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那一年的冬天很冷》读后感

  《那一年的冬天很冷》读后感


作者:陋石 进士,6056.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413发表时间:2009-01-20 22:21:58

《那一年的冬天很冷》是一篇散文,为什么叫《平民散文》就不得而知了。
   散文本不该有平民、贵族之分,既然这么叫了,大概有它的道理吧。
   古往今来以母亲为题材的作品举不胜举,感人至深,催人泪下者亦不在少数。有的文章把母亲渲染成女强人、超人、甚至集天下女人的美德于母亲一身,未免就太神话了。而《那一年的冬天很冷》却并不这样。虽然只采用了一些日常生活中最平常的琐碎小事,却于不经意中展示了母爱的伟大;
   “我看到,妈妈在给最小的三弟弟换内衣以前,先把干净的小内衣塞进自己贴心的衣襟里暖着,为的是等小弟弟穿上的时候,不被凉衣裳冰了皮肤”。
   这个情节来源于生活的真实,甚至是我们亲身感受、体味过的。尽管它既常见又普通,却使人倍感亲切。很容易唤起读者的共鸣,把读者引如角色。有时一个好的细节就可以提高作品的档次。
   对于我们这些习作者来说,往往“知道该写什么,却不知道不该写什么。
   例如:母亲把她的毛线手套送给小英后。小英滚出来晶莹剔透的泪珠,她深深地对妈妈鞠了一躬之后,转身就跑了。
   这一段描写值得磋商。小英虽然感激,但“对妈妈鞠了一躬”就有点牵强了,也太俗气了。至于“转身就跑了”就更没有道理。
   倒不如直接写成:“小英的眼睛一下子红润了,泪花在眼眶里滚动”。写东西要亦有未尽,写白、写透就没味了。
   结尾的描写似乎有欠妥当:
   “那年的冬天的确很冷,可留在我的记忆里的那些个冬夜的情景很温暖。因为这些情景里,有慈爱的母亲。
   第二年的初夏,病重的妈妈去了。没有妈妈的冬天,再不冷,也没有了妈妈的身影和体温;没有母爱的日子,夏天也会有寒冷。”
   你的意思一目了然。不过,也太直白了。散文最注重意境,假如我们这样处理一下;
   那年的冬天的确很冷,可留在我的记忆里的那些个冬夜却很温暖,因为有妈妈在身边。
   第二年,病重的妈妈去了。时值仲夏,一阵莫名寒意向我袭来。这种寒心彻骨的感觉是从心底深处发出了的。久久的,久久的……
   见笑了,我信胡皱,别当真。我只想说明,结尾要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不妥之处还望见谅。
  

共 85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评论的着眼点好,能够抓住所评论文章的艺术手法进行剖析。但感觉这篇评论,在理论的层面上还不够。【编辑:邬海波】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邬海波        2009-01-20 22:44:33
  论的着眼点好,能够抓住所评论文章的艺术手法进行剖析。但感觉这篇评论,在理论的层面上还不够。
以真情打动读者,用灵魂感知世界。
2 楼        文友:陋石        2009-01-21 12:07:16
  邬海波老师:
   好!
   这个“读后感”的确很片面。一下就被你抓住了要害。
   在写之前我慎之又慎。互不了解,很难掌握分寸,就算是“投石问路”吧!
   你说的很对,我心悦诚服地接受。但还是要“看人下菜”。不然就会“割鸡巴敬神”。自己疼不说,把神也得罪了。
   说句笑话。问候了!
山西省作协会员,中、短篇小说多次发表于山西《黄河》及《小说选刊》73109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