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旋转木马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关于书的事情

精品 关于书的事情


作者:理洵 秀才,1586.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60发表时间:2012-11-05 12:03:48

利用两天时间,看完南京董宁文寄赠《开卷》第十三卷第三、四两期,第四期为《开卷》创刊十二周年特刊,页码是平常的双倍,要六十面。能感觉到一种坚持的力量,一种文化传承脉搏的跳动,一种素朴而简洁大方的精神熏染。朱航满与陆文虎教授去看杨绛,杨绛已经一〇二岁了,但朱航满的文字中,杨绛仍然活泼泼地可爱,“得知她刚刚完成了一部长篇小说,内容与小说《洗澡》相关。我们都很惊讶,先生真是这个时代文学的骄傲。”
   记得前几天买过几本书,一时却想不起来书名了,就在凌乱的书丛中翻找,有三本,上海书店二〇〇七年八月出版的《傅抱石山水·人物技法》,傅二石在后记中说,这书自一九五七年十二月第一版问世之后,五年间印了六次,印数达数万册,七十年代还曾在台湾翻印。前段时间买过一册中青社的《傅抱石谈中国画》,可互相比对着参看。据说傅抱石非常地喜欢画家石涛,因而就终生“抱石”了,很是有些意境。另一册为季羡林的《牛棚杂忆》,此书颇出名,多年以前曾经看过,武汉出版社去年八月出版的这本,实际上并不是单行的《牛棚杂忆》,它把《杂忆》作为第一部分,从篇幅上又增加了二十一篇作者写人忆事的文字,冠之以“忆往述怀”成为第二部分,厚厚一大册,开本也大,字行疏朗,图片多且清晰,读起来感觉很舒服。还有一册北京三联二〇一〇年五月出版的陈乐民的《启蒙札记》。
   陈乐民是著名的学者,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前所长,对国际政治与欧洲学研究有多种著述,他在自己最后的几十年时光里,致力于“启蒙”精神的探索,尤其关注欧洲“启蒙”精神与中国、中国人的结合与实践问题,他在这本书前的《卷首语》,就短短的一句话,“至此,我经过几十年的反复思考,只弄明白了一个简而明的道理:我挚爱的祖国多么需要一种彻底的‘启蒙’精神。”书分四章,何谓启蒙;伏尔泰与启蒙;论其他启蒙思想家;启蒙与中国。许是十多年前,辽宁教育出版社的书趣文丛中,有一册陈乐民与资中筠伉俪合著的《学海岸边》,自己曾经购过一本,算是很早的接触著者的文字与思想了。去年十月,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了一套五册的资中筠自选集,关于这套书,作者说,“本人忝列‘学者’圈,以笔耕为业,实际上是半百以后才开始。前半生所写文字都是奉命之作,多为‘内部’报告,偶然以他人名义公开发表,也多为应景文章,不值得追认。我笔归我有,迄今不过三十载。前期主要是专业研究的学术著作。在‘正业’之外兴之所至写点东西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当然是与当时的开放形势分不开的。对我这个半生为驯服工具的人来说,发现原来这支笔还能属于自己,可以这样来用,是一大解放。开始只是偶一为之,且多为读书心得,后来逐渐欲罢不能,大量写作始于九十年代,特别是正式退休之后。这些文章都是有所思而流诸笔端,没有任何功利目的,完全摆脱了命题作文之累。八十年代初的心情充满了对未来的热情和期待,自己似乎大梦初醒,从精神桎梏和迷失中走出来。尽管仍然感觉到旧的顽固势力和种种太熟悉的思维习惯的羁绊,总的心态是乐观而有信心。以后种种是那时未料及的,所以从文章时序来看,越到后来,所表达的心情越沉重。”
   收河北《藏书报》样报,阎良《荆山》杂志今年第一期,殊可喜也。
   一场大雨过后,空气便要清冽许多,只是午后的太阳太过炽热,气温就忽地蹿了起来,热得人又十分地难受,觉得身上的T恤也有些多余。看着窗外发呆,对着大门口进进出出的行人车辆没有感觉,像是心事重重的样子,偶然觉得某一个人很俗,俗得让人有些失望,叹息机关,亦或是机制,真是害人,把一个个好端端的人用时光和机巧打磨得俗不可耐。进进出出,车辆和人,天天如此,如此俗世,可爱的是一树树的绿,还有绿叶的间隙能看到的蔚蓝的天。
   已是有很多的日子了,记忆也有些模糊,一时心血来潮,在万邦书城买了一套《芥子园画传实用教材·山水卷》,要上、下两册,是人民美术出版社二〇〇八年五月的重印本。这套教材,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老年课堂曾经使用过,我翻翻看,觉得还编得不错。放过几天之后,心里忽然有些嘲笑自己的意思,觉得真是老了,像是要安排后事了。其实心里真正担心的还是,有些事情,比如书法啊、写作啊什么的,并不能像最初设想的那样,等退休后有了时间再去用功,明显是自欺欺人的事。有时觉得自己就非常可怜,整天在繁杂的社会事务中泡着,替别人活,实在是无奈。还买了一册山东画报出版社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出版的《冬心画谱》,其间文字,多为画上题记,读起来韵味十足。多年以来,想想自己的读书生活,心里还是颇为喜欢这一类文字,诸如苏黄题跋、尺牍等等,很是觉得可人,要自由轻松许多。
   马治权先生的书法作品集子印出来了,承蒙先生不弃,荣幸地获赠一册,他写给我的《无事帖》也被收入其中。出书是非常麻烦的事,就说这个帖子,先生送与我,又收回照相排版,而后再送与我,其间周折也耽误了好多时日,但他却不急不躁地很有耐心,一如他的书法艺术,总是在宽容大度中妥帖地书写,透露出大气、厚重、俊爽的气息,让人感到身心的受活。周末的午后,城南锺镝的工作室,因为先生的到来,气氛似乎也热烈起来,品评的场景就像是回到了古旧的时空。
   看到锺镝所书《古诗十九首》的书法集子,薄薄的不厚,锺镝的自由书写的带有魏碑气息的字被限定在朱丝栏内,倒有些规矩里的放纵。他在书后题跋,“右录古诗十九首,岁次丁亥春首乍暖还寒之时,锺镝于长安城南,然笔生墨滞,心手不畅,殊难惬意。”我读之亦心里戚戚然,竟有些黯然神伤,虽已是春夏之交的时节,却仍然是乍暖还寒的样子,古诗十九首,读起来,不就是这个样子么。
   在夏天里买一本流沙河的叫《画火御寒》的书,还真是让人有些特别的滋味,觉得身体周围的温度骤然升高了,竟有些燥热。“画火能御寒吗?能。写些随笔文章自娱,消遣寂寞,也就是纸上画火抵御心寒了。”作者在自序中这样说。这书二〇一二年三月由北京新星出版社出版,是作者重新编选的散文集子,他还在序中告诉读者说,若以前买过他的集子,这一册就不必买了。
   流沙河的书记得先前只买过开卷文丛中的一本,名《书鱼知小》,当时看得津津有味,在此前后,曾经看到过他的很多集子,读不过来,也就没有购买。印象深的是他写的一本有关《庄子》阅读的书,前前后后跑了好多家书店,没有买到,后来阅读的兴趣戛然而止,就不再记起它了。流沙河应该算作是有老派习气的学者,他的文字还是比较耐读的,但那种语气、断句和腔调,不见得太多的人就能接受,因而他的文字也就挑剔地选择着读者。
   天热倦懒,买回书后也总是忘记在书前写下购书的日子,只是随便地胡乱堆放,再翻动时,感觉如同新买回的一般,竟想不起来是何时买回的。下午出门,购书三册,清赵翼著《瓯北诗话》,凤凰出版社二〇〇九年十二月出版,大十六开本,薄薄的一册,正文与批注同版并行排印,看起来倒也方便。这书版本较多,似乎先前买过一本诗话的合订本,其中就有它,也懒得再去翻检了。李长声著《日下散记》,花城出版社二〇一〇年二月出版,被誉为“‘知日者’的日本文化物语”,分“负日游”、“指日谈”、“枕日读”三辑,大致亦是能看出各辑所写的内容的。所谓“日下”,恐取自古汉语中的意思,指“东方古国名”,《尔雅·释地》:“觚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谓之四荒。”郭璞注:“觚竹在北,北户在南,西王母在西,日下在东,皆四方昏荒之国。”邢昺疏:“日下者,谓日所出处其下之国也。”就是指的日本了。不过“日下”的意思还有很多,但指“京都”,也很特别,因为古人认为帝王是日,帝王的所在地,就是“日下”了,清代英廉等就还奉敕编撰了一部一百六十卷本的北京史志文献资料集《日下旧闻考》。还购得一册秦燕春著《问茶》,山东画报出版社二〇一一年一月出版。
   世人常说“书如其人”,但于欧阳询却是例外,中国书法有颜、欧、赵、柳一说,“欧”即指欧阳询,其书名极高,唐时高丽使者经常求他写字,他的字好,但人却硕大而丑陋,连唐高祖也说,“观其书,原难想见其形貌之魁梧。”《旧唐书·许敬宗传》中就还记载了一件事,说贞观十年文德皇后葬仪期间,欧阳询身着丧服,很是丑陋,许敬宗忍不住就笑了出来,因而受到御史弹劾,被贬为洪州都督府司马。这亦应算是一桩奇事。
   上周收到周燕芬老师寄来她的第三本书《文学观察与史性阐述》,人民文学出版社二〇一二年三月第一版,我曾在她的博客中留言讨要过。周教授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风格和社团流派研究及当代文学批评。是书分为四辑,文学史观察、文学风格论稿、文学现象透视、文学重镇守望,其中“文学重镇守望”一辑是以陕西作家及其作品为研究对象的,篇幅上约占全书的三分之一。这本书,教授在后记中说,“就收集在这里的文章看,已初步建立起宏观与微观结合、理论与实践照应的史性叙述框架”。书中有关陈忠实与贾平凹的部分目前已初略一过。
   收到自己的书《与书为徒》样书两册,很是满意,在和文川先生的网络聊天中我说,书是印制得很好,从封面设计、开本、纸张等各个方面讲,都超出了自己当初的期望值,很是熨帖人意,于自己惟一觉得遗憾的是,书的内容、文字的质量真是辜负了出版社的用心。文川先生说我谦虚,我说我说的是真心话,人应是有自知之明的,一个读书人,整天买书、看书、挑剔书,比较比较,心里应该是亮堂的。我还说,这些话,我是不方便再与策划人朱晓剑先生说的,显得矫情。出版社所送的几十本书,包括毛边本,做得绝色,也都很快送了出去,心情说不上有多么好,也说不上有多么差,日子还是在平静中一天天地过。
   项宣来,说上周五在白鹿书院邢小利先生主编的文学刊物《秦岭》上看到了自己的一组散文,目下还没有看到样刊。这是今年三月份先生的约稿,自己没有底气,就刻意地选了几篇游记寄了过去,平时写字,以书话文字为多,总觉得距离纯文学的标准,还是有些偏离,游记许是能近一些吧,能刊登出来,心底里还是高兴的。昨天中午收到《河南日报》社王晓平女士快件,是她的散文随笔集子《白露为霜---一个人的二十四节气》,甘肃民族出版社二〇一二年五月出版,昨晚看过前两节,是一位女子对于往昔岁月刻骨而又缠绵的回忆,是对逐渐消亡的古代历法文化的深刻追寻。犹记得作者对于雾气的美妙的描写,还有,立春这天,故乡现在还保留着的习俗,把鸡毛抛向空中,看着在阳气的烘托下,它高高地飞扬,都是极美的享受,能引起人无限的遐思。
   持续很长时间的燥热天气终于告一段落,天气预报说将有一周的阴雨降临,这样也好,自然的力,就是阴了晴了,好了坏了,亦正如人的心情,反反复复地变化着,这也才是一天天地过着日子而并不觉得实在厌烦得要死的理由罢,从古来日子都是这样过的,就是当下,科技是怎样的发达,人类是怎样地忘记着过去,这日子,还不是看起来都活得津津有味的?
   喜欢南京书家孙晓云的书法作品已有很多年了,喜欢的是那种浓浓的清俊的魏晋气息,早年买过她的有关书法理论的集子《书法有法》,读了好些年还觉得有味,据说普遍反映很好,后来终于就看到了重印增订的不同的版本。孙晓云书小楷老子《道德经》,江苏美术出版社二〇一二年四月出版,开本八开,印制得很是精良,就买回了一本。奇怪的是,同一个版本,却有不同的价格,相差近十元人民币整。
   因靳逊先生绍介,苑英科教授寄赠大作《散兵弦歌--孙犁论稿》,河北大学二〇一二年三月出版,周末到邮局取的时候,顺便要取一些稿费,于是抽号静等,就在大厅打开包裹翻看起来,中央空调下的礼乐人间倒是并不让人觉得烦躁,想不到就看完序及后记,以及最后一节《桃花春雨--孙犁的情感世界及其浪漫情怀》,一些隐秘的细节,在教授的索隐中就鲜活起来,孙犁老人的形象更是完整了。实际上,这样一位老人,在他的晚年,情感世界是不平静的,爱人去世以后,这种不平静的家庭生活对孙犁晚年创作的影响是很大的,他对外部世界的审视视觉上也与先前有了差别,是客观的。
   收云南楚雄马旷源寄书五种,在朱晓剑的读书风景文丛群里,知道很多人都收到了马先生的书。很多人都收到的书里,还有西安藏书票大家崔文川创办的一本刊物《艺文志》,创刊号,据说很是不错,文川先生短信留言相赠,回复说方便的话就先放在万邦书城,等买书的时候取回。其实这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大家都能按照自己的时间轻松地安排节奏,不必忍受相约相见的拖累。自己的集子《与书为徒》送给西安的朋友,就是采用的这种方法,文彦群取书的当天说,这真是一个好办法。其实很多的朋友,平日是见不上的,真要想见一回,打电话去约,又很忙,这样大家都觉得累。

共 6050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我们普通人买书,大多为了阅读和学习。期望从作品中学到一些文学技巧。而真正的学问家买书,跟我们有很大不同,他们买书,就像诗为了研究,所以对买一本书的写作起源,来龙去脉,出版社,出版时间,版次都记得清清楚楚。对作者的写作进经历,文学水平也都多有了解。从理洵的文章中看,他对国内外各种作家了解的相当详细,可谓一个文学研究者了。呵呵,欣赏了。【编辑:兰陵美酒】【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11051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兰陵美酒        2012-11-05 12:04:25
  我们普通人买书,大多为了阅读和学习。期望从作品中学到一些文学技巧。而真正的学问家买书,跟我们有很大不同,他们买书,就像诗为了研究,所以对买一本书的写作起源,来龙去脉,出版社,出版时间,版次都记得清清楚楚。对作者的写作进经历,文学水平也都多有了解。从理洵的文章中看,他对国内外各种作家了解的相当详细,可谓一个文学研究者了。
陕西作协会员,生于六八年,左腿因骨髓炎致残,双耳失聪,已经发表作品一百多篇,代表作为长篇小说《生命的微笑》
2 楼        文友:铁禾        2012-11-05 22:59:46
  为自己喜欢的作品献分了,也向大家推荐和共勉。
铁禾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