。他四处寻找,还是不见踪影。这是怎么回事儿?他呆呆地坐在地下发楞!
   他无意中瞅见那头老牛眼里流着泪水,望着那头小牛犊,抽搐着,伤心极了。张六子杀了那么多牛,并没在意牛的情绪,今天一见,很是感动。他回头看看小牛犊,那小家伙远远的躲在墙角,泪水汪汪的,像个懂事的小孩子,一动也不动。
   张六子杀了几十年的牛,从没动过心,今天是怎么啦!自己也觉的奇怪,他拉小牛犊,不起!他拿棍打,不动!他抓住两条前腿一甩,把小牛犊扔在一边。眼前一亮,那把锋利的宰牛刀就坐在小牛犊屁股下边。张六子大惊,牛通人性呀!小牛犊为救母亲,乘他不注意,把那把刀衔了,藏在屁股下死死的压住不起来。
   小牛犊救母感动了张六子。他用颤微微的双手解开母牛,又扶起小牛犊。老牛舔着小牛犊,小牛犊围着老牛兴的直撒欢儿。那头老母牛“咩咩”的叫了几声,小牛犊听了,前腿跪下,直点头。张六子生平第一次觉得有一种无声的信息在内里轰鸣着,他剧烈的摇动着,悔悟着,他哭了,大声的痛哭起来!
   从此,张六子不再杀牛,并开始信奉佛教,吃斋念佛。他精心的喂养着那两头牛。很多年后,那头老牛死了,他厚葬了它。
   张六子无病无灾,幸福生活,安度晚年,86岁无疾而终。那头小牛犊,已长成大牛,见张六子死了,不吃不喝,守着恩人,整整七天七夜,最后死在了张六子身旁。这是发生在清朝道光年间的故事!
   (二)犬忠
   俞曲园是清末的文人。他在《俞曲园笔记》纪录了这样一个故事:(翻译成白话,大意如下)
   在浙江的绍兴有一个富人,姓周。不幸被一伙儿强盗劫持了,连夜把他弄到一个叫湖州的地方。这是他们秘密窝藏的地方,强盗们养了很多狗,有一条狗尿在强盗休息的地方,强盗头儿大怒,满脸杀气,下令把所有的狗都统统杀死。强盗们得令,疯狂砍杀,顿时血流成河。
   最后一条黑狗,哀号着爬在周先生面前,乞求免杀。周先生好言相劝,并许赠珠宝。总算保住了那条黑狗的性命。周先生怕那狗再遭意外,便把它寄养在另一个地方。
   在一个雨夜,周先生趁强盗熟睡,偷偷逃出魔爪,并带走了那条黑狗。连夜跑到德清。周先生筋疲力尽,钻进一个枯庙,昏睡过去。
   那条狗突然猛拱周先生的头,周先生刚想发火,听见门外切切耳语。又遇贼人,正密谋偷袭杀人抢钱呢!周先生立即作好准备,拍拍黑狗,猛的夺门而出。贼人眼看到手的钱财跑啦,挥刀急追。那条黑狗猛烈的撕咬贼人,挡住追路,才使周先生得以脱身。
   那条黑狗追上周先生,巧遇一舟,爬上去,顺流飘去。不料,半夜狂风骤起,舟翻啦!周先生落水,很快沉到河底。那黑狗见状,潜入河底,死死咬住衣领,把周先生拽到河岸。周先生又一次被那狗救了性命。
   周先生没回他的家乡——绍兴,秘密失踪了。
   过了很多,很多年,家乡有人在杭州城隍山见到了周先生,他和那条黑狗在一起呢!那是光绪元年的事儿!
   (三)义猴
   在我国南方的一个地方,有个要饭吃的,满脸胡子,靠南坡搭个棚子,就住在那里。他养了一只猴子,教给它本事卖艺度日。讨到好吃的,与猴分享。冬天寒冷,依偎在一起睡觉。夏天炎热,把凉快地儿让给猴子。像父子,如兄弟。在一起生活了几十年。要饭的老了,身体又有病,不能去卖艺了,那猴子就天天在路旁乞讨,一但要到吃的,赶忙回去喂那要饭的。猴子天天那样乞讨,不管刮风下雨,从不间断。后来,要饭的死了,猴子悲痛欲绝,跪在路边向路人边哭边拜,伸手讨钱。路人可怜,纷纷解囊。猴子捧着钱,来到棺材店,店主知道它的意思,果然给了它一个上好的棺材。那猴子又跑到街上,撤住衣服拉拽,人们会意。猴子又上山采摘了很多野果,放在灵前。人们把那要饭的葬了。那猴子捡来许多木柴,堆在墓前,用火点燃,拜了几拜,仰天长啸,纵身跳到烈火中自焚了。人们看了,为这义猴的举动惊叹不已,为了纪念这个义猴,赞颂这种精神,后人建了一座“义猴冢”来纪念它。《宋.曹会秋文集》中“南坡义猴”有记载。
   (四)仁鹅
   在江苏的常州,有个叫陈四的养鹅专业户,养鹅发家致富了。有人效仿他也养鹅,但就是发不了。
   那年地区开现场会,让他介绍经验,那些养殖户打开笔记本等着纪录,记者对好镜头等着拍照……
   他喝了口水,没开口;又点了根烟,还没开口。乡长催他讲,他说:“那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吧!”
   下面哄堂大笑。
   但他还是讲了……
   那年,我开始养鹅,一群大白鹅在东圈;一群大黑鹅在西圈。一白一黑俩头鹅是我花4000元高价买来的,说是品种好!又买回千只小白鹅,千只小黑鹅。东西分养,黑白为邻。头鹅带领小鹅,吃鱼吃虾,吃饱就在一起玩耍,嬉戏。
   有一天,大黑鹅突然死了。我不忍心吃那大黑鹅,把它埋在山窝里。小黑鹅不吃也不喝,每天对天悲鸣。眼看着小黑鹅就要绝命。那只大白鹅,跑到西圈,“嘎嘎”的叫着,小黑鹅像见到亲人,都围了过去。大白鹅带领小黑鹅,还有小白鹅一起去寻食。太阳落了山,大白鹅“嘎嘎”的叫着送小黑鹅回自己的西圈。小黑鹅都回了圈,才带自己的小白鹅回东圈。每天如此,一直把那群小黑鹅带大。
   我敬佩那只大白鹅的仁爱之心,天天给它洗澡,摘羽毛。就如亲兄弟似的。后来那只大白鹅也死了,我也把它埋在山窝里,紧紧挨着那只大黑鹅。
   后我养鹅越来越顺,鹅群下蛋多,小鹅长的快,发展极快,你说怪不怪?
   下面的人面面对视,是经验吗?
   这是发生在本世纪八十年代初的故事!

共 235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分别讲述了古今历史上有记载有传说的人和动物的感人故事。牛、犬、猴、鹅,本都是人类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家养动物,但遇险求生的欲望以及知恩图报的感人故事,却一代又一代地流传下来,让人感慨唏嘘。对照现实,有些人连都不如动物啊。问好,推荐!【编辑:姜光丽】【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101203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姜光丽        2012-10-12 21:32:20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但知恩须图报的理却须永远留存在心中!
2 楼        文友:王老大        2012-10-13 10:57:31
  谢谢姜光丽的辛苦编辑。滴水之恩定当涌泉之报,动物如此,人呢?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最感恩的当是这个社会。有此心里,和谐社会就真正的到了。
3 楼        文友:夏冰        2012-10-21 01:14:35
  此文很见功力。语言特色,主旨揭示,均好。期待精彩继续!问候!
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一直在文学的路上走。目前致力于文字表达无限可能性的探索。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