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军警文学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文苑★散文】从《煮海歌》看不一样的柳永

精品 【文苑★散文】从《煮海歌》看不一样的柳永


作者:施云南 状元,52152.6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143发表时间:2012-11-02 09:06:18
摘要:《煮海歌》关注盐民的生活,表达了对于劳动者的深切同情,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与众不同的柳永。

【文苑★散文】从《煮海歌》看不一样的柳永 说起柳永这个人,大家最容易想到的,恐怕是“风花雪月”这四个字吧。的确,这位自称是奉旨填词的柳三变,生性多风流,时常出入歌楼舞榭,吟唱着“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在人们的印象中,他总是沉溺在声色之中,对于功名利禄很少关心,所以,才会留下了“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这样的词句。
   对于词来说,柳永是有绝对发言权的,因为,他是北宋年间第一个专力写词,而且,是最擅长写慢词的人。“有井水处,即有唱柳永词”,他打破了文人词以小令为主的传统,创作了大量的慢词,有些是用原有的调子,但也有翻新声,小令改制,短调改制等。在填写词的时候,他也非常注重铺叙,注重词的赋化,并且常常以口语入词,为金元曲子开创了先声。
   可是,有谁能够想到,这位以填词为主的词人,其实,他也是很擅长写诗的呢;又有谁能够想到,柳三变不仅能写风花雪月、醉生梦死的生活,也能将自己的目光,投注到那些普通老百姓的身上,代他们写出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并揭露统治阶级的残暴呢?
   的确,那个风流倜傥,风度翩翩的人,是柳永;而那个为民请命,将民间疾苦,化为笔底波澜的人,也是柳永。这一首能够让我们彻底改变对柳永看法的诗,叫做《煮海歌》:“煮海之民何所营,妇无蚕织夫无耕。衣食之源太寥落,牢盆煮就汝输征。年年春夏潮盈浦,潮退刮泥成岛屿。风干日曝咸味加,始灌潮波塯成卤。卤浓盐淡未得闲,采樵深入无穷山。豹踪虎迹不敢避,朝阳山去夕阳还。船载肩擎未遑歇,投入巨灶炎炎热。晨烧暮烁堆积高,才得波涛变成雪。自从潴卤至飞霜,无非假贷充糇粮。秤入官中得微直,一缗往往十缗偿。周而复始无休息,官租未了私租逼。驱妻逐子课工程,虽作人形俱菜色。煮海之民何苦辛,安得母富子不贫。本朝一物不失所,愿广皇仁到海滨。甲兵净洗征输辍,君有余财罢盐铁。太平相业乐惟盐,化作夏商周时节。”
   据说,这首诗见于元代冯福京等编写的《昌国州图志》中,还附有一句注文:“悯亭户也,为晓峰盐场官作。”从这句注中,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是专门为“亭户”所作的,所谓的亭户,其实就是盐民,因为,熬盐的地方,一般被称为亭场。昌国,就是现在的浙江定海,而这首诗,是柳永被贬到东海之滨,成为一名盐场的官员之后所做的。
   盐场的场景,是诗人柳永从来都没有看见过的,长期生活在东华软红尘之地的他,又怎能知道,在人间,还能有如此似炼狱一般的场所。作为一个文人,尤其是一个拥有悲天悯人之心的文人,他又怎能对此置若罔闻呢,可是,他又无力改变这一切,因为,他自己也是一个极为无奈,处于孤寂失落的贬谪生涯中的落魄文人,所以,他唯有用悲怆激昂的语调,将这一切写成一首诗歌。
  
   整首《煮海歌》,大致可以分成三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也是柳永花了大量笔墨来描写的,就是具体描写煮盐的过程,并且感叹煮盐艰辛的一段,从“煮海之民何所营”开始,到“才得波涛变成雪”为止。
   一开始的四句,起到了总揽全诗的作用,它为我们整体勾画了盐民生活的不易,告诉大家,盐民的全部收入,就是靠煮盐得来,他们不从事稼穑,也不从事桑蚕,所以,他们的“身上衣裳口中食”,全部都是要靠煮盐来换取的,只这一句,就让读者大致明白了盐民的生活是如何不易的。
   接下来的一大段,全部都是用来具体描写煮盐的过程的。首先是当潮水退潮之后,盐分就沉淀在泥中了,而盐民,就在这泥泞之中,匍匐在地“刮泥”,并渐渐形成“岛屿”。有谁能想到,那白花花的盐,是从肮脏不堪的泥泞之中刮出来的呢,诗歌从一开始,就让从未见过煮盐场景的人,震惊不已。
   经过此道工序晒干后形成的,自然还不能算是盐,因为,这看上去实在是太脏了,所以,接下来便是“淋卤”的过程了,用柳永的话说,就是“始灌潮波塯成卤”。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是这样具体描写淋卤的过程的:“铺于席上,四围隆起,作一堤垱形,中以海水灌淋,渗入浅坑中”,这一步倒还不算是难度太大,只是,这样一来,晒干了的原料,又变成了液态了,还需要进一步加工,让它重新凝结成盐。
   下面的这道工序,是最关键,也是最困难的,那便是煮盐了。煮盐得有柴火,所以,盐民必须不畏虎豹,亲自去深山老林里砍柴,往往早晨出门,直到晚上才回来,他们船载肩扛,历经千辛万苦,运柴归来,却又不敢有丝毫的倦怠,马上将灶火点燃,开始煮盐。他们就这样,日复一日地辛劳,将盐卤硬是煮成了白花花的盐,“晨烧暮烁堆积高,才得波涛变成雪”。
   这个过程是十分艰辛的,尤其是当夏天的时候,烈日当空,寻常人就算是躲在阴凉地里,尚且都会汗出如浆,更何况,这些盐民,还要面对熊熊燃烧的炉火呢。清代的《如皋县志》中,曾经这样描写盐民的辛苦,说是:“晓露未晞,忍饥登场,刮泥汲梅,佝偻如猪,此淋卤之苦也。暑日流金,海水如沸,煎煮烧灼,垢面变形,此煎办之苦也。”这段话,正好能够和柳永的诗歌相互引证,相互呼应。
   我们可以看到,柳永在这首诗中,对于盐民是如何煮盐的过程,是描写得相当细致入微的,从各个方面,描写了煮盐的不易。有些诗人在撰写此类题材的诗歌的时候,往往只是注重描写自己心中的感慨,多采用短小精悍的篇幅,但是柳永却不一样,在他填词的时候,他最擅长的,就是铺叙的手法,层层推进,一一展现,这正是他的拿手好戏。唯一不同的是,原本他那支生花的妙笔,经常是用来描写美人、美景、美事,可是,如今却用来描绘人间疾苦。
   不过,如果没有深入生活,不曾真正怀着一颗悲悯之心,深入到盐民中间去,仔细观察甚至是参与他们的煮盐过程的话,恐怕即使再有才华,也难以写得如此具体,如此细腻的。所以,从这段描写中,我们便能够看到,柳永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和同情。
  
   当然,如果诗歌对于盐民的描写,仅仅是停留于此的话,其讽刺和批判的力度,还不太够。所以,柳永并没有仅仅只是将描写停留在具体煮盐的过程上,而是更进一步,开始描写官府是如何盘剥老百姓的,这一段,从“自从潴卤至飞霜”开始,到“虽作人形俱菜色”为止。
   这一部分,可以说是对于盐民生活艰辛的进一步论述,如果仅仅只是劳动的辛苦,那么,还是能够忍受的,更为残酷的,则是官租、私租等各方面的重重剥削,这才是造成盐民难以生存的主要原因。
   盐民依靠煮盐为生,收入本来就非常微薄,而且,他们没有生活的资用,便不得不依靠借贷为生,可是,不管是官税还是私租,其利息都是非常高的,“一缗往往十缗偿”,这都是如同高利贷一般的盘剥啊。缴不上赋税,还不了欠债,怎么办呢,被迫只能让自己的妻子儿女充做徭役。这样周而复始的艰苦生活,使得所有的盐民都变得饥寒交迫,“虽作人形俱菜色”。
   所有读到这首诗的人,在看到盐民的劳动如此辛苦的时候,就已经对他们产生了深深的同情了,现在,再看到他们的生活又是如此凄惨,就更加能激起读者的不平感。
   不平则鸣,读者是这样,诗人更是这样,所以,在详细地叙述了辛苦的劳动和官私两方面对盐民的盘剥之后,诗人柳永并没有就此匆匆结束自己的诗歌,而是更深一步地对为何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做了一番深思熟虑,这便是诗歌的最后一部分,从“煮海之民何苦辛”开始,到“化作夏商周时节”结束。
   诗人的论述是深入的,而且是直击要害的,他毫不犹豫地就将自己的笔触深入到了封建剥削的本质中去,在这诗歌的最后,他将自己的论断一一道来,引发读者的思考。
   “煮海之民何苦辛,安得母富子不贫”,在这一句中,诗人将官府和老百姓之间的关系,比喻成了母和子。这一方面是说明了,在宋朝的时候,盐都是由官府专卖的,所以,官府低价收购,高价卖出,因此,官府才是剥削盐民最厉害的人。而另一方面,都说“虎毒不食子”,母亲对孩子永远都是慈爱的,禽兽尚且如此,何况于人,这个世上哪里会有母亲如此残酷地剥削自己的孩子呢,所以,用母子来做比喻,就更加强调了官府的心狠手辣。
   接下来,柳永就开始为老百姓请命了。有些诗人,在描写类似题材的时候,往往只是将社会现象揭露出来,就完结了,却并没有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而柳永则不一样,他不仅揭露了社会的黑暗面,而且还积极向朝廷献计献策,显示了他关心朝政之心,同时也反映了他其实也是一个有自己独特政见的人。
   首先,他将目光投注在朝廷上,希望朝廷能够实施仁政,提高收购盐的价格,从而让盐民多一条活路。不过,如果盐的收购价格上调了之后,那么卖出官盐的价格,是不是也要大幅度上涨呢,那样的话,不就有更多老百姓为买盐烦愁了吗?可是,如果不这样做的话,朝廷的财政收入就会降低了啊,对此,柳永也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甲兵净洗征输辍,君有余财罢盐铁”,只要朝廷能够马放南山,刀枪入库,去除那些冗余的军队,就自然能够将钱财剩下来了,这样的话,不光盐税可以下降,就连铁税,也能够减轻。
   最后,柳永更向朝廷提出了,要善于使用人才,尤其是宰相一职,就更为关键了,“治大国如烹小鲜”,如果将治理国家比作烹调的话,那么,宰相就好比是调味的作料,“若作和羹,尔惟盐梅”,盐是烹调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作料。所以,只要能够得到一个真正的相才,盐民便能够安居乐业,不仅如此,“化作夏商周时节”,就算是要恢复到三代治世之辉煌,也不是不可能的啊。
   宋诗一般都喜欢发议论,而柳永的这首诗歌,能够曲终奏雅,卒章显志,从盐民的生活不易出发,在最后,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起到讽谏的作用,也真属不易了啊。
  
   说实话,柳永留下来的词作很多,但是,流传至今的诗作,却不是很多,而这一首,又显得特别与众不同,因此,不禁让人发出了这样的疑问,这真的是柳永的作品吗?
   这是自然的,它当然是出自于柳永之手,其实,人都是多方面的,柳永也一样,又有谁规定了,他就只能每天“偎红依翠,风流事、平生畅”,就不能关心民疾、为民请命吗?
   更何况,柳永的一生,也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一帆风顺,衣食无忧的,虽然他写了大量的男欢女爱的词作,但是,其实,他也是常怀一颗报国之心的。只可惜,他虽然满腹经纶,学富五车,但是,却不能得到当时统治者的赏识,所以,一直都怀才不遇。柳永为人又显得放荡不羁,所以,当他不能被皇帝重用的时候,就干脆沉溺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并且自称是“奉旨填词”。柳永终身潦倒,一生不得发迹,所以说,他虽然写尽了人间风华,可实际上,他自己却并不是一个富贵豪奢之人。
   当他在1049年,也不知因为什么原因,就莫名其妙地被贬谪到东海之域之后,盐场的残酷环境,让他震惊,使得他从自己风花雪月的窠臼中走了出来,转而开始描写普通劳动者真实的悲苦生活。当然,这其中还夹杂着作者对自己怀才不遇、孤寂失落的感叹。
   或许我们可以说,在“太平相业尔惟盐”等结尾处的诗句中,我们还能够看到柳永的自荐,他希望自己的诗歌能够得到帝王的欣赏,自己的政见能够得到采纳,也希望自己能够受到重用,辅佐帝王,就好像当年的姜尚辅佐周王那样,将自己的治世之才全部都施展出来。
   只可惜,他的愿望并不是统治者能够理解的,据说,这首《煮海歌》非但没有让柳永得到重用,反而成为了他再一次被贬的导火线,他因此而被迫离开了盐场,最后,在潦倒中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柳永是一个善于写词的人,他的词作,历来评价都很高,刘熙载在《艺概》中曾经这样评价说:“耆卿词,细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善于叙事,有过前人。”这应该算是一个很高的评价了吧,由此可见,柳永的确是更善于写词的,不过,柳永在写《煮海歌》的时候,却并没有采用“词”的形式,而是采取了“诗”的形式。
   或许,在他看来,词这种艺术形式,过于旖旎,只能够用来吟风弄月,如果用词来写这样一件残酷而严肃的事情,未免显得有些儿戏了。而诗歌则不一样,自古以来,诗歌的讽谏作用,就已经被大家认识到了,孔子提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诗歌所能够表达的内容,其实是十分宽的。所以,在柳永看来,用诗这样的形式,来写这样的一个严酷的题材,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此外,在柳永之前,已经有很多诗人都写过类似的题材了,用诗歌来描写老百姓的疾苦,讽谏帝王,这并不是柳永开的先例。在唐朝的时候,人称“诗史”的杜甫,他所撰写的一大批作品,都是此类题材,尤其是“三吏三别”系列,更是字字血泪,道尽了民间疾苦。
   而等到白居易掀起新乐府运动的高潮之后,他所撰写的大量讽喻诗,也具有类似的效果。“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认为,诗歌就是要强调美刺作用的,就是要揭露社会弊端,反映人民疾苦的,正所谓“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啊。如果诗歌不能为现实所作,不能反映时事,不能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那样的诗歌,是意义不大的。
   可能就是因为受到了这种思想的影响吧,柳永最终选择了用“诗”这种题材,来揭露鞭挞官僚统治者,并表示对于劳动者的深切同情。
   在柳永的全部文学作品中,这首《煮海歌》可以算得上是一朵奇葩了,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柳永,一个站在时代风口浪尖上,挺身而出,为民请命的柳永。都说“文如其人”,从这一首诗歌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表面风流倜傥的柳永,内心深处依然有一颗“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心。

共 5291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提起柳永,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风花雪月,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声色缠绵;说起盐,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锅碗瓢盆,是“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百姓生活。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然而,一首《煮海歌》,将柳永和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煮海歌》成就了柳永,使其以小小的晓峰盐场盐监官之职,位列“有宋三百年四名宦之一”;柳永也成就了盐,为推动舟山盐业(浙江盐业)的发展和盐文化的繁荣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作者在文中从《煮海歌》创作的过程,谈到了柳永的人生。柳永出生书香门第,官宦世家。与当时的世家子弟一样,满腹才情、自恃颇高的柳永对仕途也情有独钟。然而,令柳永万万没想到的是,他的仕途会如此多舛,他的人生会如此波折,他的结局会如此凄惨。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柳永决心在任期内努力改变这一现状。在主政的一年间,作为一名盐场主官,柳永经常亲近盐民,与盐民打成一片,体察民情、体恤民苦。都说“文如其人”,从这一首诗歌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表面风流倜傥的柳永,内心深处依然有一颗“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心。站在“为谁说话”的立场上,作为朝廷命官,柳永本应是朝廷的代言人,歌功颂德,粉饰太平;但作为一个有思想、有抱负、有良知的文人、儒者,柳永心潮难平。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于是,柳永用悲怆激昂的情怀写下了一首大气磅礴、流芳千古的七言诗——《煮海歌》。文字隽秀,主题鲜明,叙述真实。作者博学多才,谈古论今,启迪后人。欣赏问好!倾情推荐!【军警社团编辑:雪梦儿】【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11021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