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绿野荒踪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绿野散文】王钧转战在嫩江

精品 【绿野散文】王钧转战在嫩江


作者:萍踪屐影 进士,11031.5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608发表时间:2012-10-18 14:39:33


   王钧,抗日战争时期抗联著名打硬仗、打恶仗的青年将领。抗联西征以前,曾任抗联六军保安团(警卫团)政治部主任,西征时任六军二师十一团团长,西征后任十二团政治部主任、三路军三支队参谋长(后期为政治部主任、党委书记)。在松嫩平原纵横驰骋,曾率十二团攻克讷河、克山等县城,威震敌胆。在嫩江境内,转战三年,战功赫赫,熠熠生辉。
   横扫嫩江大地第一人
   1938年10月中旬,北满临时省委在北满抗联各支部队西征以后,根据形势变化,确定了新的战略方针,即“依托大兴安岭之森林地带向北然后向西、向南挺进,以达到贯通关内外抗日游击战争之目的”。就是讲,“打通与南满一、二军和八路军、马占山挺进军的联系。”“北进”的第一个大战略地域就是嫩江。抗联需要在嫩江建立游击区。
   选择哪支部队担任北进先遣队?当时确定了两支部队。第一支部队为抗联六军二师和三军三师各一部组成的支队。但因为出现叛徒,半路夭折。抗联又以二师残存的十一团兵力与十二团组成的新二师十二团为先遣队。这支部队出色地完成了北征、西进任务。王钧时任十二团政治部主任,率部挺进嫩江,成为抗联进入嫩江第一人。随后的第二支部队在进入嫩江六、七天后,被日伪军包围在塔溪乡境内的松木山(即松木砬子),损失过半,退入苏联远东地区。
   十二团当时和残存的十一团刚刚合并,是一支新组建的部队。原十一团团长王钧出任新组建的十二团政治部主任。团长调回军部,部队由王钧率领,从海伦一带前延到北安、通北一线。王钧当时只有24岁,但从1932年汤原游击队员成长为部队的指挥员,已经担任多支部队的主官,是位颇有丰富经验的军事、政治人才。
   接受北上先遣任务的时候,王钧遇到几个棘手的困难。首先是新十二团以老十二团为基础,他对部队不熟悉,有兵力运用等指挥上的困难。其次,嫩江县当时已经建成日伪当局的军事基地,驻有日本关东军土谷直二郎少将的136旅团及日军守备队、宪兵队和伪军、森警大队、护路队、警察大队等地面武装;已经建有六、七个飞机场,是关东军空军基地;建有巨型的“九八三”仓库及其它一些仓库,是关东军后勤供应基地;还建有二十几个日本、朝鲜开拓团和几十个自卫团,具有很强的准军事力量。十二团需要在重兵镇守的嫩江大地往来是何等困难。再次,日伪军已经多次对抗日武装力量进行讨伐、围剿,形成了一套军事、政治相结合的镇压抗日武装力量的办法,为十二团进入嫩江设置重重障碍。同时,日军机械化力量很强,配有空军作战,具有快速机动能力;伪军部队都配有骑兵部队,适宜山林间作战。
   水无常势,兵无常形。王钧从实际出发,率不足百人的十二团在嫩江境内纵横3次千余里,搅得日伪当局惊慌失措,焦头烂额;打出了抗联的旗帜,打出了中华民族的信念,打出了游击战的水平,也打出了王钧的指挥艺术。
   进入嫩江之前,十二团办了两件具有“战略”价值的大事。首先,改变部队兵种。抗联西征前,部队没有整建制的骑兵。西征以后,到处遭到日伪军骑兵部队的追击或堵截。嫩江境内的日伪军机动性很强,活动范围大,步兵已经不适应新的斗争环境。王钧从实战出发,兵分两路,打下德都县讷莫尔开拓团和一个武装自卫团,缴获了大量马匹,武装部队,变步兵为骑兵。十二团整建制地改换为骑兵部队。装备的改变为十二团提供了驰骋嫩江的力量和装备基础。历史证明,十二团改变为骑兵部队为抗联部队转战松嫩平原、大兴安岭地区做出了杰出贡献。
   另一项活动是练兵。骑兵和步兵是两个兵种,具有不同的编队、战术、技术等特点。王钧带领部队选择日伪军事力量比较薄弱的龙镇北部、北黑铁路两侧和龙门山、尾山一带游击,以战代训,边训练部队边打击日伪军;边打击敌人,边总结训练成果,积累了骑兵部队作战的初步经验,然后挥师北上嫩江。
   改变兵种和新兵种训练是王钧“练兵”的高明表述,为北进夺取先遣胜利准备了条件。但是,在重兵密布的嫩江孤悬敌后作战,怎样运兵、用兵才能取得必定胜利?这是指挥艺术中很难确定的课题,需要胆量,也需要正确的战术运用。
   王钧深知日伪敌军的弱点。他大胆运用长途奔袭原则和打弱不打强的游击战术,依托骑兵部队的快速特点,率部从德都县的尾山,经过现在嫩江县东南部的七星泡农场,三、四百里地奔袭南奇岭(今天长福乡云龙村)警察分驻所。这个分驻所驻有武装警察小分队,是当年“模范”单位,距离关东军136旅团司令部东南只有10公里左右的公路距离。十二团端掉这个警察所,俘获10几个武装警察,可谓在136旅团眼皮底下捅刀,虎口拔牙。当晚,王钧命令伪警察所长值班看电话,应付关东军和伪警。抗联部队痛痛快快地休息了一夜。
   第二天,十二团东向200里左右,直扑何家大泡子自卫团(位于现在白云乡境内南空农场附近),俘虏了那里的武装自卫团。当时通讯水平比较低,当日本关东军和县警察大队赶到南奇岭的时候,不知道十二团已经打下何家大泡子自卫团。抗联部队在何家大泡子大大方方地休息一天,又东北方向前进近百里,进驻到现在塔溪乡的杨树村,在那里宣传抗日、发动群众、调查研究。随后又西向百余里,挥师前进到今天的海江镇。在嫩江境内东西纵横一圈,打了两个小仗,给日伪当局下了一份“战表”,打了一记响亮耳光。在海江略事休息,又东向百里直扑现在的土窑子村。在那里险遇伪军,打了一场遭遇战。撤出战斗后,再西进百余里,越过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嫩江,直插内蒙古的巴彦旗,在嫩江境内又东西方向厮杀一个来回。
   王钧指挥部队声东击西,巴彦旗的日伪军毫无准备。十二团迅雷不及掩耳地缴了几处嘎查(警察所),攻打日本守备队,偷袭伪军孙强骑兵团,又突然回师嫩江,由西而东又纵横几百里,返到北安、通北一带,向省委汇报去了。
   当时气温很低,天气十分寒冷。习惯于“三江”地区生活的抗联战士更感到寒冷。王钧说:“顶着逆风大雪,吹得抗联战士脑袋门子痛,吹得战马直劲低头,耿耿脖子往前慢走。”条件十分艰苦。他把行军途中遇到的艰难困苦也汇报给李兆麟。李兆麟当时正在填词写作《露营之歌》第4段。听了王钧汇报,结合他个人体会,以十二团嫩江之行为题,重新构思,写道:
   朔风怒吼,大雪飞扬,
   征马踟踌,
   冷气侵人夜难眠。
   火烤胸前暧,
   风吹背后寒。
   壮士们,
   精诚奋发横扫嫩江原。
   伟志兮,何能灭!
   全民族,夺回我河山!
   其中“火烤胸前暧,风吹背后寒”两句成为抗联的生活写照,千古名唱。
   高超的指挥艺术
   王钧同志军事生涯颇具神奇特色,行军作战,用兵布阵都有很高的造诣。在嫩江境内率领十二团夜袭嫩江一号飞机场是他指挥艺术的典型表述之一。
   抗联1938年西征以后,经常受到从嫩江飞机场起飞的关东军飞机的空袭和空中侦察,行动受到制约,部队受到很大损失。抗联筹划如何解除或减缓日军空中威胁。恰在此时,关东军在外界边界挑起诺门罕事件,被苏蒙联军击退。双方重兵对峙。诺门罕地处沙漠,十分缺水,交通不便。日伪军日常用水及一些军用物资均在嫩江一号飞机场起落。支援世界反法西斯斗争,支援苏蒙联军对日作战,坚定了北满领导袭击嫩江一号飞机场决心。任务落在六军十二团。王钧奉命攻打嫩江一号飞机场。
   但是,攻打机场谈何容易?嫩江一号飞机场是当时亚洲最大机场,很现代化。日军守备队有一个中队,百余人做陆勤力量,守卫机场。机场位置距离136旅团司令部东北方向的公路距离不足10公里。十二团兵力也只在百人,和机场日军守备部队大体相当,但武器装备远不如日军,用八路军129师袭击阳明堡飞机场的攻坚战术显然行不通。硬打是不可能的。但是,用什么办法呢?
   正当王钧苦思冥想之际,派到嫩江建点的同志提供了一个信息,即日军正在扩建嫩江一号飞机场,需要劳工。这是普通情报。但王钧扑捉机遇,立刻筹划派“劳工”打入机场内部,寻找时机,采取长途奔袭、里应外合的战术攻打机场。
   这是个充满信心的大胆作战方案。派谁打入机场内部?王钧立刻想到侦察班长史化鹏。史是当时被抗联六军称为“铁孩子”的老游击队员,多次神奇地完成侦察任务。史通过现在长福乡德发村的日伪据点,花20元钱买到一张“良民证”,合情合法地混进了劳工队伍。他伪装积极,不怕苦,不怕累,赢得日军信任,委任为小队长;放手让他开山打石。他利用这个机会,很快摸清了敌情,发展了12个劳工为抗日救国会会员,掌握了做内应的力量;又采取天天积累的形式,存贮了一定数量炸药。史化鹏工作干的很出色。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等待“东风”的时间里,王钧以战练兵,游弋在龙镇一带,攻占龙镇附近的小飞机场紫霞宫机场,初步掌握攻打飞机场的经验,为攻打嫩江一号飞机场做实战准备。这种以小战“演习”训练,准备打大大仗的“练兵”方式是王钧同志练兵打仗的一个特点。
   7月份,机会终于来了。修建机场需要的大量水泥运到嫩江火车站。日军机场守备中队有3个小队,其中2个小队调到车站看管劳工、看守水泥等建材物资。机场正是兵力最空虚的时候。史化鹏迅速把这个情报传了出来。
   史化鹏干的很出色,情报尤其重要。王钧当即率领十二团从200多公里外的讷河五区(现在龙河乡)经过查巴拉奇山进入嫩江,前进到双泉村。那里群众基础好,部队休整一夜一天,做战前部署。第二天傍晚,直扑百里外的嫩江一号飞机场。这种用兵办法是王钧指挥艺术的一个特色。
   攻打嫩江一号飞机场是一次胆识过人的正义之举。机场西南方向不到10公里的地方是日军136旅团司令部,东南方向不到六、七公里的东官地村驻有伪军,两处日伪军随时可以聚拢,围歼抗联部队。北部、东部也随时可能出现日伪军警。部队的行动随时有可能被机场日军发现,突袭战变成攻坚战。敌情严重。但是,王钧同志大义凛然,胸中自有成竹。他多年同日伪军作战积累了经验,每每在敌人的弱点上开刀,敢于“刺刀见红”。打机场采取奇袭战术,有充分信心,有充分的准备工作,对敌情也有十分“知彼”的程度,对胜利有十分把握。
   夜半十二点钟前,王钧率部队抵达机场东壕外和史化鹏会合。史已经带两名他在机场发展的救国会会员干掉了哨兵,切断了全部电话线。当王钧再次确定敌情无大变化后,即刻下达战斗命令,率部进入战斗位置,打响了奇袭嫩江一号飞机场的战斗。
   十二团兵分4路,其中3路打援。一路由副官王万俊带一个连设伏,卡住机场通往县城公路,堵截136旅团日军可能的增援;一路向东南方向设防,堵截可能由东官地和科洛方向增援的伪军;第3路打援部队是团主力,布防在机场北部,防止机场西、东、北3面援敌,游弋于机场与打援部队之间,半为机动。
   打机场兵力分4路。王钧同志带机枪班进入跑道与营区之间,据中指挥,并分割敌人,为第一路。史化鹏带一个班为第二路。他们迅速包围日军守备队营房,将事先准备好的一袋手榴弹和炸药投了进去,辅以步枪火力。他们似乎玩游戏式地全歼30余名日军。第3路专门破坏飞机,炸毁菱式飞机8架,击毙所有飞行员。第4路破坏机场设施,毁掉一切能毁掉的设施。
   清理战场时,史化鹏清点击毙的日军,发现了机场司令官尸体。部队撤离机场前,王钧同志豪情满怀,在日军机场司令官尸体旁的白色墙壁上写下十二个大字:
   今日折你翅膀,来日平原再战。
   奇袭嫩江一号飞机场,全歼日军,炸毁全部飞机,我军无一伤亡,大获全胜,还接受了12名劳工参加抗联。夜袭嫩江一号机场是完全不同于八路军夜袭阳明堡机场的打法,是我军游击战中的精彩战例,抗联军事指挥艺术的杰作,留给历史的光辉。
   但在杜甲长村和唐大火犁村的打法则是另外一种指挥艺术。杜甲长村已不复存在,位在现在尖山农场境内。当时,中共讷河中心县委已经成立,工作很活跃,在讷河、嫩江、德都、克山4县建立抗日救国会。在嫩江的南部地区建立了党的组织,建立了一批救国会的两面政权。杜甲长村村长就是抗日救国会的会长,是典型的两面政权村。抗联十二团按照龙北指挥部意图,在攻打讷河县城之前,在克山县西北、东北部游击,又在德都边界打击日伪军,然后越过讷莫尔河,经过讷河北部山区,悄悄进入嫩江地界。原计划在杜甲长村作短暂休整,然后攻打讷河县城,但却被一股伪军越境尾追过来。杜甲长得到附近村屯抗日救国会传递的情报,明确告诉王钧,伪军不知道十二团游击方向和目的地。王钧同志根据尾随部队是伪军,战斗力不强;不知道十二团行动计划,按“正常”行军序列进行“讨伐”的情况,决定采用伏击战术,打退敌人,摆脱伪军。他当即把部队摆在村前小树林侧开阔地旁的场院多年堆起的土楞子后边。杜甲长村处在小山岗上,有居高临下的地势。当伪军毫无临战准备,将要开进杜甲长村50米左右距离时,被十二团伏击,毙伤30余人。余敌掉头逃跑。伏击战打的干净利落,是战缴获了30余支步枪,2500余发子弹。小小伏击战,紧紧依靠当地抗日组织,准确地运用情报,巧妙地利用地形,知己知彼地用兵,打出十二团的水平,也打出了王钧的指挥艺术。

共 896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王均,一位风云显赫的抗联英雄,一位艰苦卓绝勇于吃苦耐劳,胸怀伟略的战斗指挥将领。在白色恐怖的日伪反击战中,转战于大森林,爬冰卧雪,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与日寇展开了殊死搏斗,取得了一次次决定性审理。为我们东北抗联工作作出了卓绝的贡献。深受当地人民喜爱和敬重。文章详细的介绍了王均在东北抗联中的地位作用,以及一系列活动,取得的重大成就。详略得当,细腻大气。具有一定史料价值。欣赏,推荐阅读!【编辑秋心】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21023001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心        2012-10-18 14:52:27
  书写一部英雄史诗,欣赏拜读,问好!
秋心如水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