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军警文学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文苑★散文】英雄才子皆思乡

精品 【文苑★散文】英雄才子皆思乡 ——小析中国古代思乡诗歌


作者:施云南 状元,52152.6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377发表时间:2012-10-19 12:26:22

【文苑★散文】英雄才子皆思乡
   中国人,是特别重视感情,特别重视这个“爱”字的,“爱”,虽然只有简简单单的一个字,但却能用来代表各种复杂的情感。是的,“爱”不仅仅只是用来指代男女之间的爱情,可以爱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爱自己的国家,爱自己的亲人,同时,也包括爱自己的故乡。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亲情是特别重视的,很多传统节日,都渗透着浓浓的亲情,比如说中秋节,就被大家认为应该是合家团圆的日子;还有重阳节,在这样的日子里,如果“遍插茱萸少一人”,那的确是会让人产生“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觉的;再说春节,那更是天下游子全都思乡的日子。由此可见,中国人对于这亲情,的确是倍加重视的,而相应的,与亲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就应该是故乡了。
   离开故乡的原因,是很复杂的,有的时候,是为了做官为宦,成就一番功名事业,不得不离家远游;有的时候,则是因为战争原因,不得已离乡背井;还有些时候,是为了保家卫国,所以才会远戍边疆。但是,无论是什么人,不管是游子,还是征夫;不管是兵士,还是危臣,哪怕你是多么铁骨铮铮的英雄豪杰,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当羌笛悠悠响起的时候,当明月照地成霜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家乡,产生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思乡之人,究竟会做些什么呢?汉朝乐府中,有一首叫做《悲歌行》的诗歌,告诉了我们这样的一个答案,“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思念故乡,郁郁累累。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悲歌可以当泣”,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啊,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所以,在思乡的时候,他也要强忍住自己的悲恸之情,于是,便转而用长歌当哭来代替,当那悲怆的歌声穿透云霄的时候,是足以感动人的。
   然而,这还不是这首诗歌最感人的地方,下面的“远望可以当归”所体现出来的感情,较之前一句,更为深沉。当一个人长歌当哭的时候,不管怎么说,那种思念悲哀之情,还是有方式可以发泄的,可是,在“远望可以当归”中,留给我们的,只有一个孤孤单单的背影,一个远望伫立的身影。都说“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又说“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就算是动物,当它们离开自己熟悉的地方的时候,都会有所眷恋,而情不自禁地选择朝向故乡的方向,既然如此,又何况是人类呢。
   究竟是什么,才使得诗人产生了“思念故乡,郁郁累累”的情感呢,如果知道家人无恙,在故乡都过着平平安安的生活,那么,游子远离家乡的时候,那思念还会稍微好过一些,怕只怕,有家难归,有国难回,如果故国已经只留下了黍离之悲,而家人也很可能已经在战乱中死去,那样的话,就真的是让人郁结于心,愁肠百结,“肠中车轮转”了啊。
   在这首诗歌中,那悲怆的感情,是逐步加深的,可以用言语、悲歌表达出来的悲伤,只是最浅层的,孤独地凝望伫立,则更深一层,而最后的思念苦难言,则是最深层次的情感。
   读这首诗歌,不由得让人想起了这么一位英雄好汉,便是那位英雄末路的霸王项羽,想当年,他振臂一呼,揭竿而起,阿房一炬,将奢侈秦宫,烧作一片焦土,那是何等豪迈啊,简直可以说是“气吞万里如虎”啊,可是,当他被困垓下之时,又是另一番模样了。迎接他的,不再是山呼万岁的声音,而是四面楚歌的凄凉,人们都说,“一夜征人尽望乡”,在那个时候,恐怕真的是如此吧,当那悲凉的楚歌声响起的时候,望乡的,又何止是征夫呢,只恐怕,就连这顶天立地的伟丈夫项羽,也会忍不住长叹一声吧。
   当虞姬用宝剑割断自己脖子,让喷溅出的鲜血,凝成凄美的胭脂之后,已经变得一无所有的项羽,恐怕也只剩下了长久伫立,凝望家乡了吧,只可惜“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在这种时候,就算是铁打的汉子,也会因为物是人非,而产生浓浓的思乡之情吧。“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此时的项羽,看见了一只小小的渡船,说是能够载他过江,回家乡,自然会欣喜万分,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只可惜,纵容他曾经是一个伟丈夫,也未免上了别人的当。一句“渡人难渡枪马,渡枪马难以渡人”,就这么轻而易举地将项羽骗了,弄得他最终变得难以归乡,只能自刎乌江边啊。
   一首普普通通的《悲歌行》,没有华丽的词藻,却能够让人们产生共鸣,恐怕,这就是故乡的力量吧。
  
   其实,又何止是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的项羽呢,当思乡之感涌上心头的时候,纵使是正处在一帆风顺之时的人,也会有所感怀的。比如说一代枭雄曹操,他在群雄割据的汉朝末年,纵横沙场,一扫北方,青梅煮酒,论天下英雄,最终和刘备、孙权形成了鼎足之势。就算是这样一个雄杰,也未免有多愁善感的思乡之时呢。
   对于曹操来说,常年的征战,应该是家常便饭了,对于长久征伐之人来说,处处无家处处家,常常是走到哪里,就在哪里安营扎寨,到了战事紧张,一触即发的时候,更是“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在这种紧张的战事之中,作为一军的统帅,总指挥,就算是有思乡之情,也只能把思念深埋在心底。但是,正所谓“无情未必真丈夫”,不表达出来,并不意味着不会想念,所以,一旦当他遇到足以触发思乡之情的景物之时,便会猝然勾起了自己的思乡之情。
   是的,没有一种感情,是无缘由地产生的,思乡之情也是一样,如果没有“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这样的场景,征人还没有那么容易就勾起思乡之情,而当思乡曲响起的时候,铁打的英雄也会承受不了而辗转反侧,彻夜难眠的,所以说,是什么使得“一夜征人尽望乡”呢,皆是因为“不知何处吹芦管”啊。
   对于曹操来说,在某一次的征战中,他偶然间抬头看向天空,便看见了一群大雁往南飞,“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举翅万里余,行止自成行。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大雁,这本是十分寻常的动物,这种候鸟,每年都会按照惯例南飞又北飞,可是,这样寻常的场景,看在曹操的眼里,却完全变了感觉,他猛然地想起了大雁虽然南来北往地飞,可是,却是十分有规律的啊,它们就算是离开家乡,也只是暂时的,迟早还是会回来的,只要等到春暖花开的时候,就可以了。可是自己呢?
   就这样,一个顶天立地的好汉,因为一群大雁而产生了伤怀,紧接着,他又将自己的目光投向了地面,不看还好,这一看却愈发激起了思乡之情。“田中有转篷,随风远飘扬。长与故根绝,万岁不相当”,看见地里的飞蓬草,他联想到了自己,他觉得自己虽然这些年南征北战,建立了无数的功勋,可是,就好像秋天的飞蓬草一样,被无情的秋风满天吹起,离开了母体之后,就再也回不去了。
   正所谓叶落归根,年轻的时候,倒还能够忍受这样的痛苦,可是,到了岁月画鬓如霜的时候,却会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起故乡,只可惜“冉冉老将至,何时反故乡”,真是欲归无期啊。
   当我们想起曹操的时候,总会想起《三国演义》里那个雄姿英发的曹操,那个“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曹操,要不,就是会想起京剧舞台上那个画着白脸的一代枭雄,可是,殊不知,这些都不是曹操的全部面貌,纵使三国平分,豪情干云,也免不了有思乡之情啊。思乡之人,是很脆弱的,在这种时候,即使他们胯下有着千里马,身上披着黄金甲,手中拿着长枪短刀,也会瞬时间,变得柔情起来,变得多愁善感起来,而引发他们产生这种感情的,或许只是一只飞鸟,只是一片飞蓬啊。
   曹操,一个看过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是何等悲惨的人,一个感受过“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是何种感觉的人,他又何尝不想回归故里,过着啸傲林泉,梅妻鹤子的清闲日子呢,可是国未平,天下未定,他实在是想静也静不下来啊,所以,只能继续像一枚飞蓬那样,过着辗转征战的生活,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抬头看一次天边的鸿雁,低头思一回故乡的明月啊。天大的英雄,在面对故乡的时候,百炼钢也做绕指柔了,曹操用他的这首《却东西门行》告诉了我们这一点。
   其实,能够勾起人思乡之情的东西,还有很多,绝对不只是天上的雁阵和地上的飞蓬这两种,故乡的一草一木,亲人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随时在游子的心头回荡,勾起他们的思乡之情。
   当然,南飞的孤雁,这是最容易让人产生联想的了,“人归落雁后”,大雁能够归乡,自己却落在了大雁的后面,有家不能回,这种感觉,的确是足以让人感慨的。
   除此之外,明月,也是一种常常能引发人思乡之情的风物,李白的《静夜思》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当月光如雪,洒满地上的时候,思乡之人,想起头顶的这轮明月,能照到自己,也能照到故土,可是,自己却望不到家乡在何处,这又怎么还能睡得着呢?
   更有那胡笳与羌笛,也每每会勾起人的回忆来,“胡笳落泪曲,羌笛断肠歌”,这些乐器的声音,全都哀怨而清远,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听来,最是让人感怀。当年蔡文姬,便是用《胡笳十八拍》,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的。其实,又何止是古诗呢,就算是在现代诗歌中,也不乏借笛声来抒发思乡之情的句子啊,比如说,在席慕蓉的《乡愁》中,就曾经这样写道:“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一首笛子曲,已经够让人伤怀的了,再加上那一轮天涯的明月,就足以引发人的思乡情结了。
  
   或许有人会说,思乡有什么大不了的呢,既然思念故乡,那么,找机会回一次家,不就行了吗?
   的确是有人成功地做到了,比如晋朝的张翰,就是其中的代表。张翰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他为人不拘小节,率性而为,当时的人常常把他和阮籍相提并论,称其为“江东步兵”。有一次,他看见了秋风起,想起了老家吴中的莼菜和鲈鱼,便毫不犹豫地辞官回家,在他看来,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按照自己的想法来生活,怎么可以为世俗的荣华富贵而牵绊呢。于是,他便留下了一首《思吴江歌》之后,潇洒地挥一挥衣袖,没有带走一片云彩,傲然回到了故里。“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他是聪明的,选择了及时抽身,从那名利场中退出身来,不久之后,他原本投靠的那位王爷起事失败,而他因为自己早早抽身而幸免。看来,深情之人还是有好处的,居然还能助人免于灾祸。
   只可惜,世事多变,命运多舛,真的是很难说回去,就回去的。现代人,交通便利,各种通信设备,也非常发达,纵使远离天涯海角,只要一个电话,也总能方便地联系到对方,可是,古人就不一样了,在那个靠信鸽或雁足来传递书信的年代,又怎能说回去就回去呢?即使有回去的条件,恐怕,也会因为俗务缠身等各种原因而耽误了行程呢。
   在这种时候,“同是天涯沦落人”,面对遥遥不可知的故乡,也只能“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了。
   究竟是什么阻隔了游子归乡呢,最主要的原因,恐怕还是距离的因素吧,“三千里兮家未归”,遥远的距离,是造成长久分别的最主要原因。
   当年,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就没有张翰那么幸运了,他也思乡,却没法回到故里,因为,故乡对他来说,已经是远隔千山万水的了。应当说,王粲也算得上是一个斗南人杰了,他博学强记,过目不忘,想当年,曾经让大才子蔡邕为了见他而倒穿着鞋子出来迎接,由此可见,这王粲也算得上是一位当世的高洁之士了。他十七岁的时候,就离开了家乡,去世交荆州牧刘表那里避祸,可是,他在荆州十年,都没有得到刘表的重用,仕途的不如意,再加上思乡情结,使得王粲抑郁难发,于是,他便作了《登楼赋》,诉说自己“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的心情。
   除此之外,王粲还在同时写了《七哀诗》,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荆蛮非我乡,何为久滞淫”,不错,这荆州的蛮荒之地,的确不是王粲的故乡,那么,他又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回到日夜思念的地方呢?只因为,他已经有家归不得了,当时长安局势如棋局,初平三年的时候,董卓虽然已经死了,可是,他的部下却依然存在,而且还率兵杀进了长安,到处烧杀抢掠,在这种环境下,王粲当然想到要快点离开,找一个能够躲灾的地方了,于是,就想起了荆州的刘表,便匆匆前往。
   只可惜,刘表并不懂得“以貌取人,失之子羽”这句话,所以,看到这个矮小孱弱的王粲,便心下不悦,根本就不能委以重用。于是王粲在那里一住就是十几年,十几年的时间中,大才子王粲就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幕僚而已,想回家,却无奈山高水长,故乡远在天边,而且,这种兵荒马乱的年头,回乡之路,已经变得危险重重了啊。
   “方舟溯大江,日暮愁我心”,他为了排遣内心的郁闷,于是,便驾着一叶小舟,想顺流而下。那时候,已经到了日暮时分了,“山冈有余映,岩阿增重阴”,眼看着山川河流都被笼罩在一片暮色中,回想过去的时光,又怎能不让他倍感伤心呢。“虽信美而非吾土兮,何曾足以少留”,想归而归不得的王粲,便只能借古琴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用那丝竹的悲音,来表达“羁旅无终极,忧思壮难任”的情怀了。
   所以说,不论是英雄还是才子,面对故乡的时候,总是会情不自禁地浮想联翩。引起他们思乡之情的,可能只是一件很小的事物,思乡的时候,他们会伫立凝望,在有家不能归的时候,又往往哀痛难当,当羌笛再次吹响的时候,英雄才子皆思乡。
  

共 5218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中国人,重情惜情,每逢传统佳节之际,无论身在何处,心中都会渗透着浓浓的情意。即便有些人,会因为各种原因背景离乡,孤身在外,然而无论白天如何精明能干,坚强如铁,每当夜深人静,月上柳梢之际,都会不由自主地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因为家乡是根,是游子心的归属。作者从《悲歌行》中引句而述,提及诗人的‘思念故乡,郁郁累累’的情感,用以表达了古代人的思乡之情,又是何等的感人肺腑,恸彻人心,以及诗歌中由浅极深的悲伤与苦难。由此联想起霸王项羽,铮铮铁骨的英雄,在大爱与小爱之间,亦是柔情百转,思乡情浓吧;而曹操,顶天立地的一代枭雄,征战南北,却因一群大雁,瞬起思乡感怀之情。文中所举,不一一详述,总之,一草一木,一情一景,皆是思乡念乡之根由,无论英雄才子,还是平凡庶民,身在异乡,万事万物都会引起他们的思乡之情。欣赏作者流畅的文笔,真情的文字,问好祝福!感谢赐稿!推荐阅读!【军警社团编辑:彧儿】【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10192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