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逝水流年*散文』堂弟家的那些事儿

编辑推荐 『逝水流年*散文』堂弟家的那些事儿


作者:白淮斌 秀才,2761.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932发表时间:2012-10-30 19:49:09

『逝水流年*散文』堂弟家的那些事儿 堂弟是二伯家的儿子,在我们这个家族的兄弟中排行老五。堂弟小我一岁,今年四十有三了,至今还是光棍一个。
   堂弟初中毕业之后,跟着村里人去内蒙的包头干建筑活,那时候才十七八岁。碰见一个云游天下的道人,一袭粗布的黑衣打扮,挽着一个高高的发髻。在大街上看见堂弟,就一把抓住,摔了一下佛坠说:这个孩子,你随我出家吧。村里干活的人一块在大街上走着,惊得都目瞪口呆。那个仙骨飘飘的老道人,看着错愕的同路人解说说:这个孩子是和尚道人的命,一辈子是成不了家,出家修道是最好的了。这个生活的插曲,谁也把它没有放在心里。事过二十多年以后,我们同龄人开始着手给下一代孩子谈婚论嫁的时候,才发现这么多年以来,堂弟一直是孑然一身,打着光棍。也许是没有结婚的缘故,他看上去一直不显老,瘦瘦的高挑个子,白净的脸颊没有丝毫胡子拉碴的迹象。当年和堂弟一块在内蒙干建筑的人们,在村子里一家孩子娶媳妇的喜宴上,说起了堂弟在内蒙的那次遭遇。当时在酒桌上喝得七晕八素的,大家都唏嘘不止,觉得算命看相真的神奇的不可思议。但是我却不这样认为,人生总有他的机缘巧合,看似偶然的事情,实际上都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我爷爷他们兄弟三人,大爷和三爷是一个祖父,和我爷爷只是没出五服的兄弟。解放以后,大爷家田地多,被定成了地主成份,而我家田地少,也讨了个中农。大爷解放前是当家的掌柜,理所当然的戴上了地主的帽子,文化革命开始后,批斗游街,上老虎凳,坐土飞机,也是受尽了折磨。
   其实二伯在解放前后倒是没有受多少坎坷,上学的时候家业兴旺,出门读书,都是牲口拉着桥车接送。按理说二伯在解放初期作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应该大有作为的,但二伯自己的命运是二伯自己改写的。
   二伯学校毕业以后,被分配到我们县一个部属国家企业的子校当教师,就按照这个路子走下来,在五六十年代二伯的前途也是不可限量的,因为在那个年代,有知识,有文化的真的是很稀缺的人才。但是二伯在60年饥荒成灾的时候,却亲手毁掉了自己光明的前途。当时挨冻受饿是天天的事情,平民老百姓当时据说对国家的政策也颇有微词,放到现在最多也就是涉及到言论自由的范畴,可是放在当年以阶级斗争为主,上纲上线年代,一旦涉身其中,就很难全身而退,二伯就属于这个情况。别人对当时国家政策的不满,大都体现在老百姓吃不饱肚子上,也都是私下议论而已。谁知二伯一根筋,晚上写了个大字报,贴在了厂门上,第二天八点一上班,二伯就被厂保卫科带走了,轻而易举的给定了个现行反革命的罪责,被发配到南泥湾劳动改造。父亲后来告诉我说,我们全村子抽烟卷,是二伯从南泥湾引进回来的技术,那个年代都拿烟锅抽旱烟,用纸条卷烟是二伯的技术。
   “四人帮”倒台以后,邓小平、胡耀邦等上台,给全国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地主富农的成分也相继被取消,然而二伯的案子却没有翻得成。写材料上访,查阅当年的案卷,二伯的案子不是文革中间的,按照当时的定案,判他现行“反革命”也是没有错的,事情也就这样不了了之。
   二伯去南泥湾劳改以前,是已经成家了的。根据父亲的说法,二伯和二婶当时的闹腾属于感情不和,二伯就从来没有和二婶同过房。二伯受法以后,同意离婚,让二婶走人,也没有孩子的拖累,二婶就这样离开了。
   在我们老家流传这样一句话:父愁子妻,子愁父亡。二伯从南泥湾回来以后,娶妻成家,成了首当其冲的任务。大爷是一个爱面子的人,当然不会眼睁睁的看着二伯打光棍。就在我们一个大队,就给二伯找了个小二伯十五岁左右的黄花大闺女,她就是我现在的二婶,堂弟的妈妈。对于二婶嫁给二伯这件事情,村子里正说纷纭,都认为二婶家图了大爷的钱财,但这都是无关紧要的,对于大爷来说,为了给儿子弄个婆娘,花掉积攒的金银财宝也在所不惜,也给整个家庭挣回了面子,毕竟二伯是个二婚。
   从我记事开始起,二婶就是个骂断街的主。在我们这个二百多口人的小村庄,没有二婶没有骂过的人,二婶骂人的理由也是千奇百怪。用母亲的话说,是啄木鸟的嘴,肉烂嘴不烂,堂弟就是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中间长大成人的。在我看来,堂弟的婚事与二婶的做人处事很有关系。
   八九十年代中国农村,才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包产到户了,虽然说提倡婚姻自由,但是真正的自由恋爱,自己谈婚论嫁的事情,在农村是少之又少。一般都是媒人说,下聘礼,订婚。就别说堂弟的媳妇,他的胞兄比我大一岁,在我们家族排行老三,在我结婚两年以后。我们村子一个媒婆,以给堂弟的妹妹说媒为代价,才给堂弟的胞兄说了个媳妇。这就是八十年代影视剧所反映出来换亲的社会现实,在当时绝非空穴来风。
   堂弟干活很是泼诚,泥水里舍得吃力,唯一的缺点就是口碎爱叨叨,说话不带标点符号,堂弟人品却很正直。我记得那是一个仲夏的晚上,村子里灯火通明,来了一个收大蒜的客商,挨家挨户收,一称一称的过。轮到二伯家的时候,大蒜里头注满了水,当时客商就反悔不要了。这样的事情老百姓心知肚明,也知道二伯就是那么个人。二伯却不认账,给人家客商求爷爷告奶奶,说是堂弟没看见把水洒在大蒜上面了,二伯当时是想给自己找一个下台的阶,没想到堂弟生气了:我叫你不要往蒜里倒水,你不听,人家不收了还怪我,堂弟当时也就是个十几岁的大孩子,把二伯弄了个大红脸,满村子人哈哈大笑,堂弟的个人品性由此可见一斑。
   90年代初期,农村包产到户已经让老百姓尝到了甜头。当时提倡万元户,二伯二婶过日子很仔细,当时已经给堂弟的哥哥娶了媳妇。当时应该是钱有,粮有。家道应该也很殷实的。我当时,有个同学的妈妈,说村子里有个女孩,家里想给招个上门女婿,要个能干活的。我当时回家和母亲谈起这个事情,母亲和二婶旁敲侧击的议论了一下,二婶说虽然两个儿子,却没有多余给人上门的,母亲讨了个没趣。回家就很不高兴,对我说以后这样的事情尽量少管。
   二婶骂人的声名在外,一般人看见她都是唯恐躲避不及。人都是无利不起早的,偶尔有人上门给堂弟说个媳妇,二婶不是嫌弃彩礼大,就是对媒人一毛不拔,二婶总觉得自家的光景那么好,别人应该把闺女送上门的。加上堂弟四处干民工,见了女人居然会脸红。虽然话多,说的都是盐店门上的咸(闲)话。婚姻就这样一拖再拖,开始是不给人当上门女婿,后来是结过婚有孩子的不要,慢慢的吗,堂弟也进入了大龄的行列。
   堂弟比我小一岁,我儿子都22岁了,而堂弟还是光棍一条,这样的话说起来,让人觉得心酸和悲催,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命吧。
   中间堂弟有过一次婚姻,我由于长年在外,回家都是听父母亲说的。据说是人贩子搞来的,结婚第三天,那个女的就跑掉了,期间的是非曲直,外人也不得而知。
   我在一家乡镇工作的时候,拖当地的一个很有名的媒婆给堂弟说媳妇,面都见了。没等事情定下来,二伯居然亲自跑到女方家去打听,看说的牢靠不牢靠,弄的媒人和我当时都很尴尬,事情也就那样不了了之,我以后就再也没有参与过给堂弟说媒的事情。
   逢年过节回到老家,偶尔也能看见堂弟的身影,让我影像最为深刻的是前年春节,我在门外的场地上劈材,堂弟晃晃悠悠的走过来,畏畏缩缩的和我打了个招呼,拿出一根香烟。可我是不抽烟的。堂弟告诉我,他跟着他哥哥在四川干轮胎的营生,他哥哥生意很好,一年要挣几十万元,今年给了他三万元,说着从内衣口袋里掏出一沓100元的大钞,在空中使劲的甩了甩。,咬着的烟屁股被口水打湿了,掉落在地上。
   我没有再说话,继续劈柴,一丝冷风吹来,让我忍俊不禁打了个寒颤。我抬头看见了灰蒙蒙的天空,有零碎的雪花飘落。
   大年初一,少年的玩伴来家里喝酒,酒足饭饱之后打麻将。又在麻将桌上开起了堂弟的玩笑,问没有女人怎样过日子?
   有人就讲领堂弟去玩小姐的经历,说堂弟见了小姐腿就打摆子,不知道弄事。大家就“哈哈哈”大笑,问堂弟有那个功能没有。
   堂弟揭了一张牌使劲往桌子上一甩:夹二条,自摸,炸了。
   “哈哈哈……”
   堂弟说他的功能很好,就是看见女人腿会发软……
   见面大家总是这么开心,生活总是这么精彩,也是这么无奈。
   故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人物言语,在我的脑海中总是那么的鲜活,那么的让我难以割舍,加上堂弟的故事,成了我挥之不去的记忆。

共 330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家族史,每一个人的成长经历都不可避免地带有家族的印记,在中国农耕社会尤其如此,如果一个家族碰撞了历史的沧海桑田,那么家族成员就会随之兴衰与沉浮。作者讲述了一段自己家族的历史,堂弟的人生历程就被深深地打上了几代人浮沉的烙印。二伯是个读书人,在那个文盲率很高的社会,属凤毛麟角,看起来是最有发展前途的,但是生性耿直,在那个饿死几千万人的年代,对国政不满,被打成现行反革命,而文革结束,仍然不在平反之列,这辈子就完了,无奈之中找了个媳妇,却是个远近闻名的泼妇,堂弟就是二伯和她的孩子。因其母,堂弟已四十几岁,却孑然一身,许多姻缘都被其母葬送掉了。堂弟具有乡村农民朴实、勤劳、正直的品质,见识不多,半生的光棍生涯已经使其心里对女人萌动了渴望与不安,让人心酸。感谢白淮斌先生的散文,您的文章也同样令编者回味自己的家族史,以及家族带给我们的屈辱与荣耀。【编辑:鸿渐于陵】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鸿渐于陵        2012-10-30 19:49:42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家族史,每一个人的成长经历都不可避免地带有家族的印记,在中国农耕社会尤其如此,如果一个家族碰撞了历史的沧海桑田,那么家族成员就会随之兴衰与沉浮。
我没有个性,所以不签名。
2 楼        文友:鸿渐于陵        2012-10-30 19:50:14
  作者讲述了一段自己家族的历史,堂弟的人生历程就被深深地打上了几代人浮沉的烙印。二伯是个读书人,在那个文盲率很高的社会,属凤毛麟角,看起来是最有发展前途的,但是生性耿直,在那个饿死几千万人的年代,对国政不满,被打成现行反革命,而文革结束,仍然不在平反之列,这辈子就完了,无奈之中找了个媳妇,却是个远近闻名的泼妇,堂弟就是二伯和她的孩子。
我没有个性,所以不签名。
3 楼        文友:鸿渐于陵        2012-10-30 19:50:38
  因其母,堂弟已四十几岁,却孑然一身,许多姻缘都被其母葬送掉了。堂弟具有乡村农民朴实、勤劳、正直的品质,见识不多,半生的光棍生涯已经使其心里对女人萌动了渴望与不安,让人心酸。
我没有个性,所以不签名。
4 楼        文友:鸿渐于陵        2012-10-30 19:51:00
  感谢白淮斌先生的散文,您的文章也同样令编者回味自己的家族史,以及家族带给我们的屈辱与荣耀。
我没有个性,所以不签名。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