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军警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文苑★散文】译经大师鸠摩罗什

精品 【文苑★散文】译经大师鸠摩罗什


作者:施云南 状元,52152.5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219发表时间:2012-11-11 08:53:56
摘要:伟大的译经大师鸠摩罗什,他有着传奇的一生,是一个用自己的心来翻译经典的人。

【文苑★散文】译经大师鸠摩罗什
   吴承恩的一部《西游记》,使得人们对于玄奘大师的名字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不过,在我心目中,最为敬仰的还是那位来自龟兹国的高僧,他后又旅居长安,在西明阁和逍遥园召集了数百位高僧,掀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规模巨大的译经活动,可以说,是一次凿空之举,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他是谁?他又有怎样的传奇故事呢,这位距离我们近两千多年的高僧,名字叫做鸠摩罗什,我们也可以称他为“罗什”,他和南朝真谛、唐代玄奘、义净等人合在一起,被称为佛教四大翻译家,他的一生,最主要的成就,就是翻译了无数的佛教经典,无论是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还是对中国佛教那纷繁复杂的众多流派的形成,都是有着深远的影响的。
   世人只知道,关于唐玄奘有着很多神奇的传说故事,可是,其实这位鸠摩罗什的故事,也是精彩纷呈的,一点都不比唐玄奘逊色呢。
   在《西游记》里头,为了使得唐玄奘的身份显得更加神秘,便将其塑造成为了如来佛祖座下的二弟子金蝉子,说他是因为曾经轻慢佛法,所以才被贬下了凡间,成为了玄奘法师。在现实生活中的唐玄奘,也颇为不凡,他出生于一个儒学世家,乃是东汉时候的名臣陈寔的后代,他的祖父还当过北齐时候的国子博士,他的父亲曾经是隋朝初年的江陵县令,但是很快便选择了归隐。待到玄奘出生的时候,家道中落,家境变得贫困,所以,他才会跟随长捷法师住在净土寺,学习佛法。
   鸠摩罗什如果跟玄奘比,也丝毫都不会逊色。鸠摩罗什是龟兹国人,不过,根据《高僧传》的记载,他的祖籍是天竺,而且,家世还是相当显赫的,“家世相国”,由此可见,他也是来自于一个富贵之家呢。他的祖父达多,生来便倜傥不群,名重于国,而他的父亲鸠摩炎,也是聪明异常的,即将继任相位的时候,鸠摩炎也和玄奘的父亲一样,选择了辞避出家。由此可见,要想成就一番学问,有一颗淡泊名利之心,还是十分重要的呢,不管是鸠摩罗什,还是唐玄奘,都是在家庭的熏陶下长大,才有了一颗济世救民的宽阔胸怀啊。
   当鸠摩炎东度葱岭之后,龟兹王听说了他舍弃荣华富贵的事情,十分敬仰,亲自迎接他,奉为国师,还将自己的妹妹耆婆嫁给了他,就这样,便生下了鸠摩罗什。鸠摩罗什的母亲,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所以,从小,鸠摩罗什就在她的熏陶之下,学习佛法,七岁的时候,他便出家,从师受经,聪慧无比的鸠摩罗什能够“日颂千偈,偈有三十二字,凡三万二千言”。他只是念了一遍《毗昙》,听老师说了一遍其中的意思,便自此无师自通,“无幽不畅”。
   鸠摩罗什的母亲,是龟兹国王的女儿,所以,鸠摩罗什从小就受到了国人的诸多礼遇。耆婆是一个很有见识的女子,就好像当年的孟母一样,她想到了这样诸多的特殊照顾,最终会影响鸠摩罗什的修行,所以,她就像孟母三迁一样,在鸠摩罗什九岁的时候,带着他离开了龟兹国,渡过辛头河,来到罽宾。并且在那里遇到了一个才明博识,独步当时的“名德法师”槃头达多,于是,鸠摩罗什便拜他为师,开始学习《杂藏》、《中阿含经》、《长阿含经》等小乘经典,凡四百万言,受到达多的称赞。
   不仅如此,鸠摩罗什名声在外,由此开始“声彻于王”,就连罽宾王也开始频繁地邀请他入宫,让他与外道论师辩论,以考验他的学识和能力。那些外道论师看他年纪轻,所以言语之中便常常含有轻视的意思,可是鸠摩罗什却不为所动,“乘隙而挫之,外道折服”。在罽宾学习了三年后,十二岁的鸠摩罗什回到了龟兹,在小乘佛法的领悟上,他已经远远高于普通的成年人,显示出了惊人的才华。“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鸠摩罗什的学问,就是这样在一个字、一个字的钻研中,逐渐充实起来的。
  
   当年,唐玄奘是为了求取大乘佛法真经,才会千里迢迢,远赴天竺,而鸠摩罗什呢,他也是在不断的游历之中,才渐渐地被大乘佛法所吸引的。
   在耆婆带领鸠摩罗什返回龟兹的途中,他们一路上拜访了很多名僧。在沙勒国,他开始接触到大乘佛教和诸多“外道经书”。在沙车国,当地的大乘佛教相当繁盛,所以,鸠摩罗什也为之所动,开始师从沙门须利耶跋陀与须利耶苏摩兄弟学习大乘佛教,“受中百二论及十二门等”大乘经典,并叹曰:“吾昔学小乘,如人不识金,以鍮石为妙”。在温宿国,罗什更是大展才能,他因为将一名“道士”辩败而名声大振,龟兹王了解到了他的才学之后,亲自前往温宿,将鸠摩罗什迎接回国。
   回国后不久,鸠摩罗什的母亲耆婆便只身前往天竺求法,而鸠摩罗什则留在了龟兹国继续研究佛教。二十岁那年,他在王宫中受戒,学习了《十诵律》等经书之后,便一直留住在龟兹新寺。或许,他不仅有慧根,而且还极其幸运,因为,唐三藏是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之后,才求取到了真经,可是鸠摩罗什呢,却是在寺中的旧厢房中轻而易举地找到了《放光般若经》。不过,据说当他在研究《放光经》的时候,也曾经遇到过考验,首先是展开经卷诵读的时候,他发现里面的经文消失了,他知道,这是有邪魔在作祟,于是便更加坚定了自己从善的心,这时候,就看见经文的字迹重新出现了。后来,他又听见空中似乎传来了一个声音,说:“你是有大智慧的人,怎么还需要读《放光经》呢?”鸠摩罗什知道,这又是对自己的考验,于是便愈加坚定地斥责邪魔,最终,邪魔被他的勇气吓退了。这自然应该算是一个民间传说了,但是,我们也能够从中知道,鸠摩罗什也有一颗坚定不移的求佛向善之心,从这一点来说,一点都不逊于唐玄奘。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就这样,鸠摩罗什在一字字,一句句的艰苦钻研中,逐渐领悟了佛教的真理,渐渐成为了一个知识渊博,思想深邃的佛学大师。据说,当他前往雀离大寺,广读大乘经纶,洞其奥秘之后,龟兹王曾经造了一个金狮子座,专门用来供他说法用,每次他升座说法的时候,“诸王皆长跪座侧,令什践而登焉”
   他的名声,不仅在龟兹国广为流传,而且还已经传播到了中原各地,《出三藏记集》记载说:“西域诸国咸伏什神俊……如此什既道流西域,名被东国”。因此上,便有很多仁人君子注意到了这位博学的大师,当时道安正好在长安,也曾经劝说过要让苻坚迎取罗什。前秦皇帝苻坚对于鸠摩罗什这个名字,也早有耳闻,于是便在建元十九年正月,派“晓骑将军”吕光率“兵七万,铁骑五千”远征西域,其中的一个很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迎请罗什。苻坚在建章宫为吕光饯行的时候嘱命说:“朕闻西国有鸠摩罗什,深解法相,善闲阴阳,为后学之宗,朕甚思之,贤哲者国之大宝,若克龟兹,即驰送什。”
   只可惜,这位苻坚是个粗暴的马上皇帝,他整天想着的就是如何攻城略地,一统江山,所以,虽然仰慕鸠摩罗什的威名,所用的方法,却是强权暴力,不足为取。在《西游记》中,当李世民得知唐玄奘要远赴西方,求取真经的时候,设宴依依惜别,封其为御弟,可以算得上是诚意十足,可是,鸠摩罗什的命运,就没有这么好了,这位投鞭断流的苻坚,太过于强势,算不得是一个有德的明君。
   次年七月的时候,吕光的铁骑就攻下了龟兹,虏获了罗什,不仅如此,还强以龟兹王之女妻之。然而,就当他带着罗什和“外国珍宝及奇伎异戏、殊禽怪兽千有余品,骏马万余匹”凯旋东归的时候,那暴虐的皇帝苻坚就兵败被俘,自己身首异处了。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吕光便不想回去了,他在姑臧自立为帝,国号凉,历史上也叫后凉。
   吕光是个粗人,割据凉州期间,不弘佛法,当初他挟鸠摩罗什,只不过是奉了苻坚的命令而已。所以,鸠摩罗什住在凉州十七年的时间,吕光只不过当他是个普通的术士而已,根本就不能重用于他,使得鸠摩罗什积攒半生的才华,英雄无用武之地。当姚苌杀死苻坚建立后秦之后,曾经前去吕光那里邀请鸠摩罗什,可是,吕光虽然不能重用鸠摩罗什,却不愿意放他走,因为,生性多疑的吕光担心鸠摩罗什如果被姚苌所用的话,便会对自己的凉国有什么不利的企图。
   这段时期,正是鸠摩罗什命运最坎坷的一段时期,相比唐三藏曾经经历的什么九九八十一难,恐怕也丝毫都不会逊色吧。但是,纵使明珠暗投,也总有发光的一刻,关键就在于看你是不是能够耐心等待。古语有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古往今来的那些能够有大作为的历史人物,又有那一个未曾经历过磨难呢?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而鸠摩罗什呢,也正是因为这段时期的磨难,才会使得自己的佛学造诣臻于佳境,同时,他那很久以来就已经有了的东传佛学的宏愿也变得更加坚定了。
   当僧肇从关中前来,跟从鸠摩罗什学习的时候,他将中土大地佛教流传的基本情况向鸠摩罗什一一作了介绍,于是,鸠摩罗什便了解到,由于语言不通,精妙的佛学在中原的传播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他的心中便再次发下了一个宏愿,那就是,他要将所有的经书全都翻译成汉语。
  
   在现实生活中的唐三藏,和小说中的大不相同,当他从西天取回佛经后,并没有立地成佛,而是花费了相当于取经数倍的时间,在众多僧人的帮助下,开始翻译佛经,其实,这才是唐三藏真正了不起的地方。同样,鸠摩罗什人生最辉煌的阶段,也是在他58岁到70岁这十几年的时间,在这个阶段中,他也翻译了大量的佛经。
   后秦姚兴弘始三年三月,逍遥园里种植的青葱竟然变成了香芷,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一个吉兆,象征着有大德之人将会来到。姚兴派姚硕德西伐后凉,破吕隆,终于赢得了鸠摩罗什入关。等待了几十年,鸠摩罗什终于第一次踏到了他很早就向往的中原大地。姚兴不同于苻坚,也不同于吕光,他用国师之礼对待鸠摩罗什,将他安置在西明阁及逍遥园。
   在鸠摩罗什的主持下,一场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巨大的佛经翻译活动,终于在长安城里展开了。根据《开元释教录》的记载,鸠摩罗什在僧睿、道融等八百弟子的帮助下,在十多年的时间中,一起翻译了佛经74部,共384卷。他所翻译的,大多都是大乘佛教经典,也有一些小乘的佛经。这些佛经中包括《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金刚经》、《妙法莲华经》、《维摩诘经》、《中论》、《百论》等典籍。这些典籍,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都是极高的,比如《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后来便成为了“三论宗”的基本典籍,同时,鸠摩罗什本人也被人奉为是“三论宗”的开山鼻祖。除此之外,《妙法莲华经》后来成了天台宗的主要经典,《金刚经》对于中国禅宗的形成有着深厚的影响,总而言之,鸠摩罗什的译经,文质兼备,有着相当高的水平,人们将他翻译出来的经书称为“新译”,以此来和以前的旧译区别对待。
   据说,当鸠摩罗什自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的时候,发愿说,自己所翻译的全部经典,都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能够流传后世,弘扬佛法,如果他所翻译的佛经中没有错误的话,那么,当他的身体被火化之后,舌头将不会焦烂。
   后秦姚兴弘始十一年,鸠摩罗什在长安圆寂,当灰飞烟灭之后,他的形骸已经化成尘埃,可是,他的舌头却依然如生。为了纪念鸠摩罗什,后人将他的舌头埋在了为他建造的舍利塔下,这座舍利塔,据说就是今天的“八宝玉石塔”。这座鸠摩罗什舍利塔是用玉白、砖青、墨黑、乳黄、淡红、浅蓝、赭紫、深灰等八种不同颜色的玉石雕刻镶嵌而成的,它的下部就好像山岳波涛的形状一样,上部是八角形的亭阁塔身,上面雕刻有佛像、飞天,栩栩如生。
   玄奘法师从古天竺回来后,曾经在大雁塔中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的工作,大雁塔因为玄奘法师而愈加显得有佛性。而那座八宝玉石塔,也因为其下面埋藏着鸠摩罗什的舌头而富有了佛性。
   不管是鸠摩罗什,还是唐玄奘,他们都是伟大的,因为,谁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自己的理想,追求自己的目标呢?我能够想象到,在荒野之中,有一条荒凉的古道,寂寞地延伸着,路边有疏密相间的衰草,有重重叠叠的黄叶,这才是真正的行者之路,鸠摩罗什曾经走过这条路,唐玄奘也曾经走过这条路。他们从从容容地走来,来到了自己认为可以久留的地方,于是一住便是十几年,任凭窗外落英满地,苔痕青青,他们对那个花花绿绿的世界全然不关心,他们只是日复一日地研究着自己手中的经文,琢磨着究竟应该用怎样的词句来翻译才更妥当。
   他们是伟大的翻译家,因为,他们是在用自己的心来翻译经典啊,或许,在漫长而又枯燥的译经生涯中,他们也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名利诱惑,但是,他们却不为之所动,他们人入定了,即心入定了。心入定了,外界的一切纷扰和喧嚣,就统统都化成了空寂和虚无,淡化了空间感,淡化了时间感,只留下了永恒。说实在,我曾经很不理解,当年达摩老祖是如何能够做到面壁修炼十年的,十年的漫长,竟然使得他在石壁上留下了清晰的痕迹,那是身影,也是心影。但是,当我读懂了鸠摩罗什的故事之后,我便能够理解了,面壁是一种修炼,译经也是一种修炼,鸠摩罗什在长达十数年的译经中,使得自己的心灵,超然物外。
   斯人已逝,禅境犹在,禅是寂寞,热闹处无禅,热闹的世界,只能够刺激到人们的感官,但是,却没有办法慰藉人们的心灵。鸠摩罗什,一个在漫长的修行中,不断纯洁自己心灵的人;一个通过译经,让自己的思想流传千古的人;一个用自己的心灵来传播他所信仰的哲学的人,是值得我们尊敬的。试问当今的翻译家们,又有几人能够做到像鸠摩罗什一样,用心灵来翻译经典。
  

共 538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译经大师鸠摩罗什】来自龟兹国的高僧‘罗什’与南朝真谛、唐朝玄奘、义净等人合在一起,被称为佛教四大翻译家,一生翻译了无数的佛教经典,对于传播和发扬佛教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自小在家庭的熏陶下长大,淡泊名利,有着一颗济世救民的宽阔胸怀,以至于成就了一番大的学问,普济天下众生。《西游记》中的玄奘为求佛法,千里迢迢,远赴天竺,而罗什也是在不断游历的情境下,才渐渐地被大乘佛法所吸引的。“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就这样,罗什在艰苦的钻研下才逐渐领悟了佛教的真理,而成为了一个知识渊博,思想深邃的佛学大师。然而,当时的时政,却造就了罗什坎坷的人生,使他的人生更富有传奇色彩。作者文笔凝练,叙述有致,于作者曼妙的笔下,我们也对这位伟大的翻译家,千古圣人油然而生敬意之情。欣赏佳作!问好作者!推荐阅读!【军警社团编辑:彧儿】【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11112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