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江南赏析】《荡寇志》与《水浒传》的比较

精品 【江南赏析】《荡寇志》与《水浒传》的比较


作者:炎汐 秀才,1426.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3818发表时间:2012-11-10 11:34:55

在我国小说史上,有两部同是农民起义题材的小说,但历来这两部小说却受到不同的评价,它们分别是《水浒传》与《荡寇志》,《荡寇志》还是《水浒传》的续书。《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由施耐庵所著,写的是由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塑造了农民起义英雄群像,歌颂了农民的反抗精神。《荡寇志》由俞万春著,讲的是由陈希真领导的起义军与官府合作共同围剿梁山泊直至剿灭梁山泊的全过程。本书意在镇压农民起义,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由此看出,两部小说的主旨相反,也就是说《荡寇志》是站在原著相反的立场上存在的。既然原著与续书是以这样的关系存在的,那我们来看一下两部小说在内容上的差别。
  
   一
   (一)对起义军态度的不同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把起义军塑造成英雄人物,对于这些人物,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讴歌,歌颂了这些人物的反抗精神、正义行动,也歌颂了他们超群的武艺和高尚的品格,施耐庵还为这些英雄塑造了一个“不怕天,不怕地,不怕官司,论秤分金银,异样穿绸锦,成瓮吃酒,大块吃肉”的理想社会。一些出身下层的英雄人物,如李逵、三阮、武松、石秀等,对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感受最深,因此当他们一旦造反后,他们的反抗性也最强,什么统治阶级的法度条例,对他们毫无约束,象李逵连皇帝也不放在眼里。他们为了起义的正义事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作者对这些英雄人物的赞扬,完全是出自内心的热爱。作品歌颂这样一批被统治阶级视为所谓“杀人放火”的强盗、朝廷的叛逆,一些所谓“不赦”的罪人,把他们写得如此光辉动人,可敬可爱,这显示了作者的胆识和正义感情。
   在《荡寇志》中,俞万春仇视起义军,倡导“尊王灭寇”,自觉为王朝政治服务。在作品中大力宣扬逆来顺受、不能反抗朝廷的思想,从而否认“官逼民反”的事实。在第九十八回中,俞万春借助笋冠仙之口责备宋江等人道:“贪官污吏关你甚事?行赏黜陟,天子之职也;弹劾奏闻,台臣之职也;谦访纠察,司道之职也。”就是布衣百姓,不该过问国家大事,纵然身受残害迫害也不能奋起反抗。俞万春还因此设计了一系列不反抗朝廷的情节。如对王进的刻画。王进在《水浒传》中被高俅逼走后就没有了下文。而在《荡寇志》中,王进不但忍辱含羞,不反官府,而且积极参加扫荡梁山好汉的行动。第一百三十三回王进与林冲对阵,大骂林冲是“贼配军”,并且说:“你做的是殿帅府教头,我做的也是殿帅府教头;你受高俅的管束,我也受高俅的管束;高俅要生事害你,高俅何尝不生事害我?我不过见识比你高些。不解你好好一个男子,见识些许毫无;踏着了机关,不会闪避;逼进了陷阱,尚自游衍。”他还进一步指责林冲:“绝无上进之心,不顾礼仪是非,居然陷入绿林。”并质问道:“难道你舍了这路,竟没有别条路好寻吗?”林冲听后神气溃散,不久“狂叫一声,倒身仰卧而绝。”这样的情节设计尽管不太符合林冲性格发展的规律,却充分显示了作者对封建秩序的维护。也就是说不管你受到怎样的残害,也不能与朝廷对抗,树起造反的大旗,所以对这些破坏封建秩序的起义军都应该诛尽,正如他在《荡寇志引言》所说:“当年宋江,并没有受招安、平方腊的话,只有被张叔夜擒拿正法一句话。”我们可以看出俞万春对待起义军的态度实际上就是他对“忠义观”的理解,所以对违反他的“忠义观”的标准的人都是仇视的。
   总之,两位作者对待起义军的态度是相反的,施耐庵赞同“官逼民反”,维护农民阶级的利益;俞万春仇视起义军,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二)续书更加重视情的描写。
  
   《水浒传》里的英雄好汉,都以“忠”和“义”为行动准则和道德标准,几乎没涉及到情,而《荡寇志》却大大突破了这一点,在全书突出“忠”和“义”的同时,还浓墨重彩的渲染“情”。
   1、亲情。在第七十二回陈丽卿打完高衙内后,父女俩在家里的一段对话就透着浓浓的亲情,读来令人颇觉温暖:
   丽卿道:“杀了他不过完他一命,值什么!”希真道:“你舍得命,我须舍不得你……你说出这话来,兀的不教我伤心。”丽卿道:“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希真道:“只是走不脱”丽卿起先嘴硬,听到这话也有些惧怕,便道:“怎好?莫不成真个把女儿丢入粪窖里?只是女儿也舍不得你。罢,罢,罢!爹爹,我是你生下的,你要我怎的,我都依了。拼得个一世没出场,只要你安稳便了。”一头说,一头泪珠儿扑簌簌的滚下来,双膝跪下去,呜呜的只是哭。陈希真见女儿认起真来,看了一看,咄的一声笑道:“你起来,我对你实说了罢!”丽卿掩着泪立起来。希真道:“我的儿,你坐了,听我说”
   从以上的引文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一个慈父的形象和一个乖巧的女儿形象。父亲为了教育女儿,略使花样,女儿不明真里,急的直掉泪。这段对话如此的富于生活气息,我们看到了父女间血浓于水的亲情。在父女俩逃出城后,希真又替女儿洗净血迹。这个细节描写中流露出来的父爱同样令人动容。
   2、爱情。《水浒传》写到夫妻但几乎没有写到爱情。《荡寇志》在这一点上又有所突破。在第八十八回,演武厅陈丽卿、祝永清夫妻宵宴一段,也写得精彩绝伦。先写两个人互相被彼此的容貌吸引,再写两人互相钦佩对方的本事,再到两人互相欣赏对方的个性气质,一层一层地深入。女诸葛刘惠娘、云龙这对夫妻,两人虽是指腹为婚,但二人在没有见面之前,就已经听说过对方的事迹,互为钦佩。见面之后,被对方的个性、本领所征服,成亲后,二人更是互相帮助,在剿灭梁山的过程中屡建奇功。当然,作者下笔十分的含蓄、有度,严格遵循着“发乎情,止乎礼仪”的准则。
  
   (三)对女性认识的提高。
  
   《水浒传》中的女性约分为两类,一类是水泊梁山的女英雄,其中孙二娘、顾大嫂似凶神恶煞,扈三娘虽说美丽又武艺出众,却嫁了好色无能的丈夫;另一类就是潘氏“淫妇“们,结果都被好汉们虐杀。《水浒传》中的女性谈不上什么社会地位,这是时代在文本中的回映。《荡寇志》里女性地位大幅提升。书中重要人物陈丽卿虽然性格上没有独特之处,但她仍是一位美若天仙、武艺超群、性格豪爽的女将。从书后的缘起来看作者其实就是把她作为主人公来写。她座下乌锥马,手提梨花古定枪,号称”女飞卫“,箭书术通神,箭射小李广花荣,在马上掐死扈三娘。还有一位精通六壬善造各种攻战器械、谋略过人的女中诸葛刘惠娘,生得美貌绝伦,在剿灭梁山泊的过程中屡建奇功。这两位美女的夫君都是盖世英雄,最后又都入道升仙,得成正果。其他还有徐青娘、汪恭人、张夫人等巾帼不让须眉的女中豪杰。可见,俞万春对女性的认识还是有进步性的。
  
   二
  
   《荡寇志》在艺术上与原著相比有什么创新呢?
   (一)原有人物性格得到较大展示。
  
   我们看到,关胜、索超、董平、秦明、呼延灼、李应等在《水浒》中描写的很不充分的人物,在《荡寇志》的刀光血影之中,却获得了展示自己美好性格的机会。关胜雪天斗云天彪,写得煞是好看:“只见一片寒光托住两条杀气,正是铜缸遇着铁瓮,毫无半点软硬。两军看得皆骇然。”因遭敌人飞锤暗算,吐血不止,部将洒泪悲哭,关胜喝道:“你们休这般妇人腔!我误中奸计,死则死耳,军中事要紧,速去弹压,休教军心慌乱。”又设计诈死,扬幡举哀,诱敌人来劫寨,终使敌人心中畏惧,不敢来攻。索超不畏雪深路险,连夜追赶敌军,自豪地以“唐朝的李诉雪夜入蔡州去擒吴元济的故事”自励,说:“今夜这机会,正复相同。”对梁山事业的赤忱之心,跃然纸上。秦明之死,更是写得慷慨悲壮。郓城知县徐槐用反间计,使卢俊义等疑秦明与其表兄颜树德有私,又在两军阵前,制造了秦明“反叛”的假象,秦明处于“立在山腰,上又不得,落又不得”的境地,但是“朝廷恩德,断敌不过公明哥哥的情分”,秦明还是凶猛杀上山岗,“终想斩得颜树德,回去好表明自己心迹,”与颜树德狠命厮杀,大战四百余合,终被敌人双战杀死,显示了秦明不顾私情、忠于梁山的崇高品德。呼延灼的性格也写得非常丰满,嘉祥县为云天彪所夺,呼延灼力杀四门,未能取胜,匹马落荒而走,“一路上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蓦地想起一件事,不觉仰天放声大哭。原来他的族弟呼延绰,自归降官军之后,曾寄一封书与他,言此时梁山势不可为,如依违不去,必至身败名丧等语。呼延灼当时大怪其忽投梁山,忽投官军,反复无常,今日丧师失地,单身脱难,想起从弟之言,大声叹道:“我悔不听兄弟之言,以至如此。但事至今日,有何面目再投官军,不如死也跟着宋公明休。”呼延灼终于战胜了一时的动摇,在保卫梁山二关的生死关头,起了必死之心,双鞭勇敌四将,最后被敌人飞标暗算而死。
   《水浒》中已经获得充分抒写的英雄人物如武松、鲁达、林冲,在《荡寇志》中也有新的发展。为了把被金圣叹誉为“天神”的武松制服,《荡寇志》写唐猛、旁毅、闻达,与武松车轮大战,使武松力尽而死。宋江已经撤兵,忽得探子报告,带兵来寻武松:
   只见三个探子齐叫道:“奇了,武头领为何还是这般坐在这里?”宋江一看,只见他挺棍怒目,威风凛凛。宋江叫他几声,只是不应,近前向他脸上一按,冷如凝冰,方知他早已亡了。
   一生正直的武松,就是这样挺棍怒目,威风凛凛地踞坐石上而亡了。这雕像般的斗士形象,将永远铭刻在人民的心头。
   在《荡寇志》中,林冲的性格也是恣意渲染,形神毕现。如失陷濮州以后,林冲落荒而走:
   逃出濮州地界,暮色已深,栖身古庙之中,打了火食,渐渐月轮推上,照得殿庑明亮。林冲抬头看那庙中神灵,想起那年雪夜草地之事,宛然这般景象,一阵心酸,不觉泪如泉涌。
   林冲逼上梁山的过程,表现了他性格中委曲求全,逆来顺受的一面。由于黑暗势力的一再逼迫,终于爆发了反抗的怒火,走上了造反的道路。但是,在梁山末路之时,他性格中的软弱一面又有所抬头。他终日长吁短叹,眠食减损,渐之颓唐。后来,朱仝雷横取高俅首级上山,来交与林冲,指望他看了霍然病愈,书中写道:
   林冲一见,呼的坐起身来,接了高俅的头,看了一看,咬着牙齿道“我为你这厮身败名丧,了今日性命不保,皆由于你!”言毕,将头掷出窗户之外,掼为齑粉。林冲狂叫一声,倒身仰卧而绝。
   《荡寇志》写了林冲内心的矛盾与痛苦,基本上是符合林冲性格发展的逻辑的。这种矛盾和痛苦本身,就是对于高俅等奸佞的控诉,客观上也是对于“官逼民反”的正义性的肯定。
  
   (二)《荡寇志》的叙事模式比原著有所突破。
  
   《水浒传》是单线串联,前半部分是由一个一个的小故事,在上梁山聚义这个主题下组合起来,是大故事套小故事的模式。而后半部分则是按照时间顺序发展。《荡寇志》却有一条主线基本贯穿全书始终,那就是以陈希真父女的活动为主线。沿着这条线,展开了一个又一个故事,其情节之跌宕起伏,可与《水浒传》有一比。比如第八十二回“宋江焚掠安乐村,刘广败走龙门厂”中,先是刘惠娘望见血光,形势骤紧;接着顽固拒不搬家,形势更紧;接着贼兵杀到,形势达到高潮。然后刘广一家从乱兵中杀出,暂离危险,形势趋缓;然而转眼又一队贼兵杀到,形势陡的又紧,正在危难之际,陈丽卿策马解围,形势又缓;接着找到刘母,形势更缓。正当读者觉得故事将要结束的时候,又生突变,在带着刘母回家的途中,又遇上一队贼兵,把众人冲散了,形势又变得扑朔迷离起来,陈丽卿又从乱军中杀出来,遇到周通,救出刘惠娘,形势又渐渐明朗。然而回来却不见了刘广、希真,大惊之际,却又撞着一千多人的贼人生力军,形势又猛的紧到极点。正当陈丽卿山穷水尽、走投无路之际,碰巧希真施法相救。到此时,一场危难才算暂告一段落。故事情节这么一路下来,何止一波三折?而在全书中,这样的段落是屡见不鲜的。而且就全书而言,俞万春也很好的做到了情节的张弛有度,往往是激战过后,便来段插科打诨,或别的游山玩水之类的情节来舒缓一下节奏。如第九十八回,林冲惨烹高衙内一段,节奏何其紧张,但随即,情节就过度到宋江等人的游山玩水上,节奏又忽地缓了下来。情节的一张一弛增加了作品的可读性,从这一方面讲,《荡寇志》比《水浒传》成熟。
  
   三
  
   两部小说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不同呢?我们分析一下原因。
  
   (一)小说创作时代环境的不同。
  
   《水浒传》是一部世代累积型作品,它的成书经历了由两宋之交到元末明初长达三百余年的历史时期,最后由施耐庵完成。它的成书过程告诉我们,《水浒》一书是以历史上的宋江起义为蓝本的。宋江起义不久,北宋王朝就被女真族灭亡了。徽钦二帝与数十万人民被掠而去,沦为奴仆,受尽折磨,更使广大中原地区广遭涂炭。然而,南宋政治日趋腐败,奸臣暴政使百姓怨声载道,北方人民在异族统治下受苦更深。故南北民间都形成了一种痛恨恶政治,恶官吏的心态,由这种心理衍生出崇拜草泽的心理。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十分尖锐的情况下,宋江义军的某些事迹在民间就逐渐流传开来。元朝建立以后,统治者仍然视汉人和南人为被征服民族,对他们横施苛刻的剥削和不平等的待遇,致使民不聊生。广大人民不得不铤而走险,纷纷揭竿而起。时代的风云变化以及造反者的英雄气魄,深深地感染着施耐庵,促使他拿起笔来讴歌乱世中的英雄。而宋江等人的英雄故事则是他借古访今的绝好题材,《水浒传》就在乱世中应运而生。

共 639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阅读这篇赏析文章,被作者优美的文笔深深地吸引,亦被主题牢牢地拴住眼球。作者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写出荡寇志与水浒的不同。(一)对起义军态度的不同,首先两本书对待起义军的态度不同,荡寇志宣扬逆来顺受,水浒主张官逼民反。施耐庵笔下的人物,大多数是小人物,他们受官府欺压被逼上梁山。水浒里最多的词汇就是逼上梁山,尤其林冲就是最好的佐证。荡寇志则不然,他宣扬效忠朝廷,君让臣死,臣必死。父让子亡,子必亡。(二)续书更加重视情的描写。水浒传没有大肆渲染情,却催人泪下,感染读者成了四大名著,因为他适应潮流,符合大众心理。作者例举荡寇志里,作者不惜笔墨渲染一个情字,父母之情絪染纸张,爱情也描写得荡气回肠,但还是成了过眼烟云,人们追求的不是爱情,而是那种轰轰烈烈。像施耐庵笔下的描述,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自由洒脱,那种场面编者年少的时候也崇尚。(三)对女性认识的提高。水浒中女性人物寥寥无几,不是荡妇就是悍妇,唯一具有大家闺秀的扈三娘也使枪弄棒,最后嫁给了矮脚虎王英。那些女性无疑是一个社会的缩影,成为那个社会的点缀,并没有顶起半边天作用。荡寇志却对女性的描绘有了一定的篇幅,他宣扬了巾帼不让须眉,女儿身也能名垂青史。作者例举两部小说对人物的描写,荡寇志要细腻些,比水浒描写要强。有些作品,要详略并存,才有生命力,不然怎对水浒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对荡寇志知之甚少呢?作者就小说的时代与背景进行分析。水浒是在民间流传甚广的故事中积累。荡寇志是在水浒的基础上以反方的口吻,对水浒宣战。结果他寻找水浒的“破绽”,进行述说。反正施耐庵也不在,没人与他笔伐,就由着性子写。作者读完荡寇志还是对小说给予理解,毕竟反映了一个时代人的心里,让我们也从中品读到那个时期的政治背景与人文环境。语言流畅,读后不忘。引起共鸣,推荐欣赏。【编辑:木子花飘香】【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11111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木子花飘香        2012-11-10 11:35:52
  阅读这篇赏析文章,被作者优美的文笔深深地吸引,亦被主题牢牢地拴住眼球。作者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写出荡寇志与水浒的不同。(一)对起义军态度的不同,首先两本书对待起义军的态度不同,荡寇志宣扬逆来顺受,水浒主张官逼民反。施耐庵笔下的人物,大多数是小人物,他们受官府欺压被逼上梁山。水浒里最多的词汇就是逼上梁山,尤其林冲就是最好的佐证。荡寇志则不然,他宣扬效忠朝廷,君让臣死,臣必死。父让子亡,子必亡。(二)续书更加重视情的描写。
书写朴素淡雅的文字,飘香在心灵的沃土上。
2 楼        文友:木子花飘香        2012-11-10 11:36:25
  水浒传没有大肆渲染情,却催人泪下,感染读者成了四大名著,因为他适应潮流,符合大众心理。作者例举荡寇志里,作者不惜笔墨渲染一个情字,父母之情絪染纸张,爱情也描写得荡气回肠,但还是成了过眼烟云,人们追求的不是爱情,而是那种轰轰烈烈。像施耐庵笔下的描述,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自由洒脱,那种场面编者年少的时候也崇尚。
书写朴素淡雅的文字,飘香在心灵的沃土上。
3 楼        文友:木子花飘香        2012-11-10 11:37:00
  (三)对女性认识的提高。水浒中女性人物寥寥无几,不是荡妇就是悍妇,唯一具有大家闺秀的扈三娘也使枪弄棒,最后嫁给了矮脚虎王英。那些女性无疑是一个社会的缩影,成为那个社会的点缀,并没有顶起半边天作用。荡寇志却对女性的描绘有了一定的篇幅,他宣扬了巾帼不让须眉,女儿身也能名垂青史。作者例举两部小说对人物的描写,荡寇志要细腻些,比水浒描写要强。有些作品,要详略并存,才有生命力,不然怎对水浒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对荡寇志知之甚少呢?
书写朴素淡雅的文字,飘香在心灵的沃土上。
4 楼        文友:木子花飘香        2012-11-10 11:37:26
  作者就小说的时代与背景进行分析。水浒是在民间流传甚广的故事中积累。荡寇志是在水浒的基础上以反方的口吻,对水浒宣战。结果他寻找水浒的“破绽”,进行述说。反正施耐庵也不在,没人与他笔伐,就由着性子写。作者读完荡寇志还是对小说给予理解,毕竟反映了一个时代人的心里,让我们也从中品读到那个时期的政治背景与人文环境。语言流畅,读后不忘。引起共鸣,推荐欣赏。
书写朴素淡雅的文字,飘香在心灵的沃土上。
5 楼        文友:木子花飘香        2012-11-10 11:37:51
  问候作者,欢迎赐稿!
书写朴素淡雅的文字,飘香在心灵的沃土上。
回复5 楼        文友:炎汐        2012-11-10 11:45:00
  一句话,你懂我!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