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大筐小篼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筐篼文学】科举下的书生(散文)

精品 【筐篼文学】科举下的书生(散文)


作者:烟雨棕情 秀才,2173.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829发表时间:2012-11-13 15:09:02

【筐篼文学】科举下的书生(散文) 十月,江南贡院里飘出了浓烈的桂花香。我诧异了,桂花不是谢了么,何来异香?莫非花朵已谢花神未去。诧异中,我寻着桂香,进了贡院的右门。跨过铜制的“龙门”,进了至公堂,堂上有及檐的魁星点斗铜像,铜像脚下,有一香炉,烟雾缭绕,有虔诚的学子在跪拜。我兀自寻找我的桂香。
   在后院,一座红木长廊两侧,有四季桂,在葱茏的叶间,开了一树的碎花,细小的花蕊,在风中颤着。拔开桂树浓密的枝桠,我走进了桂香骚动的秦淮状元厅。唐代的元稹、明代的黄观……这群早已零落成泥的峨冠博带们,他们千年之后的笑容,依然如此的酣畅淋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该是他们新科及第之时的得意之态吧。
   元稹,看到他的笑,一股悲剧意识就爬上了心头。他是唐代的大才子,十五岁时与大他八岁的白居易同时及弟。那天,他和白居易该是:着红袍,插宫花,去赴琼林宴,骑马御前街吧。16年后,朝廷上失了宠,官场上摔了跤,一个人,孤零零地挑着那一箱皱巴巴的诗文,踉跄在盘曲的山路上。前有,得得的马蹄声,后有,脆亮的吆喝声。到得河南,噩耗传来。长安城头,凄然东望的白发老母驾鹤西去。想自己八岁丧父,家贫无业,母兄乞讨,以供资养,衣不遮体,食不充肠,元稹涕泪滂沱。青衫泪痕未干,再传妻亡噩耗。万念俱灰之际,他涂下了雕镂人心的千古名句“取次花丛懒回头,半缘修道半缘君。”在这忠贞的背后,我们看到,一颗状元郎的心,萎谢了。
   光阴,如果能倒回到千年前,我们必然看到这样一个凄惨的画面:晚秋,河南某座荒凉的茅屋外,风,刺骨地寒,雨,阴阴地落。门前的荒草,疯长至膝。屋内,厨房的木柴上长出了木耳,炉膛灰冷。一只蜘蛛在床头张开了薄薄的八角小网。吱呀的木床上,被子冷硬如铁,一个蓬头垢面,丧魂落泊的文人,病乎乎地躺在床上,听着窗外的风声雨声。
   10年了,照理,他对仕途荣枯应该看得很清了。可是,十年后,朝廷一纸诏书,命他返回长安,他耐不住万般的惊喜,以为起用有望,便颠颠簸簸地急急赶去。到得长安,当头一棒,朝廷厉声宣告,他被贬到了“哭鸟昼飞人少见,怅魂夜啸虎行多”的通州。长安城门外,元稹憔悴的面容上绽出了一丝自嘲的笑。在那了无人烟的荒蛮之地,他患上了疟疾,通州,差点成了他的丧葬之地。五十三岁那年,元状元颠簸潦倒的一生彻底地划上了句号。
   不要说五十三年,即使时光长至千年,也不过是宇宙长河里的一瞬。状元早成泉下土,但他短暂而凄凉的一生,则给我们带来了没有穷尽的反思。
   看,元状元的臂膀之侧还有个黄状元呢。黄观的笑,很灿烂,只是,透过这笑容背后,我们似乎嗅到了远古皇权的血腥。
   黄观的科考之路,似乎很顺。大明史上第一位的连中三元者;中国科考史上的第一位六次夺魁者。他,是朱元璋的宠臣,官至二品。只是“水满则溢,月满则亏。”到了惠帝即位时,燕王朱棣篡权。当时,一介文官的黄状元,一心为民,忠心为国。黄观恳请朱棣放下屠刀,进京谢罪。只是,他做梦也没想到,不久后,一场血腥的屠杀,将落进黄氏大院。待到朱棣即位时,黄观自知大势已去,纵身投进滚滚长江中。他这纵身一跃,激怒了朱棣兽性的一面。朱棣命人将黄观遗下的棕帽戴在草人头上,押解刑场,一点点剁碎,并将黄氏一门男丁全部杀尽,诛连一百多人。黄氏门前的血,还在滴滴嗒嗒,余怒未消的朱棣就将黄观妻女指配给一个象奴。
   恍惚间,我的眼前仿佛有两幅不同的画面,在轮流交替。有一青衫,千年飘然,上有斑斑泪迹;江渚之上,血晕峨冠,在远古的朔风中固执肃立
   贡院里,游人很少,自古文人太寂寞。出了展示厅,右拐,进了一条仅容两人来往的巷道。一股无形的气压缓缓地从四周笼来。巷道内有橱、水缸、号灯,巷道左侧是一字排开的许多无门号舍,舍号用“千字文”排序。舍高,举手可及檐。舍内,一平米有余,有木板两层。模拟的考生蜡像,坐在下层,用上层写字。蜡像有十几毛孩到八旬老翁,或神色惨淡愁苦,或神情极目专注。
   当年的元状元、黄状元是从这里走进御室的么?我细细辨认着每个考生的蜡像。这里有蒲松龄么?那个落第的秀才。他年年携书一囊,辞别乡邻,一路风雨兼程,进京赶考,就是在此么?他屡考屡败,屡败屡考,从年轻考到年老,直至白发苍苍,不禁让人悲从中来。蒲松龄终生追求的是娇妻美妾、荣华富贵的逸乐人生。他曾深刻固执地暗恋过一个妖娆可爱的国色天香。可惜,她是他一个朋友的侍妾。这个女子不被丈夫疼爱,最后凄然死去。女子死后,他终生郁郁寡欢。后来,他写了《聊斋》。书中常有这样的画面:暮色四合之际,有俊朗书生走至深山野林,迷了方向,极目远望时,见林深处,有茅屋一间,并有灯光透出。书生大喜,便前去叩门求宿。遇到了美貌善良的狐女,经狐女资助,书生中了状元,成就了一段美好姻缘。这样的画面,是蒲松龄幻想了一生的白日梦啊!
   康熙54年,在满径蓬蒿的荒斋中,76岁的蒲松龄依窗危坐而卒,刀样的寒风穿过蒲生的聊斋。斋前,一副对联,在北风中呜咽着,如狐仙鬼怪地哀嚎。“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走过蒲生当年待过的长巷(蒲生待过吗?无从查起,暂且当他待过吧)。一声叹息,仿佛从远古传来,带着淡淡的桂香。抬头西望,碎碎的夕阳在小巷内铺展开来,小巷的每个角落,重叠着太多地叹息。古代,这样的号舍两万有余。想那独占鳌头,中了状元郎的人可谓凤毛麟角。皇室揭榜之时,该有多少落弟的秀才,泪洒金陵城。
   走过小巷的尽头,出了贡院的左门。门旁黛色的青砖上张贴着黄榜,榜上腾然着金色的光。金光灿烂里,仿佛有人头攒动,或牵着牛来的,或背着孩来的,或坐着轿来的。这里站过青衫灰黯,神色忧伤的蒲生么?喜形于色的元稹、黄观来过么?
   看到进门时的那个学子,他已挽着父亲的臂膀回去了。香炉里的烟雾,在兀自地弥散着。
   夕阳西去,暮色渐渐从四周笼来,贡院里的桂花,迎着早来的寒风,吐着直抵人心的香。只是,这样的香,开得太过冷清了。
   回去吧,天色已晚了。
  

共 243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既是一次脚步之旅,更是一次眼眸之游,打开的是尘封的历史,翻开是、的是历史的卷轴,讲述的是段段酸楚的史实故事,最是一次心灵钩沉的深思。透过娴熟的文笔,博学的文化底蕴,读的是精致的篇章,溢香的却是篇章那深厚的内涵。美文,推荐共赏。【编辑:静听】【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11134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静听        2012-11-13 15:11:01
  透过娴熟的文笔,博学的文化底蕴,读的是精致的篇章,溢香的却是篇章那深厚的内涵。
淡然静美悟禅花
2 楼        文友:静听        2012-11-13 15:11:44
  拜读精美的篇章。遥握问好,祝福相伴。
淡然静美悟禅花
3 楼        文友:烟雨棕情        2012-11-13 15:33:46
  问好静听编辑,不足之处,请提出批评。
4 楼        文友:静听        2012-11-14 08:08:50
  献花,祝贺精品。
淡然静美悟禅花
5 楼        文友:静听        2012-11-14 08:09:19
  献宝于【文游榜】,是必须滴。O(∩_∩)O~
淡然静美悟禅花
6 楼        文友:静听        2012-11-14 08:10:19
  筐篼精品榜,荣幸收藏雨荷您无私呈现的佳篇。O(∩_∩)O~
淡然静美悟禅花
7 楼        文友:古蒲        2012-11-14 08:34:47
  祝贺精品!!!
我是您不经意间忘却的一个人,您是我无意之中想到的一个人。
8 楼        文友:烟雨棕情        2012-11-14 08:46:38
  谢谢古社、静听。问好!
9 楼        文友:1121672144        2012-11-17 19:51:26
  娴熟的文笔,博学的文化底蕴欣赏学习了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