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指间微凉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指间文评】《聊斋志异》的精变与原生态动物形象比较

精品 【指间文评】《聊斋志异》的精变与原生态动物形象比较


作者:炎汐 秀才,1426.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472发表时间:2012-11-10 14:29:57

聊斋简介:清朝蒲松龄编著的短篇文言小说集,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历时30多年完成的著作。“聊斋”是他的书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指在聊斋中记述奇异的故事。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但其中也夹杂着一些封建伦理观念和因果报应的宿命论思想。在文学史上,它是一部著名短篇小说集。全书共491篇,内容十分广泛,多谈狐仙、鬼妖、人兽,以此来概括当时的社会关系,反映了17世纪的中国的社会面貌。《聊斋志异》版本很多,现存的主要有:半部手稿本(解放初发行,曾影印出版),乃作者修订本,从中可以看到一些原作面貌,可惜仅存203篇(《猪婆龙》重出文不计),约当原稿之半。稿本中有作者手录的王士祯评语。手抄本现保存于辽宁省图书馆。
   《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文言小说的集大成者,几百年来一直吸引着众多读者和研究者的目光,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蒲松龄在作品中塑造了一批“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又偶见鹘突,知复非人”的异类形象,再加上作者自志中说的“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所以对作品中异类形象的研究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在作品中,“异类”一般是相对于人类而言,在神话视野中指仙神鬼魅、动植物精怪等观念性对象,在现实性视野中则指原生态动植物等。近几年对作品中异类形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精变形象和原生态动物形象上面,其中对前者的研究已较为深入和全面,对后者的研究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精变形象”又称“精怪形象”,是指由动植物幻化而成的异类形象。“原生态动物形象”则是指那些未经幻化直接以本相出现的异类形象。由于小说中的精变形象多以动物为原形,因而本文所提及的精变形象就专指由动物幻化而来的精怪形象。《聊斋志异》共有作品四百九十余篇。涉及到动物的篇章有三分之一以上,写精变形象的篇章占大部分,其原形有狐狸、龟怪、青蛙、乌鸦、香獐、老虎、狼、蛇、蝎子、绿蜂、老鼠、白骥、蠹鱼、鹦鹉等等;而写以本相出现的原生态动物的篇章则占少数,不到三十篇,仅占总数的百分之六,虽然篇幅不多,但是涉及了犬、狼、虎、蛇、象、鼠、雁、龙、禽类等十余种动物。鉴于这两种形象都与动物有密切联系,因而两者之间也必然存在一定的联系,本文就试从对这两类形象的特性的比较来诠释作者用这两种形象构建的审美世界。
  
   一
  
   同样作为动物形象中的一类形象,精变形象与原生态动物形象在一些基本特性等方面多少会有相似之处。二者的共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性”与“物性”相结合的共性
   《聊斋志异》中幻化的与原生态动物形象的最主要的相似之处就在于它们都是集“人性”与“物性”于一身的异类形象。“物性”主要是指异类形象身上所特有的特征,即人身上所不具备的自然属性。“人性”则主要是指异类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人的思维、情感、意识、行为、性格等。
   作者在作品中塑造了诸多精变形象,而狐女是着墨最多的精变形象,诸如《小翠》中的小翠,《胡四姐》中的胡四姐,《婴宁》中的婴宁等。这些狐女幻化成世间的美丽女子,她们温柔、善良、贤惠、多情,是美貌善良聪明的普通妇女的化身,更是知恩图报的典范。除了狐以外,别的动物幻化成的精变形象亦是如此。《白秋练》中的白秋练,是由白骥幻化而成,喜欢诗词,多情善良,具备典型的世间女子的特征,而她作为白骥,又必须每餐都喝洞庭湖水,否则即不能存活。由此可见,这些精变形象在幻化入世后,把人性和动物的物性紧密结合在了一起,在保留了动物特征的同时完全具备了人类的思维、情感、性格。这类形象已完全不再是简单的拟人体形象、变形形象,而是被赋予了人之常情,用来反映社会人生,饱含作者深深寄托的文学形象。
   对于作品中的动物形象,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很多情况下也是在保有它们自身形态特征的前提下突出它们身上所具有的与人类的特性相似的那种物性。如《义鼠》篇讲的是一只小老鼠凭借自己的智慧将兄弟从巨蛇口中救出来的感人故事,体形矮小是老鼠的形态特征之一,而与自己体形相差悬殊的巨蛇进行斗争则恰恰体现出它难得的勇气智慧和兄弟之义,这些在人身上所具有的美好品质同样在动物身上体现了出来。《鸿》篇中,那只为救妻子而向猎人抛掷黄金的雄雁的行为则更为出人意料,因为“行贿”是人类才具有的世俗化行为,在这里作品在表现动物身上所具有的人类式的夫妻之爱的同时,又影射了当时黑暗腐败的社会现实,因而使其兼具讽刺性特征。其他类似篇目还有《蛇人》、《赵城虎》、《螳螂捕蛇》、《义犬》、《禽侠》、《象》、《大鼠》等,作者在这里都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有情有义、知恩图报、智勇双全的动物形象。
   由此可见,蒲松龄在塑造这些动物形象时都完整的保留了它们作为动物所具有的一切形象特征,同时又赋予了他们一定的人格特性,使二者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二)同为作者抒发“孤愤”之情的载体
   蒲松龄生活在一个动荡的社会里,生活的困苦,科举考试的失败,使他体验到了世态的炎凉。长期的困苦生活又使得他与穷苦的民众有着相近的生活遭遇,从而也更加了解和熟悉处于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并且对于政治的黑暗和腐败都有最直接和深切的认识。蒲松龄经历了这一切,看透了这一切,他愤恨黑暗现实对他这样处在社会最底层的民众的伤害,也愤恨在这种不良的社会环境下造成的人性的丧失和泯灭。坎坷的生活境遇,使得蒲松龄拥有独特的思想意识,这种对社会、对人性透彻的审视和思考,必须有一种宣泄的方式,于是在《聊斋志异》中他塑造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异类形象。
   作品中的精变形象多是由动物幻化成美丽的人间女子。这些女子形象在作者的笔下熠熠生辉,她们秀外慧中,心地淳善,大多数是正面形象,用鲁迅先生的话说就是“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这些花妖狐魅幻化进入人世间,以人的形神、性情为主体,多数是美善的,给人带来温馨、欢乐。他们与人类间有着感人至深的友情与爱情,他们中的多数女性形象还与人类通婚生子,过着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赢得了人类的尊重与深爱。作者通过这些美丽可爱的形象寄寓自己的美好理想,借她们与书生的凄美爱情故事来表达出自己的孤独,狐女红玉、青凤等个个都是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典范;同时又借一些荒诞的狐魅故事表达着自己对科场黑暗的不满和愤怒,如《王子安》中,作者借“狐仙”戏弄下王子安的神魂颠倒,淋漓尽致地刻画出醉心于功名利禄的封建士子们不可自拔的可笑情状。
   同样地,蒲松龄在创作时通过对一些正面的原生态动物形象的描写,将自己的美好理想寄寓其中。他希望通过这些拥有狰狞外貌的动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些许的美好情怀能够唤醒淡薄世风下世人们那颗还未死去的心,希望“情”、“义”、“恩”、“智”这些最基本的俗世情怀能够重新在人们身上焕发出最耀眼的光芒。如赞美侠义精神的《义犬》、《赵城虎》,歌颂人间真情地的《蛇人》、《鸿》,颂扬知恩图报的《毛大福》、《象》,及表现智慧与勇气的《螳螂捕蛇》、《禽侠》等。同时又通过讽刺描写来发泄自己对社会中一些丑恶现象的不满,他借助对“淫狗”(《犬奸》)、“黑兽”(《黑兽》)等反面的动物形象来影射社会中那些贪官酷吏,以及那些残害人民的恶人形象和丑恶的现实,在动物的世界中把人类社会中的欺霸事实还原成另外一种现象,使作者的愤懑情怀得以发泄。
   总而言之,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借助一系列动物形象,以其“高人一等”的写作造诣,和“入木三分”的讽刺效果,大胆的批露人性,寄寓了美好的理想,抒发了自己郁结于胸的“孤愤”之情。
  
   二
  
   作为作品中以不同形态存在的两类动物形象,精变和原生态动物形象的共性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它们的不同之处也显而易见。《聊斋志异》中精变形象和原生态动物形象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所体现的“人性”的内涵不同
   《聊斋志异》中的精变形象与原生态动物形象都具有“人性”,但它们身上所具有的“人性”在内涵上有所不同。“人性”的内涵包括诸多方面,如人的性格的类型化和个性化,人的情感、心理的复杂化与单一化,人性的深层描写与简明表现等。作品中这两类形象的人性的内涵的不同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人性的开掘程度不同
   由于二者在进入人世时就是以不同的形态出现的,精变形象在幻化进入人世后,除了自身拥有的一些特性之外,基本上与人类并无多大差别,而原生态动物形象则以本相出现,其外形及行为方式、本性等基本上都未发生多大变化。这就决定了作者对这两类形象的“人性”的表现程度有所不同:他对精变的“人性”进行了深度开掘,对原生态动物形象的“人性”进行了简单明了的表现。
   作品中的精变形象虽有动物性,但其核心是人性,他们具有人的感情心态、行为特点。蒲松龄写精变的高人一等处和感人之处,就在于写出了其丰富的人性,并且不是一般泛泛的人性,而是经过深度开掘的人性。书中精变形象性格之复杂、情感之丰富、心理活动之曲折远非他书同类形象可比。在他们步入人世与人交往发生感情纠葛时,其人性进一步深化,人性也更加丰富。狐精青凤(《青凤》)在对待爱情和亲情两个方面表现出了她的深度人性。青凤性格温顺、胆怯、谨慎,受叔父管教甚严。在耿去病示爱时,她内心喜悦,但表面回避拒绝、躲闪,内心充满矛盾。清明节在野外遇犬,被耿去病所救,此时已脱离叔父的管束,她才大胆向耿去病吐露爱情,与耿生相爱。尽管叔父阻碍她的爱情,对她“诃诟万端”,但她不嫌,将叔父抚养的恩义时时牢记在心。在叔父遇难时,她急切恳求耿生前去救助,叔父得救后,她抱着叔父受伤的狐身,用自己的身体温暖三日,使其复原,这种感恩之情感人至深。青凤爱情心理的丰富,亲情的深挚,这两方面共同显示出了她深度的人性。
   作品中的原生态动物形象也具有“人性”,但它们所表现的“人性”与精变形象所表现出的“人性”有所不同,简单明了的个性特征是这类作品形象塑造的一个特点。由于篇幅的限制以及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这些动物的个性特征往往简单明了。《蛇人》中被放归后的二青经常出山伤人,但是当遇到蛇人后所表现出的兴奋与亲近就使一条有情有义的蛇的形象出现在了读者面前。《义犬》中的那只狗在阻挡主人的路上遭到了主人不明就理的鞭打,无奈之下只得用性命保护了主人的救命钱,可见这是一条侠义之犬。还有《鸲鹆》中聪慧机智为主人凑足路费的八哥,《鸿》中对妻子不离不弃的雄鸿。这些动物的个性简单明了,与人类社会中的人性特征一一对应,显得毫不拖沓。
   2、所体现的人的性格类型不同
   作品中异类形象所体现的人的性格类型多种多样,作者也是基于精变形象与原生态动物形象的基本特性来对它们身上所体现的人的性格的类型进行合理分类:前者的个性十分突出,后者的性格则呈现类型化特征。
   《聊斋志异》中,作者为世人塑造出花妖狐魅构成的精变形象,这些形象各具特色,争妍斗艳,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作品中精变形象的个性十分突出,这些精变形象都具有各自所幻化的人物的性格特征。《青凤》篇中的狐女青凤,温和善良,近似封建淑女;《婴宁》篇中的狐女婴宁,纯真无邪、大智若愚;《花姑子》篇中的香獐精花姑子,心灵手巧、知恩必报;《阿英》篇中鹦鹉幻化的女子阿英,矜庄可人、娇婉善良。这些精变形象各有各的性格,性格个性化特征非常明显,即使是相似的精变形象之间,也存在着各自不同于他人的个性化特征。正如上文所说的,作品中众多狐女各有各的性格,这更是显而易见的。这些精变形象身上,不仅有作者按人的性格来刻画的人的特征,而且还保存着自己的动物特征。作者巧妙地把人性与生物性结合起来,塑造出真实可感的精变形象,物性特征为精变形象的人的性格特征做陪衬,使得精变形象呼之欲出、个性鲜明、栩栩如生。
   而作品中所塑造的原生态动物形象的性格特征除了具有的单一性又使其具有类型化的特征,即这些性格特征具有普遍性和概括性。作者主要通过这类动物形象来寄寓自己对人性的呼唤,通过这些动物的世界来影射现实中的人类社会,他笔下那些无论是有情有义、知恩图报、智勇双全、敢作敢当的正面形象还是那些贪婪、霸道、淫恶的反面形象,都是作者对现实中人性丑恶面的揭露与讽刺和对美好人性的向往和呼唤。《义鼠》虽然也表现了小鼠的勇气和智慧,但从题目及作者创作动机来说此篇着重表现的是它的“义”,作者是想借此来呼唤人性中的那份温情的回归。《鸿》借雄鸿出人意料的行为既揭示出当时现实社会的黑暗腐败,又体现出动物之间那种不离不弃的夫妻之情,表达出作者对人间温情的向往。还有《黑兽》中的黑兽,作者并未对其进行正面的个性描写,而是通过凶猛的老虎对它的“巴结”和恭敬,表现出它的“霸道”。而这更是对当时恶霸横行,百姓生活苦不堪言的现实的揭露与讽刺。

共 10258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聊斋志异》是一部用传统文言写成的短篇小说集。多谈狐说鬼,向世人展示了神怪世界里的方方面面,借以剖析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科举、婚姻等各个方面,具有很高的思想、艺术价值。而作者蒲松龄,用狐愤的心情,借助辛辣讽刺的笔法,尖锐地揭露和抨击了满汉官僚大地主的凶横残暴,歌颂了世间原本的人性美。而这篇文章,作者从异类形象出发,试图展现《聊斋志异》的精髓与写作手法。犹如庖丁解牛,将“精变形象”与“原生态动物形象”层层剥离,从共性——异性——艺术境界——艺术手段,最后到形象塑造的总结。可谓点点滴滴,面面俱到。总之,蒲松龄借神灵之说,古怪之幻,以及高超的艺术手法,加之赋予自己内心情感的高超艺术形象,来讴歌世间原本人性的光芒,折射现实的丑陋。本篇作品分析深入,阐述全面,可作读《聊斋志异》的辅助资料。但是必须指出,蒲松龄借助“志异”的天马行空,来诠释原本的“人性”,不仅在当时的满汉社会,就是现今的社会,也同样存在,且同样地鲜活、逼真。有时,人还真不如一条狼,或是一条狗......编辑【付欢春】【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11112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宁凉        2012-11-10 18:52:17
  中国文学史上,哭的最美的女子是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笑的最美的女子便是蒲松龄笔下的婴宁,纯真质朴。
很多时候,我们离天堂的幸福只有寸步之遥。而我曾有过的一切,你给的最美。
2 楼        文友:疏帘        2012-11-12 20:00:53
  宁凉,我说了这个是精品吧?哈哈,
冷暖自知
3 楼        文友:宁凉        2012-11-12 21:51:50
  嘿嘿,疏帘姐姐真是未卜先知呐~~~
很多时候,我们离天堂的幸福只有寸步之遥。而我曾有过的一切,你给的最美。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