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南散文】伟哉,都昌

精品 【江南散文】伟哉,都昌 ——伟哉,都昌


作者:鄱阳湖文学明然 举人,3855.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22发表时间:2012-11-19 18:23:34
摘要:我们可以毫不骄傲地对世人说:“是一代又一代的都昌人造就了(昌南)景德镇,让景德镇名扬了世界。同时,也让china ——昌南,制造了一个伟大的名字——中国。让中国唱响了世界!

一路溯长江而上,过马当便是鄱阳湖口的石钟山。自石钟山逆流而上,由大孤山(鞋山)经宫亭湖,勇闯号称中国百慕大的魔鬼三角水域(老爷庙水域),走过松门山,便来到了鄱阳湖上的名城——湖都·都昌。
   都昌,是鄱阳湖上的一个大县,座落在湖的北岸,东南西三面环水,属半岛地形。在鄱阳湖水系中,除赣抚信修饶五大河之外,直接入湖的较大河流就有清丰山溪、潼津河、漳田河、博阳河以及土塘水、候港水等六水,而其中有两道水(土塘水、候港水)便是来自都昌境内,水路流程的全长均在35KM至40KM之间。
   过去,生活在鄱阳湖畔的都昌人,生活得特别艰难。尤其是散落沿湖南峰、芗溪、万户、西源、周溪等地方乡村的人们。他们作种的全都是些湖田湖地。自古以来,那些湖田湖地,三年两头被洪魔吞噬,被水害掠侵,颗粒无收是常有的事。人们常常是吃了上顿便没了下顿,更不知道明日的口粮在何方了,日子过得紧巴巴地让人揪心。
   为了生存,为了摆脱贫穷,更是为了能够经受得住灾难的侵袭,增强自身抵抗灾难的能力,鄱阳湖边的都昌人,无奈地撑起了木船,扬起了风帆,摇开了双桨从鄱阳湖上拔锚启航,向着东边的景德镇进发,去瓷窑上打工做坯讨生活。特别是元末明初之际,鄱阳湖上争战不断,战火绵延不绝,生活在湖区的人们为了躲避战争,逃离战火,纷纷举家东迁,经由水路过古饶州溯昌江而上进入景徳镇。据族谱上记载,抛开远的不说,近百余年来,仅我家族一脉就有近500余人落户景德镇,开窑厂制坯做瓷,烧制瓷器。
   景德镇,春秋时属楚国东境,秦时为九江郡番县辖地,汉朝时属豫章郡鄱阳县,东晋时称新平镇。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县新平,其时镇为县属,且因镇在昌江之南,故又称为昌南镇。
   翻阅有关史籍,我们发现自唐初起,景德镇及浮梁全境人口还不足一万人,到了天宝年间便发展到四万余人。查阅一些地方志及宗谱记载,移民主要来自都昌、鄱阳、乐平等人口相对较多的,邻近的平原地区,他们中除了大批的来自都昌、乐平、丰城的瓷业工以外,还有来自南昌一带的船民和码头工,来自微州地区的非瓷商户。他们大部分是流动人口,但也有相当一部分逐渐定居在镇区。还有来自丰城、南昌等古洪州窑附近地区的陶工、瓷工。
   过去,在景德镇的坊间里弄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十里长街半窑户,赢他随路唤都昌。”可见,在景徳镇开窑烧瓷讨生活的人有多少,没人能数得过来。据说自清代至民国期间,每三个人中有一个是都昌人,烧窑的工人中每两个人中有一个是都昌人。记得去年某时候,九江举办了一次陶瓷工艺美术品大展,在展出的近百件艺术品中,都昌籍的陶瓷工艺美术大师竟占了三分之一强,着实令人深深感动及谓叹。
   随着瓷器生产的迅速发展,外来移民迅速增多。在元代,随着景德镇陶瓷经济空前的发展,迁徙人口和流动人口迅速增加。在这一阶段,有江、浙、闽、粤等沿海商人;有荆、湘、川、滇、山、陕、鲁、豫等内地商人;有以蒙古族为主的各少数民族的采购商都经常云集在昌南镇区进行商贸活动,给景德镇的陶瓷市场带来了空前繁荣。
   小时候,我就经常来往于都昌和景德镇之间,每年的清明时节还要随大人一起去景市的桃墅山上祭拜先祖。因为那里有我们家族的祖坟山,可惜在七十年代初期因城市建设的需要被景德镇市政府无偿地征收了。在如今看来,也算是我们家族对祖国建设的大力支持吧?
   我的大伯是个看窑火的“火工”师傅,按过去的老话来讲,“火工”师傅就是叫做“把桩的”师傅。提起这“把桩的”师傅那可不得了,一窑瓷器烧得好不好就全在看火师傅的那双眼睛上,火候烧得到不到,它决定着瓷器质量的好坏,整个窑瓷的命运全部掌握在看火师傅的手上,所以,他的工钱特别高。听我父亲告诉我,大伯的单窑酬金拿到过六十块银洋的水平。
   父亲从11岁起就进了窑厂当学徒,既便是天寒地冻的季节里也得赤着双脚去踩泥制坯。就这样不几年后,父亲因双脚染疾,长时间的溃烂而从窑厂退了出来,改行干起了饮食服务,那是后话。我记得三舅和四姨夫分别是艺术瓷厂,新华瓷厂里的工人,还有不少家族里的兄弟姊妹及众多的亲戚朋友分散在镇上的各个瓷厂里工作。他们时不时地在我们面前表现出某种优越感,嘴里总是“个咯,诶咯”,“个里,诶里”地穷叫唤,管我们这些乡下来的人叫“乡巴佬”抑或是“都佬”,“乡下来咯”。似乎,他们俨然忘记了自己本是个都昌人似的,让我们这些人觉得好笑。因此,我们乡下人也就戏谑地称呼他们为“镇巴佬”,“镇里来咯”。在都昌民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景德镇是都昌银咯草鞋板码头,撞破了头也晓得又是都昌银惹个祸”。
   千百年来,都昌人抛妻别子,背井离乡地出外谋生、经商等,就好像山西人的走西口,山东人的闯关东似的,搭船走饶州赴景德镇,从事与烧制瓷器的工作。他们取(高岭)土、练泥、制坯、上釉、烧窑,将一窑窑烧制好的瓷器装船经昌江、饶河,进入鄱阳湖,出湖口入长江再飘洋过海,散落到世界的各地。让世界知道,在地球的东方有个叫做昌南的小镇,是个烧制瓷器的地方,是人们心中向往的圣地。从这一点上来看,我们可以毫不骄傲地对世人说:“是一代又一代的都昌人造就了(昌南)景德镇,让景德镇名扬了世界。同时,也让china——昌南,制造了一个伟大的名字——中国。让中国唱响了世界!
   中国一词的来历,关于她的版本有很多种。但我最愿意接受的观点是:china在英文中是瓷器之意,恰好与“昌南”同名,于是,外国人便将“昌南”读为瓷器(china),这便是英文中Chi-na(中国)一词的由来。与此同时,也让外国人明白了瓷器的故乡便是在大洋彼岸的中国。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瓷器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的发展史,于是china(瓷器),便成为了中华古老文明的典型象征,便成为了中国的代名词。
   站在瓷器的角度上来读中国,昌南镇是功不可没的;都昌人是功不可没的;鄱阳湖是功不可没的。昌南是china的创造者,都昌人是昌南的造就者,无论是昌南人还是都昌人,他们全都是母亲湖——鄱阳湖的子民,所以说,鄱阳湖给我们国家作出了无与伦比的历史贡献。
   都昌,这块土地真的可以称得上是地灵人杰了。
   几千年来,在都昌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先后走出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陶侃;中国田园诗派的鼻祖,陶侃的曾孙陶渊明;中国山水诗派的开山老祖谢灵运;著名的学者、教育家冯椅,他课子读书的故事还为我们后世树立了“弟子择师习其学,师择弟子传其学”的光辉典范”;南宋丞相江万里,民族英雄刘锜;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陈澔;著名廉吏余应桂;国民政府江西省主席曹浩森;当代著名作家摩罗;中国当代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张柠;中国当代著名的文化批评家张闳等人。尤其是张闳,堪称当代中国新生代批评家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们这群人,是都昌永远的骄傲!是鄱阳湖永远的自豪!
   就拿陶渊明、谢灵运,陈澔这三个人来说吧,仅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在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发展史上,曾经是一度站到了中华文化的巅峰之上,他们的功绩是无人可以与之匹敌的,是无与伦比的。
   今天的都昌,还是我国著名的“淡水珍珠之乡”,享有湖上都城——“湖都”的美誉。
   都昌,有着近百年珍珠、贝类加工工艺品的历史。从最初的将贝壳加工成钮扣进入初级市场开始,到今天的各种贝类艺术精品占据高端工艺品市场,身价已是今非昔比的了。翻开珍珠贝类加工工艺走过的一百多年历史,不难看出勤劳、睿智的都昌人心中,总有着对未来最最美好的向往。
   适逢国家大力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圈,着力打造绿色生态经济的今天,有胆有识的都昌人,适时地,大胆地提出了打造珠贝文化这么一个全新的文化理念,努力构建起珠贝文化产业链,将都昌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集珍珠养殖、培育、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绿色生态产业园,贝壳类工艺品生产和加工的基地,珠贝文化的中心。在都昌搭建起一个最大的珠贝文化展示平台,将都昌建设成为世界上的珠贝之都。
   都昌,是候鸟栖息的天堂。随着生态保护的持续与深入,都昌候鸟自然保护区的总面积达到了4.11万公顷,由泗山子保护区和多宝子保护区组成,区内有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鸟类45种,省级重点保护鸟类69种,每年来到该保护区内渡夏和越冬的候鸟有上十万只。保护区内有白鹤、白头鹤和东方白鹤等世界性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多种,是观鸟赏鸟的好去处。
   随着都昌县城南山风景区,滨湖西区的建成,一座寓历史、人文、旅游风景于一体的湖上新城耸起在鄱阳湖上。壮哉,湖都!伟哉,都昌!!
  
  
  
  
  
  

共 344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潘阳湖名城——湖都?都昌。在作者笔下鲜活下来。不是因为风景,而是人文景观。作者以倒叙的写作写法,写出过去这里的人们仅靠湖田湖地维持生活,饱受洪水的袭击。为了生存摇船去景德镇讨生活,源源不断涌入景德镇的都昌人,在景德镇做起了瓷器生意。大量迁徙到异地求生存,于是景德镇的居民中,三个人当中就有一个都昌人,烧瓷器的两个人当中就有一个人都昌人。都昌占景德镇的比例可想而知。作者的大伯就是一个烧窑好把式,单窑酬金拿到过六十块银洋。可想而知瓷器历来都是赚钱的行业。于是景德镇出名了,中国出名了。china——景德镇,china——昌南,唱响中国。作者还数家珍般,历数都昌出现了许多名人,都昌真是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好文。感染读者,推荐欣赏。【编辑:木子花飘香】【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112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木子花飘香        2012-11-19 18:27:40
  潘阳湖,养育了中华好儿女,为你骄傲。
书写朴素淡雅的文字,飘香在心灵的沃土上。
2 楼        文友:木子花飘香        2012-11-19 18:28:01
  问候作者,欢迎赐稿!
书写朴素淡雅的文字,飘香在心灵的沃土上。
3 楼        文友:施云南        2012-11-19 22:08:00
  一个城市,让我们能够有所了解,很耐人寻味的文章。
我无所凭依,只有文字,是战斗的武器。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