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南散文】拜佛龙门石窟

精品 【江南散文】拜佛龙门石窟


作者:瑶台望月 秀才,2675.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90发表时间:2012-11-18 11:38:46

龙门石窟,在河洛古都。
   此龙门,非鲤鱼腾跃之龙门。
   虔诚,带我到龙门,到石窟。与之相逢,是佛所说的宿缘。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洛阳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
   依山而建的佛窟,依石而刻的佛像,依路而来的膜拜。
   当生命散淡闲置,或者庸碌无为之时,也许你会渴望一种放逐。携带灵魂与精神远行,采撷思想的藤蔓,拾拣时光的背影,你会发觉,许多的风景都会为你敞开心怀。
   一千六百多年前,圣洁的灵魂在云雾中弥漫,从巴基斯坦飘落到中原。魏晋南北唐,把释迦牟尼奉为神仙。前后历经四百年,在龙门、香山为她们建造宫殿。
   自此,伊水河畔,万佛齐聚。冲天的佛光,燃烧了一山的石崖,照亮了万载的红尘。
   山是半山佛,佛是一座山。
   惹来多少访拜的心灵:青丝白发,村樵野妇,巨贾权贵,命妇后妃,乃至将相帝王,中外元首。青石板铺设的路,被不同朝代的各种各样的鞋子踏过,光滑如玉,仿佛隐藏着经久岁月的圆润。
   无法想象:千年前那些虔诚的佛教徒们如何用自己虔诚的心,一把锤子、一根錾子,叮当叮当,将自己心目中的佛的形象一刀一刀的雕刻在石崖上。那是一种人与佛的对话,是信徒们将自己心中的寄托刻写在大自然的身上。步行在青石路上,不急也不徐,聆听佛的呼吸,亲近佛的石肤,感受着佛像的石管里跳动的脉搏,寻找岁月雕琢的痕迹,探究哪一勾属于唐朝,哪一刀属于北魏。
   我回首寻找,皇帝的仪仗遮天而来,一代女皇的馨香顺着飞天的长袖溢满我的周围,一眨眼,它们又已飘入佛的微笑里。笑什么呢?我踩过的,民踩过,官踩过,则天女皇也踩过,后人的足迹还会叠加,不变的是佛,变的是佛前的人。我今天在想象1200年前站在佛前的女皇的样子,1200年后,是否也会有一个人站在佛前想象我今日的神情?山风吹过,这风是从大唐从远古吹来的吗?千百年后,如果又有一阵风拂过这儿,那阵风是不是此时吹起了我的衣角的这阵呢?我不知道,佛应该知道,是的,佛一定知道。
   佛,或大、或小,或直立、或端坐,形制迥异,眉眼神韵,顾盼生辉。青山对峙的东西两畔,散布着三千六百多石窟佛龛。蜂房般的洞窟里,是那般神秘、凝重、内敛,每个石窟都是一个眼,一个叫人无法看透的眼。宾阳洞的主佛飘逸挺健,端详的衬托着窟顶的飞天。古阳洞的三列佛龛伫立两边,二十品题记只有一品没包含。万佛洞的菩萨吉祥安然,手持静瓶举尘尾,守护着五十四枝并蒂莲。卢舍那佛在奉先寺里坐中间,雍容大度丰腴饱满,四年的雕琢气宇非凡,修眉翘嘴烘托着智慧的双眼。卢舍那是报身佛,其义为“光明遍照”。我细细端详她那下垂的眼睑,宛如新月的修眉,微澜荡漾的笑靥,总感觉她似乎有一种洞穿世相底里后的不忍,一种勘破万般苦难悲辛之后的达观,一种有情包裹的“无情”——没有大悲,没有剧痛,没有嗔怒,更没有狂欢和暴躁,只是微微的笑,脉脉的笑,仿佛一切众生的悲欢离合都如她面前静静流淌的伊河;而她心里流泻的是博爱宽容的潮水,因为流动,昼夜不息的流动,而最终让嘈杂而喧腾的世界复归于无边的寂静和浑融……冷峻的山岩,不开花,不长草,不生温柔,只生佛。假如赋予这些洞口以语言,漫山遍野回荡的,必是一片雄浑的诵经声。
   这不是石头,这不是雕塑,这是无数从历史隧道深处走出的生命,是精神的幽灵,是思想的天使!无论是蒙覆几个世纪尘垢的沧桑面容,还是被游人手指反复摩挲而油光滑亮的起伏跌宕的衣纹,都像午后静静的日光中舒展开来的莲花一般,神圣而庄严,不容你走神!那屹立在石龛或洞窟里的雕像,那些镌刻在墙壁上的千姿百态,仿佛刹那间复活了起来,朝你微笑,与你轻语。佛性的神秘仿佛褪去,而人性的虔诚渐渐浓郁……心,仿佛已被度去,超离喧嚣的市声,虔诚拜佛、问佛、求佛……
   求什么呢?佑什么呢?佛问世人。把佛当佛,那就是佛,法力无边,保佑四海;把佛当石,佛就是石,沉默无语,千年万年,冷眼看芸芸众生,一如今日的佛看着我匆匆而来,看着一代代过客而去。佛首一颔,千年已过。佛纵然应了,千年以后,许过愿的我,又在何方?
   佛想告诉我什么。佛为自然,自然为佛,人在佛中,自然成佛。真正的佛应安置在心里。佛,应该是善良、是慈悲、是宽容、是温馨、是清心、是寡欲。武则天增造龙门石窟,是不是她对子女都置之死地的铁血冷心容纳不下仁爱如水的另一半,而不得不雕凿群佛来安置她的慈悲柔肠呢!人心里都装着两样东西:魔和佛。把佛刻在石头上,是为了让我们什么时候都不要忘了佛。因为,心会腐,石不烂。佛是这里的主人,我不是……
   一公里,不算长,也不算短,我却惊叹不已地走了一千六百余年……既然是过客,做不了这里的主人,也不必过于眷眷不舍。无论将来是否还可以重逢,只留住这般记忆,便好。也许石窟还有许多风景,等着我们去开启;还有许多的故事,等着我们去发觉。但人生难免有错过,我们都无须刻意去追求。
   来了,一切皆了;再会,一切随缘。来路是归途,挥一挥衣袖,且走吧,白云相送出山来,匆匆步履又将赶赴另一场不曾谋面的约定……

共 203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龙门石窟,无疑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中的一支奇葩。作者去龙门石窟,不只是出于对中华民族艺术瑰宝的景仰与膜拜,更是放浪形骸于山水之间,采撷时光的明丽以洗却心间浮尘,给自己的心灵寻找一个暂且可以放松、休憩,寄寓精神与灵魂的时空。去龙门石窟拜佛,追寻着盛唐、北魏时期开凿的青石古道,便是在阅历和体味着1600多年以来王侯将相,黎民百姓对佛祖顶礼膜拜的虔诚。佛是什么?人是什么?人们络绎不绝地匍匐于那一尊尊形态各异,气定神闲的佛像前求的是什么?而祈求佛祖保佑的又是什么?佛的不语似乎在期待着世人的禅悟,佛的体态安详又似乎在阐释者佛祖本心的慈悲、豁达与万事皆空,昭示着世人应该驱除心魔,心存怜悯人心向善而慈航普度,盛世太平。佳作拜读,推荐阅读!【编辑:陈戈】【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11191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陈戈        2012-11-18 11:57:34
  龙门石窟,无疑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中的一支奇葩。作者去龙门石窟,不只是出于对中华民族艺术瑰宝的景仰与膜拜,更是放浪形骸于山水之间,采撷时光的明丽以洗却心间浮尘,给自己的心灵寻找一个暂且可以放松、休憩,寄寓精神与灵魂的时空。去龙门石窟拜佛,追寻着盛唐、北魏时期开凿的青石古道,便是在阅历和体味着1600多年以来王侯将相,黎民百姓对佛祖顶礼膜拜的虔诚。
2 楼        文友:陈戈        2012-11-18 12:04:03
  语言凝练,阐释着耐人寻味的哲理。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