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站在历史的边缘

编辑推荐 站在历史的边缘 ——《黔行碎笔》系列散文之七


作者:梦客啸天 进士,6107.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818发表时间:2012-11-18 20:03:39

告别了火一样奔放的三角梅,我们一行在打着酒嗝的清晨从兴义出发,一边问路一边前行(汽车的导航居然没有这一地点的信息),艰难地颠簸了四十多公里才到达何应钦故居。虽然有些疲惫,但还是难以抑制心中的兴奋之情,依旧马不停蹄地进行了参观。
   在大门外,抬头就看见巨幅大图——受降大典,内容是“何应钦代表中国政府接受侵华日军投降”,图片虽然有些陈旧与褪色,但却有精神振奋人心之感,毕竟那是一个洗刷国人耻辱的见证。走进围墙之内,一个有些破旧的马厩和一排崭新的展版就凸现在我们的眼前。随即,工作人员就主动热情地接待了我们,经过一番交涉,他们派了最优秀的解说员陪同我们一行。踏入故居大门,“乾坤一夕雨、草木万方春”,“禀生民之秀,赋正气而生”的门联一下子就吸引了我们的相机,门联为隶书体,褐底绿字,笔力雄劲,霸气十足,笔画似刀锋外露,让人赏心悦目,足见书写者功底之非凡,运笔之老道,一看就是出自名家之手。询问,得知这门联乃书法家、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所作。
   从解说员的介绍里,我们得知泥凼街上的何应钦故居,坐落于山腰之上,由前厅、两厢及正厅构成四合大院,均一楼一底。院中天井用石板镶嵌,院内石雕木刻图案多达百余幅,尤以刻在窗下石裙板上的“鱼跃鸢飞”四字最为引人注目,其书为行书阴镌,每字约60厘米见方,书法游刃如龙、俊迈洒脱,刻艺深浅得宜、洗练细致,堪称书法佳作。院门前临桂北丘陵,千山万壑,浩瀚无垠,一眼望去,清晨似“万马奔腾”,傍晚如“万马归槽”,气势磅礴。民间传说这千峰万岭,恰似百万雄兵,后面大山犹如统兵之大将,何氏故居为将台,称之为“大将点兵”。何应钦故居,既包涵了大自然与能工巧匠的神奇功力,又从其特殊的一面体现了何应钦先生非同寻常的一生。在其中,“风水”一词是解说员提得较多的词汇之一,足见何应钦故居的确是块“风水宝地”,里面有着许多外人所不知道的神奇故事与传说。大院内,堪称一绝的建筑风格与艺术魅力更是让人惊艳。门窗、柱础采用透浮相间的中国传统雕刻手法,刻制诸多栩栩如生的花鸟虫鱼、狮虎龙凤图案,既典雅庄严,又富贵美观。柱础上刻梅兰竹图案,宛如一幅幅水墨丹青,其手法之高超,简直叫人惊叹,堪称贵州乃至整个大西南山区石雕之杰作。檐下垂瓜柱倒立,又如大红灯笼高悬,不但平添了几分喜庆与吉祥,还使整座建筑更加艺术化。据介绍,故居初建时没有这般气势,后来曾往上加高过两次,意为节节高升之意,但是否映射何应钦先生仕途之路,现不得而知。
   院后,有一水泥石板镶嵌古井凸现,深不见底,貌似沧桑,俯身视之,则井水荡漾,呈动态,似人眼。解说员说这就是故居的一泉眼,在缺乏自来水或下暴雨之时,陈列馆及附近居民都会用它作为生活用水,因为它常年均清澈如镜,不会浑浊,非常适宜于生活之用。别看这小小的一口水井,里面还藏匿着神秘的传说。当初何家在建房之前,请了地理先生在泥凼周围反复踏勘,每天早上带了干粮出门,太阳落山才回。这天,走到山半腰,突然发现现在的何应钦故居处地皮有点湿,便叫了两个农民拿了锄头刨下去看看,刨到最后,居然便刨出了一股泉源,地理先生高兴地说:就是这里了。因为这个泉眼是地脉所在,地气浓厚,是这一处风水宝地的象征。并狂言泥凼两百年内必出大人物,再一百二十年后还将出更大人物。还在民间留下一偈云:十八连山一窝瓜,黄泥河分个桠,下午屯开朵花,泥凼结个瓜。因此,何氏在泥凼的居所就以一泉眼为准,故居建筑由朝门、两厢及正厅构成天井大院,具有明显的清末民居建筑的特色。巧合的是后来何应钦就从泥凼走了出来,一跃成为国民政府行政部长、行政院长,不知何应钦先生是不是泥凼结的那个“瓜”了……
   何应钦故居作为兴义市旅游业“四大品牌”(自然风光、自然遗产、人文景观、民族风情)的重点,兴义市投资300万元对其进行修复。游客可在修缮一新的何应钦故居观赏300多件与何应钦有关的实物、图片、书法等故居藏品。有句广告叫“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虽然政府和纪念馆都已经非常重视它的功能与意义了,但纪念馆的工作还需进一步改善,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前来参观的客人。其实,何应钦故居还有许多期待挖掘的东西,希望有关人士能够觉醒。比如在人文文化品牌方面,纪念馆应该根据何应钦的传奇人生进行科学策划,推销,稍稍淡化风水之说,加大文化内涵的挖掘。在历史韵味方面,纪念馆应该结合那一段特殊的历史,推出更多更真实更具有历史意义的东西。在解说上,重点应该更多地转移到人文和艺术之上来。毫不夸张地说,何应钦故居既包涵了大自然与能工巧匠的神奇功力,又从其特殊的一面体现了何应钦先生非同寻常的一生,具有十分厚重的人文价值。纪念馆的建筑文化、雕刻艺术等等都是具有很高艺术水准的,希望加以重视,引导参观者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何应钦故居的人文文化与艺术魅力。
   参观完何应钦故居之后,可以说是感慨万端。作为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姑且不谈何应钦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单就他叱咤风云的成长经历和亲手接受日本侵略者递交投降书的整个过程,就足以让人敬畏。

共 204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行文圆熟有致,点面结合,既有筑风格与艺术魅力的介绍,又穿插神秘的传说;既有个性自然的感悟,又有客观恰切的建议,是一篇突破窠臼的游记,值得赏鉴。【编辑:夏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夏冰        2012-11-18 20:19:51
  标题很亮。对何应钦先生故居的绍介抓住了重心,使得文章具有了可读性。
   文章标题不必加“【】”。问候!
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一直在文学的路上走。目前致力于文字表达无限可能性的探索。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