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军警文学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文苑★散文】山水之间有雅韵

精品 【文苑★散文】山水之间有雅韵 ——说说二谢的山水诗


作者:施云南 状元,52152.6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127发表时间:2012-10-31 10:52:51

【文苑★散文】山水之间有雅韵 大自然,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它既是人们一个人们生存休憩的场所,又是人们安放自己心灵的地方。千百年来,有多少文人墨客,沉浸在山水之美中,用一支生花妙笔,写尽了山水之大美。不管是在唐诗、宋词,还是元曲,到处都能找得到描写山水美景的句子。
   对于这些描写山水雅韵的诗篇,我们统称其为山水诗。说起山水诗,就不得不提到两个人的名字,他们是谢灵运和谢朓,两个中国文学史上最早开始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
   山水诗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一个自己的形成过程。虽然早在《诗经》里面,就曾经有写景的句子,如《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就应该算是一段写景的文字,可是,这首诗歌的主旨,却并不是为了要歌颂自然风物,而主要是为了说明“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的痛苦。此外,在《楚辞》里头,也有类似的描写,比如《湘夫人》中的“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等,不过,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也并非单单只是写景,而主要是为了描写主人公那不平静的心情,“思公子兮未敢言”,这才是诗歌主要想告诉读者的内容,而景色描写呢,纯粹就只是起了铺垫的作用。
   真正将山水作为描写的对象,其实要到魏晋期间才出现。曹操,这位胸怀鸿鹄之志的伟丈夫,这位乱世的枭雄,他所撰写的一首名为《观沧海》的诗歌,就被人们认为是第一首含有大量山水描写的诗歌。不过,虽然如此,那个时候的山水诗毕竟还不甚成熟,真正成熟的山水诗,是从谢灵运开始的。
   在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中间,谢灵运算是一个极其喜欢寻幽探胜的人了,他曾经在许多名山大川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在魏晋年间登临山水,比不得现在,现在那些著名的大山上,都修建了可以供人们攀爬的阶梯,有很多还设置有索道缆车,可以方便游人上下,可是,那个时候就不一样了,山水之险,是人们难以想象的。而谢灵运呢,他出外旅游的时候,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他会带着一大帮的人一起去,沿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从某种角度说,他倒还是造福了后人呢。
   不仅如此,谢灵运为了攀登那些幽峻陡峭的山崖,动足了脑筋,甚至还搞了一些小小的发明创造呢,他设计了一双专门供登山使用的木制鞋子,名唤“谢公屐”,鞋子底下有前后两排活动的牙齿,上山的时候,去掉前齿,下山的时候,去掉后齿,这样可以让登山变得更加方便、轻盈。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就曾经说:“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看来,直到唐朝的时候,还有人没有忘记谢灵运的小发明呢。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谢灵运是真的喜欢山水,并且把揽胜看成了比自己的事业更重要的事情,他游历了那么多的名山大川,自然也留下了不少描绘山水的诗篇。和其他人不一样的是,谢灵运自觉以山水入诗,他更多地是以白描的手法,对具体的山水进行细致的描绘,并用来反映出自己向往自然的心情。
   谢灵运的《石壁精舍还湖中作》,就应该算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当谢灵运在永嘉当了一年太守之后,便称病回家,来到了自己的老家始宁,他在那里有一个漂亮的园子,是一个隐居的好处所,据说,《石壁精舍还湖中作》就是大致写于这个时候。
   如果不是一个真正寄情于山水的人,没有细致入微地观察山水的话,是不可能发现山中早晨和黄昏的景致是有些许不同的,“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但是,不管在什么时候,谢灵运都觉得那是十分美丽的。因此,他光顾着游山玩水,等到想起要回去的时候,竟然已经时间很晚了,“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面对同样的一座山,谁能够耐着性子,从早晨,等到黄昏,观察那一点细微的变化呢?如果不是一个真正热爱山水的人,恐怕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吧。
   而且,就算是已经坐上了归舟,也丝毫都不妨碍谢灵运继续欣赏山水的雅兴,“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在船上看风景,看到的是流动着的风景,不仅如此,有山有水,有远有近,妙趣横生,在谢灵运看来,这一只小小的扁舟,已经不只是一个交通工具了,它本身,就是一个欣赏山水的最妙之处。
   谢灵运的诗歌,重视对于景物的细腻描写,但是,却也不仅仅只是针对风景进行描绘。他总是喜欢在诗歌的最后,来上一个曲终奏雅,留下点玄理的尾巴,比如说“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玄味浓重的诗歌结句。这也难怪,魏晋时代玄学开始兴起,谢灵运自然会想到,要在诗歌的末尾,也谈谈哲理,以此来反映自己的内心世界,昭示自己的情操。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这应该算是一首优秀的山水诗了吧,不仅描写了一天游玩的经历,还描写了自己那崇尚大自然的内心世界,堪称是山水诗中的典范之作了。
  
   不过,人活在世上,总是会有些烦心事的,正所谓“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可与人言无一二”,其实,对于谢灵运也是如此的,所以,他自然也会时常遇到自己的烦心事。因此,谢灵运之所以会寄情山水,除了因为他真的是喜欢山水以外,也因为他想要借山水雅韵,排解自己心中的烦闷之情。
   谢灵运是谁?他不是一个普通人,他是东晋名将谢玄的孙子,在魏晋时代,王谢家族,是最最大名鼎鼎的氏族了,应当说谢灵运是出生在一个大富大贵的家庭啊。十八岁的时候,他就继承了康乐公的爵位,可是,他的好运也到此为止了,祖先的辉煌,没有能够在他的身上得到再一次的重演,他的仕途非但不顺利,还可以说是坎坷不平。
   谢灵运是个自视颇高的人,他曾经说,天下文才一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他自己占一斗,天下人共分一斗,这么说,表面上看是赞美了曹子建,但实际上,也是同时夸赞了自己,并且将那些与自己同时代的其他文人,全都贬得一无是处。这样的性格,又怎能招人喜欢呢,很快,他就被降公为侯。而且,当时的皇帝对他非常不重视,只是与他谈论一些诗文上的问题,对于国家大事,却从来都不寻求他的建议。
   或许是因为谢灵运常常寄情山水吧,单纯的山水造就了谢灵运毫无城府,不善钻营,高傲袒露的内心世界,如果他只是一个寻常人家的人,那么,这些尽可以算做是优点,只可惜,他错生在了官宦世家,而一个为官做宦的人,重要的是人脉,是权谋,这些,都不是谢灵运擅长的,最终,他被贬来到了永嘉。
   他的《登池上楼》就是写在他到达永嘉,并且生了一场大病之后。“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当他勉力撑起身子,来到窗前之后,看见了窗外那飞翔的大雁,听见了它们高远的鸣叫,于是,他开始反思自己这些年来的生活。“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禄反穷海,卧痾对空林。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一边梳理自己的人生,他一边想,自己明明是才华横溢的啊,一点都不比自己的祖辈谢安、谢石、谢玄他们差啊,可是,明明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却为什么只能当一个小小的太守呢?最可恨的是徐羡之等把持朝政的恶人,他们故意排挤自己,而自己的身子也不争气,竟然患上了重病。
   不过,生性对大自然怀着无限喜爱之情的谢灵运,又将自己的目光投注在了园子里的景物上。卧病那么长时间,他都没有机会来欣赏风景,这一回,终于可以重新看到自己喜爱的大自然了。“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树叶从绿变黄,又全部落光,变得一片萧瑟,但是,那又如何呢,现在,它们又重新长出了新的嫩芽。池塘边生出了青青的小草,拂面都是“吹面不寒杨柳风”,那原本飞走的燕子,此时也重新飞了回来。在这样美丽的大自然面前,谢灵运完全被征服了,他那原本淤积在内心深处的阴霾,也为之一扫而空,那些仕途的不顺意,也暂时被搁在了一边。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持操岂独古,无闷徵在今”,在诗歌的最后,他恍然醒悟,为什么就不能放弃坎坷的仕途,彻底地追求山水之雅韵呢?《楚辞》里说:“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易经》里也说“遁世无闷”,既然如此,何不纵情山水,永归田园呢。
   他是这么想的,他也是这么做的,很快,他就真的辞官,回始宁老家隐居了,还创作了先前我们提到的《石壁精舍还湖中作》等纵情山水之乐的诗歌。只可惜,他想安静下来,却未必能真的平静下来。在老家的时候,他也经常得罪别人,招惹是非,当宋文帝上台后,招他重新做官,他又因为种种原因,被地方官弹劾,最后被流放广州,还因为谋反罪,在广州被处死。
   虽然说,最后谢灵运的结局并不好,但是,不可否认,山水还是能够起到排遣心情的作用的,而山水诗,除了写景以外,还可以用来抒情,尤其是可以借以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
  
   除了谢灵运以外,提起魏晋时代善于写山水诗的诗人,还不得不提的,就是谢氏家族中的另外一位成员,谢朓。他和谢灵运合在一起,被人们称为是“大小谢”,他们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而且都十分擅长写山水诗。
   在魏晋时代,应用声律说创作诗歌成就最大的诗人,非谢朓莫属,他提出,诗歌,应该有诗歌的样子,用典不至于“文章殆同于诗抄”,用韵不至于“酷裁八病”。对于当时的一种新诗体“永明体”的出现,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创作山水诗方面,他也将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推进到了新的阶段。他工于发端,并在结尾抒情,虽未完全做到情景交融,但是写景更为清丽,而且也时常会有警句妙语。于此同时,和谢灵运不同的是,他还完全摆脱了玄言诗的影响,开始注意整首诗歌的谋篇,相比之下,大谢之诗较散板,小谢之诗较密俊。
   谢朓的诗歌风格,简而言之,可以用“清新圆融”这几个字来形容。“清新”是谢朓的风格之一,李白曾经说过“中间小谢又清发”,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而“圆融”则又是另一番含义,“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最关键的,便是这个“圆”字,这一个“圆”字可不简单,它指代了多方面的内容,不仅指诗法圆活,而且还指构篇匀整,同时,还要做到造语精圆,音调圆润,只有这样,才能说是“圆”啊。
   在谢朓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就有一句,体现了他的这种创作风格,那就是著名的“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当谢朓登上高高的山顶的时候,眼前的视野一片开阔,整个建康城,都在他的眼底。尤其是在夕阳西下的时候,那一轮炙热的太阳,已经将自己的光华幻化成了满天红艳艳的晚霞,就好像锦缎一般,从天际,一直铺到了人间,阳光不再刺眼,正相反,那色彩,是如此柔和。而山下的长江呢,波澜不兴,静静流淌,澄澈万里,在夕阳的映照下,就好像是一条长长的白练一般。一远一近,一动一静,一天一地,一幅美丽的场景,一段动人的回忆。
   或许,看到这样的情景,任何人都会暂时放下自己的那颗世俗之心,彻底地投身大自然,寻求一份内心的安宁吧,正所谓“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啊。
   只可惜,有着和谢灵运同样命运的谢朓,他虽然怀着一种“避祸”的情结,但是,又不希望真的抛弃世俗的生活,他总是希望在人生中找到一个契合点,希望能够既保持内心世界的清净,又保有自身门阀的高位,然而,对于这两者来说,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啊,所以,谢朓的诗中总有一种人性的矛盾,同时,这种矛盾直接造成了他最后的人生悲剧。
  
   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谢灵运和谢朓,这两个王谢家族的人,他们不仅在人生经历上极为相似,在艺术风格上也是极其近似的。尤其是在山水诗创作方面,这两位谢氏族人,开创了山水诗创作的先河,为后世的王维、孟浩然等诗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魏晋时代,是一个崇尚玄学的时代,玄学是从老庄思想中幻化衍生而来的,而老庄的思想,就是崇尚自然,崇尚“道”,所以,玄学的中心思想,其实也就是自然,就是“道”。“山水以形媚道”,山水虽然无语,但是,它们却用自己千姿百态的形状,引导着人们走向大自然,并且,在无穷的大自然中,体味“道”的无限和深远。而谢灵运和谢朓,就是在所有人都还未曾醒悟的时候,先行一步,理解了山水的真谛,明白了山水和“玄学”之间的关系。
   当然,谢灵运和谢朓的山水诗创作,还不是十分完善。谢灵运在创作的时候,大多只是对于山水风景进行白描,然后在结尾处,加上一个生硬的玄学尾巴,和整体的诗歌,有脱节的感觉。而谢朓呢,他的创作内容也比较狭窄,而且,他虽然能够看见山水的大美,却还是不忍心丢弃自己在世俗的享受,最终南辕北辙,难以追求到山水真正的雅韵。
   好的山水诗,是一幅画,它能够让我们在读到诗句的时候,有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好像自己身临其境,亲眼看见了那旷世美景一样,世人都赞美王维的作品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说的大概就是这个道理。但是,好的山水诗,却又不只是一幅画,它还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让人们在读诗的时候,能够体会到诗人的心中是喜是悲,“情景名为二,其实不可离”,能够真正做到情景交融,才是山水诗的至高境界。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说的也是这个道理。“诗缘情而绮靡”,山水诗,正是因为情景交融,才显得更为感人。
   不过,虽然如此,谢灵运和谢朓也算是开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先河了,自此以后,大量的诗人都开始寄情山水,并且,追求着创作情景交融的优秀诗篇,对此,不能不赞一番二谢的凿空之举啊。

共 525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山水之恋,恋之山水。山水诗给予爱山水人。山山水水,是自然界的宝贵,它赋予的灵气和人脉是出乎人们的想象。烦忧时,给予山水,会让我们心情释然,痛苦时给予山水,会让我们快乐拥有。文中引用东晋、魏晋两位山水诗人的不同的山水经历,感悟其人生的坎坷与不幸。爱山水和你做事情是一样的,必须要有诚意,要抛却一切的利益纷争和仕途。毫无杂念,你才会全心全意给予山水之情,写出山水诗。谢灵运和谢朓的山水诗创作,还不是十分完善。谢灵运在创作的时候,大多只是对于山水风景进行白描,然后在结尾处,加上一个生硬的玄学尾巴,和整体的诗歌,有脱节的感觉。而谢朓呢,他的创作内容也比较狭窄,而且,他虽然能够看见山水的大美,却还是不忍心丢弃自己在世俗的享受,最终南辕北辙,难以追求到山水真正的雅韵。文化底蕴丰盈,文思敏捷,主题突出。懂山水之情,写山水之意,明山水之意,悟山水之理。欣赏问好!倾情推荐!【军警社团编辑:林雨荷】【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10312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