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学联盟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联盟★散文』鸿鹄大志化安康

精品 『联盟★散文』鸿鹄大志化安康 ————甘肃医药集团西峰制药厂发展纪实


作者:蔚风 探花,16788.4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705发表时间:2012-10-12 22:09:49

鸿鹄大志化安康
  
   ——甘肃医药集团西峰制药厂发展纪实
  
   翻开厚重的史册,甘肃庆阳的医药史历历在目。从活动于子午岭一带的人文初祖轩辕黄帝时代起,就有北地安化(今庆城县)人岐伯“尝味草木,典主医药、经方,本草、素问之书”,并集我国古代众多医学家集体智慧的结晶,与黄帝一道著成了流传于世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开创了中医药的“岐黄之术”。作为与黄帝同为我国上古时期一位有成就的博物学家和中医学理论的奠基者,岐伯被人们尊称为我国中医学鼻祖。和传统农耕文化根脉传承一样,庆阳从来就是中医药事业的发源地。特别是社会发展到今天,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不断进步,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扩充,医疗观念的不断更新,加之科技含量的不断渗透,与内外交流的相互促进和提高,为医药事业的长足发展创造了稳步提升的良好环境。
   在甘肃庆阳这块广博的黄土地上,制药企业的诞生要追溯到近四十年前。1970年后季,文化大革命尚未结束,尽管轰轰烈烈的政治动乱还在继续,但在稍微平静的间隙,社会主义建设的尝试还是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简单的剪彩鞭炮声与热烈的庆贺掌声中,庆阳辖地内的西峰镇董志塬上组建起了当时唯一的西峰制药厂,企业隶属甘肃医药集团管理。
   作为岐伯故里的医药生产机构,新成立的甘肃医药集团西峰制药厂在上世纪的二三十年里,继承科技与民间制药学精华,不断挖掘整理岐黄医术的遗产,融传统与现代制药相结合,经过几任领导千辛万苦的创业,稳定巩固生产,积极开发市场,从筹建开发上做出了一定的基础性工作,企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无闻到声名鹊起的漫长发展过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新的政策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全厂职工敢为人先,积极寻求有效途径,自力更生,努力奋斗,开拓进取,在科研、生产、开发、管理诸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使企业在开创、销售、发展方面打下了坚定的基石。那些年里,西峰制药厂几乎与当时一并存在的地毯厂、毛纺厂等大型企业齐名陇东,堪称当地国营企业的龙头。
   由于那时制药企业相对较少,市场需求供应量不大,竞争也比较平缓,同时受管理体制所限,产品多在省内销售,省外市场欠缺开发,销量增长率缓慢,企业的牌子虽然有了知名度,但科学发展水平仍然没有得到最大发挥,经营状况基本上走的是基本维持保本的老路子,平淡中向前发展中,整体效益不佳。
   1992年,西峰制药厂决定由当时担任药研室主任的丁玉兰主持研制一种国家六类新药——“妇可靖胶囊”。1981年从天水地区人民医院调入西峰制药厂的丁玉兰既是从兰州医学院毕业的专业人才,而且从事过临床医学工作,深知制药企业的源头监控和临床应用需求的重要,为了能让接到手里的这项研究任务尽快完成,并造福人民,丁玉兰暗下决心,一定要让计划成为现实。不料,新药研制并不简单,从一开始的处方筛选与试制,她就遇到了重重困难。但在科研工作岗位上已奋战多年的丁玉兰并不灰心,也不退缩,她凭着一股顽强干事的闯劲和科技工作的责任感,抵住各种压力,克服条件简陋等不利因素,常常比别人来得早,走得迟,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了改变制药厂生产困境的努力上。无数个白天的研究,无数个夜晚的思索,她不仅从事着繁重的企业管理方面的工作,而且亲自参与对该药的药理、毒理、药效学研究、质量稳定性试验、质量标准及生产工艺的起草,用几年的辛勤带出了研究人员的新成果,顺利找出了“妇可靖胶囊”的试制规律,从而为后续研制工作打开了局面。
   1995年10月,从职工队伍中脱颖而出的丁玉兰走上了领导岗位。但无论是在先后担任质监科长、药研室主任、厂长助理、总工程师期间,还是成为企业管理者,她对企业从科研到投产、生产到销售以及行政管理,都怀有着深深的感情,用她以厂为家的精神做出了不小的贡献。特别是在药研工作上,她与后来成为公司总经理的郭晓强等领导强强联手,利用自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制药专业特长,解决了生产及药研中的许多难题。在新产品的研制引进上,她从不讲身份地位,不抢功夺利,总是身先士卒,事必躬亲,带领技术研究人员认真试验,科学论证。在她的努力下,制药厂先后共开发引进新产品27个,如复方羊角冲剂、胃舒宁颗粒、六味地黄胶囊、咽炎片、抗骨质增生丸等这些药物已成为厂里的主导产品。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那个时期,西峰制药厂的生产条件依然是二十多年前的基本模式,不仅设施简陋,研究经费奇缺,也为产品融入市场带来了许多不利因素。1997年,丁玉兰经组织任命,担任了党委书记兼生产副厂长。虽然不能说临危授命,但摆在丁玉兰面前的制药厂已步入了职工放假、面临停产的窘迫困境。
   让企业再次崛起是丁玉兰给自己下定的第一个目标,几个月以来,本着为企业和职工高度负责的态度,她不辞辛劳,千方百计多方奔走,并多次组织召开挽救制药厂的有关会议,团结带领领导班子一班人,跑项目、跑资金,积极寻求合作伙伴,和几个课题组专业成员经常加班加点,利用周末或晚上时间,与多家核心企业展开调研、分析、讨论,提出了通过整合资源和打造优势品种,通过形成“三位一体”,弥补产能与研发不足等具体实施方案,使大家逐步明确了完成这一战略目标实施企业重登市场舞台的目的意义,增强了干部职工的信心,更为重要的是,该目标的实现,将使西峰制药厂跻身全省制药企业第一集团军行列,对全省医药产业的发展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在她及领导班子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企业终于与庆阳地区水保开发公司取得成功合作,利用对方的资金,组建了新的西峰制药公司,重新全面启动了生产经营,使一个面临关闭的企业起死回生,再度恢复了生机,200多名职工也获得了再次就业机会,既稳定了人心,也维持了安定大局。西峰制药公司组建成立后,丁玉兰以党委书记身份出任公司总经理,在公司运营期间的十几年里,她总是不断以新观念、新模式、新体制迎合市场,大胆管理,开拓进取,使生产经营及企业管理工作有着新的突破与发展,产值、销售从1999年起连年增长和翻番,创造了西峰制药厂历史上的新的增长点。其中从2001年开始产值突破千万元大关后,销售也从2002年突破了千万元大关。更为值得一提的是,丁玉兰在掌握推进企业大命运的同时,也从没放松过药品的研究开发,2004年9月,曾由她亲自主持自行研究开发的“妇可靖胶囊”通过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审批,获得了新药证书和批准文号。单就这一种药物的研制成功,就为企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2006年“妇可靖胶囊”投产后,当年产值就达到了227万元,2008年更是达到了500万元以上。2007年底,西峰制药公司捷报再度传来:年产值、销售均突破了两千万元,上缴国家税金近200万元。
   这样的成绩,丁玉兰很清楚,自然与全厂职工的齐心协力、并肩作战密不可分,与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的郭晓强在担任西峰制药厂和西峰制药公司质量管理科科长、供应部主任、经营部经理、市场部经理、厂长助理、销售副厂长(副总经理)期间的每一步付出是分不开的。正是这个郭晓强,从1988年大学刚毕业就被分配到了西峰制药厂,1996年他被调任厂经营部经理后,立刻就发挥出了善经营会管理的特长,而他对于销售工作的特殊悟性与偏爱,加之年轻的火热激情,更是充分展示了英雄有了用武之地的能力。在经营部期间,他跑兰州、下西安,既当经理又当搬运工,比价采购,专门选择适销对路的高利润药品进行经营,在短短几年里就将经营部的销售从20万元提升到了离任时的100万元。1999年4月他以厂长助理身份兼任市场部经理,销售作为企业的重要部门,郭晓强一手主抓选派精兵强将推介产品,一手主抓具有能力和实力的公司对自己的产品开展全国代理,为企业的生产销售做大做强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培养出了一批从事销售的业务骨干。2001年6月,郭晓强以优秀的业绩被推荐提拔为销售副厂长,全面主持销售工作。针对厂里多年遵循的老体制和陈旧的销售模式,他适时调整产销思路,及时确定“以销定产”的策略,扩大销量,减少库存损失。此外为了扩大厂里产品在省内外市场销售的份额,在经营好目前的主营产品外,激活沉积多年的老产品,采用销售客户总代理经销的模式进行销售,为企业发展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内部资源以及管理改进整体的营运水平,强化各部门和广大职工挖潜降耗的意识,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确保了市场份额,提高了企业自身的竞争力水平,逐步步入正常经营发展轨道。在销售管理上,他摸索改进方法,建立客户档案,提出全厂上下服务销售、支持销售的良性创业环境,要求对销售人员实行人性化管理,从政策上、待遇上向销售人员倾斜,极大地调动了销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给企业经济效益的倍增设下了铺垫。在他担任销售副厂长的短暂一年时间里,企业产值、销售从原来近20年的徘徊不前一路攀升,五年时间先后两次分别突破1000万元和2000万元大关。
   事实上,每一名西峰制药公司的职工脑海里都还记着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丁玉兰常说的一句话:“世上没有救世主,一切要靠我们自己。”建立一个企业犹如塑造一个人品,外树形象是一回事,内强素质又是一回事,而外树形象必须先从内强素质起步。仍然以“妇可靖胶囊”的诞生为例,即便就是该药的Ⅰ、Ⅱ、Ⅲ期临床试验,丁玉兰也都丝毫不敢放松,她不远万里亲赴外地几家临床医院,与临床大夫一次次协商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坚决要做到确保万无一失。就是最后完善的试验和申报材料,她也要直接参与,做出正确判断。
   任何一项研究凝聚的都是心血的结晶,任何一项成果,背后都有着辛酸与辛劳的痕迹。
   而对于一个企业,最难的还不是这些,身为党委书记,丁玉兰始终还得把好正确的方向,做好既严格又能迎刃有余的管理。她是“领头雁”,就得时刻要求自己行得端,走得正,而她的速度也与企业的跨越直接形成正比。为了能使制药厂在党委的领导下顺利开展产销工作,她坚持按照业务精、能力强、群众公认的原则,切实把企业中的生产经营骨干、科学管理标兵、科技创新能手、思想政治工作模范选拔到党支部班子中来,为各个部门、车间都配齐了团结务实、精干高效、合力强、无内耗的党员班子。同时,由厂党委出面,帮助各部门、车间、办公室健全了党员活动日、“三会一课”、党务工作目标考核等一系列工作制度,有效地规范并促进了党支部各项工作的开展。并适时完善了企业党员、职工教育管理制度,结合实际定期开展形势政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增强了职工竞争进取意识;推行了厂务公开制度,通过专栏公布生产经营、廉洁自律等情况,接受广大员工监督,增强了工作透明度。这些工作,无一例外地为企业的发展和迈步注入了活力。
   2002年,丁玉兰工作之余撰写的专业论文获得庆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年,她被庆阳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优秀科技管理工作者”。
   站在制药厂宽敞的院落里,丁玉兰常常会有一种感怀心态,那些年,要不是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企业又怎能有如此辉煌的前景!
   我们从网上的搜索引擎中找到的西峰制药公司介绍是这样的:“该企业历经三十个春秋的艰苦创业,现已发展成为固定资产2446万元,年产值达千万元的现代化综合制剂企业。全厂占地面积37600平方米,全部资产3673万元,其中固定资产2446万元,流动资产797万元。现有职工331名,高级工程师、职业药师、会计师、经济师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1人,占职工总数的24%。现有生产车间六个,设备齐全,各种辅助设施配套。拥有胶囊剂、片剂、丸剂、糖浆剂等十一个剂型158个品种。产品质量逐步稳定提高,有十一个品种荣获省优质产品奖……”和任何企业一样,西峰制药厂也有着它自己的企业宗旨,“信誉第一,质量第一,用户至上”这些看似简单的名词,对于一个企业自己来说,却犹如挑在肩上的重担,既不能轻易卸掉,还要继续向前迈步。
   多年来,西峰制药厂生产经营始终围绕在开发引进新产品上下功夫,科技兴厂上做文章,企业管理上挖潜力,使企业的发展和改革迈上了新台阶。生产的“复方羊角冲剂”、“速效伤风胶囊”、“强力银翘片”、“甘草浸膏”、“感冒清胶囊”、“重感灵片”、“安乃近片”、“妇可靖胶囊”等几十个品种获省优产品,以其可靠的质量、确切的疗效受到广大用户的青睐,畅销西北五省区,远销全国二十三个省、市、自治区。
   让企业在市场潮头鼎立不败成为丁玉兰与郭晓强的又一个目标。

共 10342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为员工创造机遇,为社会创造财富,为人类创造健康”的文化理念和“突出继承弘扬医药文化,发展制造现代药品”的经营理念,建立了指导思想一体化、干部任用一体化、工作实施一体化、考核奖励一体化的机制,并将此贯穿于工作始终,从而闯出了一条适合企业特色的科学发展新路子——一个聪明的领导者,说穿了还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的健康和生存,才能给自己赢得事半功倍的成绩。很棒的人物传记,推荐阅读!【井底蛙】【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10131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蔚风        2012-10-13 07:13:36
  感谢编辑的及时编辑和精美评语,辛苦了,周末愉快,问好。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善于积累素材,才能使作品更加完美。
2 楼        文友:晗夫        2012-10-13 07:53:30
  蔚风先生写此类文章可谓得心应手,轻车熟路。顶一个!
烛照现实,光暖人生;如剑如戟,直刺黑暗!
回复2 楼        文友:蔚风        2012-10-13 12:39:10
   “蔚风先生写此类文章可谓得心应手,轻车熟路。顶一个!”谢谢社长的关爱,问好。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