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学联盟 >> 短篇 >> 作品赏析 >> 『联盟★杂文』横看成岭侧成峰

精品 『联盟★杂文』横看成岭侧成峰


作者:素馨 进士,9699.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694发表时间:2012-10-23 16:37:59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苏大学士的《题西林寺壁》,早在几十年前的小学时期就已经学过,本是熟稔于心的,只是在岁月的打磨中,慢慢地沉寂于时光的河床了。
   不曾想,这几天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两句诗突然浮出心头,挥都挥不去。我知道,这是欣赏了作家秦岭的部分小说乃至他关于文学的部分发言、别人对他的部分评论之后,心灵震撼之余,留下的印记。
   学过《题西林寺壁》这首诗的人都知道,诗描写的是庐山,不管是对于真正的山脉秦岭,还是作为作家的秦岭,似乎都不合时宜。然而,因了那些深深刺痛灵魂的故事与文字,因了那些深深叩问灵魂的剖析与对白,因了那些深深唤醒灵魂的坚持与执着,始终觉得“横看成岭侧成峰”,用来形容由文字里认识的秦岭,还是妥贴的。
   细想起来,真真正正用心接触秦岭的作品,当是最近这段时间。虽说一直自诩为喜爱文字,也被身边一些人吹嘘为博览群书,但其实只有自己清楚自己到底有几多斤几多两。自然不会忘了儿时一边翻字典一边读书一边做笔记的日子,不会忘了中午坚持忍着不吃饭不吃零食把零花钱攒下来买书的日子,也不会忘了熄灯后躲在被窝里用手电照着看书的日子,更不会忘了流连在小巷子的旧书摊廉价购买心仪已久的旧书的日子。
   可是这些,终抵不过当年高中毕业前夕语文老师的一句话——同学们,老师不求别的,只要你们以后每年能坚持读一本书,就算是不错的呢。当年作为兼职语文科代表的我,还觉得语文老师好笑,每年只读一本书,有什么难的呢?多年来的事实证明,语文老师不愧是经历多年风雨的过来人。
   医科大学五年,不知别的同学是怎么度过的,我看小说的日子远比学专业书来得多,曾有“五一”七天假没下楼看完金庸全集的记录。尤其是最后在外地实习的日子,搜罗了大堆的书看,包括购买了大堆旧书。等返校的日子,书都是满满两纸箱。可毕业进了医院当医生,看书的习惯尽管还保留,可也被迫是以专业书为主,即使偶尔趁夜班事情做完之后看些小说,也是囫囵吞枣一带而过的,没有真正揣摩意味和情趣。而结婚、怀孕、生子、养育、进修等等,世俗和自寻的理由,又总是把读书的想法剪成一截又一截,老是拼凑不起来。依稀记得的,工作之后看过的长篇就只有《将军吟》、《芙蓉镇》、《黄河东流去》、《沉重的翅膀》和《钟鼓楼》五部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再加上的,便是《狼图腾》了。后来为了编辑刊物所做的阅读,无外乎是应景的散文、随笔之流,入不得我的阅读库的。
   啰嗦了这么多,无非是在说真正的读书于我来说,似乎已经是久远的梦。而这个梦的重新开启,应该感谢自己终于得以赋闲在家,不用再过朝九晚五的日子;更重要的是与一位写手朋友的一番话。本来,也只是探讨各自小说的缺点以求进步,说着说着就说到了积淀与静下心来,说到了取名家之长,说到了资源共享。于是,他便说:姐,我建议你看秦岭的小说,可以学习他的语言魅力。
   巧合的是,我刚在另一个人的博客里看到了秦岭的一篇小说《摸蛋的男孩》,正为他精致的语言、精巧的布局和精准的眼光叹服。朋友的推荐,更是无意中迎合了我的心思。于是,赶紧地搜到了秦岭的博客,幸好里面有他部分小说,又有部分他对当前文学的理解和剖析的发言,以及部分文人、评论家、哲学家对其人其作品的评论和解读。这样既少了在其他网站阅读有广告什么干扰的不爽,又可以比较立体地认识了解一个人和他的作品,所以当即便收藏了地址,并且认真阅读起来。
   没想到,有些不能自拔一发不可收拾。先是把博客里有的小说一篇一篇仔细读了起来,并选择部分编辑转到自己的空间以便更多好友欣赏,也便于自己一遍遍随时把玩。等博客里有的小说都看完了,强行把找寻购买其长篇的打算暂时压在搬家之后,又细细地琢磨那些他的发言和别人的评论,便于自己更好地理解他的作品。
   现在回想起来,因为喜欢看《小说月报》,又坚持订之,秦岭的中短篇小说,当是看过一二的,却是对这个名字丝毫没有什么记忆。可能与自己看书历来不喜好看作者名有关,也可能与自己这些年读书太粗略有关,更可能与自己这些年的读书陋习有关:没有自己明确的喜好、判断与选择,总以为获了奖的就是好东西,名家的东西就是好东西。当然,哈哈,也可能我读书的那些日子,秦岭还没有这么有名。
   从《碎裂在2005年的瓦片》、《皇粮》、《分娩》、《弃婴》,再到《硌牙的沙子》、《坡上的莓子红了没》、《本色》,秦岭始终把目光放在他生活过的陇西,放在那些在社会底层挣扎的农民和乡村教师身上,又不是单单地摆出血和泪,单单地陈列人物的窘况和城乡明显的差别,也不是直白地剖析造成这些社会现象的原因,不是刀枪似地直来直去。可是就在那充满浓郁特色的语言里,在那一个个血肉丰满活灵活现的人物中,就是有一股勾人魂魄的魔力,让人陷在一个又一个故事里不能自拔,又在满心的刺痛里,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关于理想,关于人性,关于社会,关于历史,关于未来,等等,来源于灵魂深处的拷问。而到了《鬼扬土》、《杀威棒》、《摸蛋的男孩》,感觉他的乡村教师系列和“三农”系列,已经走到了极致,无论是语言,还是构思和选题。这些小说,不仅仅让我见识了西北的风情风俗风土,解读了特殊年代的特殊故事和历史,也不仅仅是让我回忆起儿时看着父母乡亲把玉米、油菜、小麦和肥猪背到收购站去的情景,更多的是让我思考着良心、人性、伦理、觉醒甚至是文化。我也相信,这样一个血性的男人,他的作品会让更多的人思考比我更高层次的东西。
   若仅止于此,在我看来,秦岭也只不过是颇有特色、闯出自己的一条路来的有名的乡土大师。《碰瓷儿》却直接给我堵了嘴。他的小说触角还是延伸到了他生活多年的城市。尽管仍是城市底层人物,还是有血有肉丰满真实得很,对于主人公,竟是生不出一丝一毫的厌恶,反倒是同情和说不出的心酸。两极分化,又岂是只在城乡之间?又岂是靠歌功颂德就能掩盖得了的么?农民是立国之本,是社会稳定的基本因素,工人又何尝不是?更准确地说,人民高于一切!只有真正地为民谋福,把民摆在首位,真正解决民生问题,民才能载舟。作秀似的戏码,又能骗民多久呢?
   《断裂》、《难言之隐》、《闯红灯的女人》……秦岭在把触角延伸到城市底层的时候,自然而然地也触及到了官场。前两篇一篇是长篇,一篇是中篇,我都只是看了其中极少的部分,不好谈自己的感想。而短篇《闯红灯的女人》,他把一个明里是大清官大好人实则是大贪官大污吏的一县之长写活了,表面上没有直接写县长是如何清廉又是如何污秽,都是借助一个受过县长恩惠刚踏上工作岗位的交警,还有视红灯为无物的女人——县长夫人,逐渐铺开抖出一个又一个包袱。个人觉得呢,无论是文字还是构思,延续了他的风格,又有小小的突破。不过,可能是看此类作品多了,看了开头的风格,竟就想到了结局,而且后来自己的猜想又一点一点得到了印证,所以呢,不觉得有多经典。只是文章后面关于老交警守着红灯想逮住已经是平常百姓的曾经的县长夫人再闯红灯而好报复出气的描写,比之同类作品,有更深一层的值得玩味的东西。
   秦岭,以一颗比女人更细腻的心,敏感地观察着身边的人和事,又敏感地感知着这些人和事背后的东西,最终全形成细腻的独特的文字,让人不自主地陷入他精心备下的泥沼。以为他的风格主线与很多大家一样会一陈不变,直到看他近期的作品《一头说话的骡子》。起初我以为他转而迎合时髦走魔幻诡异的道路,一下子从乡土十足的味儿转成这样,还真有些不适应。等把貌似荒诞不经的故事读完,才始觉他的确作了新的尝试,但是故事的主角没有变,所想表达的东西,也没有变。时代的变迁,信仰的消失,乡土社会的阵痛,乃至不好预测无法预知的未来,情感矛盾的冲击和纠结,倒不如让骡子说话,更让人信服和深思。
   等到了《透明的废墟》、《相思树》、《心震》,我又看到了秦岭的灾难题材的小说。不同于报告文学和图片等新闻纪实,也不同于当年那些应运而生的灾难诗歌,他的灾难小说,把人性、伦理、情感、灵魂等等,放到了灾难来临的特定空间和时间,让人觉得合情合理,“由简单的生命追问成功切入到对纷乱复杂的人间世象的回味”,“不仅使读者对灾难的透视立体化,而且使芸芸众生关于灵与肉、真与伪的生活与生命的逻辑,在生与死的天平上,称出了我们难得一见的分量”。
   “敏感是文学触须。缺少敏感的人,注定与文学无缘。”秦岭发出如此感叹,那是因为他是一个敏感的文化人,无论是最初的默默无闻,还是现在的大红大紫。即使是未来,相信他还是那个敏感的秦岭,自信地坚持着心灵的对话和创作。亦如他所说,“心灵是文学的路径”,“真正的文学不会成昨日黄花”。
   “横看成岭侧成峰”,无论是语言、选题还是写作手法,秦岭总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和冲击力,引领读者欣赏、沉思、拷问、反省甚至觉醒。而他关于文学的坚持和真知灼见,关于乡土文化政治缺失与历史断脉的探讨和真诚呼喊,关于人性的探寻和回归期盼,他的感性,他的理性,他的血性,无不使他更加立体地呈于大众面前,接受民众的洗礼和鞭策。
   匆匆几天阅读,就啰嗦这么多,浅薄是不承认的,鲁莽倒是有的。有些迷茫的心,似乎看到了前行之路的缥缈影子,关于文学,也关于自己。细思量,凡事,唯有坚持,才是不变的方向和永恒的力量。
  

共 374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文学阅读给人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在静心的阅读中,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无形中受到影响,许多陈旧的观点会逐步更新。可以说,不管你是否认同作品中的观点,文学阅读都会提升你整个人的气质,包括对事物的看法,文学阅读总是在潜移默化下使人发生从不知到有知、从幼稚到成熟、从感性到理性的蜕变,这个蜕变就是个性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亦即个体社会化过程。正如培根所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文学阅读培养了个体性格、提升了个体素质、完善了个体人格,是个人社会化的精神食粮。本文作者就作家秦岭的小说进行了综合的深入细致的评述,同时,进行着“良心、人性、伦理、觉醒甚至文化”的自我反省,从感性上升到了理性,这感受是深刻的,也给了我们深刻的启迪。尤其那句“心灵是文学的路径”,是秦岭的感慨,也是作者的呐喊,更是文学的真谛。潜心研读,专业评述,见解不凡。推荐阅读。【晗夫】【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10233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铁禾        2012-12-20 22:56:53
  好一篇精致的品文,笔墨娴熟,读感十足,欣赏则个。
铁禾
2 楼        文友:素馨        2012-12-21 01:41:06
  谢谢朋友光临点评!问安!
借用中医手段,切脉世间冷暖。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