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军警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文苑★散文】飘零的电影情缘

精品 【文苑★散文】飘零的电影情缘


作者:踏雪寻鹿 童生,680.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506发表时间:2012-11-05 10:58:54

在我成长的岁月星空中,电影就像天际那道瑰丽的彩虹,不时闪耀在眼前,吸引着我的视线,激荡着我的情绪,丰富着我的梦境,装点着我的世界。
   记不清从何时接触到电影,但我清楚记得,每次看到那白帆布撑起的银幕,心里就莫名的兴奋,如同见到美味糕点,迫不及待等着享用。尽管童真的我每每在电影放映不久就酣然入睡,但依然陶醉在看电影的热闹场面和绚丽的声色光影中。
   我的孩提时代处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那时农村还是集体生产,文化生活比较单调,除了农闲演戏,再就是露天放电影。晚上每逢附近村庄演电影,十里八乡扶老携幼前去观看,有的还特意搬上椅凳解乏,那种火爆场面不亚于举办一场大型运动会。电影开演后,晚来的群众有时只好挪到银幕背面看,有人甚至爬上树杈津津有味地看电影。每次听说哪里要演电影,年幼的我就缠着大人背去看,天再冷也不罢休。电影散场,满场观众叽叽喳喳散向四面八方,懵懂无知的我趴在大人后背,仿佛受到了电影的感染,一路手舞足蹈宣泄着快乐回家。
   那时国产电影数量有限,一年难得出产多少部影片。乡亲们夜晚东奔西走,所看的电影往往是重复N遍的十几部电影,对里面的人物、台词与情节耳熟能详,但大家乐此不疲,往返的路上总要随意模仿一二,闲暇十分流利地哼唱着电影里的插曲。《地道战》、《地雷战》、《铁道游击队》、《敌后武工队》,战争片吸引大人小孩眼球;《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动画儿童片老少咸宜,百看不厌。看罢电影,孩子们缠着大人砍树杈做成弹弓装石子打鸟,在帽子上缀颗红五星。电影已成为大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营养大餐和快乐因子。
   傍晚放工回家,要是听说哪庄要放电影,大家不约而同地草草吃罢晚饭,急着赶去抢好位置看电影;吃饭喝汤前后,只要听到电影喇叭响,乡亲们就吆喝着向喇叭声响的方向奔去,有时竟能徒步行走五六公里,足见当时大家对电影的渴望与厚爱。捕风捉影,听声寻影,难免有扑空的时候。记得有一回,风传邻村要演电影,乡亲们吃罢晚饭纷纷往那赶。等到了村口一问,才知消息有假或者时间有误,只得悻悻返回。大家不死心,循着隐约的喇叭声赶往附近的另一个村庄,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我趴在大人的背上,心里格外沮丧。半路碰到另一拨人打听电影消息,有人打趣说:“演的是《南征北战》——战斗磨鞋底”,于是大家笑声一片打道回府,他日再往邻村赴约。
   因为酷爱电影,折腾得大人心烦,有时父亲和年长的哥哥们借机开溜,撇下年幼的我独自生闷气,背我的苦差往往落到慈爱的母亲身上。有一次母亲背着我前往两里多外的廖庄看电影,放映中途我就迷迷糊糊睡着了。等电影散场,母亲把我揉醒,慌忙跟随如潮的人流退场,谁料迷了路,后来在乡亲的指引下拐回,到家已是子夜时分。沿途难觅人踪,皎洁的月光照亮归途,母亲急促的脚步声喘息声、我的心跳声和旷野的虫鸣声交织在一起,夜空的繁星调皮地眨着眼,这情景我至今记忆犹新。
   等到上小学,家乡已分田到户,大家依然难改对电影的痴爱。一到夜晚,稍有风吹草动,大家一窝蜂涌向放映点。四里外的小火车站旁隔三岔五演场电影。脚力渐好的我已能跟随别人看电影了。穿过一个小村庄,越过一座小河上的木桥,再沿着阡陌纵横的田埂路行走,等爬上铁轨右侧那口大水塘,前方赫然悬挂着一幅银幕,有时正在播放影片,洪亮的配音犹如铿锵的战鼓,令人不由加快脚步,生怕漏掉一段故事情节。80年代初期,国内电影摆脱思想桎梏,拍出了一批反映时代变迁的好题材,《喜盈门》、《月亮湾的笑声》、《戴手铐的旅客》感染了无数观众,前者采用蒙太奇的手法逼真展现那位虐待长辈算计过火的大嫂做恶梦的镜头,堪称经典。
   随着公社改乡,街上盖起了电影院,开始卖票放电影,大幅的电影海报到处张贴。每逢电影开演,把门验票的人特别神气,不时驱赶着妄图蒙混入场者,孩子们则眼巴巴地围拢在影院门外,希望后半段能撤岗放行,大多时候愿望都落了空。当时票价四五角钱,但足以让许多孩子止步。印象中我只在五年级和初中学校组织买票进场看过《赛虎》和《军犬历险记》两部影片,走进影院对号入座在拥挤的木质座椅上,心里充满了神秘和向往,宽大的立体声银幕投影与清晰的配音显示出比露天电影的优越,别提有多么幸福了。赶上谁家娶媳妇生男孩考大学,才破例出钱演场露天电影,周围乡亲们不约而同地前来享受这难得的电影盛宴,唯恐错过千载难逢的机会。《庐山恋》、《神女峰迷雾》等经典电影从此走进人们的心里,一些年轻人模仿电影主角的新潮的穿戴打扮,彰显着自己特殊的个性。
   80年代中后期,随着用电普及,电视慢慢走进农村家庭,录像厅开始流行起来。以往万人空巷齐看电影的火爆场面逐渐退潮,不知何时听说演电影立马来精神的冲动开始弱化,看电影的人数在悄无声息中减少,从起初每场动辄上千人蜕减成数百人再减至百人以下,从最初顶风冒雪奔波十余里看电影退化到只在邻村和本庄看电影,后来发展到家门口放电影也懒得看,观众屈指可数仅三四十人。随着电视连续剧的兴起,曾经牢牢占据人内心世界的电影日渐暴露出它情节简单时间仓促的短板,这时大家嘴里哼唱的流行歌曲大多是电视剧主题曲、插曲或者大牌歌星的成名作,电影歌曲犹如落山的残阳余热难存。乡亲们茶余饭后,先是呼朋引伴奔向邻村有黑白电视的人家,电视剧开播后,周围黑压压百十人屏气凝声地注视着十几英寸的荧屏,今晚两集结束又在期待明晚的剧情。后来就赶到本庄买电视人家看电视,再到自家买电视看,电视机也从黑白屏换成彩屏。电影逐渐淡出乡亲们的视线和话题。
   90年代初,我在省城上大学时,大学每隔两周周末都要放场露天电影。闲来无事的学子们就搬上椅子邀上别校的同学观看,影片以国产故事片搭配港台片或外国片,观众竟然有三四百人,心中顿时有种久违的亲切感。我曾与同学自费观看了献礼影片《大决战》和《开天辟地》,那种气势恢宏的战争场面和细腻唯美的人物刻画直叫人荡气回肠,热血沸腾。后来学校专门盖了电影院,每周末有偿放映一场,依然难挡学子们的观看热情,座位难得空闲。
   本世纪初,我到省城母校参加本科函授期间,某同学邀我前往紫金山附近的电影院看电影。等买票进场,从放映到结束,发现偌大的影院竟然只有我俩,心中没有所谓的自豪,而是失落夹杂着难受。这可是当年省人民电影院所在地啊,车流如织,单位林立,商业大楼生意红火,可昔日人满为患一票难求的电影院竟萧条到如此地步,让我情何以堪?
   不可否认,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电影创作数量急剧增加,票房在经历一段低谷后又步步攀升,一批大制作大投入的商业电影确实拷贝卖得喜人,引进的欧美大片制作精良。但电影业表面繁荣的背后却令人心生隐忧。许多电影剧本粗制滥造漏洞百出,演员追求报酬不练内功,影片中穿帮镜头和雷人台词频频出现,票房与奖项齐飞,噱头与错误共存,急功近利的环境下焉能制作出流芳百世的好片?今天所谓的卖座电影,大多无非是在炫目宏大的烟火场景、摄魂夺魄的打斗动作和三维动画制作上下足功夫,而体现电影基本功的蒙太奇等艺术特技基本失传,奠定电影质量的演员前期体验生活早已缩水或抛弃,大牌演员赶场接拍数部影片的传奇屡屡上演。
   七年前,少儿频道的《童心回放》栏目每期有选择地播放一部上世纪拍摄的老电影,并邀请嘉宾与少儿互动,这勾起了我对童年美好时光的留恋与回忆,让我能真正领会当初热闹好看的电影奥秘,还原和激活一度残缺消失的电影记忆,让我飘零的电影情缘再次回归。我期待,因浮躁和内力问题而诟病不断地国产电影有朝一日能凤凰涅槃,上演一出翻盘的好戏,拍出一大批经典影片,用繁荣来洗雪尴尬的耻辱!
  

共 307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那些年,那个时代的事情,对孩子来说,对童年来讲很难忘。电影对孩子来说是精神娱乐大餐。是生活中一道风景。作者以时间为序写了自己对飘零的电影情缘,说明每个年代都有特定的记忆,并在文末写下自己的殷殷期待,对国产电影的祝福。语言流畅自如,一气呵成。问好!欣赏问好!推荐!【军警社团编辑:雪梦儿】【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11051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施云南        2012-11-05 20:18:43
  想起以前,我也看过露天电影啊,很美好的回忆。
我无所凭依,只有文字,是战斗的武器。
2 楼        文友:施云南        2012-12-08 20:00:04
  本文已经经过军警文学社团自检,江山内未发现重文、抄袭。
我无所凭依,只有文字,是战斗的武器。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